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利用湿地松改良种子园的建园无性系生产的8个全同胞家系和20个自由授粉家系苗木共营建测定林3块。3-4年生的测定林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自由授粉家系作全同胞家系的平均生长量显著地大于台山湿地松初级种子园的,20个自由授粉家系的树高、胸径、材积平均增益分别为5.54%,7.77%和23.41%,初步实现了建园目标;同一无性系的不同采种年份的自由授粉子代生长存在着差异,有随着种子园母树年龄的增大而表现渐佳的趋势;改良园中还存在着少量的误选无性系,需要继续作测定和淘汰。从无性系亲子的生长量相关分析中发现,生长较差的自由授粉家系,较大部分产自生长量缩小的母本无性系。  相似文献   

2.
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是引进树种,遗传基础变窄是高世代育种面临的严重问题,需要不断补充新的基因资源.研究对二十世纪90年代从美国引进的126个全同胞家系、32个自由授粉家系湿地松种子营建的基因资源林进行了生长量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与一代种子园和改良种子园生产的子代相比,个体树高、胸径、材积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均来自引进的子代群体,表明新引进群体包含更多的遗传变异;树高、胸径、材积的单株狭义遗传力范围分别为0.323-0.417、0.218~0.392、0.255~0.426,与其它报道范围一致,生长量性状受中等程度的遗传控制.使用个体模型分别计算全同胞家系、半同胞家系所有个体的育种值并以材积育种值为标准进行了排名,全同胞家系排名前30的个体集中在7个家系,半同胞家系排名前15的集中在5个家系,为保证更多的遗传多样性,从这12个家系中选择1~2个个体补充到新一轮的育种群体中,有效的拓宽现有湿地松育种群体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开展湿地松优良家系培育试验,筛选速生、丰产等不同功能品系,为我国造纸业、建筑以及板材业提供优质原材料及优质生态产品;通过将美国引进的三代湿地松种子园半同胞家系和全同胞家系及本项目组自主培育的湿地松家系放在一起开展子代测定试验。参试的湿地松半同胞家系14个、全同胞家系8个。对其3年生测定林胸径和树高进行了测定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1)不同湿地松半同胞和全同胞家系间,在树高和胸径生长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2)综合比较每个家系树高和胸径生长状况,通过Duncan法选出了生长性状优良的半同胞家系S4、S11、S13、S16、S25,以及全同胞家系S14、S23、S17。  相似文献   

4.
湿地松优良家系造林的增产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松优良家系中试造林研究表明:9年生湿地松优良家系中试林比对照林分增产68.4%,其中最优家系0-1027#比对照林分增产89.0%;湿地松优良家系示范林比对照林分增产79.4%。本研究为大面积营造湿地松丰产林提供了优良的遗传材料和高效栽培示范样板。  相似文献   

5.
湿地松半同胞家系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其综合选择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湿地松(PinuselliottiiEngelm)是优良的纸浆材与建筑材树种,对湿地松的遗传改良,过去侧重于生长性状方面,材性改良仅做了些基础性的工作(管 宁等,1993)。本研究旨在探索湿地松半同胞家系生长、形质和木材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并利用选择指数,按不同材种(纸浆材、建筑材)培育目标,选择一批生长、形质和材性均优良的湿地松半同胞家系供生产上推广应用。1 材料与方法湿地松半同胞家系测定林设置在湖南省汨罗市桃林林场,属湿地松最适宜引种区。试验于1981年造林,完全随机区组设计,5次重复,6株单行小区,株行距3m×3m。共…  相似文献   

6.
史密斯桉实生种子园建设初报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史密斯桉实生种子园由该树种的家系试验林经疏伐改建而成。在史密斯桉种源、家系选择试验阶段评选出优良种源2个,优良家系20个,优良种源中选率28.6%,优良家系中选率22.7%。种源蓄积量遗传力0.869,家系蓄积量遗传力0.609,单株遗传力0.986,进行单株、种源选择优于家系选择。优良种源遗传增益0.246,优良家系遗传增益0.276,家系平均实际增益45.3%。优良家系与较差家系木材密度无显著差异。家系试验林经两次疏伐改建为种子园后,每公顷保留林木340株左右。种子园促进史密斯桉植株开花结实试验的结果表明,经施肥及施用开花促进剂处理的家系开花结实率为对照的3倍,施肥及施用开花促进剂使植株开花结实提前,增加开花结实量有较好的作用。7.5年生,种子园个体平均开花结实率为24.6%,预计开花结实率每年将以15.5%的速度增加。开花结实率高的是18676、18688较差种源,开花结实率低的是18682、17131优良种源,较差种源开花结实率是优良种源的2.1倍。优良家系开花结实率65%,为全体家系平均开花结实率(28.6%)的2.3倍。较差种源比优良种源开花结实早,而在家系内是优良家系开花结实较早。  相似文献   

