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板栗栗实营养丰富 ,富含糖、淀粉、蛋白质、脂肪等。但栗实贮藏需要低温高湿 ,常温下极易霉烂和虫蛀 ,失水变质 ,生根发芽 ,难以保鲜。临沂市现有栗园 6万hm2 ,年产板栗50 0 0万kg ,栗实于集中采收期几乎全部涌入市场 ,导致价格偏低 ,又销售不畅。每年因贮藏不当损失的板栗达 10万kg以上。而市内及周边的一些栗实加工厂却因不能周年有鲜栗实加工而不得不长期停产。针对上述问题 ,我们对栗实的低温保鲜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 ,初步找到了栗实保鲜贮藏的最佳温湿度及包装方法 ,在环境温度 - 2~ - 1℃ ,相对湿度 10 0 %空间内 ,利用一层疏松塑料编织袋外套一层湿麻袋 ,可贮存板栗2 36d ,霉烂率 1.96% ,发芽率 0 ,失水6.61% ,保鲜率达 91.9% ,其内在品质、口感风味基本与采收时的鲜栗无异。  相似文献   

2.
1 栗实的处理先将收购的栗实堆放于库房内,堆放厚度为30cm,堆放期7天,每天搅拌使其生理吸着水自然散失,但严禁太阳暴晒。经发汗的栗实,先剔除杂质、病虫栗、损伤栗,以及呈白色或淡黄色未充分成熟的栗实,再将初选的栗实侵入0.1%的食盐溶液中半小肘,进行精选和初次消毒灭菌。最后将经精选出的栗实投入0.01%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半小时,进行消毒灭菌。然后从药液中捞出,装入竹筐,滤干水分,装入塑料袋内放进贮室或贮窑内。  相似文献   

3.
浅谈大树移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树泛指乔木、亚乔木,胸径10公分以上的树木。在公园、道路内栽植大树,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植树成林,绿化成荫,立地成景的景观效果。20余年,我们成功移植了胸径在10公分以上落叶乔木8万余株,其中胸径20~30公分的3000余株;高度3.5~6米的常绿乔木1万余株。仅2006年移植带球、带冠、胸径  相似文献   

4.
板栗栗实低温保鲜贮藏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板栗栗实营养丰富,富含糖、淀粉、蛋白质、脂肪等。但栗实贮藏需要低温高湿,常温下极易霉粒和虫蛀,失水变质,生根发芽,难以保鲜。临沂市现有栗园6万hm^2,年产板栗5000万kg,栗实于集中采收期几乎全部涌入市场,导致价格偏低,又销售不畅。每年因贮藏不当损失的板栗达10万kg以上。而市内及周边的一些栗实加工厂却因不能周年有鲜栗实加工而不得长期停产。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对栗实的低温保鲜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初步找到了栗实保鲜贮藏的最佳温湿度及包装方法,在环境温度-2--1℃,相对湿度100%空间内,利用一层疏松塑料纺织袋外套一层湿麻袋,可贮存板栗236d,霉烂率1.96%,发芽率0,失水6.61%,保鲜率达91.9%,其内在品质、口感风味基本与采收时的鲜栗无异。  相似文献   

5.
研究量化分析广东省九连山林场12年生红椎Castanopsis hystrix人工林内竞争关系,结果如下:1、研究区内红椎植株胸径生长符合正态分布,分布相对集中于8~10、10~12 cm径级;2、按照单木竞争指数模型计算,12 m范围为本研究最佳竞争空间;3、在径级为8~10、10~12、12~14 cm时,红椎个体受到主要的种内竞争压力,三者竞争强度之和占据全部竞争的64.8%;4、红椎胸径与平均竞争指数呈极显著的指数相关,平均竞争强度随胸径增长而下降,当胸径达到20 cm以上时,竞争指数几乎无变化。  相似文献   

6.
市场信息     
啥样的苗子有市场1.培育规格合适的苗木目前,我国应用于园林绿化工程的乔木规格在胸径7~20cm之间。而在很多苗圃里,胸径7~8cm的苗木逐渐增多,有出现过剩的可能。今后一段时间内,胸径10~15cm的乔木将是园林工程中的主角;胸径20cm以上的苗木,受价格高、移栽恢复期长、成活率低  相似文献   

