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夏邑县农业部门调查:夏邑县麦播面积8.64万hm2,一、二、三类麦田比例为40:49:11,其中,一类苗麦田345万hm2,占40%,每667m2基本苗21.7万头,每667m2群体67.1万头、单株分蘖3.0个、单株大分蘖2.0个、单株次生根5.0条、主茎叶龄6.0片;二类苗麦田0.96万hm2,占49%,每667m2基本苗23.6万头。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夏邑县小麦种植面积8.64万hm~2,与2016年持平。为掌握小麦当前生产情况,夏邑县农技人员于2017年3月27—28日对全县不同区域的小麦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一、小麦种植面积比较情况(一)苗情2017年对夏邑县不同区域的苗情调查结果分析:一类苗面积6.11万hm~2,占70.7%,每667 m~2群体92.3万头,单株分蘖4.7个、单株大分蘖3.6个、单株次生根9.3条、主茎叶龄7.8片。二类苗面积2.13万hm~2,占24.7%,每667 m~2群体78.5万头、单株分蘖3.9个、单株大分蘖2.7个、单株次生根7.5条、主茎叶龄7.3片。三类苗面积4000万hm~2,占4.6%,每667 m~2群体  相似文献   

3.
正一、基本情况(一)越冬苗青今年夏邑县小麦生产形势较好,播种基础及越冬苗情都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小麦播种面积86443.2万平方米,与去年持平,其中:一类苗面积67700.5万平方米,占播种面积的78.3%,667平方米基本苗21.2万头,667平方米群体71.6万头、单株分蘖3.9个、单株大分蘖2.9个、单株次生根6.0条、主茎叶龄6.4;二类苗面积13740.2万平方米,占播种面积的15.9%,667平方米基本苗22.0万头,667平方米群体60.3万头、单株分蘖3.3个、单株大  相似文献   

4.
<正>冬小麦由于播种时间、播种量、出苗情况不同,导致冬前田间长势和群体结构不同。不同苗情在春季返青后状况不同,田间管理措施也应有所不同。一、田间苗情分类壮苗田:每667平方米(1亩)冬前总茎数70万~80万茎,主茎和大分蘖明显、粗壮、叶色深绿,单株分蘖2~3个,单株次生根5~7条。一般苗情田:每667平方米总茎数60万~70万茎,单株分蘖1~2个,单株次生根3~5条。弱苗田:每667平方米总茎数40万  相似文献   

5.
在山西临汾采用连续递增密度试验小区设计法,开展了播期密度对小麦苗期个体和群体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冬前气温偏高的年型条件下,播种密度在225 ̄450万粒/hm2范围内,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株高增加,单株茎数、单株次生根数、单株绿叶数减少并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主茎叶龄则无显著性差异;播种期在9月24日 ̄10月4日范围内,株高、主茎叶龄和单株次生根3个性状均随播种期的推迟株高降低、主茎叶龄和单株次生根减少,单株茎数和绿叶均为9月29日播种的居多;播种期和播种密度对株高、主茎叶龄、单株茎数、单株次生根数和单株绿叶性状的变异系数影响不同。9月24日和9月29日播种的4个播种量冬前群体均分别不足1200万/hm2和超过了1200万/hm2。本试验达到壮苗和合理群体指标的组合为播期10月4日、播种量225万/hm2。  相似文献   

6.
<正>1小麦越冬前苗情诊断1.1总茎数诊断。基本标准:1 050~1 350个/m~2,冬前总茎数为成穗数的1.5~2倍。分蘖日增量为1万~1.5万/亩。11月中旬叶面系数在1左右,在0.6以下为不足,在1.2以上则群体过大。达到1 350~1 650个/m~2的为旺长苗,中等苗、小群体苗密度一般在750~900个/m~2。1.2个体诊断。冬前苗壮:标准叶片肥厚、颜色正常、根系发达,分蘖壮冬前主茎叶片6~7片,单株分蘖5~8个,单株次生根10条以上,年前不旺长,  相似文献   

7.
<正>1苗情特点1.1群体充足,个体健壮。越冬以来群体充足、个体健壮、长势均衡。一、二类麦田占97.1%。全市返青期平均亩茎数97.6万,单株分蘖3.9个,单株次生根5.3条。1.2越冬状况较好。今年越冬期间气温高于常年,没有剧烈的温度变化和极端低温,没有死蘖死苗现象,麦田带绿越冬,有利于小麦早返青、早生长。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邯郸县小麦种植面积19.71万亩,目前全县小麦苗情总体状况表现为群体充足、个体偏小,一般苗面积较大。1当前麦田苗情据调查,目前小麦平均亩茎数44.8万,比常年减少约20万;亩大蘖24.6万,比常年减少12万;单株分蘖1.3个,比常年减少1.5个;次生根1.8条,比常年减少2.5条;4叶1心,比常年少一叶,几乎无一类苗,二类苗面积增加。2苗情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9.
冬小麦由于播种时间、播种量、出苗情况不同,导致冬前田间长势和群体结构不同。不同苗情在春季返青后状况不同,田间管理措施也应有所不同。一、田间苗情分类壮苗田:每667米2冬前总茎数70万~80万茎,主茎和大分蘖明显、粗壮、叶色深绿,单株分蘖2~3个,单株次生根5~7条。  相似文献   

10.
<正>2009年闻喜县小麦播种面积为4.22万hm2,据2010年1月上旬调查,全县一、二、三类苗比例为3∶4∶3,其中,一类苗公顷基本苗270万,总茎数900万~1 050万,单株分蘖3~4个,次生根5~6条;二类苗每公顷基本苗330万,总茎数675万~900万,单株分蘖2~3个,次生根3~4条;三类苗中,旺苗每公顷基本苗225万,播期在9月10日左右,单株分蘖6~7个,总茎数1 350万~1 500万,次生根8~9条,弱苗基本苗450万~525万,单株分蘖0.8个,次生根1~2条,总茎数600万~675万。  相似文献   