7.
低丘红壤湿地松适生优良家系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时9a,引种全国116个湿地松家系,经造林对比试验,以生长量为主要指标,以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及对病虫害的抗性为辅助指标,筛选出了在低丘红壤地区适生的湿地松优质家系4-6、4-31、4-26、p19、p5.其9a生时平均单株材积超过优良种源54.8%,超过普种140%,是低丘红壤地区湿地松造林的首选家系。  相似文献   

8.
岫岩青凉山日本落叶松种子园优良家系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测定日本落叶松无性系优良基因型的遗传传递能力。本文分别对岫岩县朝阳乡鸽子洞和汤沟乡后边半同胞子代家系测定林(代号为8601和9001),进行了测定与选择。通过材积生长测定,方差分析与差异显著性检验,8601子代林共筛选生长优良家系12个,9001子代林共筛选生长优良家系14个。通过遗传力、遗传增益估算、两个子代林、共筛选优良家系18个。其材料平均遗传力为0.7685,平均遗传增益36.96%,平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油松3个种源、18个林分、54个半同胞家系的苗期6个性状,进行了3水平遗传变异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家系间生长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林分间差异不显著,效应呈种源>家系>林分,种源的遗传变异参数最大、选择效果最好,在选择优良种源的基础上选择优树,其育种效果将会更好。  相似文献   

10.
油松地理种源—林分—家系3水平的苗期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油松3个种源,18个林分、54个半同胞家系的苗期6个性状,进行了3水平遗传变异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家系间生长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林分间差异不显著,效应呈种源>家系>林分,种源的遗传变异参数最大,选择效果最大,在选择优良种源的基础上选择优树,其育种效果将会更好。  相似文献   

11.
湿地松与洪都拉斯加勒比松的杂交效果分析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种植于广东省台山市的1块9年生杂种松测定林的生长数据,分析了湿地松与洪都拉斯加勒比松杂种家系(PEE×PCH)、湿地松全同胞家系(PEE×PEE)和自由授粉家系(PEE(op))的生长量差异,估算了杂交亲本的一般配合力(GCA)、一般杂交力(GHA)和亲本间的特殊杂交力(SHA),探讨了GCA与GHA、GHA和SHA与杂种子代生长表现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类型间生长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PEE×PCH>PEE×PEE>PEE(op)>CK,杂种家系的平均材积比CK大221.36%;根据生长性状选择出国产的优良杂种家系15个,其树高、胸径、材积、每公顷蓄积量分别为10.96~12.57 m、17.42~21.25 cm、0.156 2~0.236 7 m3、141.75~233.82 m3,相对于CK的材积现实增益为216.19%~379.15%;选择出GHA效应大、可靠性高的杂交亲本4个,可用于大量制种;湿地松无性系树高性状的GCA与树高、胸径、材积性状的GHA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EE×PCH杂种家系的生长表现与其亲本的GHA密切相关,尤其与双亲的GHA之和的相关系数最大,达到0.891 8以上.  相似文献   

12.
湿加松优良家系丰产林生长表现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利用广东省湿加松良种选育协作组研制的14个优良杂种家系的扦插苗木在广东省台山市红岭种子园内营建试验示范林7 hm2,利用优良杂种家系的混合扦插苗木在广东省台山市赤溪镇营建丰产林120hm2。试验示范林5.5年生时的数据表明,优良家系扦插苗木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可达到6.69 m,11.31cm,0.03603 m3,其材积生长比作为对照的湿地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分别大136.59%,15.49%;3.5年生的丰产林的平均树高、胸径、材积分别为3.50 m,5.62 cm,0.0054 m3,材积生长比作为对照的湿地松大350%。该结果充分显示了湿加松优良家系的生长优势,说明湿加松可在广东中南部地区通过扦插扩繁、大量推广。  相似文献   