7.
《林业实用技术》2011,(5):46-46
<正>2011年4月20日讯:由于市场对绿化苗木需求量增加,加上人工工资等种植成本增长,今春苗木价格平均上涨了20%至30%,部分苗木价格上涨了10倍。工作人员介绍说,花灌木类用量较大的主要有胸径2~5 cm的木芙蓉、紫薇、红紫叶李、桂花和樱花等,价格普遍涨了30%,其中1年生和胸径2~3 cm桂花小苗基本脱销,3 cm桂花小苗价格已经接近30元每株。针对当前的苗木市场,南昌市种苗站站长熊冬平专门进行过调研。他说,目前南昌乔木类用量较大的主要有:胸径10~12 cm的广玉兰,胸径8~10 cm的香樟,还有大规格杜英、栾树、单杆女贞、杨梅、柳树等,这些品种价格平均上涨30%以上。其中用量最大的是胸径8 cm的  相似文献   

8.
楸树杂种无性系幼林期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4年生楸树无性系树高、胸径方差分析,估算了楸树无性系遗传参数。采用树高、胸径单性状评估,依据指数法选出幼林期表现优良的楸树杂种无性系10个。树高比对照金丝楸提高42.97%~56.2%,比"七·五"01号高出8.7%~18.63%;胸径比金丝楸提高52.3%~61.11%,比01号提高9.29%~15.65%。  相似文献   

9.
《林业科学》2021,57(10)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水曲柳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对邻近树木胸径和距离的响应,为制定合理的水曲柳根系取样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4种林分密度(Ⅰ:3 572株·hm~(-2),Ⅱ:3 128株·hm~(-2),Ⅲ:2 215株·hm~(-2),Ⅳ:1 468株·hm~(-2))的水曲柳人工林内,随机布点取样,测定0~10、10~20和20~30 cm土层吸收根(直径≤0.05 mm)和细根(直径≤2.0 mm)生物量及0~30 cm土层的吸收根总生物量和细根总生物量,并记录距取样点最近的1株和4株树的距离及胸径。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检验细根生物量与邻近树木距离和胸径的关系。【结果】0~30 cm土层吸收根和细根总生物量受林分密度影响显著,二者均在密度最小林分中最大;从林分密度Ⅰ~Ⅳ,吸收根占细根生物量的比例分别为61.6%、54.3%、52.9%和63.4%;在所有林分中,50%以上的细根和吸收根生物量分布在0~10 cm土层;在4种密度林分中,吸收根和细根总生物量与最近1株或4株树的距离均相关性不显著(P0.05),仅有密度Ⅲ林分10~2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与最近4株树的平均距离显著正相关(P0.05);与细根总生物量相比,0~30 cm土层吸收根总生物量与邻近树木胸径之间呈现出更普遍的相关,但相关性显著水平与林分密度有关;密度Ⅰ林分吸收根和细根生物量均与最近1株树胸径显著正相关(均R~2 0.19),而密度Ⅱ林分吸收根和细根生物量均与最近4株树的平均胸径显著正相关(均R~2 0.21);密度Ⅲ林分中吸收根生物量与最近1株或4株树的胸径均显著相关(均R~2 0.16);而密度Ⅳ林分中吸收根和细根生物量与邻近树木胸径均不显著相关;在调查的3个土层中,细根和吸收根生物量与邻近树木胸径的相关性主要出现在0~10 cm土层,并呈现出与0~30 cm土层细根总生物量相似的规律。【结论】基于对不同密度水曲柳人工林细根生物量的研究结果,认为可在东北林区不同密度水曲柳人工林内灵活设置细根取样点,不必考虑与附近林木的距离,但需考虑邻近树木胸径大小的影响,在平均木周围设置取样点是可选途径。  相似文献   

10.
《林业实用技术》2021,(4):60-62
通过对幼龄柚木(Tectona grandis L.f)胸径调查和解析,研究其径级、生长量分布及生长变化规律,表明幼龄柚木胸径分布呈正态分布,径级分化程度较小。13 cm径级以下的占39.84%。胸径各生长量级百分比随生长量增高所占百分比下降,年生长量小于0.2 cm的占39.84%,优势木的胸径和胸径年平均生长量是被压木的1.75倍和1.99倍,生长差异极为明显。第5~10年进行1~2次间伐,间伐强度控制在40%以下,林分密度560株/hm~2以上。  相似文献   

