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选用优良品种优质强筋小麦主要推广郑麦7698、新麦26、丰德存麦5号等。力争做到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小麦良种覆盖率要达到100%。二、科学施肥整地(一)科学施肥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增加氮肥用量,合理施用中量和微量元素肥料。1.高产麦田。一般每667 m~2产量为500 kg的麦田,底肥用量为40~45 kg/667 m~2,硫为3~5 kg。2.中高产麦田。一般每667 m~2产量为400~500 kg的麦田,底肥用量为35~40 kg/667 m~2,硫为3~5 kg。  相似文献   

2.
黄淮旱作麦区主栽小麦品种需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黄淮旱作区主栽小麦品种的需水特性,选取黄淮地区大面积推广的3个旱作小麦品种,对其在不同灌水条件下的需水特性、株高、产量及其构成要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灌水条件下,3个小麦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以洛旱6号最高,为1.31kg/m3;洛旱6号、晋麦47不灌水的条件下能取得较高产量,洛旱7号在灌1水的条件下产量最高。因此,洛旱6号适宜旱肥地麦田种植,洛旱7号适宜在灌区种植,晋麦47适宜旱薄地麦田种植。  相似文献   

3.
豫西旱作区旱地小麦高产特性及配套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旱地小麦区试对照品种洛旱7号为材料,以"1235"旱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模式为依托,研究旱地小麦高产特性及配套的栽培技术,以期带动和提升中低产田的产量水平,为豫西旱地乃至全国的旱地小麦高产提供技术依托。结果表明,洛旱7号在豫西旱地2 a能取得7 500 kg/hm2以上的产量,得益于合理的群体结构,适宜的LAI,较高的籽粒干物质积累速率及WUE。并总结出了洛旱7号的高产栽培指标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邓州市小麦高产优质关键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振荣 《河南农业》2014,(17):35-36
<正>一、选用优良品种要因地制宜选用审定过的高产、优质、抗性好、适合邓州市种植的小麦品种。原则上以弱春性品种为主,适当搭配半冬性品种。其中,弱春性品种以郑麦9023、偃展4110、LK198(兰考)、豫麦70-36、先麦10号、先麦8号、邓麦996等为主,半冬性品种选用洛旱6号。二、科学配方施肥施足底肥,用好追肥,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稳氮、控磷、补钾、增微。按照产量目标、土壤类型、作物茬口,根据测土化验结果,建议以下施肥配方:配方一,每667m2产500kg左右麦田,每667m2施纯氮(N)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研究旱地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品种的需水特性,并合理安排其种植区域.[方法]小麦品种分别为洛旱6号、洛旱7号、晋麦47.3个灌水处理分别为不灌水(0水)、灌1水(1水)和灌2水(2水).灌1水在越冬期灌越冬水,灌2水在越冬期与返青期灌水.灌水量均为900 m3/hm2.[结果]洛旱6号、洛旱7号实现了高产和抗旱的统一,同时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在灌2水和不灌水条件下,洛旱6号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在灌1水的条件下洛旱7号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洛旱6号适宜旱肥地麦田种植;洛旱7号适宜在扩灌区种植;晋麦47适宜旱薄地麦田种植.[结论]该研究可为小麦高效利用水资源、品种合理布局及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适合余姚地区种植的小麦新品种及确定合理的播种量,特进行了不同品种和不同播种量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扬麦11"在每667 m~2播种量为8.25 kg时产量最高,每667m~2达421.7 kg."扬麦12"在每667m~2播种量为8.25 kg时产量最高,每667m~2达434.9 kg,"扬麦20"在每667m~2播种量为14.25kg时产量最高,每667 m~2达460.3 kg,"扬麦20"的平均产量最高,且抗倒伏能力也比其他2个品种强,在余姚地区有较大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一定氮、磷肥施用水平下小麦钾肥的施用效果,探讨合理的钾肥用量,完善灌云县中部地区小麦施肥指标体系,特进行了小麦钾肥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在每667m~2施氮(N)量为23kg、施磷(P_2O_5)量为4.5kg的水平下,每667m~2钾肥(K_2O)用量为6kg时,小麦每667m~2有效穗数(48.5万穗)、每穗粒数(35.3粒)、每667m~2产量(理论产量659.48kg、实收产量528.67kg)、增产率(62.4%)、每667m~2纯收益(1121.81元)均为最高,且高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因此,灌云县中部地区小麦生产每667m~2最佳钾肥用量为6kg。  相似文献   

