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梨黑星病发病诱因调查赵雪宇梨黑星病是我国各梨产区最主要的病害,每年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防治,但仍得不到有效控制。以我市为例,普通年份病果率21%~45%,病叶率8%~16%;发病严重年份病果率达65%以上,病叶率达40%以上,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树体...  相似文献   

2.
‘99陕西梨园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去年,陕西梨园病虫害发生严重,尤其是梨黑星病大发生,病叶率达50%左右,病果率在30%以上,有些果园病果率高达80%左右,有产无效益。去冬今春,气温又是历史上最高的年份,加之干旱无雪,梨园病虫害越冬存活基数  相似文献   

3.
梨是陕西省渭南市的主要水果栽培树种,种植面积已超过1.67万hm2,总产量超过50万t。连续几年出现的连阴雨气候,加之梨种植管理普遍粗放,导致果园密闭,通风透光差,使梨黑星病病原菌基数增大,发病严重。1997年病园率达70%~80%,病叶率达30%~40%,使667hm2梨失去了经济价值;1998、1999年连续两年病园率均在80%左右,病叶率达20%~30%,发病面积均在1万hm2以上,其中约66.7hm2的重发果园病果率高达90%~100%;2003年渭南市梨黑星病大面积发生,病园率在85%~90%,病叶率达15%~20%,严重的病叶率为60%~70%。为了有效防治梨黑星病,我们进行了多年的统防…  相似文献   

4.
梨黑星病的综合防治梨黑星病俗称荞麦皮,是我区梨树的重要病害之一。一般发生年份病果率25%-35%,严重时可达100%,极大地影响了果实品质,降低了销售价格和收入。梨黑星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一般由无性的分生孢子随风雨进行传播。阴雨多湿的年份发生偏重,干旱...  相似文献   

5.
梨黑星病是梨产区危害梨树的主要病害 ,近几年在我区梨种植区金溪、崇仁等县发生流行为害 ,严重影响梨产量和品质。据金溪县调查 ,梨黑星病发病面积占种植面积的6 0 %~ 70 % ,病叶率一般 35 %~ 45 % ,高的达90 % ;病果率一般 2 1 .4%~ 35 .2 % ,高的为92 .3%。据调查分析 ,造成梨黑星病流行的原因 ,除了气候条件适宜 ,品种抗病性差等原因外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户不能掌握正确的药剂防治技术。在具体实施药剂防治梨黑星病时关键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 了解梨黑星病的发病条件 造成梨黑星病流行的因素有品种抗病性、田间菌源数量、气…  相似文献   

6.
砀山地区1998年酥梨黑星病大爆发的原因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黑星病是酥梨的一种主要病害,60~70年代,砀山地区的不少梨园因此病造成严重损失。80年代发病较轻,1990年到1997年,黑星病有所抬头,个别梨园出现大量病叶病果。1998年上半年酥梨黑星病大爆发,一些梨园病叶率达到60%~90%,病果率达到30...  相似文献   

7.
梨黑星病(Venturianashicola)是豫东地区梨树的主要病害,近几年,由于防治用药混乱,病菌抗性增强,发病呈上升趋势。故此,我们于1995~1998年对梨黑星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初步探索出一套有效的防治措施。一、危害概况1996年开封市梨黑星病大流行,发生早,6月下旬达到发病高峰;波及了全市各梨产区,病果率、猴头果率高,落叶严重。开封市植保站曾对全市5县市作了调查,梨树种植面积为7600公顷,全部发病。病果率在30%以上的梨园面积4760公顷,占总种植面积的62.6%。梨黑星病危害果…  相似文献   

