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县管理数据库为基础,根据综合建设工作的进展工作、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及预期效果等,提出了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和综合处理方法。其中提出项目投资强度系数,解决项目综合性与技术难度的评价。使用Foxpro编制评价软件,解决了与管理数据库的接口。应用结果表明,它有效解决了全国141个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县项目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河间县是“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12个农村能源综合试点”之一。是华北平原区的代表性县。本文详述了该县的农村能源综合开发模式及效益,并用关联分析方法,分析计算出农村能源综合开发与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关联度。结果表明,在商品能源的供应不能满足需求情况下,农村能源综合开发已成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六五”以来农村能源综合规划方法,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提出了以发展农村能源产业支持农村能源建设,综合考虑能源供应、经济发展和环境影响相互作用的农村能源综合规划方法。该方法在“九五”百县农村能源综合建设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以县为单元的农村能源综合建设是中国农村能源建设的必由之路:(1)国民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日趋成熟的单项农村能源技术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综合开发方可发挥最佳效益;(2)农村能源综合建设的特点及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应以县为单元开展工作;(3)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在项目选择、规划、管理与实施等均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及现代管理方法;(4)已鉴定的18个县级农村能源综合建设试点,其能源、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分析福建省农业资源的特点和可持续利用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充分考虑了指标选取的全面性、主导性、区域性、差异性、动态性和可操作性,分别在土地资源、农业气候资源、水资源、林业资源、畜牧资源、水产资源、农村能源、生产条件、农业效益9个方面选取34个因子作为评价指标;根据评价指标因子对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类型进行归类,归纳出土地利用现状指数、土壤状况指数、气候资源指数、气象灾害指数、农村能源指数、生产条件指数和效益指数,并确定每一指数的计算方法,最后将7个单项的评价指数进行加权计算,成为综合评价指数,对福建省各县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表明,福建省80.6%的县(市)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达到优良等级.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灰色系统的关联分析方法,以“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的12个农村能源综合建设试点县为例,分析了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能源建设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商品能源供应增加很少的情况下,农村能源综合建设使农村经济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农村可再生能源项目是近年来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重点推广的发展项目之一,项目的社会评价是对经济评价和环境评价的补充,有利于全面衡量项目的实施效果,从而对项目的决策和推广起促进作用。本文以茶园村“三位一体”模式项目为例,对项目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了系统评价,全面衡量了项目的实施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可再生能源项目社会评价领域的空白。同时,为研究其他模式的农村可再生能源项目的社会影响评价提供借鉴和研究思路,提出的评价成果可供有关专家、学者和政府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江苏省如皋县乡镇工业综合节能试点的研究与推广项目进行了总结,经济分析及综合评价。论述了乡镇工业综合节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发展前景。指出了在我国农村经济发达的地区,开展乡镇工业节能是缓解农村商品能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农村能源综合建设亟需解决的效益评价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着重探讨了后效益评价方法。提出了用综合指数评价综合建设效益,同时把农村能源综合建设效益分为当前效益和未来效益,从而引出了效益现评价和预评价概念,并用灰色系统预测方法对广东某县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建立了效益预评价模型,证明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0.
为寻求一个地区农村能源开发利用的合理途径,我们就四川省米易县农村能源资源以及消费现状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根据本县能源消费、能源资源、经济发展规划以及能源资源与需求预测等专题分析数据,运用线性规划模型进行了农村能源开发利用的优化设计,并对计算机求解的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1.
