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消化代谢评价体系中,反刍动物内源氮(氨基酸)评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就反刍动物消化道内源氮(氨基酸)的来源、周转及意义和评定技术方法上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2.
反刍动物小肠蛋白质及氨基酸供应量的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刍动物小肠蛋白质及氨基酸供应量的调控李建国,冯仰廉反刍动物瘤胃发酵,使其能够利用大量低质蛋白质饲料,生产出高品质的菌体蛋白,与此同时,也会造成饲料氨基酸氮的损失。小肠蛋白质(氨基酸)营养调控的主要目标是提高进入小肠的氨基酸数量,改进其平衡。迄今为止...  相似文献   

3.
两种常用方法测定鸡内源氨基酸损失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无氮日粮法和饥饿法测定了16只400日龄正常成年海兰褐父母代种公鸡的鸡内源氨基酸损失量的差异情况。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定的内源氨基酸中,甘氨酸、赖氨酸和胱氨酸的内源损失量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内源氨基酸损失量为无氮日粮法极显著高于饥饿法(P<0.01);用无氮日粮法测定的内源总氨基酸损失量极显著高于饥饿法(P<0.01)。  相似文献   

4.
玉米秸秆与苜蓿之间组合效应的综合评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旨在探讨利用压力传感器体外产气技术(RPT)。用改进的组合效应多项指标综合指数(MFAEI)对反刍动物玉米秸秆与苜蓿之间的组合效应进行动态的、综合的整体评定。玉米秸秆(CS)分别以0(AH0),20%(AH20),40%(AH40),60%(AH60),80%(AH80)和100%(AH100)的比例与苜蓿(AH)混合进行体外批次培养,将12,24与48h的产气量(GP)、总挥发性脂肪酸(VF瓜)与微生物氮(MN)用经改进的MFAEI进行多时间点、多指标的整体评定。结果表明:①采用RPT,应用经改进的MFAEI能较好地量化反刍动物饲料之间的组合效应,可直接进行组合效应的大小评定;②反刍动物玉米秸秆基础日粮以添补40%-60%的苜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同位素稀释技术测定内源氨基酸损失量研究概况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军虎  王康宁 《饲料博览》1999,11(10):13-15
检测消化道内源氨基酸损失量(LEAA)是测定饲料氨基酸(AA)真消化率的基础。迄今已提出许多种方法以测定LEAA(姚军虎,1998),其中同位素稀释技术是最有前途的直接检测饲料因素对LEAA影响的测定技术(Bosien等,1996a)。利用示踪原理,借助放射性或稳定性同位素标记内源(动物)或外源(饲料)蛋白质,进而区分排泄物或食糜中的内、外源成分。其中,同位素标记内源氮法较为常用(Nya-choti等,1997)。1同位素标记饲料法(外源物法)1.1基本原理Krawielitzki等(1976)和Gehhardt等(1977)提出进食15N标记饲料(食物),以…  相似文献   

6.
玉米秸秆与苜蓿之间组合效应的综合评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旨在探讨利用压力传感器体外产气技术(RPT)。用改进的组合效应多项指标综合指数(MFAEI)对反刍动物玉米秸秆与苜蓿之间的组合效应进行动态的、综合的整体评定。玉米秸秆(CS)分别以0(AH0),20%(AH20),40%(AH40),60%(AH60),80%(AH80)和100%(AH100)的比例与苜蓿(AH)混合进行体外批次培养,将12,24与48h的产气量(GP)、总挥发性脂肪酸(VF瓜)与微生物氮(MN)用经改进的MFAEI进行多时间点、多指标的整体评定。结果表明:①采用RPT,应用经改进的MFAEI能较好地量化反刍动物饲料之间的组合效应,可直接进行组合效应的大小评定;②反刍动物玉米秸秆基础日粮以添补40%-60%的苜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反刍动物体内氨与尿素代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氨在胃肠道的来源和去路,讨论了尿素循环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介绍了研究氨的产生、吸收与尿素循环的方法,探讨了调控尿素循环的途径。综合分析认为,尿素循环利用是反刍动物机体内源氮重吸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减少氨吸收和氨基酸分解代谢来减少日粮氮转化成尿素,或者提高肝脏中合成的尿素及再循环至胃肠道的尿素转化成微生物蛋白质的效率,可提高日粮氮素的利用效率。因此,开展尿素循环规律的研究,以建立实用日粮条件下含氮化合物的整体代谢模型,对调控反刍动物体内氮素营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采用Sibbald强饲法,通过无氮饲粮法和回归法估测肉鸡内源氨基酸的损失量。结果发现,每kg干物质采食量中,2种方法估测的粗蛋白质内源损失量分别为178414.43和142438.89mg,总氨基酸内源损失量分别为15727.96和14414.52mg。说明无氮饲粮法和回归法均可估测内源损失量,且2种方法的估测值相似。  相似文献   

