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树新品种皖茶4号与皖茶5号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2016年以祁门县自选新品系为基础,开展茶树新品种选育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皖茶4号(品系3),发芽期比对照福鼎大白茶早6~7天;高于对照福鼎大白茶20.7%,与舒茶早相当;适制名优绿茶,红绿茶兼制;抗低温能力比福鼎大白茶高1级,越冬抗寒及抗病性较强。皖茶5号(品系5),发芽期比对照福鼎大白茶迟7~8天;产量高于对照福鼎大白茶11.8%;感官品质突出,有较明显品种香,制成的绿茶样与红茶样中都拥有品种的特征香型。红绿茶兼制;抗低温能力比福鼎大白茶高2级,无早春寒冻危害,越冬抗寒与抗病能力强。  相似文献   

2.
为充分发掘和利用青阳、泾县等地优异茶树资源,分别在青阳、泾县开展茶树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皖茶8号’(登记号为GPD茶树[2019]340005)发芽期比福鼎大白茶早2天;产量超过福鼎大白茶,与高产型品种舒茶早相当或略高;品质优良,制绿茶品质评分超过舒茶早,与福鼎大白茶相当或略高,制红茶品质中等;抗逆性强;‘皖茶9号’(登记号为GPD茶树[2019]340006)发芽期比福鼎大白茶早3天;产量超过福鼎大白茶,与高产型品种舒茶早相当;品质优良,制绿茶品质评分超过舒茶早,比福鼎大白茶稍低,制红茶品质中等;抗逆性强,尤其耐寒性强;2个新品种适宜安徽省江南茶区种植,江北茶区可少量引种试种。  相似文献   

3.
依据NY/T 2422-2013《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茶树》国家标准测试方法,对安徽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与石台县协作选育的茶树新品种"皖茶6号"、"皖茶7号"形态学特进行DUS测试,为申请植物新品种登记提供可靠的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4.
皖农111号茶树新品种选育研究报告林知兴,陈秀珠(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230036)前言云南大叶种是我国适制红茶的优良品种,解放后,通过引种北移扩大了栽培面积,成为东南部和西南部茶区的主要红茶品种。各地还利用其优良种质,通过杂交和系统选择,选育出许多适...  相似文献   

5.
黔湄809号茶树新品种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湄809是经优良品种定向种植自然杂交,F1代单株优选,无性杆插敏殖育成的茶树无性系新品种,品比试验4-8年树龄茶园平均产干茶279.9kg/667m^2,比对照福鼎大白茶增产66.1%,区域试验5-7年树龄平均产干茶260kg/667m^2,比对照福鼎大白茶增产58.9%。蒸青茶含茶多酚30.52%,氨基酸1.15%,咖啡碱3.93%水浸出物42.9%,该品种属红绿茶和名优苛兼制型品种,尤以绿茶和名优茶品质最佳,1999年审定为贵州省茶树无性系品种。  相似文献   

6.
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名山早、名山白毫两个茶树新品种在信阳的区域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名山早、名山白毫发芽期与对照相当,均为早生种;抗寒性、抗旱性与对照相当;适制绿茶;产量名山早与对照相当,名山白毫显著高于对照。两个茶树品种均适于信阳茶区及江北茶区推广。  相似文献   

7.
黔湄809在广东英德五年区域试验结果表明,三至四龄茶园年鲜叶平均产量437.3kg/667m2,比对照品种福鼎大白茶增产37.2%;制绿茶汤色嫩黄明亮,香气浓纯,滋味醇正,绿茶品质与对照品种福鼎大白茶相当;制红茶汤色红艳明亮,香气浓厚,滋味浓爽,达二套样水平,红茶综合品质与对照品种黔湄419相当。黔湄809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高产优质性状,是红绿茶兼制的无性系优良品种,适宜广乐红、绿茶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张龙云 《茶业通报》2002,24(2):31-32
探讨利用福鼎大白茶鲜叶生产名优绿茶“方坪香茗”的加工工艺,证明通过合理嫩采、适度摊放、高温杀青、低温做形、中温慢烘等技术措施,能生产出名优绿茶,本文同时介绍了“方坪香茗”茶的品质、化学特性。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经济时代,不同茶类市场此起彼伏,种茶业难有稳定经济收入,为适应生产中茶类市场畅销需要,稳步增加种茶业的经济效益,特拟题选育高产、优质、抗逆性较强、适应性较广的红绿(名)茶兼制的茶树新品种。1亲本来源和选育过程1.1亲本来源选用双亲无性系优良品种,母本福鼎大白茶,无性系全国绿茶良种,中叶类,早生种,适应性广,抗寒性强,制绿茶条索紧细,色泽翠绿,香高、味浓,但制红茶汤色、滋味、浓强度和产量不及黔湄412号茶树无性良种。父本黔湄412号品种为贵州省茶科所60年代育成,该品种是云南大叶茶与广西高脚…  相似文献   

