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改生教授率领的“新型化学杂交剂SQ-1诱导小麦雄性不育性的研究”小组,把小麦化学杂交剂成功应用于杂交小麦制种中,使我国杂交小麦成为继杂交水稻、杂交油菜之后,又一个走在世界前列的大田作物。突破小麦杂交制种的关键有赖于高效的化学杂  相似文献   

2.
化学杂交剂在杂种小麦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化学杂交剂生产杂种小麦,程序较简单,目前已有一些较理想的化学杂交剂可供选用。为提高制种效益,化学杂交剂的正确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另外,父母本的合理选用、亲本制种性状的调节和人工辅助授粉等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和三系法相比,利用化学杂交剂生产杂种小麦,具有程序简单、操作容易、周期短的特点。70年代,国内就开始了化学杂交剂的研究,也筛选出了一批化学杂交剂,但大都存在难以克服的缺点。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配制、筛选了多种冬小麦化学杂交剂,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其中17种新配制的化学杂交剂(CHA)在新疆干旱生态条件下的杀雄效果。结果表明:XCHA21和XCHA23杀雄率和异交结实率高,副作用小,是新疆冬小麦理想的化学杂交剂。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化学杂交剂SQ-1与豫北地区小麦基因型和环境的互作效应,为其在豫北地区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技术和理论依据。以20个小麦品种和不同剂量(3.0、4.0 kg/hm~2)化学杂交剂SQ-1为处理,统计分析化学杂交剂SQ-1诱导小麦的相对雄性不育率以及对小麦株高、穗长等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生长发育期Feeke's 8.5时,使用化学杂交剂SQ-1 3.0 kg/hm~2对小麦叶片喷施,能够诱导一些小麦品种(系)的相对雄性不育率达到95%以上且大多数小麦品种(系)的适宜喷施剂量为4.0 kg/hm~2。化学杂交剂SQ-1对小麦株高、穗长等主要农艺性状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化学杂交剂SQ-1可以诱导豫北地区小麦品种(系)雄性不育,在喷施化学杂交剂SQ-1时,应做到充分雾化,均匀喷洒,避免对小麦叶片产生灼伤。  相似文献   

6.
利用SSR标记技术,对温热种质5003×A19杂交F6、F7后代性状基本稳定的22个选系遗传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从88对SSR引物中,筛选出48对表现多态性丰富、带型清晰明显且稳定的引物,分析了22个选系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根据SSR标记结果,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表明,双亲及其杂交后代全部选系与标准测验种478、B73属于同一个杂种优势群-PA群,玉米温热种质杂交后代选系虽然出现了丰富的遗传变异,但在类群划分上仍然保持双亲的基本类群特征。从基于SSR分子标记的各选系遗传组成分析,温带种质(5003)遗传背景明显高于热带种质(A19),在各选系中温带种质5003遗传背景平均含量为64.03%、A19遗传背景平均含量为30.03%、非双亲遗传背景平均含量为5.94%;SSR标记分析显示,在温-热带种质杂交后代的多数选系中均出现新的等位基因,且通过多代选择仍是有效的,说明温热种质杂交群体有广泛的遗传变异基础,是玉米种质扩增、改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化学诱导雄性不育系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两个授粉系统所测配的杂交品种进行比较,利用化学诱导雄性不育系选育的杂交品种比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选育的杂交品种含油量高,而且呈显著性差异,在产量上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选育的品种在产量上较高,但在亩产油量上化学诱导雄性不育系选育的品种较高;同时在制种方面,化学诱导雄性不育授粉系统比细胞质雄性不育授粉系统的制种产量高,而且方便,经济。在测配组合利用方面,化学诱导雄性不育系授粉系统亲本来源广泛,组合测配自由,遗传变异范围广,容易选育出优势强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8.
2006年8月26日,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对我校主持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化学杂交剂BAU-9403的研究与开发”进行了成果鉴定。我校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陈万义教授和黄铁城教授提出化学杂交剂的研究课题,并组建跨学科(化学与育种)的研究小组,从事化学杂交剂的仿制和应用研究。90年代初,在陈万义教授、王道全教授、张爱民教授的主持下,在国家“八五”科技攻关专题基金的资助下,开展了新化合物的合成和诱导小麦雄性不育活性的筛选研究,并于1994年发现具有优良的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化学杂交剂BAU-9403”。  相似文献   

9.
<正> 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而化学杀雄又是配制杂交小麦的一个重要手段.由于化学杀雄方法简便,配制强优势组合时选择亲本较为"自由",因此,日益引起科学工作者的注意. 要进行化学杀雄,先要选择一个理想的化学杀雄药剂和制定一套该药剂的具体使用技术.乙烯利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较多的一种小麦化学杀雄剂,近两年我们曾对它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结果表明,乙烯利虽有较好的杀雄效果,但也存在着施药时间短、药害比较重等缺点,在大面积生产上应用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探索和研究新的小麦化学杀雄药剂,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培育杂交种子是农业增产的措施之一。小麦化学杂交剂在世界上已进行半个世纪的研究,应用化学杂交剂进行杂交制种,与传统方法比较,优势在于亲本选配自由,制种程序简单,周期可缩短三分之二。目前,在国际上登记的3种小麦化学杂交剂中,有种子干瘪的缺陷。近年来,中国农大的农药学专家陈万义、王道全,小麦育种专家张爱民、黄铁城4位教授精诚合作,带领课题组在小麦杂交剂的创制和应用技术方面取得新突破,他们在北京连续进行5年小区实验,结果证明  相似文献   

