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野生大茶树发现最早最多的国家。早在三国(公元220~280年)《吴普·本草》引《桐君录》中就有“南方有瓜芦木(大茶树)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可通夜不眠”之说。陆羽(公元733~804年)在所著《茶经》中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迺至数十尺……”。宋子安(公元1130~1200年)《记东溪茶树》也说:“柑叶茶树高丈余径七八寸”。云南大理府志载:“点苍山(下关)……,产茶树高一丈。”可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茶树的发源地,历史悠久,茶区辽阔,资源丰富.本省无性系品种千姿百态,独冠全国.本所从一九五四年开始进行茶树品种资源的发掘、整理和应用研究.一、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是最早的产茶国.唐代陆羽《茶经》有"茶者南方之嘉木"的记载.宋代朱子安的《东溪试茶录》把福建茶树分为白叶茶、柑叶茶、早茶、晚茶、稽叶茶、蘖茶和丛茶等七大类.足见我国野生茶种之丰富.  相似文献   

3.
自古以来。茶树生长在森林之中。中国第一部唐代陆羽著的《茶经》,首先指出:“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叶卷上,叶舒次”。对好茶描述多么逼真。高山出好茶,关键在芽叶肥壮、柔嫩,对夹叶少。这与现代茶学研究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三、茶树种植 (一)茶籽直播陆羽《茶经·一之源》有“法如种瓜,三岁可采”之句。可能由于陆羽把茶籽直播说得过于简略,因此对后人来说,就无法完整地理解其原意。也就是说当时茶籽直播法到底是怎样的,不很清楚,而一些研究《茶经》的人则对“法如种瓜”作如下认识: 1.种瓜法的要点是:精细整地,挖坑深、广各一尺,施粪作基肥,直播种子四粒。 2.据《齐民要术》记载的种瓜法,其要  相似文献   

5.
<正>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一开头就写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大意是说,茶是我国南方最珍贵的常绿树。《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周武王伐纣后,地处中国西南的巴蜀之地的小国向武王进贡包括茶在内的许多珍品。"又有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各种版本的茶书都较统一地认定,我国地处西南部的云贵高原是茶的原产地,随江河交通传人四川巴  相似文献   

6.
三、“皋芦”——苦味茶是茶树的原种 (一)“皋芦”是茶,亦可非茶“皋芦”是茶,这是因为在我国古文献中,屡见不鲜,而且在福建、湖南、贵州等南方各省,都有用同音语称某些茶树为“皋芦”茶,如福建福鼎县之“歌乐茶”(1953年,笔者以其当地土音译名之,原音近“果  相似文献   

7.
茶树的核型及种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言我国是茶树原产地。人工栽培茶树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700年的殷商时期,我国人民就把茶叶当作药用。春秋后出版的《尔雅》称茶叶为“槚”,《唐本草》采用了“茶”这个词。因此,无论从植物地理分布或人类对茶的饮用历史来看,茶树都是中国原产。1823年英人勃鲁士(R.B-ruce)在印度阿萨姆发现野生乔木  相似文献   

8.
一、茶与文化中国茶叶的发现、利用、发展以至普及为人类主要饮料几乎与我国的文化发展,传播同步并进,关系密切。根据:古地理的气候条件、野生茶树的叶片结构、在贵州发现的茶子化石以及196种山茶属植物的分布等资料,论证了中国是茶树原产地,茶的故乡。唐代饮茶之风盛行,成为名流学者的风尚,有关茶的著作先后问世。《茶经》公认  相似文献   

9.
读《茶经》的一点新解薛德炳(四川万源市茶果站万源·636350)陆羽著《茶经》实地考察过山川、河谷的野生茶树或园地(农地)中生长的茶树。亦亲自动手采制、烹品茶叶。对茶的知识有直观和理性的感受。《茶经·一之源》中,(茶树生长)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  相似文献   

10.
1200年前,茶圣陆羽在他的《茶经》——世界第一部茶书——开头语:“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广东地处亚热带,生态环境宜茶生长,有优异的茶树品种资源,如凤凰单丛,日本的中国茶叶通松下智教授称“这是你们中国的国宝茶”;又如英德OP型红茶,曾是英女皇招待贵宾用的茶。广东不仅有优异的茶树品种,而且热销海内外,“穗、潮、港”是世界饮茶热的“金三角”。广东地处珠江一带,水质含硫量高,促使人们多饮茶,茶叶的保健功能的科学性日益深入人心,广东省人均寿命名列全国前茅,也是“饮茶常乐长寿”的实证。  相似文献   

