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正>近几年,我地区开展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池塘单养模式发病率高且难以控制,与罗氏沼虾混养,南美白对虾的产量往往低于罗氏沼虾的产量、对控制病害发生的效果仍然不明显。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养殖模式进行改进,通过调整混养模式中两虾的放养比例,以提高南美白对虾的产量。通过增放甲鱼等品种,有效防控病害发生、增加辅助产出,从而达到提高整个养殖产量和效益的目的。南通市通州区胖磊养殖场连续几年开展了南美白对虾套放罗氏沼虾、甲鱼和花白鲢的养殖模式,不但实现了病害的零发生、获得了白对虾的高产,还增加了罗氏沼虾,尤其是甲鱼的收益,2014年亩收益达10417元。现将该养殖模式的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2001年,我们对净水面2 600m2的4座罗氏沼虾苗培育温棚进行了全年养殖(暂养)试验,第1茬温棚暂养罗氏沼虾苗试验,第2茬露天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试验,第3茬温棚暂养罗氏沼虾成虾试验,第4茬温棚养殖青虾试验。全年实际使用温棚259天,实现产值296 805  相似文献   

3.
嘉兴市于2000年引进南美白对虾试养成功,2008年养殖面积达3.9万亩,产量1万余t。但由于本地四季温差大,而该虾耐寒性较差,18℃以下摄食明显减少,养殖周期一般不超过4个月,空间和时间利用率均不高。为此本地区尝试过多种养殖模式,如常规二茬养殖、大棚加温多茬养殖、与罗氏沼虾混轮养等,但这些模式分别存在易发白斑病等病毒病、成本增加太多以及适温范围相似产出率不高等多方面的不足。近年来,我市各地逐步摸索出了南美白对虾套养轮养青虾的高产高效养殖模式,该模式养殖效益稳定可观且养殖技术已日趋成熟,推广面积已达3000多亩。现作简要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罗氏沼虾是沼虾一属,南美白对虾是对虾一属,两者有着相同之处,所以养殖方式大致相同。但是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习性差异,这些差异决定了南美白对虾在养殖过程中的一些独特的养殖方式,罗氏  相似文献   

5.
4.成虾养殖(1)养殖模式的选择。在养殖模式上采用主养和混养的模式。主养模式分为两种,一种采用温棚养殖罗氏沼虾,面积2.5亩;另一种采用池塘养殖罗氏沼虾,面积100亩(表2)。混养模式分为两种,一种采用主养南美白对虾混养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投放密度除呈祥水产养殖合作社4.1万尾/亩外,其余为2万尾/亩,面积1 375亩;另一种采用主养黄颡鱼混养罗氏沼虾,黄颡鱼投放密度为1.1万尾/亩,面积22亩(表3)。  相似文献   

6.
<正>南美白对虾是余姚市的主导养殖品种,全市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1万多亩。近年来,由于南美白对虾养殖病害多发,养殖效益不景气,养殖企业开始寻求新的养殖模式,以增加养殖效益、减少养殖损失,南美白对虾套养罗氏沼虾土池大棚养殖模式应运而生。以余姚市海深特种水产养殖场2018年9#土池大棚塘为例,该池塘土壤属于海涂盐碱地,面积6亩,3月28日放养南美白对虾苗80万尾进行标粗,1个月后将48万尾翻到隔壁外塘放养,剩余的在土池大棚塘中留养,土池大棚中再放养规格2~3厘米的罗氏沼虾苗12万尾。南美白对虾在10月15日捕完,产量3118.5千克(不包括翻出部分),销售收入122050元;罗氏沼虾在10月30日清塘捕完,产量1000千克,销售收入  相似文献   

7.
技术交流     
《海洋与渔业》2011,(10):43-43
放养密度因时而异 新会养殖户吴志顺.有34亩塘,主养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 吴师傅有3口塘.一口养罗氏沼虾,另外两‘口养南美白对虾。当记者问到为何要如此布局养殖品种时.吴师傅说道:“今年南美白对虾偷死这么严重.有亏损的风险。虽然罗氏沼虾养殖周期长.但是病害没这么严重.我兼养罗氏沼虾就是为了保本的。”  相似文献   

8.
南美白对虾与罗氏沼虾生长快、易饲养,在南方1年可以养多茬。2001年,我们在日照市进行了2者的轮养试验,3.6亩淡水虾池共产南美白对虾480 kg,罗氏沼虾350 kg,总产值18 950元,亩均纯利3 000余元。试验证明,在北方进行南美白对虾与罗氏沼虾轮养是完全  相似文献   

9.
李平 《内陆水产》2002,27(5):12-13
南美白对虾苗经淡化处理后,可以淡水养殖,近两年来,由于罗氏沼虾养殖的效益不稳定,我地的部分养殖塘口开始转产养殖南美白对虾。南美白对虾养殖通常为单池单茬养殖,5月20日以后放苗,9月份开始陆续起捕上市,上市时间相对集中;为避开上市高峰,均衡上市,可采取双池塘二茬轮养的方式,即在其中一池  相似文献   

