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仔猪生产是养猪生产的第一环节,因此,加强仔猪饲养管理,提高仔猪成活率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第一步。1 仔猪产前的超前管理 小母猪应选好初配月龄。生产母猪在发情第1次交配后的12~18h可再配一次,以提高受胎率。母猪怀孕期要加强饲养管理,把握怀孕期间的日粮营养水平。怀孕前期每天给予1.8~2.0kg的饲喂量,但青年和膘情差的母猪及寒冷季节要多喂些,成年母猪和膘情好的母猪适当少喂;怀孕后期尤其是怀孕最后1个月,胎儿生长发育快营养需要多,应喂2.5kg以上的平衡饲料,以保证胎儿健康发育。2 产仔和产后3日龄内的饲养管理 2.1 产前准备 …  相似文献   

2.
妊娠期母猪的饲养管理直接关系到胚胎的生长发育、仔猪数、初生重、仔猪成活率,以及日后母猪的泌乳力和下一个繁殖周期的发情配种。1妊娠母猪的营养需要妊娠初期胎儿发育较慢,营养需要不多,但在配种后21d左右,必须加强妊娠母猪的护理并要注意饲料的全价性,  相似文献   

3.
猪场每年要用后备母猪更换一定数目的经产母猪,以使猪场持续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其饲养管理状况是影响其繁殖性能的重要因素。培育好后备母猪的目的是获得体格健壮、发育良好、具有品种的典型特征和高度种用价值的种猪。妊娠母猪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胚胎的生长发育、产仔数、初生重、仔猪成活率、日增重、泌乳力和下一周期发情配种。只有保证妊娠母猪健康,才能保证胎儿的发育正常。因此,后备母猪和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是养猪成产的基础。鉴于此,《新饲料》杂志从2011年2期开始在"国外新科技"栏目陆续编译《后备母猪和妊娠母猪生产管理手册》,以供广大养猪业及饲料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饲养好怀孕母猪的标准是保证胎儿在母体内得到充分的生长发育,防止化胎、流产和死胎的发生,使怀孕母猪每窝产出的仔猪数量多、体重大、均匀整齐和体格健壮;并使母猪有适度的膘情和良好的泌乳性能;同时,尽可能节省饲料,降低出生仔猪生产成本。所以,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看似简单,其实是相当复杂的工作。为此,笔者简述饲养管理实践,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正>规模化猪场每头母猪年出栏猪头数主要受产仔数与成活率的影响。在猪的成活率中,提高仔猪成活率将是最关键的环节。而仔猪阶段成活率的高低,将对养殖效益产生较大的影响。1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保证胎儿在母体内正常发育,防止死胎和流产现象发生,以获得数量多,品种好的胎儿。保证母猪在妊娠期有良好的体况,为哺乳期的泌乳打下基础。妊娠期胚胎的生长发育是有规律的。在妊娠初期,胚胎很轻,增重慢;从60天后增重速度加快;从  相似文献   

6.
一、抓好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提高仔猪的初生重和母猪的泌乳率 传统的怀孕母猪饲养模式是“抓两头顾中间”。此法在时间的划分上比较笼统,攻胎时间不容易把握。攻胎过早会造成母猪过肥,后期采食量减少,影响仔猪胚胎期的增重和乳腺的发育。根据胚胎和乳腺的发育规律,我们可以把怀孕期划分成5个阶段进行饲养,以提高仔猪的初生重和母猪的泌乳率,从而获得较好的仔猪初生体重。  相似文献   

7.
仔猪在哺乳期生长发育最旺盛,是培育优良种猪和养好肉猪的基础和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应加强仔猪培育,以充分发挥它的最大生长潜力,提高饲料利用率、节约饲料、缩短育肥期和提高种用价值、降低饲养成本。仔猪补饲就是根据仔猪的生理特点,给仔猪提早开食补料,促进仔猪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成活率和断奶体重。毕节地区农户饲养仔猪大多采用传统饲喂方法,双月断奶,接近断奶才开始补料。传统饲喂方法仔猪双月重较低,直接影响后期生长速度,延长饲养周期,增加饲养成本,并拖累母猪。为了比较两种饲喂方法对断奶仔猪的增重效果,笔者于2006年3~5月期…  相似文献   