13.
在福建省漳平五一国有林场,对美国引进的火炬松第1代种子园25个家系试验林进行测定,以湿地松、马尾松为对照。结果表明:火炬松早期生长较易感染松针褐斑病,保存率较低;14年生火炬松家系总体生长优于湿地松、低于马尾松;各家系在树高、胸径和材积等性状上有着显著差异;综合各性状共选择出4个优良家系(21、9、18、13号),14年生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平均值分别为12.6 m、20.4 cm、0.1981 m3,比湿地松增长9.2%、25.9%、71.1%,遗传增益达8.9%、24.7%、67.9%。  相似文献   

14.
台山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改良种子园营建于1988—1997 年,为评价该种子园无性系的遗传品质,项目组在种子园内采集无性系的自由授粉种子并营建子代测定林。文章根据1 块营建在台山市红岭种子园的湿地松子代测定林4、13、18 a 的生长性状数据,分析了改良种子园的现实增益,评价建园无性系的选择效果,选择新一轮的育种亲本,结果如下:3 个年份数据分析结果均显示,在生长量方面,改良种子园子代显著甚至极显著大于湿地松一代种子园子代,18 a 生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的平均现实增益分别为3.09%、4.70%、15.08%;根据单株材积育种值选择出优良亲本无性系6 个,其育种值介于0.050 5~0.186 1 m3,其中有5 个亲本无性系的遗传品质已得到多次验证,可以作为新一轮的育种亲本甚至是核心育种亲本;新选优树15 株,其单株材积育种值介于0.114 9~0.276 9 m3,可充实到新一轮的育种群体中。  相似文献   

15.
杉木不同类别良种改良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杉木不同类别良种改良效果的比较研究*徐金良洪昌端沈辛作项龙昌关键词杉木良种增产效果杉木(Cunninghamialanceloata(Lamb.)Hook.)是我国南方主要的速生用材和造林树种。浙江省从70年代初开展杉木遗传改良工作以来,以种源选择、...  相似文献   

16.
对3年生尾叶桉实生种子园建园家系的生长性状、干形和枝冠形质性状及开花结实率的遗传分析表明:随林龄的递增,生长性状、干形和枝冠形质性状的遗传力在种源、家系和单株三层次逐渐变小并有稳定的趋势,且种源遗传力>家系遗传力>单株遗传力。利用BLUP方法估算家系和家系内个体育种值,并对建园家系、个体进行筛选,为种子园的遗传间伐提供依据。经遗传分析表明:尾叶桉SSObs种子园的遗传遵循加性 显性基因型遗传模式。从2个对照良种与建园家系的比较结果看,在SSObs种子园中,材积生长量大于CK1、CK2的优系有38个和39个,分别占建园家系总数的84.4%和86.7%;干形指标大于CK1、CK2的优系有30个和35个,占建园家系总数的66.7%和77.8%,表明建园的绝大多数家系其遗传品质是理想的。  相似文献   

17.
在江苏3个试验点连续9年(1981~1989)对美国39个湿地松种源(包括2个不同树种)研究表明:不同种原、树种间生长、形态性状变异显著.但变异与种源产地地理、气候因子相关不显著而与造林地的土壤条件密切相关.变异主要来源于林分和单株.7年生时优良种源高、径生长量遗传增益为19.14~85.38%.初选优良种源4个(S_(14)、S_(11)、S_(17)、S_1).分布于佛罗里达州北部、德克萨斯州东部和北卡州南部.  相似文献   

18.
Lodgepole pine is native to western North America, but it is also planted as a fast-growing alternative to Scots pine in Sweden. The production of these two species, when grown as native and as exotic species, was compared in a transcontinental two-species provenance experiment. The tests were planted in 1986 on five sites in northwestern Canada and two sites in Sweden, and included full-sib families, half-sib families, seed orchard collections and natural stand seed collections of both species. After 25 years, lodgepole pine produced 48% more volume (m3ha?1) and had 27% higher survival than Scots pine at one Swedish site, and had similar volume production and survival at a second. In the five Canadian sites, Scots pine produced on average 22% more volume than lodgepole pine. The variation between sites was, however, large. This higher volume of Scots pine in Canada could be due to higher survival (+28%) and less frequent damage; but higher top height for lodgepole pine in Canada indicated higher potential productivit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n exotic species may produce more than the native species, possibly thanks to higher survival, but it is also possible to increase production with successful population selection of the native spec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