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民勤绿洲沙地系统特征及"退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民勤绿洲退耕地为研究对象,从民勤绿洲耕地退耕背景及特点出发,阐述了民勤绿洲沙地系统特征,并提出了退耕地生态恢复建议.认为民勤绿洲沙地系统存在水资源短缺、林牧业用地比例偏低、农业用地面积与水资源活动紧密相连的特点;民勤耕地退耕是当前水资源危机解决的关键.退耕地生态治理的意义在于变退耕地生态恢复区为新的防风阻沙林区,从而加强绿洲防护,也充当了减少水资源利用的生态减压区角色,更调节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提出有顺序条理化退耕,重点治理风沙口退耕地,退耕前采取植被恢复措施,政府制定、协调退耕地植被恢复各项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民勤地区供水和生态需水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世界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将人类活动控制在生态、资源、环境允许范围内,核心问题是生态需水量的确定。通过对国内外生态需水量研究现状的分析,阐述了生态需水量的概念:在现状和未来时空间尺度上,一定的生态环境标准条件下,为维持流域或区域特定的天然生态环境功能必须保障蓄存和消耗的最小水量。对目前采取的各种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进行了总结,计算了民勤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为了使民勤生态系统不再恶化,每年需要补给2.406×108~2.414×108m3的水。如果考虑民勤地区人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4.263×108~5.458×108m3,民勤地区的总需水量应为6.669~7.872亿m3。  相似文献   

3.
民勤草原退化面积已达78.4万hm~2,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92.2%,其中重度退化面积30.0万hm~2、中度退化面积29.7万hm~2。民勤荒漠草原严重退化和沙化是形成沙尘暴的原因之一,而退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为压力超过了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要治理草原沙化退化,必须以减轻人为压力为目标,加强鼠虫害防治和水资源管理,调整农牧区产业结构,建立高产优质人工草地,实施暖棚圈舍饲养,加快草原建设,提高管理水平,采取围栏、补播、轮牧、休牧、禁牧等措施,加大执法力度,使脆弱的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得以休养生息。  相似文献   

4.
生态环境恶化和水资源短缺是民勤绿洲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而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节水农业能有效协调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从防风固沙和节水的视角研究了民勤绿洲发展红枣经济林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①与其他农田相比,红枣经济林在0~1 m高度范围内能平均降低风速41%,减少71%的土壤风蚀量,防风固沙效益显著;②与传统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相比,枣树滴灌平均节水56.66%,节水效益显著;③发展红枣经济林在保护生态的同时,能有效提高枣农经济收入,使民勤绿洲生态和经济步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5.
以2006年民勤绿洲土地利用∕覆盖图为基础,进行景观类型综合处理,利用Fragstats3.3软件计算景观格局的多个指数,从斑块类型和景观水平探讨了民勤绿洲景观格局的特点及其与水资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民勤绿洲是以沙漠和戈壁为基质的农业型绿洲,随着农牧业的发展,人类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加大,草地和盐碱地的破碎程度加大,林地、城镇居民点和工矿用地连接性降低;整个绿洲形态简单、受主要土地类型支配作用大、景观异质性低,但斑块类型较丰富,绿洲形态紧实;随着水资源的变化,景观水平上格局指数变化最为明显的是斑块聚合度。  相似文献   

6.
荒漠绿洲边缘土地合理利用与沙产业发展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水土资源现状的分析评价,发现2005年民勤绿洲粮经草比例为36.94∶45.16∶17.90,与1991年相比,土地利用格局正向粮经草比例优化和农林牧协调方向发展;民勤绿洲土地资源的限制性因素主要为水分、土质、盐碱和肥力;对水资源现状分析发现民勤绿洲年缺水量达3.921 8亿m3。根据民勤绿洲自然条件和沙产业发展的理论要求,引进并筛选出适宜民勤绿洲边缘栽培的"中苜1号"、"兰热莱恩德"、"苜蓿54"、"德宝"4个紫花苜蓿品种和乌拉尔甘草、中麻黄、沙葱等优良、节水、抗旱的植物种和品种;提出了民勤绿洲边缘土地合理利用和沙产业的发展方向——节水农业和生态产业,主要包括通过合理的林草、林药间作和草田轮作制度,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和光能利用率;培育并发展苜蓿、麻黄、甘草、葡萄、马铃薯、棉花、舍饲肉羊等多种形式的荒漠生态产业。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在民勤绿洲及其边缘地区建立"土壤-环境系统,植物-品种系统,节水栽培及产业化发展的技术措施系统"相互耦合的沙产业技术体系,逐步形成粮经草1∶1∶1的土地利用格局,促进民勤绿洲生态经济型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民勤土地退化治理水资源调控和耕地压减政策措施为研究对象,分析国家政策执行过程中地方政府和农户的响应以及政策失效问题,并分析造成国家政策失效原因。通过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监测,发现民勤水资源的调控政策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耕地压减政策失效,当地政府对水资源调控政策的响应要远好于对耕地压减政策的响应。在国家-区域-农户的"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以及推行中,下级政策执行者在响应上级的政策时均会考虑自身的利益,而耕地压减政策对当地政府和农户均不利,造成政策失效。土地利用覆被及其变化可以较为客观的表征国家生态治理政策实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也是最为重要的环境要素。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水体污染也很严重,现已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建设节水型社会,制定科学、实用、可操作的水价机制,充分发挥价格促进节水的杠杆作用,是其重要措施之一。建设节水型社会应采取的主要水价措施是: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提高城市供水价格,开征城市基建供水配套费和污水处理费,鼓励销售再生水等。  相似文献   