11.
1生产地域 石家庄市山麓平原高水肥区的轻壤和中壤土区。 2产量指标 连片万亩以上平均亩产量550kg以上。 3主要生育期指标 冬前壮苗指标。越冬期亩茎数80万~90万,平均主茎叶片5.0~6.0片,单株茎数4~5个,单株次生根4~8条。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河北省中南部小麦正陆续进入返青期,壮苗面积较冬前增加,群体整体较适宜,个体转壮,墒情适宜。1当前苗情特点1.1群体适宜。当前农田平均亩总茎数68.5万,比越冬前增加5万;亩大蘖35万,比越冬前增加4.5万。其中亩总茎数、亩大蘖与常年同期略低,群体整体较适宜。1.2个体转壮。小麦平均单株叶片比冬前增加0.4片叶,比去年同期少1片叶;单株分蘖2.5个,比  相似文献   

13.
<正> 我县麦田历年均出现弱苗,影响小麦产量,只有促弱扶壮,才能夺取平衡增产。现就我县小麦弱苗情况及管理措施分述于后: (1)晚播弱苗,一般是10月25日以后播种,年前主茎叶龄2—3片,个别的达到4片,次生根极少或没有,叶片瘦长,但叶色正常,主要是积温不够所造成。管理措施应以中耕提温为主,促进麦苗生长,也可适当追些速效氮肥,以利冬肥春用。返青后,主茎叶龄3—4片,单株分蘖0—1个,次生根约1.5条,生长缓慢。对于地力好,墒情足,冬  相似文献   

14.
2007年全区共播种小麦32.3万亩,比上年减少了0.86万亩。其中水地18.8万亩,旱地13.轰万亩(地膜覆盖300亩);正茬面积9.9万亩,回茬面积22.4万亩;适播面积22.6万亩,晚播面积9.7万亩;主要栽培品种水地有邯郸6172、临丰,615、烟农19等,旱地有临旱536、运旱21—30等。11月份苗情特点:一类苗11.0万亩,群体34.7万,单株分蘖2.3个,次生根4.1条,占35%;  相似文献   

15.
在山西临汾采用连续递增密度试验小区设计法,开展了播期密度对小麦个体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冬前气温偏高的年型条件下,播种密度在225万-450万粒/hm^2范围内,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株高增加,单株茎数、单株次生根数、单株绿叶数减少并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主茎叶龄则无显著性差异;播种期在9月24日至10月4日范围内,株高、主茎叶龄和单株次生根3个性状均随播种期的推迟株高降低、主茎叶龄和单株次生根减少,单株茎数和绿叶均为9月29日播种的居多;播种期和播种密度对株高、主茎叶龄、单株茎数、单株次生根数和单株绿叶性状的变异系数影响不同。播种期和播种密度的最佳产量组合为9月29日播种,密度为300万基本苗/hm^2。  相似文献   

16.
正受持续雨涝天气的影响,小麦播种期比常年晚10天左右,大部分麦田未做到适期播种。由于播种较晚,冬前积温不足,麦苗养分积累少,个体长势较差,单株分蘖、次生根、主茎叶龄均低于常年同期水平,小麦生产形势比较严峻。据调查,麦田一、二、三类苗比例为5.7:39.5:54.8。一类苗比去年减少34.11个百分点,二类苗减少35个百分点,三类苗增加78.6个百分点,亩群体减少10万以上,叶片减少1~2片。随着气温逐步  相似文献   

17.
由于2009年11月初气温骤降,致使晋州市小麦比常年提早20d以上进入越冬期,冬前有效积温467.9℃,与形成冬前壮苗所需积温相比少110℃,冬前积温少、生长时间短,造成麦田群体小、叶龄小、个体弱。冬前平均亩茎数47.4万,单株分蘖2.2个,次生根2.3条,与常年同期比,亩茎数少45.5万、单株分蘖少1.6个、次生根少2.7条。麦田基本全部枯叶越冬,出现死蘖、死苗现象,是近十几年来苗情最差的一年。  相似文献   

18.
皖麦19小麦分蘖成穗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杰  张玉同 《安徽农业科学》2001,29(2):149-150,152
对历年来皖麦 19群体分蘖动态的试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表明 ,皖麦 19小麦 6 0 0 0~ 75 0 0 0kg/hm2 产量水平的群体分蘖动态指标是 :基本苗 16 5~ 2 10万 /hm2 ,冬前单株分蘖 5 .5~ 6 .5个 ,群体总头数 95 0~ 10 5 0万 /hm2 ,年后最高分蘖 14 2 0~190 0万 /hm2 ,单株成穗 3.8个 ,穗数 6 0 8.34万 /hm2 ,可使群体协调 ,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9.
<正>2012年秋种以来,由于雨水较正常年份偏多,墒情较好,农户抢墒播种,旱旱轮作的小麦基本上一播全苗。进入11月以后,日平均气温比常年偏低1~2℃,小麦总体长势偏弱。进入越冬期(较常年提前10 d左右)后,雨雪天气偏多,呈典型的冷冬天气,适期播种的小麦大多主茎叶片数只有5.5叶左右,较常年减少1.5叶左右,分蘖不足,次生根少,二、三类苗有相当比例。  相似文献   

20.
晚茬小麦的栽培技术与管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晚茬小麦的生育特点晚茬麦由于从播种至越冬前积温低于500℃,冬前苗小、苗弱,主茎叶片少,单株分蘖少,根系发育差,次生根较少。与适播麦相比,整体表现较差。晚茬麦春季麦穗分化比适播麦要晚,但是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