9.
反刍动物小肠可吸收氨基酸研究进展姚军虎王康宁(四川农业大学雅安625014以瘤胃可降解蛋白(RDP)为核心的反刍动物蛋白质新体系,为进一步认识和合理利用反刍动物的消化代谢生理,正确饲用各种蛋白质饲料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一类新体系均以小肠可吸收蛋白质...  相似文献   

10.
非蛋白氮(Noprotein Nitrogen,简称NPN),是一种能够应用于反刍动物的蛋白质饲料,指元素氮或化合状态的氮。在NPN化合物中,尿素[(NH2)2CO]溶解度很高,在瘤胃微生物产生的脲酶的作用下,迅速分解为氨,瘤胃微生物利用氨和碳水化合物提供的碳架,合成微生物蛋白质,供反刍动物机体利用。1kg尿素的含氮量(42%-46%)相当于7-8kg的油饼或26-28kg禾本科籽实所含的氮量,成本低,效果好,故而被广泛用作反刍动物的蛋白质补充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立肉仔鸡的维持氨基酸需要模式,并依此估测肉仔鸡用于维持的氨基酸需要量。【方法】以体重基本一致的6周龄AA肉鸡为供试动物,设计无氮和低氮2种饲粮进行氮平衡试验,以无氮饲粮来估测内源氮排泄量,以低氮饲粮来估测肌酐排泄总量和羽毛、皮屑等体表氮损失量(沉积氮量),合计不同途径的氮损失量估算蛋白质维持需要量。通过屠宰试验分析胴体和羽毛的氨基酸组成,并将胴体蛋白质和羽毛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模式,分别作为内源氮中非氨态氮和体表损失氮的氨基酸组成模式,肌酐形式的氨基酸损失以等物质量的甘氨酸、精氨酸和蛋氨酸替代,综合内源氨基酸排泄量和体表氨基酸损失量,确定肉仔鸡的维持氨基酸模式,并根据蛋白质维持需要量和氨基酸组成模式计算维持氨基酸的需要量。【结果】肉仔鸡采食低氮饲粮时的沉积氮量为509.27 mg/d,肌酐排泄量为12.22 mg/d,采食无氮饲粮时内源氮排泄总量为510.71 mg/d。肉仔鸡蛋白质维持需要量(mg/d)为3 414.38×体重0.75。【结论】肉仔鸡维持氨基酸模式(质量分数,%):天冬氨酸7.68,苏氨酸4.52,丝氨酸6.75,谷氨酸10.42,甘氨酸8.20,丙氨酸5.18,胱氨酸4.16,缬氨酸6.30,蛋氨酸1.64,异亮氨酸4.59,亮氨酸7.77,酪氨酸3.17,苯丙氨酸4.16,赖氨酸4.37,组氨酸2.04,精氨酸6.86,脯氨酸7.65,色氨酸0.76。肉仔鸡维持氨基酸需要量(mg/(kg0.75.d))为:天冬氨酸262.22,苏氨酸154.33,丝氨酸230.47,谷氨酸355.78,甘氨酸279.97,丙氨酸176.86,胱氨酸142.04,缬氨酸215.11,蛋氨酸56.00,异亮氨酸156.72,亮氨酸265.30,酪氨酸108.24,苯丙氨酸142.04,赖氨酸149.21,组氨酸69.65,精氨酸234.23,脯氨酸261.20,色氨酸25.95。  相似文献   

12.
由于摄入的食料进入真胃前先到达瘤胃,使食料在被宿主消化前先受到微生物的分解。瘤胃消化的结果产生了挥发性脂肪酸(VFA'S)和细菌细胞体,它们分别是宿主动物代谢所需的能量和蛋白质的主要来源。由于这些关系,反刍动物的氮代谢和寄居在瘤胃中的所有微生物的氮代谢是密切相关的。反刍动物氮代谢的任何形式必须包括瘤胃微生物所进行的氮代谢的过程。 在这篇文章中将讨论蛋白质的消化、肽的利用以及氨基酸降解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用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评定反刍动物饲料营养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从西安、上海、杭州、海拉尔和鄂温克等地采集反刍动物常用饲料样品32种,应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体系(CNCPS)提出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分类方法,分别测定了饲料的粗蛋白质、非蛋白氮(NPN)、可溶性粗蛋白(SCP)、酸性洗涤剂不溶粗蛋白(ADIP)和中性洗涤剂不溶粗蛋白(NDIP)及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木质素和淀粉。并根据CNCPS提出的计算方法计算了饲料粗蛋白质中的非蛋白氮(PA)、快速降解蛋白质(PB1)、结合蛋白质(PC)、中度降解蛋白质(PB2)、慢速降解蛋白质(PB3)和碳水化合物中的不可利用纤维(CC)、可利用纤维(CB2)、淀粉、果胶(CB1)和糖类(CA)。比较了CNCPS饲料评定技术与尼龙袋技术的优缺点,建议CNCPS体系可用于反刍动物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  相似文献   