9.
近50年民勤绿洲生态环境演变及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50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对水、土、植被等资源的强烈干扰,民勤绿洲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地表水资源减少,水量从20世纪50年代的4.5亿m3减少到90年代的0.89亿m3;地下水量过度开采,水位下降,从20世纪50年代的1.5~2.0m下降到80年代的5.0 m,90年代的16.4m;水质污染,矿化度升高;天然和人工植被衰退,物种多样性减少,植被向旱生方向演替;土壤旱化加剧,土地荒漠化严重等。为探索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在定量分析长期野外观测资料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了近50年来民勤绿洲水资源变化过程及其态势以及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所引起的一系列生态环境变化,同时提出主要治理途径:1)以流域为单元,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强化水资源管理;2)通过节水技术应用,发展节水型农业和建立节水型社会;3)增加外流域调水量,满足生态环境用水需求;4)实施适度移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5)运用生物和工程措施,综合防治荒漠化,整治土壤盐渍化。  相似文献   

10.
解决山西水资源问题的主要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水资源紧缺,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目前在水资源利用上存在水资源浪费加剧了供需矛盾、水质污染造成可用水量下降、地下水严重超采、现行水利管理体制落后等问题,应采取加大节水工作力度、保护水源地改善水环境、推进污水资源化等有效措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为最大限度的利用水资源,使其效率最优化,以塔西河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为例,根据灌区水资源分配特性,在梳理灌区水资源系统中存在问题及采取的措施基础上,综合考虑灌区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用水户之间用水权益,确定了灌区水资源配置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2.
大同市是全国100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上,主要存在着水资源严重短缺、供需矛盾突出、用水效率低下、水体污染加剧、水环境恶化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推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采取增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意识、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开辟新的水源、加大节水治污力度、搞好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构建有力的法制保障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引入水资源足迹的概念,以水资源足迹的计算为基础,对武威市1995-2009年水资源足迹、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城乡居民虚拟水消费多样性指数等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运用动态计量经济学的协整分析模型对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其相关指标进行了动态均衡分析.结果表明,武威市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与水资源足迹、城乡消费结构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已刻不容缓.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其他指标之间是一个相互影响的动态系统,因此,在实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措施的同时,必须考虑其水资源足迹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辽阳县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水资源供给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瓶颈。建设节水型社会对解决辽阳县水资源短缺问题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同时也是解决辽阳县缺水最直接、最经济、最有效的战略措施,对此提出了辽阳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近期目标、远期规划目标及水生态环境指标,采取了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一系列强有力的保障措施。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将会对县域现有工业调整改造、促进经济转型、建设现代农业、带动各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现编水保方案存在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全国各地编报的水土保持方案中,对控制土壤的流失(风蚀、水蚀、弃渣等)所采取的措施都能做到应有尽有,但对控制水资源的流失所采取的措施几乎是零。然而,基建项目使地表面增加了大量的硬覆盖面积,直接影响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生态平衡系统,导致了江河频发洪水和江河湖泉经常枯水现象,因此,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不仅要做好预防土壤侵蚀的设计,更要做好控制水资源流失的设计。树立控制水为先的理念,建立水资源流失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民勤县土地荒漠化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甘肃省民勤县1994年和1998年两期TM影像解译的结果表明:在民勤县,荒漠化局部治理与荒漠化大面积剧烈发展同时并存。民勤绿洲外围荒漠化治理成效显著,4年中灌木林地明显增加,但绿洲外围的低盖度草地沙化也进一步加剧,流沙的面积明显增加,沙质低盖度草地和盐渍低盖度草地减少的幅度分别达13.8%和11.5%,而流沙则增加了0.3%。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绿洲边缘随意开荒和草场过度放牧及过度樵采是该县荒漠化的主要动因。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危害民勤绿洲风沙前沿地带的民勤西沙窝,几十年来的风沙危害治理,使该区的荒漠化基本得到了逆转。4年中耕地、林地等都稳步增加,但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植被衰退导致的再沙化将是今后荒漠化的主要表现。文中也提出了民勤县荒漠化综合防治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大同市人均水资源量仅316.6 m~3,低于全省人均水平,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安全恶化等问题突出。面对严峻的水资源状况,为了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必须采取严格实行"红线"管理、开源节流提高水资源供给能力、加大水资源管理投入力度、推进水权制度改革、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普那菊苣引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地下水资源严重超采,地下水位持续快速下降的现状,以及所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提出了恢复地下水位生态需水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且预测出2000—2019各年恢复地下水位生态需水量。根据民勤绿洲的具体特点提出了恢复持续下降的地下水位、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的一些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从降水资源、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等方面分析了关中地区水资源的现状。指出了该区域在传统灌溉模式下现存的效率低下等问题。提出了将关中地区建设成节水型灌区的构想和措施。提出要尽快制定节水灌区的建设标准,重视输水过程中的节水和改进灌溉方式,重视生物节水,推广有限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高农艺节水,推广地表防止蒸发措施,提高水分利用率,开源节流,扩大非常规水资源利用。这些措施是建设节水型灌区的关键,也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针对我省农业环境保护中存在的化学农药和肥料的污染、土壤、水资源污染、水土流失和土地资源的减少等问题,提出了在控制农药污染、土壤退化及水土流失等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