8.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胚胎的生长发育,产仔数、初生重、仔猪成活率,日增重,泌乳力和下一周期发情配种。只有保证妊娠母猪健康,才能保证胎儿发育正常。1妊娠母猪的饲养目标(1)保证胚胎着床,减少死胎、流产;(2)增加产仔数,提高仔猪初生重和成活率;(3)确保新生仔猪的活力和母猪泌乳;(4)预防无乳症、乳房炎和子宫炎;(5)延长母猪使用年限,提高繁殖力。2妊娠母猪营养与饲养方式2.1妊娠期母猪的代谢及增重母猪在整个妊娠期代谢活动增强。代谢率增加10%~15%,后期更高,达到30%。胎儿的生长发育有一定规律,一般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妊娠…  相似文献   

9.
冬季气候寒冷,日照时间短,妊娠母猪常常出现流产、早产、死胎、成活率低等现象.为实现母猪高产高效、降低胚胎死亡数量,提高其产仔成活率,冬季要做好母猪繁殖管理工作,尤其是要加强母猪的营养管理. 1 掌握母猪的饲养程序 饲喂良好的母猪能够为仔猪提供充足的乳汁供其生长,仔猪2周龄体重是出生重的3倍,4周龄时是出生重的6倍.这种高速生长的实现主要靠母乳提供营养保证,因为仔猪在3~4周龄以前消耗的饲料很少,在这一阶段小猪消化道和淀粉酶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育.如果仔猪在3~4周龄前断奶的话,由于其对营养物质吸收不好就不会有一个很好的开始.补偿性生长、优质的饲料和良好的环境条件能够使猪在8周龄时体重达到20kg以上.  相似文献   

10.
1加强母猪饲养管理,增加泌乳量仔猪初生重既影响成活率,又影响断奶重及断奶后仔猪的生长发育。因此,提高仔猪初生重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妊娠母猪后期管理,是提高母猪泌乳量和获得适宜初生重仔猪的关键。如在分娩前10d至哺乳期,给母猪饲料中添加油脂可提高仔猪初生重,也可促进母猪在断奶后尽早发情。  相似文献   

11.
母猪妊娠期是指母猪从配种完成后至分娩这一阶段。母猪平均妊娠期为114 d,大约占母猪整个繁殖周期的75%。妊娠期饲养管理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母猪的受胎情况、怀孕期间胚胎成活率、仔猪出生重、乳腺发育等,同时对母猪哺乳期的失重、仔猪断奶重、母猪非生产天数和使用年限有间接的影响。文章就怀孕母猪妊娠阶段相关的管理措施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饲养好怀孕母猪的目标是保证胎儿能在母体内得到充分的生长发育,防止化胎、流产和死胎的发生,使怀孕母猪每窝产出数量多、体重大、均匀整齐和体格健壮的仔猪;并使母猪有适度的膘情和良好的泌乳性能;同时尽可能节省饲料,降低出生仔猪生产成本。所以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看似简单其实是相当复杂的工作。为此笔者简述相关饲养管理经验,以飨读者。一、合理固定每周、日工作安排工厂化猪场生产规模比较大,员工工作量和劳动时间比较固定,因此制定一个固定的每日工作日程有利于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表1是温氏猪场怀孕舍员工日班工作安排。表1每日工作…  相似文献   

13.
科技动态     
提高仔猪成活率方法仔猪窝产仔数和成活率取决于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方法。母猪一般排卵18~20个以上,但其中一部分在子宫内不同发育时期死亡,分娩时仅产下8~12头仔猪。母猪过瘦过肥和饲喂不全价的饲料是形成大量受精力低的卵细胞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作者通过试验制订以下妊娠母猪饲养方案:从受精到妊娠30~35天,对母猪喂全价饲料,能量  相似文献   

