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永久性稻鱼工程是指在适宜养鱼的稻田,设计建造工程化(永久性)养鱼池和田埂,使其成为稳定的工程化稻田养殖新模式。为了摸索一套适合我省实际的稻鱼工程技术,以便在全省推广此项新技术,我们于1995—1997年在于都县的贡江、银坑镇和马安乡进行了连续三年的稻鱼工程试验示范,并取得了稻、鱼双丰收。现将有关资料整理如下,以备参考。1 试验地点概况三个试验乡镇虽有稻田养鱼习惯,但没搞过稻鱼工程。为此,在这三个乡镇各选了一个水源条件较好、田块相对比较集中、群众基础较好的村进行试验。试验面积为贡江镇的石鼓村1…  相似文献   

2.
工程化稻田养鱼是指已建永久性工程鱼池的稻田养鱼,它是一种新的稻养模式,我县于1994年开始推广。经过近两年的试验示范,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马安乡桥下村,工程化稻田养鱼面积110亩,1995年亩增渔业收入898元、稻谷97公斤;比未养鱼稻田亩增收2700元。村民钟荣瑞、刘伟民,稻色工程面积3.7亩,亩获渔业纯收入3087.5元,早晚两季稻谷1892.5公斤,已成为当地有名的工程化稻田养鱼户。为总结其经验,笔者进行了专项调查,现将其高效技术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永新县里田镇合田村稻田养鱼历史悠久,利用“稻田养鱼、鱼养稻、稻鱼共生互利”原理,把池塘鱼种培育方法引入到稻田中进行,既增加了稻谷产量,又节约了鱼种培育饲料,是一种良性生态养殖模式。其中以中稻田池沟式鱼种养殖最为成功,培育的草鱼体长达14厘米以上,平均亩产量125千克。鱼种收入超过水稻收入。现就该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内陆水产》2003,28(6):44-44
我国稻田养鱼历史悠久,稻鱼共生、鱼稻丰收的生态农业模式,在我国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湘云鲫、湘云鲤是目前稻田养殖的首选品种,下面我们仍以湘云鲫为例来进行介绍。1稻田养殖条件一般要求水源保持在17厘米以上均能放养,但为了更好地发挥养殖效益,应尽量选择具有以下条件的稻田进行养殖。具有充足水源有充足的水源,便能根据稻、鱼生长不同阶段控制水位的高低;低洼田、不易干涸的深水田、围水田,也可作为养鱼的稻田。养鱼的稻田,一般宜连片开发,以便统一管理水源和水稻施肥、撒药等。堤埂牢固不漏水,发水时不易被冲垮。在鱼种放养之前,加宽…  相似文献   

5.
《重庆水产》2005,(2):10
“稻田养鱼鱼养稻,粮食增产鱼丰收”。稻田养鱼在酉阳县推广20多年来,已有7000余亩稻田养鱼,3000多户农户掌握了稻田养鱼技术,涌现出一大批亩产“千斤稻,百斤鱼”的稻田养鱼户。今年春,县水产站首次在丁市中坝1组推广工程化稻田养鱼,由于这是一次性投入较高的稻田养鱼模式,每亩第一次固定投资0.3万元左右,风险相对较高,农户疑虑较多,  相似文献   

6.
稻田养殖黄颡鱼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将水产养殖和水稻种植有机结合,实现稻鱼共生的生产方式。近年来,金湖县在渔业科技入户工程项目实施中,积极推广稻田养殖黄颡鱼技术,取得了黄颡鱼、水稻双丰收的成绩。介绍了稻田养殖黄颡鱼技术。  相似文献   

7.
彭泽鲫的特点及养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泽鲫的特点及养殖方法一、彭泽鲫的特性1、生长快、适应广,抗病力强和食性杂是这一良种的最大优势。彭泽鲫既可在各类池塘(或鱼池、鱼种池、亲鱼池、养虾池、养蟹池、养鳖池等)中饲养,也可在网箱、小湖、网栏(围)和圈养水域、河内及稻田中养殖,它不仅影响其它鱼...  相似文献   

