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细鳞鱼增殖保护现状 细鳞鱼,学名秦岭细鳞鲑,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为做好细鳞鱼的保护工作,1995年承德市组织水产技术人员开始着手细鳞鱼驯化养殖技术研究.从1997年省市开始研发,2002年细鳞鱼人工繁育技术获得承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同年,在农业部和河北省水产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围场机械化林场建设了细鳞鱼繁育场,养殖细鳞鱼亲鱼500余尾,年可孵化培育5万多尾细鳞鱼苗种.此后,每年承德市和围场县渔政部门都要联合开展细鳞鱼人工增殖放流,特别是2006年,国家、省、市、县四级渔政部门一次性在坝上小滦河流域放流细鳞鱼苗种5万尾,开创了全国之最.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解决秦岭细鳞鲑规模化人工繁育苗种培育的鱼苗开口问题,笔者在秦岭细鳞鲑人工繁育试验基地开展了开口饵料的集约化高密度培育方法的研究。通过不断优化枝角类的培养环境和培育方式,每个缸体可连续供应枝角类30d~50d,可累计供应枝角类10kg~25kg,解决了秦岭细鳞鲑开口饵料的供应问题,也避免了传统粗放式的土池肥水培育枝角类可能带来的病原菌感染,也便于秦岭细鳞鲑苗种的强化培育,提高了鱼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3.
秦岭细鳞鲑PIT标记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秦岭细鳞鲑是中国特有的冷水性鱼类,属于鲑科,细鳞鲑属,由于分布范围狭窄、天然种群稀少,加之近年来栖息地环境日益退化,分布区域缩小,已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本实验对452尾秦岭细鳞鲑进行PIT标记,记录体长、体重和体高等生长参数,对标记鱼建档跟踪,方便后期开展亲鱼选育和种质恢复研究。通过一周观察,共收集到脱落芯片3枚,死亡2尾,对比2014年标记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合适的标记部位和科学的标后管理,脱标率最低,对标记鱼肌体伤害最小。  相似文献   

4.
正从2012年起在细鳞鲑曾分布的白河水系进行放流,并选择北部山区水库进行大水面增殖试验,截止到2016年已累计放流鱼苗近30万尾。2017年开展了放流跟踪调查工作,检测增殖放流效果,结果显示:通过人工放流,使在本地区已长期消失的珍稀鱼类重新回到曾经生存的水域,细鳞鲑自然水域物种恢复取得一定成效,由于干流受自然条件限制,短期内较难达到放流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5.
秦岭细鳞鲑人工驯化保护效果观察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岭细鳞鲑(Brachy 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zi)属鲑形目、鲑科、细鳞鲑属,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原在甘肃省内见于黄河支流渭河水系南部各支流,后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及人为因素,该鱼种已濒临灭绝。1999年,我们在漳河流域秦岭细鳞鲑人工驯化保护效果观察初报张建宏 甘肃省漳县渔业技术推广站 748300分水岭段捕捞收集野生秦岭细鳞鲑750条,其中,最大个体1000g,最小个体45g。3.饲养管理 坚持每天早、中、晚3次巡塘,观察秦岭细鳞鲑的生长,测定水温、水流量变化,做好巡塘记录。每天由自然河道中捕捞小虾、摇开展渔业资源调查时,在漳…  相似文献   

6.
<正>大西洋鲑俗称"三文鱼",从2000年开始,通过从美国引进陆封型大西洋鲑发眼卵,我国成功实现了人工繁育大西洋鲑。为此,2016年在秦岭北麓选择白云峡峡谷进行了大西洋鲑苗种健康养殖试验,取得阶段性成功,为当地的冷水鱼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品种、新模式。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试验材料与方法1.试验池塘试验地点选择在陕西省水产研究所鲑鳟鱼繁育及养殖示范基地,试验池长  相似文献   

