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6种联合于制方法对辣椒进行干制加工,并以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为依据,对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和方差分析,以确定联合干制丁艺。试验结果表明:1)两种方式联合干制时,干制方式的顺序不同,对辣椒品质的影响也不同;2)前期干制方式、装载量、转换水分含量、后期于制方式这4个试验因素对辣椒品质综合评分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3)在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下比较辣椒的综合评分可得出:电热-微波联合干制优于微波-电热联合干制,远红外-微波联合千制优于微波-远红外联合干制,远红外-电热联合干制优于电热-远红外联合干制。  相似文献   

2.
采用3种人工干制方法对辣椒进行干制加工,研究了不同方法对加工后辣椒中的维生素C、辣椒红素及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3种人工干制方法对辣椒进行干制加工,研究了不同方法对加工后辣椒中的维生素C、辣椒红素及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分析5种绿茶杀青加热方式(热风杀青、电磁杀青、微波杀青、远红外辐射杀青、热风-电磁组合杀青),研究了不同加热方式下得到的茶叶感官品质,得出热风-电磁组合加热方式相对于其余的加热方式制得的茶叶品质最优;由杀青时间、杀青均匀性等多类指标综合得出远红外辐射和热风-电磁组合加热方式最为经济。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稻谷的石墨烯低温远红外干燥特性及其对稻谷干燥品质的影响,以辐射温度、排粮流量和除湿风量为影响因素,以整精米率和应力裂纹指数增值为评价指标,用自制的循环式石墨烯低温远红外干燥机进行稻谷干燥试验,通过BBD(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分析了低温远红外干燥对稻谷干燥品质的影响以及工艺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影响稻谷干燥特性和品质的最主要因素是辐射温度,其次是排粮流量和除湿风量。随着辐射温度的升高,稻谷干燥速率和应力裂纹指数增值逐步增大,整精米率则逐步降低。与同温度的热风干燥相比,石墨烯低温远红外干燥平均干燥速率和干燥品质均有显著提高。经优化后,稻谷最佳石墨烯低温远红外干燥工艺条件为:辐射温度43℃、排粮流量4kg/min、除湿风量193m3/h,此时应力裂纹指数增值为9,整精米率为79.75%,稻谷干燥品质最佳。这说明利用石墨烯低温远红外干燥稻谷,可以明显提高干燥速率并改善稻谷干燥品质。  相似文献   

6.
为优化胡萝卜深加工中的干燥工艺,将远红外干燥技术应用于胡萝卜干燥。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平均干燥速率、复水比和感官评分为指标,利用响应曲面法研究干燥温度、切片厚度和辐照距离对胡萝卜远红外干燥工艺的影响,建立二次多项式的回归模型,并进行干燥工艺优化。结果表明:回归模型拟合性较高,可以较好地描述胡萝卜的干燥过程;胡萝卜远红外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干燥温度72.4℃,切片厚度3.01 mm,辐照距离239.99 mm,此时对应的各项指标为:平均干燥速率0.193 2%/min、复水比3.737 0和感官评分19.2;通过对比干燥前后胡萝卜的色差,发现色差与新鲜胡萝卜相差不大;通过比较不同干燥条件下干制品的微观结构,发现远红外干制品含有较多孔隙,细胞排列整齐。利用远红外干燥技术可以减少有效成分的损失,改善干制品品质,减少干燥时间。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红枣分级装置检测指标单一,难以实现外部品质综合判别的问题,设计了一款基于残差网络结合图像处理的干制哈密大枣外部品质检测系统。首先,通过深度学习图像分类实现裂纹、鸟啄和霉变缺陷检测,为克服当前残差网络计算量大、复杂度高以及信息丢失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深度残差网络图像分类方法;其次,根据尺寸与纹理数量的等级差异性,提出了一种阈值检测方法,通过提取干制哈密大枣图像面积、周长、拟合圆半径及纹理数量特征,实现尺寸及褶皱检测。试验结果表明缺陷识别模型和尺寸、褶皱检测模型测试准确率分别达到97.25%、93.75%和93.75%。综合缺陷、尺寸和褶皱3种外部品质指标,通过在线采集图像验证系统测试,外部品质综合检测准确率为93.13%,可初步满足干制哈密大枣品质在线检测装备的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8.
花椒微波间歇干燥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将微波干燥技术用于花椒干制生产,利用功率分别为600W,450W,250W的微波对花椒进行间歇式干燥试验,并应用微波干燥试验系统进行在线检测。试验研究了花椒微波干燥特性及干燥条件对于后品质、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间歇干燥过程分为加速期、恒速期和降速期。其中,加速期和恒速期相对较短。花椒微波干燥相对于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的时间大大缩短,但干燥品质不太理想。试验还分析了花椒微波干燥条件对于燥特性和干燥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传统红枣干制多采用自然晾晒方式进行,受天气因素影响大,加工周期长,易受污染,成品质量差,劳动强度大,正逐步被人工烘干方式所替代。基于一种自控热泵红枣烘干房的研究,介绍了烘干房的系统结构、电气控制、干制加工及其工艺过程。利用该设备和工艺烘干红枣,其成品色泽优于传统自然晾晒,卫生程度与生产效率远高于传统方式,为红枣工厂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苦瓜微波-热风振动床干燥湿热特性与表观形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热风对苦瓜片微波干燥特性、湿热特性与表观形态的影响,利用微波-热风振动流化床干燥机,研究了新鲜苦瓜片在不同微波-热风组合方式下的干燥动力学特性、热像变化、水分状态分布、色泽以及微观结构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热风对微波振动流化床干燥有显著影响,微波0.6W/g、微波0.6W/g+热风60℃+风速3m/s、微波0.6W/g+热风70℃+风速6m/s比单独热风70℃+风速3m/s的干燥时间分别缩短56.4%、70.5%和75.6%。在表观形态上,单独热风干燥的脱水苦瓜片与新鲜苦瓜片色泽最为接近,两组微波-热风组合干燥所得样品色泽优于单独微波干燥。在湿热特性上,微波-热风组合干燥后期物料温度均匀性显著优于单独微波干燥,4种干燥方式下NMR波谱下的水分信号逐渐降低,且主峰向左移,水分的活跃程度降低,MRI信号显示,热风能改善微波干燥过程中水分分布均匀性。扫描电镜观测表明,单独热风干燥对保持脱水苦瓜片细胞完整性效果最明显,微波-热风组合干燥的细胞完整性显著优于单独微波干燥。微波-热风组合振动流化床干燥工艺在保证被干物料品质前提下还极大提高了物料干燥效率,缩短了干燥时间。  相似文献   