11.
新型化学杂交剂SX-1对甘蓝型油菜CMS的作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新型化学杂交剂SX-1在单核期处理3个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结果表明,SX-1可明显降低不育系的微粉花朵数、有活力花粉数、微粉量和育性指数,提高不育度,有效地抑制低温期间微粉的产生。同时也使不育系的株高明显降低,有利于不育系的受粉结实。化学杂交剂的作用效果受基因型和环境的影响,不同油菜品种对化学杂交剂SX-1的敏感性不同,不育系陕3A、20 F50A、20 F71A的最佳处理浓度分别为5 mg/kg、7.5 mg/kg、10mg/kg。该化学杂交剂杀雄彻底,成本低廉,容易使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将高粱染色体作为供体,和水稻受体细胞进行染色体杂交,获得高粱-水稻杂交自交系.用其中一个自交系的细胞作为受体,导入供体牛筋草染色体,进行二次染色体杂交,获得牛筋草-(高粱-水稻)杂交植株,与对照高粱-水稻比较,其生物学性状发生明显变化.对牛筋草-(高粱-水稻)杂交植物的生物学性状作一分析报道.  相似文献   

13.
棉花单隐性光温敏细胞核雄性不育系芽黄396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利用杂种优势育种和制种的现状及问题 1.1人工或化学去雄授粉杂交制种此法技术简单,任何两个品种都可以互为父母本,花期去雄并人工授粉杂交即可.也有利用化学杀雄杂交制种。优点是易充分利用现有品种资源。杂交种选配随意性强,配制组合自由。并且部分组合可以利用F2。缺点是劳动强度大,用工多,成本高,F2的杂交优势较F1多有衰退。  相似文献   

14.
采用人工模拟中雨的方式研究了降雨对化学杂交剂SX-1使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杂交剂SX-1喷施后人工模拟中雨时间越近,化杀剂杀雄效果越差,表现在不育率降低、不育性持续时间变短;化杀剂SX-1喷施后8 h降中雨对药效影响不大。同时,化学杂交剂SX-1对油菜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降雨时间距喷施化杀剂的时间越短,其抑制作用越小。  相似文献   

15.
作物化学杂交育种的实践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三十多年来,化学杂交剂(CHA)的研究和利用极大地促进了作物化学杂交育种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本文重点综述了CHA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现状,系统地论述了作物化学杂交育种的原理方法。主要内容包括:(1)CHA的种类、最佳施用时期及其作用机理;(2)化学杂交优势(包括F#-1和F#-2代)利用的研究;(3)CHA在作物常规育种及群体改良中的作用;(4)核基因型雄性不育性的化学恢复的可能性和研究现状;(5)作物化学杂交育种技术研究与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植物化学致死标记及其在作物杂交优势利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化学致死标记是利用不同植物对特定化学药剂的选择性致死反应来识别和清除所标记植物的一种遗传标记。采用化学致死性标记杂交作物的亲本,具有识别方法简单,适于大田操作,能将对假杂种的识别和清除同时进行以往往呈简单的单基因遗传等优点。化学致死标记是化学药剂和品种基因的一种成对关系。随着对除草剂的选择性机理越来越清楚和基因工程技术的进展,用于除杂保纯和对杂交作物亲本的化学致死标记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  相似文献   

17.
影响小麦杂交制种产量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的杂种优势现象是普遍的、明显的和有利用价值的.目前小麦杂交制种的主要途径是三系配套和化学杀雄.影响三系杂交制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优良亲本的选择以及异交栽培措施的搭配.本文就影响小麦杂交制种产量的因素及杂交制种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将豌豆的染色体及其片段作为供体,玉米细胞作为受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导入到受体玉米的细胞中,和受体细胞的玉米染色体进行染色体杂交,形成豌豆-玉米的杂交染色体,并分化培育获得豌豆-玉米染色体杂交植株。这些杂交植株产生剧烈变异,与对照玉米比较,其茎秆、叶片、果穗、籽粒等生物学性状均发生明显变化,由这些变异株中选育了两个不同的株系。对其中的豌豆-玉米216和豌豆-玉米18杂交植物的制作和生物学性状的比较作一简要的分析报道。  相似文献   

19.
两系杂交水稻应用化学杂交剂保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化学杂交剂对光温敏核不育水稻雄性不育的影响效果,1993-1996年对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衡农S-1和培矮64S进行化学杂交剂筛选和应用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湖南农业大学生化教研室研制的无毒化学杂交剂“保纯灵”在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衡宵S-1和培矮64S可育状诚下叶面喷施(适宜时期为共粉充实早期),诱导雄性不育效果较好,辅助制种能明显提高杂种纯度,在衡农S-1和培矮64S育性恢复,自交结实 率20  相似文献   

20.
将紫苏染色体及其片段作为供体,和水稻受体细胞的染色体进行染色体杂交,获得紫苏-水稻杂交植株;与对照水稻比较,其生物学性状发生了明显变化。现对紫苏-水稻杂交植株的生物学性状作一分析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