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与发展方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秸秆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能源结构调整,其经济效益是十分可观的。大力发展农作物秸秆利用产业,对于充分利用作物再生资源,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科技创新,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沙棘开发利用探讨水土保持产业化发展思路焦居仁(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北京100761)ApproachtoIndustrilizationDevelopment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fromUtilizationofCom...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土地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的内涵、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及基本原则,并以黄土高原为例,按照生态指标、社会指标、经济指标3个方面4个层次对土地资源的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进行了初步研究。克服了传统的土地资源利用研究工作中忽视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的价值和作用的缺陷,可为提供更科学、可行的土地评价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关于宁南山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所做出的“全区封山禁牧”、“三年完成退耕还林草任务,并实现宁南山区由以农为主到以牧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县域经济”,“少生快富工程”等决定的重大战略举措,分析和提出了宁南山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指出水资源的相对不足而又严重流失,是宁南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也是宁南山区长期贫穷落后的主要根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宁南山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是必然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结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将对其土地利用结构、投入和产出结构进行合理调整。本文论述了小流域治理中结构调整合理性的分析方法和评判原则,并以此分析评价了五条典型小流域结构变革的效应及合理性,表明治理前后总产值总增量中劳动结构效应占—10.41%,土地结构效应占35.8%,流域内自然、经济资源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农林牧副各业同步协调发展,当地粮食、“三料”、人畜饮水困难得到了解决,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说明流域经济结构调整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是生态经济建设时代,资源的过度消耗是生态经济建设的致命问题,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是保护生态资源的有效手段。该文从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供求关系入手,结合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实践,依据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论证了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在生态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提出了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晋陕蒙能源基地位于黄河中游的陕北、晋西北和内蒙古南部接壤地区.煤炭储量占全国的1/3,为优质动力煤,易开采.本区将是中国下一个世纪重要能源基地.通过近10年的建设,年产1000万t的生产能力已经形成,铁路、公路交通和通讯等设施逐步配套,为建设现代化煤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该区地处水蚀风蚀交错地带,社会经济基础薄弱,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十分严重,环境整治的任务本来就很艰巨.近年来煤炭开发中剧烈的人为作用诱发和加剧了这些环境灾害,同时也引起了一系列新的环境问题:如人为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的加剧、沉陷、崩塌、泥石流的产生、河道弃土(石)堆积淤积严重,致使行洪能力锐减、水气资源的破坏与污染、土地和植被资源的退化等等.环境整治已成为能源开发持续发展十分紧迫的关键问题.本文根据近期科学考察结果,对以开矿为中心的人文活动产生的环境效应进行了分析.总的看来:煤田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剧烈的人为活动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有关部门采取的环境建设措施发挥了明显的作用.总之,只要能在煤炭开发的同时注重环境建设.该区的经济将得到飞速发展.为了使煤炭开发和环境建设协调同步进行,拟建立由地面监测网(水文站,气象站,径流泥沙观测点)和多层遥感数据有机结合的综合监测网络系统.同时,强化水土流失与土地沙漠化的整治,开展矿区复垦等专项技术体系研究,建立环境整治试验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3个方面评价区域土地利用效益及其耦合关系有利于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及优化用地结构。[方法]以四川省21个地市州为研究对象,利用熵权TOPSIS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了2010—2020年四川省土地利用效益的综合评价体系,并基于GIS技术,分析了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及其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1)四川省各地市州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整体上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具有“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格局;土地利用的经济、生态环境效益整体上具有上升趋势,分别表现为“西高东低”和“中东部高西部低”的空间格局;土地利用社会效益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具有“中部高两翼低”的空间格局;三大效益在空间均具有较显著的聚集特征。(2)四川省各地市州的土地利用耦合协调等级为4个,总体协调水平不高,以勉强协调为主,其次是濒临失调,具有“中间高两翼低”的空间格局,且耦合等级相同的城市聚集度较高,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等级在空间分布上需进一步改善。(3)影响四川省地利用效益大小的因子依次为社会>经济>社会经济>社会生态>生态环境效益系统;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协...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典型县入户调查的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是国家能源消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社会、生态环境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该研究对中国8大经济区的典型县的1 440个家庭进行了派员式入户调查。调查数据分析表明,不同区域的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水平和结构有很大差异,8县年人均能源消费平均为26.7 GJ,最低10.4 GJ(上杭县),最高86.6 GJ(舒兰县)。在能源消费中秸秆、沼气、薪柴、电力所占比例8县平均分别为44.33%、23.13%、12.79%、9.61%。收入较高的农村家庭使用着更多的电力、液化石油气等商品能源,较少使用秸秆、薪柴等生物质能;从总体上,传统生物质能仍然是中国农村家庭的主要能源。该研究为掌握中国农村地区家庭能源消费现状和未来发展,制定相关能源、环境政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华阳河湖群地区湖滨带生态农业模式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滨带是水陆交错带的一部分,近年来人类不合理的利用使湖泊湿地功能下降,生态资源严重不足。生态农业模式能建立多层次、循环、健康的农业生态系统,促进资源节约、生态修复,是湖滨带生态恢复与保护的途径。安徽省华阳河湖群地区属长江中下游水陆生态交错带,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较脆弱,建立以保护生态为重点的生态农业模式对该区域生态系统健康意义重大。本文在对生态农业模式设计的理论、原则、方法研究的基础上,以安徽省华阳河湖群地区作为研究区,针对城郊经济区、湖滨湿地区、农产品主产区、棉花生产区、葡萄生产基地、农户庭院不同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对农产品的需求,设计了空间资源利用型、物质循环多级利用型、生物共生共养增值型、农户(庭院)复合生态系统型、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型等8种生态农业模式,并辅以循环图,介绍了每种模式的组分和循环过程。确定可重点挖掘的模式有现代草食畜牧业模式、生态经济产业园综合开发模式、葡萄酒园区综合开发模式。在模式配置中,按生态功能敏感性区分,确定合理的开发强度和模式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