8.
稻田养殖工程是利用稻鱼(蟹、虾、鳖等)互利共生原理而进行的一项养殖工程。我市南闸乡1993年开始进行了这项研究,经4一5年试验与推广,探索出精鱼、稻角星、稻鱼虾、精鱼鳖四种类型,六个养殖模式,现已发展到17000亩,被列入省级示范区。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一、养殖技  相似文献   

9.
<正> 稻田养鱼的科学原理稻田养鱼是根据稻田养鱼(草鱼种)鱼养稻、稻鱼共生的理论,把原有矛盾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起来,把两种不同的生产场所合并在一起,将原有的稻田生态系统向更加有利的方向转化,而且充分利用人工新建的生态系统,使其发挥共生互利的作用。与此同时,仍须树立以稻为主、稻鱼互利的思想,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克服稻鱼之间的矛盾,发挥鱼对稻有利的方面,达到稻谷增产鱼种多的目的,使稻区农民尽快地富裕起来。稻田养鱼的效果总括起来,稻田养鱼好处多: 一、能使稻谷增产10%以上; 二、可收获3~5寸草鱼种300~500  相似文献   

10.
稻、鱼、蛙共生就是在田中种稻,水里养鱼,浅水区和田间空隙地养蛙。鱼蛙在田中活动能够起到松土、除草、除虫作用,使水稻少用或不用农药。鱼、蛙的粪便和残饵可为水稻提供养料。因而这种模式节约农药、化肥成本,生产出的粮食无污染,可满足人们对绿色食品需求。我中心3年来开展了稻、鱼、蛙生态养殖试验,稻、鱼、蛙生态养殖,每667米2产水稻500~600千克,鱼100~200千克,美蛙400~600千克,每667米2利润约为6 000元。具体技术介绍如下。1 田块标准这种模式要求稻田保水性好,水源充足。稻田内开挖的鱼沟、鱼池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0%…  相似文献   

11.
稻田养殖名优鲫鱼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优鲫鱼是稻田养鱼的主要鱼类品种,稻田养殖名优鲫鱼可实现鱼稻双丰收,提高种养效益,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田块选择选择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水质无污染,不受洪水威胁,保水保肥性能好的田块培育鲫鱼鱼种,枯水、漏水及严重草荒的稻田不宜选择。田间工程加高加固田埂修整田埂,  相似文献   

12.
稻田养鱼综合开发模式及其生态经济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稻田养鱼综合开发是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有机结合,是集传统农业、生态农业和现代高产、低耗、高效农业为一体的集约型复合结构生产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生态意义。一、稻田养鱼对水稻的增产功效及其累积效应现代稻田养鱼已逐步向加高加宽田埂,开挖鱼幽鱼肉等工程化养殖方式发展,其产出量已普遍实现亩产“千斤稻百斤鱼”,在四川德阳等地区大面积实现亩产“千斤稻千斤鱼”,最高的亩产已达到千斤稻五千斤鱼。鱼类养殖量的大幅提高,加大了对稻田环境及水稻生长的影响,如鱼类饲料残渣和粪便等有机物的大量残留使土壤肥力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13.
浦城县稻田养鱼从1999年的1.7万亩发展到如今的5万多亩,养殖方式从过去的传统式稻田养鱼发展到如今的工程化稻田养鱼。2003年普遍实现了亩产千斤稻、千元鱼的奋斗目标,亩产值达2000元,亩纯收入1300~1500元,实践证明工程化稻’田养鱼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不可缺少的途径。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有可养鱼稻田478万亩,自1995年起,稻田养鱼技术已连续7年被云南省政府列为重大农业科技推广项目,2001年已推广稻田养鱼140.4万亩,平均单产22公斤/亩,稻田养鱼产量3.06万吨,产值达3.1亿元。 2000年,为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加快民族特困山区的脱贫步伐,云南省开始实施稻鱼扶贫工程项目,充分发挥稻鱼工程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2000年在全省九个地州市推广稻鱼扶贫工程示范项目10748亩,达到了参与农户人均增收278元的良好效果。2001年,全省稻鱼扶贫工程示范项目…  相似文献   