10.
五峰107、108、210、211、212、310等6个茶树品种。于2001-2006年在湖北省果茶研究所、成宁市农科所进行了区域试验。对各品种的移栽成活率、生育期、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全面鉴定。在五峰本地进行了品种观察、品质审评、成活率的调查。经6年的品种区域试验结果及观查表明:五峰212品种与福鼎大白茶品种相比物候期稍早2天,制绿茶栗香持久,此福鼎大白茶增产30.55%。氨基酸、茶多酚、水浸出物平均含量分别比CK种高1.13、6.98、和4.68个百分点、咖啡碱低于0.10个百分点。酚氨比7.03。适制绿茶。五峰310品种制绿茶外形深绿显毫;氨基酸含量是福鼎大白茶的1.1倍。属特异性品种。  相似文献   

11.
李荣林 《茶业通报》1993,15(3):42-43
长期以来,祁门茶区(凫峰除外)都是生产单一的红茶,在市场机制的冲击下,这种单一的茶类已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所以创制名优绿茶已成时势所趋。祁门茶区的茶树品种特性适制红茶,主要是其酚氧化酶活性较高,茶多酶含量较多,所以改制绿茶时在技术细节上应与一般绿茶有所不同。目前,改制的绿茶大部分属高档茶,原料细嫩,所以制作技术上总的特点是“透杀,轻揉,高温快烘”。具体制作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福鼎大白茶’(CK1)和‘龙井长叶’(CK2)为对照,对茶树品种‘槠叶齐’在陕西汉中的引种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树品种‘槠叶齐’移栽成活率高,生长势强;春茶物候期比‘福鼎大白茶’和‘龙井长叶’晚,在试验点表现为中生,鲜叶产量高;制绿茶和红茶品质均优;抗寒性强。该品种适宜在汉中及气候相似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高香优质绿茶杂交新品种‘云茶春毫’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云茶春毫’是从‘福鼎大白茶’(♀)ב长叶白毫’(♂)杂交组合F1中单株选育出来的新品种。1992—2010年品比、区试鉴定结果表明:‘云茶春毫’品比产量比对照‘云抗10号’高39.6%,比‘福鼎大白茶’高29.6%,区试产量高于‘云抗10号’2.5%(保山点)及10.1%(澜沧点)。制绿茶具花香显露、滋味鲜爽、叶底绿较亮等品质特点,绿茶品质总分为91.13分,超过对照‘福鼎大白茶’(90.75分)和‘云抗10号’(88.85分)。1芽2叶蒸青样含茶多酚28.0%,氨基酸2.7%,酚氨比值10.4,酚氨比值低于对照‘福鼎大白茶’(10.6)和‘云抗10号’(17.3)。抗旱、抗茶饼病能力超过‘云抗10号’,扦插繁殖和移栽成活率高于对照品种,适应能力强,在云南大叶茶种茶区推广种植良好。‘云茶春毫’品种于2010年10月12日通过省内有关专家鉴评为高香、优质、丰产绿茶杂交新品种,在2013年4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委员会品种登记,登记名称为‘云茶春毫’,登记编号为滇登记茶树2012002号。  相似文献   