11.
自1998年以来,笔者在祁门县开展了毛竹实生苗培育和造林试验,总结了毛竹实生苗的不同发育时期及其实生林竹高、胸径和笋成竹的发育规律。结果表明,1~5年竹高生长增长较快,年均增高100cm以上,6年后高生长率逐年降低;1~8年生时,胸径生长较快,到第8年时,竹林平均胸径达6.8cm;1~3年,发笋成竹率较高,每丛年发笋成竹超过10株,第4年后逐年下降;笋成竹数与竹高、胸径呈负相关,即随竹高、胸径生长的增大而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2.
<正> 1落叶树1.1落叶乔木 掘苗:对胸径3~10cm的乔木,可于春季化冻后至新芽萌动前或秋季落叶后,在地面以胸径(距地面1.3m处的干径)的8~10倍为直径画圆断侧根。再在侧根以下40~50cm处切断主根,打碎土球,将植株顺风向斜植于假植地,保持土壤湿润。运输时要将根部放在车槽前,干稍向后斜向安置。 挖穴:依胸径大小,栽植穴直径应为40~100cm,土质疏  相似文献   

13.
2020年7月,在湖北省太子山林场管理局雁门林场44 a生柏木人工林中设置临时标准样地,并选取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和测定,对柏木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柏木胸径和树高生长快速期都出现在10~20 a,胸径和树高的连年生长量均在第20年生时达到最大值,胸径和树高的平均生长量均在第30年生时达到最大值,材积连年生长量第40年时出现最大值;在44 a期间材积平均生长量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没有达到最大值;胸径生长率和树高生长率最大值出现在第10年,材积生长率最大值出现在第20年。  相似文献   

14.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通过立竹密度、平均胸径、年龄结构等指标研究毛环竹笋用林的高产地上结构 ,结果以立竹密度 10 0 0 0株·hm-2 ,平均胸径 3~ 3 5cm ,年龄结构为 1~ 3年生各 30 %、4年生 10 %的毛环竹林分产量最高 ,1hm2 可产笋4 0 0 0 0个、10 0 0 0kg。  相似文献   

15.
栗实象鼻虫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实象鼻虫(Curculio davidi Faust)是危害板栗最严重的害虫。我们在河南板栗产区调查,每年约有20—40%的栗实被害,严重地区可达90%以上。被害栗实失去食用价值或发芽能力,并易引起发霉腐烂,不便贮运。为了探讨栗实象鼻虫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我们于1961至1963年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6.
用16a连续测定资料,对不同密度中幼龄湿地松人工林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林分平均树高生长量有一定影响,但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差异不显著;林分的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其中胸径在1~4a差异不显著,5~7a差异处于显著水平,8~13a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此后随着林冠生长的稳定,不同密度的胸径差异稳定在一定的显著水平;林分蓄积量则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各密度间存在显著差异,8~10a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马尾松(Pinus,massoniana)林低产主要原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强度修枝的马尾松胸径只有适度修枝的60%;春、夏季修枝只留三轮的,马尾松当年胸径生长量下降0.34厦米。建议10年生以下马尾松幼林不要打枝,10~20年生留枝5~7轮,20年生以上留枝6轮为好。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短枝型板栗品种和优系特性,对7个短枝型板栗品种(优系)在幼树生长结果、栗实品质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采用平均隶属度方法进行短枝型板栗品种(优系)的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优系)在生长结果、栗实外观以及营养品质等方面,有一定或较大差异。根据平均隶属度排序结果,‘下港短枝’、‘燕山短枝’、‘泰山短枝-10’综合性状较好,建议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对杂交选育和引种的9个杨树无性系进行扦插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的苗期地径、胸径和苗高生长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黑小2号、J10、J7等3个无性系表现最优,地径、胸径、树高分别较小黑杨提高45.03%~22.16%、70.99%~14.96%、44.31%~16.43%。  相似文献   

20.
利用雷州林业局刚果12号桉W5无性系林分中胸径8~18 cm径阶,树高11~23 m的样木1 207株和尾叶桉U6无性系林分中胸径8~18 cm径阶,树高10~21 m的样木784株,按材种规格标准造材实测材积,且分别建立刚果12号桉W5无性系和尾叶桉U6无性系胶合板材立木出材量二元回归方程,经检验精度可靠,可供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