11.
真空带式、真空冷冻及热风干燥香蕉浆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香蕉为原料,比较真空带式、真空冷冻及热风3种方式干燥香蕉浆的效果。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物料中的大部分水分在升华阶段去除,热风干燥初期水分含量迅速下降,真空带式干燥物料水分随时间延长呈比较均匀的下降。真空冷冻干燥、真空带式干燥的产品品质优于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及真空带式干燥产品的截面、表面和底面孔洞结构都有较大区别。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哈密瓜片的干燥品质,优化哈密瓜片的热风干燥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干燥温度、干燥风速、切片厚度为自变量,感官评价为响应值,通过Box 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进行响应面优化分析,确定哈密瓜片的最优干燥工艺。结果表明,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哈密瓜片的色差值会增大,复水比会降低;随着干燥风速的增大,色差值变化不明显,但复水比同样会降低;随着切片厚度的增大,哈密瓜片的色差变化增大且比干燥温度变化明显,复水比会降低。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哈密瓜片的最佳干燥工艺为干燥温度55 ℃,干燥风速2 m/s,切片厚度8 mm,此时感官评价的得分最高为92.1。  相似文献   

13.
针对旁热式辐射与对流粮食干燥机的干燥特点,建立了一种粮食干燥机干燥过程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该模型采用了3层神经网络结构(8-10-1),模型输入为粮食干燥机的8个变量,模型输出为出口粮食水分比或干燥速率。通过编写Matlab建模程序,基于实际干燥实验的样本数据训练与测试网络,实现了红外辐射与对流联合干燥的动力学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模型数学表达式,模型预测的出口水分比与干燥速率的R2分别为0.998 9和0.998 0,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09和0.004 1,预测结果与实际测量数据拟合较好;另外,结合实验干燥条件对模型干燥性能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依据同样方法建立了顺逆流粮食干燥过程的出口粮食水分比预测模型,对比了2种干燥方式的干燥性能。仿真预测表明用BP神经网络方法建模简单,具有自适应性、灵活性和自学习性等特点,相比于其他粮食干燥的经验数学模型,能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可为红外辐射与对流联合干燥过程提供一种新的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14.
含有丰富蛋白资源的辣椒叶长期作为农业废弃物被掩埋和焚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同时辣椒素作为优质的天然生物抗菌物质因强烈的刺激性气味限制了其开发与应用.基于微胶囊技术方法以植物辣椒叶中提取的蛋白质为壁材,辣椒素为芯材,采用喷雾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了叶蛋白辣椒素微胶囊,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  相似文献   

15.
在谷物干燥过程中,谷物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品质损伤。对谷物品质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热风温度,干燥时间及风速。通过实验研究和大量的实际应用,总结出了从干燥工艺和结构方面改善干燥后谷物品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高水分小麦热风干燥工艺建立及其设备研制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不同热风温度、风速和物料薄层厚度条件下的高水分小麦热风干燥试验,获得了高水分小麦的干燥曲线和干燥速度曲线;同时,分析了热风温度、风速和薄层厚度对干燥速度的影响,并建立了高水分小麦热风干燥数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高水分小麦热风干燥在不同干燥条件下干燥速度最大值出现在前25~35min时间段内,干燥过程中无明显的恒速干燥阶段,高水分小麦热风干燥的数学模型符合Page方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实验的基础上,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了稻谷在干燥过程中干燥温度、一次降水幅度、缓苏时间、干燥速率、过干燥等因素对爆腰的影响,并简述了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茄子热风干燥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茄子漂烫渗透研究了渗透失水率和固形物增加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茄子在不同风温、切片厚度、风速、渗温和预处理下的热风干燥特性并绘制干燥速率和湿基含水率曲线。结果表明:茄片越厚,渗透失水率越低;渗温越高,固形物增加率越低,失水率越高;风温及渗透温度越高、风速越大、茄片越薄,干燥速率越快;影响干燥速率主次因素是风温、切片厚度、渗透温度、风速;漂烫渗透比漂烫和未处理干燥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现果蔬热风干燥的智能化控制,综合运用数学模型法与介电常数法,以IAP15W4K58S4型单片机为主控芯片,利用现有的高精度电容传感器AD7746,设计了基于MCU的果蔬热风干燥含水率在线测量装置。以鸡腿菇为研究对象,通过热风干燥试验,建立了可准确预测其热风干燥过程中含水率的数学模型和相对介电常数-含水率计算模型,并用程序语言将模型进行编码及编译并写入系统,实现了双模式测量。验证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准确测量鸡腿菇热风干燥过程中的含水率,测量结果相对误差小于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