7.
光照、底质颜色是影响鱼类行为、生存的重要环境因子,为探究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tsinlingensis)稚鱼对光照及底质颜色环境偏好,本研究以秦岭细鳞鲑子代为实验鱼[平均全长为(3.31±0.67) cm;平均体重为(0.42±0.18) g]开展了秦岭细鳞鲑稚鱼对底质颜色、光照强度及光照颜色的选择行为。结果显示,秦岭细鳞鲑稚鱼个体与群体均对黑色底质偏好明显;个体对3种光照强度(弱光区为1~5 lx,过渡区为5~10 lx,强光区为10~25 lx)均无明显趋向性(P>0.05),而群体对强光(10~25 lx)有明显趋避性;在相同光照强度(1~3 lx)下,个体对4种光照颜色(黄、红、绿和蓝)无明显趋向性(P>0.05),而群体对绿光有明显趋避性(P<0.05)。秦岭细鳞鲑个体和群体对光照强度和光照颜色的差异性表现可能与其信息传递特征或环境反应机制不同有关,而个体和群体均偏好黑色底质,其偏好光照强度为1~10 lx,对绿光具有趋避性,这可能与该物种生活环境特征相关。本研究结论可进一步为秦岭细鳞鲑苗种培育和增殖放流环境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pallas),隶属于鲑形目(Salmoniformes)鲑科(Salmonicdeir)细鳞鱼属,又称细鳞鲑,秦岭细鳞鲑,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分布于河北省北部小滦河上游的细鳞鱼是我国现存细鳞鱼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细鳞鱼保护工作,省市县业务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划定了细鳞鱼自然保护区,并于2002年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建立细鳞鱼繁育场一处,重点开展人工繁殖细鳞鱼的工作,几年来已累计向小滦河放流人工繁殖细鳞鱼苗15万尾,对细鳞鱼的增殖保护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野生细鳞鱼池塘驯养及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细鳞鱼 ,又称细鳞鲑、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lenok) ,为鲑形目Salmoni formes、鲑科Salmonidae、细鳞鱼属。中国仅1属 1种 ,是一种名贵的鲑科陆封型冷水鱼。为保护这一珍稀物种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已将其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细鳞鱼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图门江、鸭绿江、松花江 ,向西经辽河、滦河、秦岭直至额尔齐斯河。近几年来 ,细鳞鱼资源急剧衰退 ,已濒临灭绝。因而 ,研究细鳞鱼的人工驯养、繁殖 ,继而开展细鳞鱼的人工养殖和增殖 ,拯救这一珍贵物种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题组…  相似文献   

10.
正作者2018年夏秋在北京市玉渡山水库开展了水质和浮游生物群落结构调查,旨在为细鳞鲑增殖放流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该库为中富营养型,浮游植物密度12.90×10~6ind./L,生物量5.55mg/L,多样性指数2.97,均匀度指数0.63;浮游动物密度2303ind./L,生物量1.54mg/L,多样性指数2.46,均匀度指数0.59,鲢鳙鱼产力为6.29×10~4kg。该水库生态健康状态较好,水质、浮游生物等可满足细鳞鲑增殖放流和发育繁殖所需条件,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明显,适合夏季进行细鳞鲑增殖放流。  相似文献   

11.
<正>9月14日,承德市在围场县小滦河上游举行"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恢复小滦河细鳞鱼资源"增殖放流活动,成功放流5cm以上细鳞鱼苗种9.5万尾。省农业厅吴更雨副厅长参加仪式并讲话,省渔政处、水产养殖处、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承德市农牧局、围场县政府、机械林场等负责同志参加了此次活动。本次增殖放流活动,由省、市、县渔业执法人员共同监督,在苗种认定、质量鉴定、抽样计数等环节严格把关、规  相似文献   

12.
对陕西省适宜秦岭细鳞鲑生存的白云峡河、太白河东和红崖河的秦岭细鳞鲑资源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秦岭细鳞鲑总资源量从多到少依次为白云峡河(4 157尾)、太白河东(1 557尾)和红崖河(963尾).河道单位长度的秦岭细鳞鲑资源量从多到少依次为白云峡河(每100 m 63.37尾)、红崖河(每100 m 8.31尾)和...  相似文献   