15.
黔北山区稻鱼共生效益初探(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稻田养鱼是利用稻田浅水生态环境养殖鱼类的一种立体种养生产模式。《农业辞典》解释为"稻田养鱼是鱼类养殖的一种方式,即利用稻田水面培育鱼种或食用鱼。"稻田养鱼符合贵州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遵义市政府在2009-2010年将稻田养殖青田田鱼列为新农村建设推进项目。2014年又将稻鱼共生列为新增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化项目,余庆县计划1000亩,实际实施1030亩。余庆县龙家镇福辉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龙家镇坪桃村实施510亩  相似文献   

16.
1994年我局在七套乡部庄村小尖镇小广村等进行蟹鱼稻综合养殖种植高产技术攻关,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21公顷面积中,平均亩产蟹43公斤,最高56公斤,鱼种52公斤,稻407公斤,现将关键技术报告如下。1 稻田改造 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无污染的低洼水田用作稻田养殖。田块四周开挖宽3~4米,深1~1.2米环形沟,并在稻田中间开挖  相似文献   

17.
李成之  贾泳 《内陆水产》1996,23(1):10-11
为使稻、蟹、鱼生产得到更大的发展,1994年我局在七套乡郜庄村、小尖镇小广村等进行蟹、鱼、稻综合养殖种植高产技术探讨攻关,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21公顷面积中,平均每公顷产蟹645公斤,最高产840公斤,鱼种780公斤,稻6 105公斤。现将关键技术报告如下:1稻田改造稻田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无污染的低洼水田用作稻田养殖。围绕田块四周开挖成宽3-4m,深1-1.2m的环形沟。在稻田设置“ ”或“#”字沟,沟深60-  相似文献   

18.
1.依据稻鱼结合方式,可将稻田养鱼方法分为稻鱼并作型稻田养鱼、稻鱼轮作型稻田养鱼和稻鱼间作型稻田养鱼三种类型。(1)稻鱼并作型稻田养鱼。即种稻养鱼在同一田块同时进行。这是比较普遍的养殖方法。根据水稻栽收手段又可将这一方法划分为单季稻田养鱼和双季稻田养鱼。单季稻田养鱼还可根据水稻成熟季节划分为早稻田稻田养鱼、中稻田稻田养鱼和晚稻田稻田养鱼。双季稻田养鱼根据鱼类是否连养可划分为双车独立种养稻田养鱼(即随着稻谷的两次裁收,鱼类也相应两次放捕)和双车速养稻田养鱼。(2)稻鱼轮作型稻田养鱼。即稻田种稻时不养…  相似文献   

19.
《水产养殖》2012,(8):53
2012年7月中旬,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站副站长李可心的带领下,国家、省、市等多家平面媒体对青田稻鱼综合种养技术进行了采访调研。目前,青田稻田养鱼面积达8万多亩,产量1450万t。据悉,此次采访团走访了德清、绍兴、景宁等同样具有稻鱼种养模式的县市,与其他地方相比,青田的稻鱼种养有着独特的优势。李可心认为,青田的稻鱼共生系统是建立在自然生态的基础之上的,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推动稻鱼养殖转型升级中,完全实现了"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  相似文献   

20.
<正>在稻田里养殖淡水小龙虾,是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和冬闲时节,辅以人工措施,种稻养虾,以提高稻田单位面积效益,改善稻谷、小龙虾品质的一种生产形式。近两年,广东省连南瑶族高寒山区充分利用稻鱼生态工程建设和小龙虾养殖基础,大力引进和示范推广小龙虾稻田生态养殖,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一、养殖模式介绍目前连南稻田养殖小龙虾方式有稻虾共作、稻虾连作以及稻虾共作加连作的混合模式。稻虾共作模式:连南高寒山区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