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协优57穗部性状及不同抽穗期分蘖成穗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协优57穗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穗长与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1次枝梗数与2次枝粳数、2次枝梗结实率与穗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2次枝梗着粒密度与1次枝梗着粒密度都很稳定,变幅分别是1.206~1.267粒/cm与0.543~0.743粒/cm。(2)不同时期分蘖穗粒结构:秧田分蘖穗及主茎穗的穗粒数多、结实率高,大田低位蘖次之;大田高位蘖最少。与汕优63相比:协优57秧田分蘖穗、主茎穗、大田低位蘖次之;大田低位蘖穗的穗粒数、结实率相关不大,而大田高位蘖穗的穗粒数、结实率较高。结论:协优57的每穗粒数多、结实率高是其高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生育期145天左右.需≥10℃积温3000-3100℃。株高100—105厘米.株型紧凑.叶片坚挺上举.每亩有效穗数26万.穗长17.1厘米,直立穗型,主蘖穗整齐.主穗粒数多达270粒左右.平均每穗粒数100多粒.着粒密度稍大.结实率高。千粒重26.8克。  相似文献   

3.
金优968     
全生育期110.5d,比对照金优207早熟1.1d。该品种株型适中,植株整齐,长势繁茂,叶色淡绿,分蘖力强,有效穗多,结实率高。穗粒数偏少。株高92.2cm,亩有效穗20.6万,每穗总粒数102.5粒,实粒数81.9粒,结实率79.9%,千粒重26.7g。出糙率82.8%精米率70%、垩白粒率47%、垩白度7%、直链淀粉含量22.91%、胶稠度50mm、粒长7.1mln、长宽比3.2。稻瘟病抗性自然诱发鉴定:苗瘟0级,叶瘟3级,穗瘟5级。  相似文献   

4.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26.9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0.2天。该品种株型适中,植株整齐,分蘖力较强。有效穗较多,穗型长,着粒稀,结实率高。株高137.3cm,亩有效穗17.3万,每穗总粒数137.8粒,实粒数110.1粒,结实率79.9%,千粒重27.4g。出糙率78.3%、精米率68.1%、整精米率62.6%、垩白粒率14%、垩白度2.1%、直链淀粉含量15.00%、胶稠度76mm、粒长7.6mm、长宽比3.4。米质达国优3级。稻瘟病抗性自然诱发鉴定:苗瘟0级,叶瘟4级,穗瘟9级。  相似文献   

5.
安两优选1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种子公司育成的感温早熟组合。特征特性:株叶型好,分蘖力强,产量高。株高100厘米,剑叶长32.4厘米,穗长24厘米,平均穗粒数197粒,结实率85%-90%,千粒重26克。结实率高,后期青枝蜡秆,熟色好。米稍有腹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不同粳稻品种穗部性状差异及其对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选用 11个黑龙江省目前典型高产品种和新近育成的超高产有望品系 ,在哈尔滨高产栽培条件下进行田间试验 ,研究不同品种穗部性状差异及其对结实率影响。结果表明 ,依据 Sasahara划分穗型方法 ,供试品种可分为中位、偏下位和下位优势穗型等 3种类型。上部穗轴节位的二次枝梗粒的结实率 >中部 >下部 ,但二次枝梗粒结实率存在整穗性。只有上、中、下穗轴节位的二次枝梗粒结实率高而均衡的品种 ,整穗结实率才能高。未发现 Sasahara氏穗型和结实率高低间的关系。一定着粒密度范围内 ,着粒密度越稀 ,结实率越高。黑龙江省超高产水稻品种应具有上、中、下穗轴节位二次枝梗粒结实率高而均衡、着粒密度偏稀、穗层位置偏下等穗部性状  相似文献   

7.
《四川农业科技》2006,(4):25-25
一、品种来源由四川省宜宾市农科所选育。二、主要特点 1.株型好,生育期适中株高118.8厘米,穗长26.6厘米,穗平均着粒数 158.07粒,结实率82.3%,穗大粒多,千粒重29.0克,该组合苗期长势旺,分蘖力强,株叶形好,从生快长,剑叶挺直,穗  相似文献   

8.
对150份水稻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与倒二叶宽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株高与倒二叶长、倒二叶宽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穗长与穗粒数、单株粒重和倒二叶长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有效穗、千粒重、着粒密度和结实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穗粒数与生育期、有效穗、千粒重、结实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着粒密度、单株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的正相关关系。有效穗与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着粒密度和结实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千粒重与生育期、结实率和单株粒重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穗长、穗粒数、有效穗、着粒密度和结实率间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着粒密度与生育期、穗粒数、单株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穗长、有效穗、千粒重、结实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单株粒重与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着粒密度、结实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株高、有效穗和倒二叶宽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因此,选择具有适当株高和有效穗数的兼有穗大、粒多且重、结实率高的重穗型品种可能是提高辽宁水稻单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水晶二号”株高101.5cm,分蘖中等,株型紧凑。长穗,平均穗长19.4cm。着粒密度较稀,每穗总粒103.3粒,实粒97粒,结实率93.7%,千粒重36.2g。熟期较早,全生育期150天。  相似文献   

10.
罗志祥  阚画春 《安徽农业科学》1997,25(3):198-200,224
(1)协优57穗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穗长与穗粒烽呈极显著正相关。1次枝梗数与2次枝粳数,2次枝梗结实率与穗结帝率呈显著正相关,2次枝梗关粒密度与1次枝梗着凿都很稳定,变幅分别是1.206-1.267粒/cm与0.543-0.743粒/cm。(2)不同时期分蘖穗粒结构;秧田分蘖穗及主茎穗的穗粒数多,结实率高,大田 低位蘖次之;大田高位蘖最少。与汕优63相比,协优57秧田分蘖穗、主茎穗、大田低位蘖次之  相似文献   