14.
提高母猪繁殖率是实现养猪业高产、高效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途径,其中母猪妊娠期的饲养管理和饲料配合,不仅关系到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而且还影响到母猪产后哺乳期的泌乳量和仔猪的生长发育。但从以往饲养母猪的情况来看,存在着由于在妊娠期饲养管理不完善,饲料配合上不科学,因而出现母猪产后死胎和弱胎的较多,有些母猪产后泌乳量不足,影响到仔猪的生长发育,还有的母猪产前或产后发生瘫痪。为促进母猪养殖的健康发展,增加养殖户收益,在母猪妊娠期饲料配合上提出如下建议和措施,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5.
预防措施防治仔猪白痢必须采取加强饲养管理、改善栏舍环境卫生、药物治疗等一系列的综合措施。由母猪怀孕到产后护理一杆到底,环环扣紧,节节抓牢。这样,才能有效地消灭仔猪白痢。怀孕后期及产后母猪,必须特别注意饲养管理,合理调配饲料,保证足够营养,使仔猪健康地生长发育。仔猪下痢与母猪授乳有着密切关系。要使母猪泌乳量均匀,仔猪得到充足的乳量,母猪的饲料,不宜突然变换,否则会影响母猪的泌乳和  相似文献   

16.
龙海市某猪场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仔猪黄白痢的发病率由37.54%降为17.48%,成活率提高到94.8%。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其主要防治措施如下:1预防措施1.1母猪怀孕期的饲养管理首先在母猪怀孕期间,加强饲养管理,尤其是怀孕后期84~114天非常重要,饲喂全价怀孕后期料,日喂量2.25~2.5kg,以满足胎儿生长发育需要。其次是在确定母猪怀孕后30~40天,肌注1%亚硒酸钠维生素E5ml,这样可促进胎儿正常发育,提高初生重,减少产弱小仔猪,增强仔猪体质,提高仔猪抗病力。1.2猪舍保温仔猪出生后1~…  相似文献   

17.
<正>仔猪数量的多少和质量好坏是现在养猪业的发展前提,也是种猪和肉猪的基础。因此如何提高仔猪的成活率是养猪业发展的一大关键所在。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应做到以下几点。1调整妊娠母猪的产前饲养管理首先要控制产前母猪的体重,既不能过于肥胖也不能过于瘦弱。在母猪怀孕后期即产前1个月内要适当增加能量饲料、多种维生素和必需的脂肪,这样可以使母猪初乳与常乳的乳脂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还能提高仔猪初生  相似文献   

18.
在配合料中添加麦饭石饲喂畜禽,有促进生长发育,提高饲料利用率的作用。迄今尚未见到用麦饭石饲喂哺乳母猪和吮乳仔猪的试验报道。为了探讨饲喂洛南麦饭石对哺乳母猪繁殖和吮乳仔猪生长发育的作用,1991年8月至1991年11月,在陕西省畜牧兽医研究所试验种猪场进行了本试验。选择怀孕、胎次相同的长白母猪30头,分为试验组(20头)和对照组(10头)。正式试验60天。试验组从母猪产仔第一天始,在基础饲料中添加洛南麦饭石粉(100:2)。单圈饲养。每头母猪日定量2.5kg 混合料,每天定时饲喂3次湿拌料,自由饮水。仔猪开食后,自由采食,仔猪料内添加麦饭石比例与母猪料相同。结果,吮乳仔猪20—60日龄平均窝增重,试验组为86.93±21.00kg,对照组为71.36±22.17kg,试验组比对照组窝均增重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人们饲养母猪都是采用母仔猪同圈饲养法,这种饲养仔猪的方法易导致仔猪疾病多、死亡率高、成活率低、生长发育迟缓,并对母猪的发情、配种有很大影响,故而采用母仔分离饲养法培育哺乳仔猪效果好。1母仔猪同圈饲养的缺陷仔猪在产后1星期内所需的最佳舍内温度是31~33℃,而母猪的需的温度达15~20℃即可,母仔同  相似文献   

20.
母猪从配种受胎到分娩的这一过程叫妊娠。妊娠母猪饲养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保证受精卵、胚胎与胎儿在母体内的正常发育,减少胚胎死亡,防止化胎、死胎与流产现象的发生,从而获得数量多,初生重大而健壮的仔猪;保证母猪在妊娠后期有良好的膘情;保证妊娠母猪的乳房发育,为哺乳期的泌乳进行贮备;对初产青年母猪还要保证其本身的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