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桐柏大枣是从桐柏县境内当地枣树品系中筛选出来的优质枣树品种,1983年被载入《中国枣树志》第一类品种,命名为桐柏大枣。1996年被原国家林业部定为“全国百项科技推广项目”在全国范围推广。现河南、安微、四川、江苏、浙江等30多个省、市的县区都有规模种植。  相似文献   

2.
桐柏县位于河南省的南部,风景秀丽的桐柏山脚下,南与湖北省接壤,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平均年降雨量在1100毫米左右。是我国第三大河流———淮河的发源地。桐柏县是河南省的重点山区县之一,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0.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6%以上,林木种质资源十分丰富,丰富的森林资源蕴育了名特优新品种———“桐柏大枣”的出现。优良品种的问世,其途径不外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的进步,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杂交,改变遗传基因等选育出的新品种;二是自然变异而来。桐柏大枣就是在遍山酸枣的环…  相似文献   

3.
桐柏大枣矮化密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桐柏大枣是 1982年在桐柏县果园乡发现大枣变异品种的基础上 ,选育出的枣树新品种 ,1983年定名。桐柏大枣是一种巨型鲜食性品种 ,1995年 9月荣获“中国科技精品展览会金奖” ,1996年被国家林业部确定为 10 0项新成果推广项目。1 桐柏大枣的生物学特性桐柏大枣对气候、土壤适应性较强。桐柏县年平均气温 15℃ ,七月份气温 2 1~ 2 7.8℃ ,一月份气温 - 2 .8~ 1.6℃。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2 0 2 7小时 ,≥10℃的活动积温 4 811℃ ,无霜期 2 2 6天。年降水量933~ 1181mm。土壤主要为黄棕壤、黄褐土、潮土等。1 1 对气象条件的要求温度 :据观…  相似文献   

4.
桐柏大枣是 1982年在河南省桐柏县果园乡发现大枣变异品种的基础上 ,选育出的枣树新品种 ,1983年定名。桐柏大枣是一种巨型鲜食性红枣新品种 ,1995年 9月荣获“中国科技精品展览会金奖” ,1996年被国家林业部确定为 10 0项新成果推广项目。桐柏大枣果形近圆 (纵径 5 .1cm ,横  相似文献   

5.
防火林带既防火又兼有造林绿化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一举多得,一劳永逸的有效措施。桐柏县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是全国科技兴林示范县之一,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在该县首先推广生物防火措施,既有适宜的自然条件,又有非常好的内外部环境,搞好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必将为桐柏山区带来无法估量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桐柏县位于河南省的南部,地处千里淮河的发源地,是全省以林为主的重点山区县。1990年前,桐柏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为带领桐柏苏区人民脱贫致富,从根本上改变贫穷面貌,县委县政府立足当地荒山面积大的自然优势,制定了“一分田里建粮仓,七分山上建银行”的经济发展战略。10年来,全县上下通过广泛开展宣传林业政策、法规,唤起了全民投人林果业生产主战场的积极性,现已靠林果业摆脱了贫困,开始走上了致富之路。 其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办点,精品带动 为有效地推动全县林果业开发,县、乡、村各级的主要领导带头领办造林绿化点…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桐柏县位于豫鄂边区,桐柏山腹地,是千里淮河的发源地。全县辖16个乡镇、215个行政村,总面积1941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64.4万亩,占总面积的56%。这一基本县情,决定了林业在桐柏县域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卢劲松 《浙江林业科技》2000,20(5):71-74,78
对龙泉市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河流分布特征及生态保护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关于高地势地区的生态保护,沿江、沿溪、沿库的生态保护措施,提出了关于进行生态保护的营林措施,并提出了生态保护的封闭回路设想。剖析了建设生态体系的必要性。阐述了生态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生态建设与发展生态旅游业,生态建设对中下游地区的影响等诸方面的关系。进行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必须有强有力的保障机制,才能全面地促进三江源头  相似文献   

9.
绿色短波     
老区农民好风流种花弄草发了家 桐柏县月河镇农民胡世斌在自己承包的20多亩山坡上,建成了“胡家花园”,栽植100余种苗木花卉,年收入10万余元,并通过网上信息传递,成为闻名遐迩的花木专业户。目前该县已有千余户农民靠种花弄花走上了致富路。 地处淮河之源的老区桐柏县气候湿润,适宜上千种花木生长。该县农民胡世斌在林业、科技等部门的支持下试种兰草、杜鹃、月季、玫瑰等花卉及特种草皮,很快取得了效益。于是他加大投入力度,扩大种植面积,增加种植品种,精心培育桐柏特有的花草品种,并引进优质苗木,靠种花弄草富了  相似文献   

10.
加强生态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七大将“建设生态文明”写人党代会报告,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全球生态问题高度负责的精神。林业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纽带,是生态建设的主体,结合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实践,谈几点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桐柏县是千里淮河的发源地,境内山清水秀,文化氛围浓厚,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和“淮河源国家级特殊牛态功能保护区”。  相似文献   

12.
田新程 《中国林业》2013,(13):50-53
在全社会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的今天,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早已毋庸置疑。其实,中国古人很早以前就意识到了生态建设的重要性,甚至将保护生态提到政治高度。世界上最早的生态理念,便是战国时期赵国著名思想家苟子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余席伟 《湖南林业》2010,(12):46-46
在日前召开的江苏省生态建设工作会议上,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表示,持之以恒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加强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使江苏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环境更美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壶关县为例,从历史和现实角度,论证了林业是山区生态建设的主体,指出了“以林业为依托,建设生态经济县”的山区生态建设的路线与方向,进而提出了抓好生态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桐柏县地处千里淮河发源地,是长江、淮河生态水源防护林的重点县。为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火有人防,责有人担”,全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政策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栗实营养丰富,含水量低,淀粉、可溶性糖及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含量高,有医疗保健功能。桐柏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是板栗的适生区。近年来,随着林种结构的调整,桐柏县以板栗为主的经济林得到迅速发展,年产板栗200万公斤。但是,由于板栗虫害严重,给板栗生产造成了很大威胁。一般年份,害虫蛀果率达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对林业需求的改变,林业的性质、定位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态环境作为全球问题己经引起全人类的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以“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为核心的生态建设总体战略思想,对现代林业发展提出了全新要求。面对新形势,洋县林业与时俱进,形成了“队伍搭台,生态唱戏”的格局。  相似文献   

18.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灾后治理水患的32字方针以及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改善和加强我县生态建设,提高生态建设总体水平,逐步建立起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去年10月,我县着手制订了长防林、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及被改梯、商品材基地五大生态建设工程并全面实施,从而拉开了全县生态建设总体战的序幕。一、紧跟形势,注重突出林业生态建设我县是全国重点林区县,长期以来,我县坚持以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为基础,以深化林业改革为动力,以建立健全林业产业体系和林业生态体系为目标,林业建设事业取得了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林业》2008,(9):1-1
内蒙古自治区今后一个时期的林业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祖国北疆生态屏障为目标,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完善政策,转变发展方式,加强生态建设、产业建设和生态文化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发展现代林业,  相似文献   

20.
秦旭 《中国林业》2009,(15):58-58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新形态,它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生态建设将由技术、政策层次的单一领域向上层建筑及经济基础等社会意识形态领域渗透。对于以生态建设为主体的林业企业来说,将生态文明意识与生态建设责任全面地融人企业文化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生态建设的需要,是应对绿色壁垒的需要,是绿色消费市场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