11.
辽宁水稻籽粒在穗轴上分布特点及其与结实性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以辽宁近年来育成的水稻品种(系)为试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可以分为高、中、低产3种类型,穗数是高产品种<中产品种<低产品种,每穗粒数和结实率相反,千粒重无显著变化;高产品种生物产量高于中、低产品种,高、中产品种经济系数高于低产品种;产量与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每穗粒数、结实率、一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粒数、着粒密度及经济系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每穗粒数关系最密切,而每穗粒数主要由二次枝梗粒数决定,其次是着粒密度和一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结实率与整穗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产量亦呈极显著正相关;高  相似文献   

12.
试验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方法每穴穗数比常规施肥方法减少0.2个穗.每穗粒数增加3粒,结实率高0.7%,千粒重高0.8g,理论产量高6.4%;测土配方处理比常规处理增产654.7kg/hm^2,增加效益1029.6元g/hm^2。  相似文献   

13.
中优T16是一个迟熟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56.8天,比对照Ⅱ优838短1天,丰茎叶片16~17叶,株高133.5厘米左右,株犁较松散、茎杆坚韧,分蘖较强,生长旺盛。两年区试平均亩有效穗16.2万,穗型中等,着粒较密,穗实粒数141.1粒,结实率78.6%,千粒重29.2克。籽粒长粒型,稃尖无色、无芒。  相似文献   

14.
1、特征特性 该品种株形紧凑.茎秆粗壮,株高100厘米左右.根系发达,耐肥抗倒。分蘖力强,单株栽培可达15-20穗/窝,穗长26厘米左右.每穗250粒左右,大穗可达300余粒.千粒重29克,结实率90%以上。作一季中稻栽培于4月20日播利,秧龄30天移栽,全生育期138天.  相似文献   

15.
杂交稻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12个杂交稻品种(丰两优4号、杨农优3611、先农303、金优987、东优1388、丰优126、45S/RX10、荆楚优1537、II优838、香优218、川香29A/AW03和SD-88)产量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株高、穗长、每穗粒数、结实率和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12个杂交稻品种产量与6个农艺性状关联度的降序排列为:单位面积有效穗数(0.742)、结实率(0.739)、穗长(0.705)、粒重(0.657)、每穗粒数(0.639)、株高(0.614)。由此可见,适宜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结实率和穗长可能成为今后杂交稻育种与栽培管理工作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寒地水稻品种特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对黑龙江省2010年主栽的32个水稻新品种产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每穴穗数(分蘖力)多的品种穗粒数少,产量增加;植株高的品种每穗粒数多;穗粒数多结实率下降,产量增加。应适当减少穴穗数(分蘖数),增加穗粒数,即分蘖力中等,偏大穗的品种有利于产量提高。对产量贡献率从大到小顺序为叶宽、剑叶长、千粒重、穴穗数、株高、结实率。  相似文献   

17.
以籼粳杂交后代选育出稳定的13个偏粳型恢复系R1~R13;14个偏籼型恢复系R14~R27作为试验材料,系统分析了株高、穗长、粒长、穗总粒数、穗实粒数、结实率、有效穗、千粒重8个农艺性状在昆明、玉溪、弥勒、开远4个不同环境下的表现以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恢复系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主要是海拔高度差异造成的;株高、粒长、穗长随海拔的降低而增大;在不同海拔条件下株高、粒长、穗长、千粒重相对而言易受环境影响,其次是穗总粒数、穗实粒数、结实率,而有效穗相对比较稳定,受环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以新质源(CMS-FA)杂交稻遗传系统的5个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加性一显性遗传模型和MINQUE (1)法,对新质源(CMS-FA)杂交稻产量相关性状进行多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新质源(CMS-FA)杂交稻产量相关性状间的相关性为;株高与结实率,剑叶长与生育期、结实率,生育期与每穗实粒数,结实率与千粒重,千粒重与单株产量等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以基因的加性正相关为主;单株穗数与株高、剑叶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与每穗总粒数等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以基因的加性负相关为主.株高与穗长、剑叶长、每穗总粒数、千粒重,穗长与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单株产量等性状之间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显性相关.利用加性相关为主的性状进行间接选择可取得较好的育种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贵州生态条件下粳稻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的相关性,为贵州粳稻新品种的选育与应用提供参考,对2008—2013年贵州省审定的9个粳稻品种的产量与相关性状的表型特征、相关性和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贵州粳稻品种产量与生育期(r =0.1804)、有效穗数(r =0.8436)、结实率(r=0.3565)呈正相关,与株高(r=-0.609)、穗总粒数(r=-0.3784)、千粒重(r=-0.1261)呈负相关,其中,与有效穗数正向相关达极显著。2)贵州粳稻品种产量超过550 kg/667m2的结构特征:生育期160~165 d,株高90~95 cm,有效穗24万~25万/667m2,穗总粒数140~150粒,结实率85%以上,千粒重26 g左右。结论:贵州粳稻育种在性状选择上应主攻多穗,适度提高粒重和穗粒数,株高和生育期适中,保证足够有效穗数和较高结实率。  相似文献   

20.
株两优168水稻是湖南湘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选育的迟熟杂交早籼品种。2008年通过湖南省审定(编号为2008003),适宜在湖南省种植。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08天。株高85厘米,株型紧散适中。每667平方米有效穗23.5万穗,每穗总粒数111.5粒,结实率83.6%,千粒重26.1克。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桔病,适宜在我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早稻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