14.
皖油17号(原代号9605)是滁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H3A与雄性不育恢复系H3C配组而成的甘蓝型三系杂交油菜,2001年9月通过安徽省审定。1特征特性1.1特征特性皖油17号属偏春性春化类型油菜,叶色常绿。顶叶圆形,侧裂叶1或2对。青秆,匀生分枝。花瓣侧叠,鲜黄色。种皮红褐色,有光泽。1.2产量表现1998—2000年安徽省油菜区试,两年平均亩产180.4kg,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8.0%。2000—2001年安徽省油菜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1.6kg,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6.3%。1.3品质表现经农业部油料及其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分析,皖油17号种子芥酸含量0.36%,…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不同成熟度桑叶加工桑叶茶类的适制性,以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果叶两用桑树品种‘粤椹大10’不同成熟度的桑叶为原料,分别采用绿茶、乌龙茶、红茶制备技术加工成不同发酵度桑叶茶,对所制茶样进行营养活性成分分析与感官品质审评。结果表明,以3种成熟度桑叶所制成的桑叶茶均呈现随发酵程度加深总多酚含量逐渐降低,而总多糖、游离氨基酸和水浸出物含量逐渐升高的趋势。在成熟度Ⅰ(1~4叶位)桑叶制成的桑叶茶中,绿茶的感官品质总评分最高,乌龙茶和红茶在滋味与香气方面略优于绿茶;成熟度Ⅱ(5~8叶位)桑叶制成的桑叶茶以乌龙茶的总评分最高;在成熟度Ⅲ(9~12叶位)桑叶制成的桑叶茶中,红茶的总评分略高于乌龙茶,绿茶总评分最低。综合考虑桑叶茶的营养活性成分含量与感官品质评分结果,成熟度Ⅰ的桑叶更适于制作绿茶,成熟度Ⅱ的桑叶适制性较广,乌龙茶、绿茶或红茶均适合,成熟度Ⅲ的桑叶较适于制作红茶或乌龙茶。本试验结果可望为桑叶茶生产及桑叶的综合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皖甜1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自选自交系“皖甜系1号”做母本,外引系“超甜776”为父本育成的超甜玉米杂交种,200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皖甜1号平均鲜穗产量11992.5kg/hm2,比对照穗甜1号增产10.3%。该品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子粒黄色,后期保甜度好,可溶性糖含量达22.4%,且果皮较薄,适口性好,品质较优。该品种适宜在国家东南玉米区种植,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早生抗寒优质茶树新品系“茶农1号”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经N+离子诱变后的槠叶齐茶种子为原始材料,经系统选种和无性繁殖,育成了早生优质抗寒茶树良种茶农1号。经1998—2003年品种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品系春季萌发期特早,与对照皖农95相比,同期萌展值大0.39~0.96,与福鼎大白茶相比,同期萌展值大0.35~0.57;鲜叶中生化成分含量丰富,其中多酚含量28.22%、氨基酸含量1.51%,咖啡碱含量4.81%,水浸出物含量44.82%,茶多糖含量1.55%;各成分比例协调,绿茶品质佳,尤以香气和滋味表现突出;抗寒性强,对倒春寒的抗性也强。实验结果提示:N+注入是一种有效的茶树良种选育方法。  相似文献   

18.
皖粉 1号由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 1 997年育成 ,已通过省级审定 ,2 0 0 0年获科技部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二等奖励。特征特性植株生长势较强 ,属自封顶类型 ,株高 6 0~6 5 cm。熟性极早 ,始花节位 5~ 6节 ,主茎 2~ 4花序封顶。抗病性强 ,对烟草花叶病毒 (TMV)表现高抗 ,对黄瓜花  相似文献   

19.
78-35是我所科研人员于1978年春,从群体茶园自然变异个体中单株选择,无性繁殖培育成的新品种。经品系比较、性状鉴定、生化分析、适制性研究和生产试验示范,表明具有发芽早,芽叶茸毛多,适制银针、毛峰类名茶和大宗绿茶、红茶,产量高且品质优,抗寒性强,抗病虫能力也较强以及适应性广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茶业通报》2006,28(3):101-101
安徽省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是农业部重点茶树良种繁殖示范推广基地,全场总面积18900亩,其中良种茶园5000亩,年产“剑兰春”牌香山云尖系列名优绿茶、红茶、珠茶150万公斤。年繁育无性系茶树良种苗木2000万株,可预约繁育和直接提供母穗品种近百个。近年来,规模化提供的主要品种有:舒茶早、平阳特早、乌牛早、龙井43、龙井长叶、仙寓早、福安大白茶、浙农113、日本薮北种、凫早二号、金观音、悦茗香、黄玫瑰、多抗香、大红袍、白毫早、锡茶5号、锡茶11号、安徽一号、安徽七号、早逢春、寒绿、迎霜、福鼎大白茶、石佛香、石佛翠,另有引进珍贵品种:金谷绿、明谷绿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