13.
<正>近几年,我国各地如东北、秦岭、河北等地区细鳞鲑的人工繁殖已相继成功,但其苗种培育成活率低、适应环境弱和苗种质量不佳等现象较为严重,细菌和寄生虫引起的病害时有发生,从而限制了其人工放流和养殖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水体环境因子是影响鱼类存活、生长、生理代谢等机能活动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水体温度、溶氧、氨氮等的变化对仔、稚、幼鱼特别敏感。近两年,笔者在从事国家自然基金课题  相似文献   

14.
在大鳍鳠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泸溪河龙虎山段开展了大鳍鳠人工增殖放流试验,旨在通过捞取野生苗强化培育后,实施人工放流提高其资源量,达到保护与开发利用并举。试验表明,在适宜水域采用人工放养苗种的方式进行渔业增殖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正>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为中国所特有物种,仅分布于渭河上游及其支流和汉水北侧支流湑水河、子午河上游的溪流中。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生存环境和鱼类产卵场所受到破坏,自然繁殖受到影响,秦岭细鳞鲑资源量急剧减少。为保护秦岭细鳞鲑种质资源,恢复种群数量,张家川马鹿秦岭细鳞鲑驯养繁殖场自2013年开始进行人工驯养繁  相似文献   

16.
<正>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隶属于鲑形目(Salmoniformes)、鲑科(Salmonidae)、鲑亚科(Salmoninae),俗称梅花鱼、五色鱼、太白雪鱼,是典型的陆封型冷水性鱼类,是我国特有的鲑科陆封型冷水鱼类[1-3]。目前主要分布在渭河上游的南侧支流和汉水北侧支流湑水河、子午河上游的溪流中。1988年我国将其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石头河水产养殖场2012年开展秦岭细鳞鲑人工驯养繁殖试验,对  相似文献   

17.
正秦岭,中国地理学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长江支流嘉陵江、汉水与黄河支流渭河的分水岭。在秦岭的绵绵群山峡谷之中,发育了若干大大小小的河流,秦岭细鳞鲑便生活其中。秦岭细鳞鲑系鲑形目,鲑科,细鳞鲑属鱼类,是第四纪冰期从北方迁移的孑遗物种,属冷水性鱼类。受气候环境变化,人类活动等诸多因素影响,现存的秦岭细鳞  相似文献   

18.
正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就是用人工的方式向海洋、江河、湖泊等公共水域放流水生生物苗种或亲体的活动。通过增殖放流可以补充和恢复野生渔业资源群体、增加野生资源种群数量,改善水生生物的种群结构,维持自然水域的水产生物的多样性。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近海资源增殖试验和较大规模的人工苗种放流,经过几十年的  相似文献   

19.
正细鳞鲑是国产名贵的冷水性鱼类,也是列入农业农村部珍稀水生动物增殖放流计划的鱼类,主养区在东北和华北地区。由于苗种成活率低,因此各养殖场的养殖规模都不是很大。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稚鱼对人工饵料的不适应性,二是早期发生不明原因死亡。2017年7月,北京市水生野生动植物救护中心实验养殖的细鳞鲑鱼苗突发大规模死亡,典型症状为:眼球凸出,鳃盖边缘、鳍条基部充血,部分病鱼肛门红肿。为了控制  相似文献   

20.
正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申请的"一种秦岭细鳞鲑人工繁殖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1410319444.1,发明人为邵俭、危起伟、吴金明、孙庆亮。该发明公开了一种秦岭细鳞鲑人工繁殖方法,步骤是:A、筛选成熟、活力强的秦岭细鳞鲑作为亲本;B、亲本强化培育;C、人工催产:选择3月底至4月中旬,采用两针注射进行催产;D、人工采精卵:注射催产药物后的亲本分养在催产池,在催产池一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