14.
1氮(N) 氮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占干物重的1%~3%。植物吸收的氮素以无机氮为主,即硝态氮(NO3^-、NO2^-)和铵态氮(NH4^+或NH3);也可吸收有机氮,如尿素(CO(NH2)2)、氨基酸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回肠末端食糜取样评定猪饲料氨基酸这效价是近年来被普遍公认的方案,但如何制作耐受力强,可利用期限长的荷术猪是该方案的一个关键性技术。本试验研究了回-直肠吻合五指山微型猪和长白猛进对三组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9.6%,13.5%和20.6%的D1、D2、D3半纯合日粮的干物质和氨基酸消化率和对两组粗纤维含量分别为2.0%和8.0%和NF1,NF2纯合无氮日粮的干物质消化率和内源氨基酸的排泄量,为制定氨  相似文献   

16.
常玉宏 《饲料博览》1997,9(4):38-39
螺旋挤压法生产牛羊补饲舔块的初步探索常玉宏(长春市通达轻工技术研究所农牧研究室130041)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胃有特殊的功能,在碳水化合物充足的条件下,瘤胃中的微生物能利用非蛋白氮合成其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和蛋白质。在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非蛋白氮,可补充...  相似文献   

17.
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的核心是氨基酸营养。由于瘤胃微生物的作用,直接添加到奶牛日粮中的氨基酸,会在瘤胃中部分或完全降解,最终到达小肠可被吸收利用的氨基酸量很少。赖氨酸和蛋氨酸是反刍动物增重、产奶或产毛的主要限制性氨基酸,因此过瘤胃氨基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这两种氨基酸上。使用少量的瘤胃保护氨基酸不但可以代替数量可观的瘤胃非降解蛋白,还能提高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从而降低饲料成本。因此,开发和利用过瘤胃氨基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仪(gas chromatography-combustion-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ry,GC-C-IRMS)测定小麦籽粒氨基酸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方法】以小麦临汾50744为材料,水解得到其籽粒蛋白质氨基酸,将氨基酸标准样品以及小麦籽粒氨基酸衍生化为N-新戊酰基,O-异丙醇(N-pivaloyl-isopropyl,NPP)氨基酸酯,利用GC-C-IRMS测定其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结果】氨基酸标准样品的碳氮同位素组成分析表明,NPP氨基酸酯的平均重现性δ13C为0.47‰,δ15N为0.28‰,并没有产生大的同位素分馏,因此δ13C和δ15N都能得到满意的测定结果。运用GC-C-IRMS测定了小麦临汾50744籽粒蛋白质氨基酸的稳定碳氮同位素的自然丰度,其中δ13C的变化范围在-28.7‰到-34.7‰,δ15N的变化范围为-6.2‰到9.5‰。采用系统聚类分析进行分类,根据δ13C可以将氨基酸分为两类;根据δ15N可以将氨基酸分为三类。【结论】运用GC-C-IRMS结合NPP氨基酸酯衍生物可以测定小麦籽粒氨基酸的稳定碳氮同位素,这对于揭示氨基酸代谢途径的差异以及逆境胁迫下氨基酸的合成差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反刍动物独特消化特点,饲料选择及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尤为重要。当前反刍动物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主要有体外产气法、瘤胃尼龙袋法、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体系法(CNCPS)、范氏纤维分析法、酶解法、体外连续培养系统,均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本文重点分析论述反刍动物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的应用要点,以期为行业技术人员在选择反刍动物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的实质和核心是氨基酸营养。国内外研究表明,即使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达到最大程度,进入小肠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仍不能满足高产反刍动物的营养需要,必须增加进入小肠的真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数量。随着蛋白质饲料资源的紧缺以及过瘤胃蛋白质局限性的不断暴露,人们认识到必须采取一种新的方法来满足反刍动物对氨基酸的营养需要。因此人们把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了过瘤胃氨基酸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