8.
<正> 秋黄瓜产量高、生长期短,一般7~8月份播种,10月底可采收,每667m~2产量可超万斤,每667m~2产值5 000元以上。种好秋黄瓜应抓好以下几点:选用良种目前,山东省种植的秋黄瓜品种以"中农8号"为主,该品种产量高,每667m~2产量在5 000kg 以上,瓜形条直,商品性好。另外,"津研4号"和"津优4号"也适宜作秋黄瓜栽培。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稳系数法对参加2003-2004年度河南省旱地小麦区域试验的10个品种进行高产稳产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多数产量较对照高,稳定性顺序为洛旱6号>漯优7号>科旱1号>佃庄9433>浚旱1号>豫麦2号>商5283>金麦6号>洛麦9775>周麦18,即洛旱6号、漯优7号、科旱1号的丰产稳产性较好;结合抗旱性分析,洛旱6号和科旱1号的抗旱性较好,是目前河南省旱地小麦生产上具有较大利用价值的稳产、抗旱小麦新品种.采用变异系数法对参试品种的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产3因素中有效穗的变异系数较大,在生产中因地制宜地使用栽培措施,使小麦品种达到理想穗数,是保证旱地品种取得高产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正洛旱6号该品种株型半紧凑,穗层整齐,穗长方型,每667平方米穗数34万左右,穗粒数35粒左右,千粒重46克左右。抗旱性好:洛旱6号的抗旱指数0.9143~1.0974,抗旱级别3级,抗寒性好。综合抗病性好:抗冻、抗倒、抗倒春寒及干热风、高抗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等主要病害。洛旱7号该品种株型较为松散,穗容量大,每667平方米成穗35万~40万,穗子较大,结实性好,每穗粒数可达35~38粒,千粒重48~50克左右。抗旱级别2~3级,抗旱性与国家区试对照种普麦47相当,属抗旱性较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11.
灌水次数对旱地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灌溉次数对旱地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了不同灌水条件下不同旱地小麦品种的产量和品质表现。结果表明,灌水次数对旱地小麦产量及成穗数的影响趋势基本一致,即随灌水次数的增加,产量和成穗数逐渐增加。洛旱6号和洛旱7号各灌水处理间小麦产量W1(灌1水),W2(灌2水)处理显著高于W0(不灌水)处理,而W1,W2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灌水次数对不同品种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同,洛旱6号蛋白质含量表现为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蛋白质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并达显著差异;洛旱7号蛋白质含量表现为各灌水处理间无显著差异。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湿面筋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洛旱6号湿面筋含量W0和W1处理显著高于W2处理,W0与W1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洛旱7号湿面筋含量W0处理显著高于W1,W2处理,W1,W2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稳定时间表现为洛旱6号和洛旱7号各灌水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选用不同年代育成和推广的碧码6号、丰产3号、阿勃33、豫麦49、洛旱2号、矮抗58和洛旱11号等7个适宜旱作区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各品种干物质运转和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早期品种的穗粒数较高,但产量较低;近现代品种的有效穗数、千粒质量较高,产量较高。不同年代小麦品种不同器官对籽粒的贡献率无明显规律,近现代品种总干物质运转对籽粒的贡献率表现为降低趋势,但营养器官的干物质积累较多,表明近现代品种主要靠提高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来实现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农技服务》2016,(11):12-14
旱稻在关岭县曾为旱粮重要组成部分,却由于品种老化、单一、耕作粗放,产量低,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自艾巴9号引种成功后,推广速度较快,关岭县98年试验示范种植2.52公顷;99年试验示范种植35公顷,平均单产260.7 kg/667 m~2,相当于同区域玉米产量,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0年在关岭县顶云乡角寨村开展试验,发现旱稻8号产量最高,为501.5kg/667 m~2,顺序依次为旱稻8号旱稻502艾巴9号(ck)旱稻17596019云陆29云陆201,产量依次为501.5 kg/667m~2466.5 kg/667 m~2428.5 kg/667 m~2389 kg/667 m~2286 kg/667 m~2281 kg/667 m~264.5 kg/667 m~2,全生育期在122~174天。  相似文献   