10.
罗氏沼虾具有生长快、食性广、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等优点,自20世纪70年代引进我国进行人工养殖以来发展迅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随着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的成功,极大地冲击了罗氏沼虾的养殖,使其逐渐退出了天津市场。近年来,天津市南美白对虾养殖受到苗种质量、病害频发等问题的制约,养殖产量及效益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特别是2015年南美白对虾养殖成功率不足10%,有的养殖池塘几乎绝产。  相似文献   

11.
正本研究通过对慈溪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混养不同密度罗氏沼虾池塘水质、浮游植物、南美白对虾生长、饵料系数、罗氏沼虾产量以及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旨在建立南美白对虾与罗氏沼虾混养新模式,以期为长三角地区南美白对虾科学养殖提供指导和依据。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条件本试验在浙江省慈溪市龙武渔业专业合作社进行,选择9个面积约10亩的养殖池塘,池塘深度为1.2米,每口池塘配备1.5千瓦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浙江省海盐县南美白对虾养殖种苗质量参差不齐,"老头虾"情况年年发生,白斑病、偷死病等疫病也时有发生,导致养殖南美白对虾产量下降,经济效益大幅下滑,严重阻碍了海盐县南美白对虾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是海盐县水产养殖的主导品种,其养殖技术、养殖条件、苗种、销售等都形成了良好的生产基础,为提高经济效益,部分养殖户开始探索新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模式。根据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的生物学特  相似文献   

13.
青虾,学名日本沼虾,是我国传统的养殖品种。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市场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比起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等苗种投入少、价格稳定、养殖风险小,所以青虾养殖产业相对比较稳定。现根据往年的养殖经验,结合生产实际重点介绍池塘青虾健康高产养殖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大棚越冬养殖早已有之,但是大面积地推广应用还是从九十年代前期珠海市斗门县的罗氏沼虾越冬养殖开始,继而推广应用到养殖南美白对虾。目前斗门的冬棚养虾面积达4万亩,年产量1.5万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推广面积发展到15万亩,年产量逾5万吨,成为冬季水产养殖重要的一茬生产。  相似文献   

15.
继近几年来,南美白对虾与罗氏沼虾混养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白对虾发病率后,市场上的罗氏沼虾苗由于供不应求,价格迅速高涨,这将使广大虾农们的养殖成本大幅提高。为了优化养殖品种结构,降低广大虾农的养殖成本,上海海灵公司在2011年引进了美国斑点叉尾鲴与南美白对虾混养的试验。斑点义尾鲴俗名河鲶、美洲鲶,在分类学上属于硬骨鱼纲、鲤形总目、鲶形目、鲴科,广泛分布于北美洲的淡水和咸水水域中,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南美白对虾与罗氏沼虾单一品种养殖出现病害多、产量低,以及养殖效益逐年下降的现象,为了降低养殖风险,提高池塘综合经济效益,作者团队开展了南美白对虾与罗氏沼虾混养新模式的探索试验和技术研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钦州市淡水养殖公司原以养殖罗氏沼虾、淡水鱼类为主业。针对淡水养虾品种单一(主要是罗氏沼虾)、效益不高,决定开发高产、高效、优质淡水养殖新品种,尝试海虾淡养的新路子。在1999年小面积淡水试养南美白对虾成功的基础上(试养667m^2,获产量150kg),2000年大胆投入开发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从5月初放苗,7月底养殖收成,养殖面积4.7hm^2,总产量9413kg,667m^2产量134.5kg。达到了海水养虾初放养殖正常水平,初次试验养殖成功,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8.
利用塑料大棚养殖南美白对虾简便易行,具有养殖周期短、产量高、易管理等特点。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每年可养殖两茬或三茬,产量提高数倍以上;由于错开了上市旺季,对虾的价格较高;因此,大棚养殖模式的效益比传统养殖要高得多。近年来如东县苴镇的许多养殖户大面积推广应用了大棚养虾技术,养殖产量和效益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随着该技术应用的逐步成熟,必将极大地调动虾农的生产积极性。该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发展以虾类养殖为特色的水产养殖生产中,积极探索水产养殖新模式,在罗氏沼虾和南美白对虾取得单养高产的基础上,探索两虾混养的可能性,实现效益互补、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20.
<正>密集养虾区,是指一个面积大且长时期养殖相同虾种的集中区域。密集养虾区积累了较多的致病源,以至病疫频发,养殖减产、失收。(详细分析见笔者发表于《海洋与渔业》2013年第3期的《"久耕不收",虾塘歉产》)。珠江口西江沿岸的窄长地带集中养殖了50万亩罗氏沼虾和南美白对虾,其中罗氏沼虾养殖了30年、南美白对虾养殖了1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