11.
一个多世纪以来,依据于野生大茶树的分布、栽茶饮茶的历史、史料的考证和地质变迁等,国内外学者对茶树原产地问题提出了多种论点。但由于对事物认识的局限性,再加各人研究的侧重面不一,故迄今未有定论。笔者曾在《茶叶科学》(1986年第1期)著文指出,我国云南为茶树原产地,滇东南是茶的起源中心。本文进一步就茶树如何从起源中心向外扩散以及茶种之间的变迁问题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内容博大精深.第一,茶的原产地在中国.最早饮用和利用茶叶的是中国人(陈兴琰教授有茶叶原产地专著,1994年出版.中国茶叶学会和中华茶人联谊会同年出版了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讨论会论文集).第二,唐陆羽著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茶的专著.吴觉农先生生前组织了张堂恒、钱梁、陈群鹏、陈舜年、冯金炜等茶叶工作者共同写作《茶经述评》,于1987年出版.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茶树原产地,有茶的祖国之称。世界茶叶鼻祖、唐朝茶圣陆羽为湖北天门人,所著《茶经》为最早的茶叶全书,茶文化的发展源远流长。湖北是古老的茶区,历代茶叶工作者,精工细琢,研制出一大批精品名茶,丰富了名茶宝库。这些名茶有的曾为皇室贡品,有的已成为全国名茶,成了好茶者爱不释手的佳品。茶叶品种千姿百态,琳琅满目,茶名更是百花齐放,美不胜收。有  相似文献   

14.
先民在植物采集尝试中发现了茶,同时也在大量采摘野生茶树中,观察识别了茶树的变异。之后,通过发掘、种植,从累年的实践中逐渐选育了茶树品种,使祖国茶树品种资源,不断地得到丰富。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的大茶树,这在《茶经·一之源》里有明确的记载。《尔雅》中的槚与荼,它的原始声义,是象征地  相似文献   

15.
黔茶赋     
神州出好茶,黔茶独芬芳。黔地产茶,历史悠久,汉《华阳国志》"平夷山出茶"有证。唐朝陆羽《茶经》载文,"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在"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宋黄庭坚《阮郎归》描述,"…酒阑传碗舞红裳,都濡春味长"。《清史稿?茶法》冠以"最"之荣。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富锌硒,此乃黔地茶树之特点:原生  相似文献   

16.
成书于清康熙年间的《广群芳谱》,其中有茶谱四卷,它比较广泛地收集了我国自晋朝以来的许多茶事活动和茶叶生产经验,因此该书有助于我们认识古代的茶事,而有些方面,还可作为今日之借鉴。兹就书中有关栽茶和采茶的纪载,作一番论述。一、茶树栽培 1.关于茶树的栽种广群芳谱(以下简称广茶)的《茶谱》在“种植”一节写道:“茶性恶水,宜肥地斜坡阴地走水处,用糠与焦土种之,每一圈可用六七十粒,覆土厚一寸,出时勿耘草,旱以米泔水  相似文献   

17.
位于川鄂交界处的大巴山、巫山和荆山一带,有一500多平方公里的高山原始森林区,这就是著名的神农架。由于地质年代久远,又未遭第四纪冰川袭击,因而成为热带和亚热带许多动植物的汇集地。古老的孑遗植物如银杏、铁坚杉、栱桐和珍贵动物金丝猴、苏门羚、金钱豹等都有分布。在茶叶界,神农架亦早就引起人们的注意。唐代陆羽《茶经》载:“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文中的巴山、峡川就是指神农架到峡江一带。三国《广雅》中“荆巴间采茶作饼,成米膏而出之”等记载,也是指神农架一带的茶事活动。神农架地处我国中部地区,是著名植物学家瓦维洛夫认为的世界栽培作物起源八大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8.
日本以国立民族学博物馆为中心,成立了《茶的文化》研究会。第一次《茶的文化》讨论会,在《茶的文化之形成》专题中,有桥本实的“茶树的起源”和林惠一的“中国的茶”两个学术报告。桥本实在“茶树的起源”报告中,谈了  相似文献   

19.
安溪县是全国著名茶区之一,是本省乌龙茶主要产区,是驰名中外铁观音原产地,也是优良茶树品种的丰富宝库。根据宋朝(公元九六○——一一二七)清水岩记载:“清水高峰,云出吐雾,寺僧植种茶饮,水岗之气,沫日月之精,得烟霞之露宿,喝食之能疗百病。”《东溪试茶录》则就福建安溪等地的茶树分为白叶茶、柑叶菜、早茶、细叶茶、稽茶、晚茶、丛茶等七个类型,说明安溪茶叶栽培已有千余年历史。 安溪全县山地丘陵约占96%,西北有闽中大山为屏障,阻挡冬季干燥寒风的侵入,东南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茶树的起源地,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我们的祖先神农氏就发现了茶树,并作为药物,用来解毒和治病。到了唐代,我国的茶树栽培已遍及77个州(郡),304个县。陆羽在《茶经》“八之出”中已初步把我国的茶叶生产划分为八大茶区:即山南茶区、淮南茶区、浙西茶区、浙东茶区、剑南茶区、黔中茶区、江南茶区和岭南茶区。尽管陆羽以唐代行政区域为基础进行划分,这个划分还是有一定科学价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