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分析广西城镇化的基本情况和广西推进新型城镇化中的困难,以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思考提出贫困县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措施: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集中各方资源重点抓中心乡镇建设;坚持产业先行、以产兴城,实现产业化与城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城乡社会服务一体化进程;整合兼并20%-30%的地域远、缺乏产业支承、人口较少的小乡。  相似文献   

2.
人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这里的"人"既是城镇化的主体,也是城镇化建设的价值标准和最终目标。人的城镇化实现了人们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生存和发展状态的根本变化,它与物的城镇化、人口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有着内在联系和本质区别。在我国现阶段,加快推进人的城镇化,是扩大内需而立足长远的战略选择,对推进发展转型升级和促进"新四化"间的深度融合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在这一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农村土地的非农使用问题,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相配套,新型城镇化建设难以取得成功。基于新型城镇化视角,通过对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问题的分析,提出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协调发展的对策措施,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的提出为解决很多民生问题提供了条件,尤其是在农民的利益问题上,我国在建设城镇化道路上任重道远,旧型城镇化没有根本解决农村、农民、农业的问题,在城镇化水平上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新型城镇化,是一条以人为本,具有民生意识的道路,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以城带乡。主要研究如何建设健康协调新型城镇化,利用相关经济学理论依据,分析其现状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赵军 《现代农业》2023,(1):23-27
在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是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当前,科左中旗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同时也面临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产业集聚程度有待提高,劳动力职业技能水平较低,政府市民化管理制度缺乏创新,城乡生态宜居建设有待提升等困境。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从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建设均等化,促进城乡产业集群化发展,提升职业技术教育水平,建立以人为核心的户籍管理制度,营造城乡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等方面着手,为破解城乡协调发展的问题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6.
<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5年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当前,我国农民工群体人数近两亿六千万,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力军。然而在我国城乡教育不平衡的现状下,自身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工要想融入城市,成为真正市民,必须提高他们的科技文化水平。对农民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扩大其就业范围和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讯"第五届园冶高峰论坛暨亚洲园林大会"的重量级分会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城镇高峰论坛于北京时间2015年3月21日在北京新大都饭店隆重举行。国内外多位园林大师、专家学者、知名企业负责人、知名设计师等,共计五百余人参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的战略部署,对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新形势下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思路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顺义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型城镇化是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的重大战略课题.通过调研北京市顺义区城镇化的基本情况,分析当前推进新型城镇化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对如何深入推进顺义区新型城镇化提出战略设想:统筹城乡规划,完善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促进农民安居乐业,实现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目标;推动产业向创新创造转型升级,增强新型城镇化发展动力;健全城市治理体系,使城市更好地服务于居民;改善人居环境,着力打造生态型、亲水型城市;全面深化改革,激发新型城镇化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9.
看点     
李克强:改革创新试点先行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新华社消息,9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0.
正推进新型城镇化,更多的农村人口将历史性地转移进城,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顺应这个大趋势就需要不断建设、完善各种条件,而不是不切实际地搞"数字城镇化"。维护好农民进城的各项权益,真正做到以人为核心,城里建设好、村里的权益受保障,同时尊重农民意愿,新型城镇化将带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面貌如何让更多农民放心进城,成为名副其实的市民,是推进新型城  相似文献   

11.
<正>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于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在京举行。会议指出,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谈到,2014年是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一年,也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转折之年,要实现从规模城镇化到人口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 李克强总理在与相关专家座谈中强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要以人为核心,以质量为关键,以改革为动力,使城镇真正成为人们的安居之处、乐业之地”.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就地就近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及表现形式,其产业培育对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起到了动力支撑作用。本文基于"亚核心"理论,对新时代就地就近城镇化产业培育与"亚核心"理论逻辑关系进行分析,认为新时代就地就近城镇化产业培育为县域经济"亚核心"建设提供动力支撑,县域经济"亚核心"的形成为新时代就地就近城镇化产业培育提供空间平台,二者关系紧密。在此基础上,对新时代就地就近城镇化产业培育的形成机制以及实现路径进行具体分析,旨在为新时代就地就近城镇化产业培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建设中原经济区,核心是"三化"协调发展."三化"协调发展,特别突出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河南省南阳市把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三化"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强化产业支撑,促进产业集聚,破解发展难题,促进产业升级,在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5.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方向,因此,认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内涵,思考建设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对策,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6.
人的城镇化     
《福建农业》2014,(1):16-17
<正>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日前在京举行,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召开的第一次城镇化工作会议。会议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城镇化,在人类发展史上没有先例。"会议要求,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以有序实现市民化为首要任务,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让居民  相似文献   

17.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专家解读一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着重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等问题,推进城镇化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在今后一个时期,如何积极稳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解决好"三个1亿人"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接受了笔者采访。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3):200-202
探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社会适应现况及影响因素,受社会支持、经济收入、自我效能、身心健康、社会保障、子女教育和法律援助等因素影响,提出互联网+三中心一保障的应对建议;社会支持因素和自我效能因素对其有显著预测影响。建议各级政府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社会适应性,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展开,培育新型农民,是纵深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任务;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农村"四个文明"建设,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重要保证.黄桥镇作为欠发达地区,培育主体性农民、持续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就显得更加紧迫、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核心,新市民正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体现。但如何克服新市民文明素养提升进程中的困难,如何更好推进新市民身份以及心理的转化与认同,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问题。根据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力求提升新市民文明素养,从而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