14.
<正>早春利用大棚种植马铃薯,收获后连作种植花生,马铃薯成熟早、产量高,一般4月每667 m~2可生产马铃薯2500 kg左右。花生种植近似春播花生,一般每667 m~2产量400 kg左右,每667 m~2综合效益9000~10 00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一、马铃薯种植技术(一)选择优良品种早春马铃薯一般选用结薯早、块茎膨大快、休眠期短、高产、优质、抗病的早熟品种。如荷兰7号、荷兰15号、荷兰803、中薯5号等。  相似文献   

15.
正一、豫西地区冬小麦主要施肥技术(一)加大基肥用量施足基肥可使麦苗早生快发,为促进有效分蘖、增粒增重打下基础。底肥用量宜占施肥总量的60%~70%,一般每667m~2施优质有机肥2 000kg,配施一定量的氮肥、磷肥,肥力高的地块每667m~2施尿素5~10kg或碳酸氢铵20~25kg、磷酸二铵15~17kg、氯化钾12~17kg,也可选用45%复合肥或40%小  相似文献   

16.
正洛旱6号该品种株型半紧凑,穗层整齐,穗长方型,亩穗数34万左右,穗粒数35粒左右,千粒重46克左右。抗旱性好:洛旱6号的抗旱指数0.9143~1.0974,抗旱级别3级,抗寒性好。综合抗病性好:抗冻、抗倒、抗倒春寒及干热风、高抗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杆锈病等主要病害。洛旱7号该品种株型较为松散,穗容量大,每667平方米成穗35万~40万,穗子较大,结实性好,每穗粒数可达35~38粒,千粒重48~50克左右。抗旱级别2~3级,抗旱性与国家区试对照种普  相似文献   

17.
旱地小麦新品种洛旱3号优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二因子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1],选取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的播期(X1)、播量(X2)为调控因子[2,3],以产量Y为目标函数,研究了旱地小麦品种洛旱3号高产栽培优化模型。结果表明:只有在合理配置播期与播量的情况下才能获得高产,表现为X1>X2;并得出洛旱3号的优化技术组合:最佳播期为10月7~8日,最佳播量为127.5 kg/hm2。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9个小麦品种开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实测产量差异显著,品种的产量排序为鲁原502(655.47 kg/667 m~2)济麦23(629.55 kg/667 m~2)济麦22(625.78 kg/667 m~2)儒麦1号(615.46kg/667 m~2)山农22(606.02 kg/667 m~2)荷麦19(572.63 kg/667 m~2)烟农999(548.77 kg/667 m~2)徐1108(524.8 kg/667 m~2)丰川9号(481.1 kg/667 m~2),鲁原502比丰川9号产量高出36.24%。各品种在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最大亩茎数、株高等性状表现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两个玉米品种春播、复播条件下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与春播相比,玉米夏播苗期阶段缩幅较大,达13天,穗期阶段基本不变,花粒期阶段有所延长5天,株高增加31~55 cm,穗位增加20~25.8 cm;不同玉米品种在不同季节栽培时,产量表现不同,栽培优势也不同。新玉7号夏播、鲁丰1号春播产量较高,分别达1 538.8 kg/667m~2和1 340.9 kg/667m~2,生产中应根据时令选用品种。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晚播小麦施肥技术,于2016~2017年进行了晚播小麦小区施肥试验。结果表明,12月晚播小麦,每667m~2施纯N18.14kg、P_2O_56kg、K_2O_6kg,基肥每667m~2施复合肥40kg、苗肥每667m~2施尿素15kg(分2次施用)、穗肥每667m~2施尿素14kg(分2次施用),可获得每667m~2实产467kg的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