8.
介绍2个高抗黑星病的梨新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黑星病是梨树的主要病害,在我国南北梨产区都有发生,尤以辽宁、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等省梨区受害更重.病害流行年份,病叶率达90%,病果率达50%~70%,严重影响梨的优质高产.以下介绍2个高抗该病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1998年春夏,由于厄尔尼诺现象,黄河故道地区,春雨连绵,夏雨不断,使梨黑星病在我地砀山酥梨上暴发流行。5月10日调查,管理粗放的园片,梨黑星病的病叶率达80%,病果率达50%;管理一般的园片病叶率达10%,病果率达15%,还有逐渐蔓延扩大的趋势。针对梨黑星病,我们用多种常规杀菌剂防治,收效不  相似文献   

10.
梨黑星病是陕西梨区的主要病害,据1998年梨黑星病爆发后调查,病叶率达90%以上,病果率达80%,经济损失严重。生产上果农喷药时常因药剂选用不当、时期不准等造成防治效果较差。10%世高水分散粒剂是瑞士先正达公司生产的一种广谱、高效、无公害杀菌剂。为了进一步明确世高对梨黑星病的最佳使用浓度以及大田应用效果,2001~2002年笔者进行了10%世高防治梨黑星病的田间药效试验和大田示范,现将其主要  相似文献   

11.
果树文摘     
<正> 在海城地区,梨黑星病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1986年海城市发病株率达94%,病果率65.8%,减产600万kg。1987年对140余万株梨树进行梨黑星病综合防治试验,取得良好效果,在梨树小年的条件下,仍比1986年增产4.08%,病果率降低了95.38%。经一年试验证明,于早春梨芽萌动时喷布硫酸铵10倍液,有助于铲除越冬菌源,控制新梢发病,新梢及叶片防治效果分别为34.3%及40.2%,此措施切实可行。在梨园初见病梢和病叶时,喷布20%代森铵水剂1000倍液,过20天左右喷布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240倍液,以后再交替喷布代森铵、波尔多液,可有效控制梨黑星病的发生,防治效果在90%以上。生长后期(9月15日)以后,喷一次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240~300倍液,可保护晚熟品种果实不受侵染,并可压低越冬菌源。(王春强等)  相似文献   

12.
梨黑星病及其防治梨黑星病在管理差的梨园发生严重,病果率可高达80%以上,造成早期落叶和减产,并且影响下年的产量。1发病规律梨黑星病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芽鳞内或病枯枝、病落叶中越冬。来年芽萌动时,在芽鳞越冬的病原产生分生孢子,再次侵染;在病枝、落叶中越冬...  相似文献   

13.
梨黑星病是梨树重要病害之一,在各梨区普遍发生,每年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在该病流行年份1998年,陕西大面积严重发生,损失惨重。1999年陕西大面积防治取得良好效果,但在个别地区还有严重危害。现将梨黑星病发病因素和综合防治技术调查总结如下,为以后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梨锈病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锈病又名赤星病,是梨树重要病害之一,我国梨产区均普遍发生。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环境的美化与绿化,柏类树木数量逐年增加,在春季多雨或适时降雨的年份,梨锈病发生为害严重。据调查,严重年份感病品种的病叶率在80%以上,造成早期落叶,不仅当年减产,也影响下年产量。砍除转主寄主的防治措施,已不切实可行,如何防治梨锈病是梨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我们对梨锈病在胶东的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技术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梨是陕西省渭南市的主要水果栽培树种,种植面积已超过1.67万hm^2,总产量超过50万t。连续几年出现的连阴雨气候,加之梨种植管理普遍粗放,导致果园密闭,通风透光差,使梨黑星病病原菌基数增大,发病严重。1997年病园率达。70%~80%,病叶率达30%~40%,使667hm。梨失去了经济价值;1998、1999年连续两年病园率  相似文献   

16.
日照市沿海地区栽培红地球葡萄,因降雨频繁、年平均降雨量大(868.5mm)、降雨集中(6~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2%),表现病害严重。一般年份黑痘病病穗率达30%~50%,病叶率达40%以上,高发年份病穗、病果率100%,病果(粒)率达93%;白腐病病穗率一般为30%~40%;炭疽病病穗率一般为10%~15%;穗轴褐枯病病穗率为10%~30%;霜霉病普遍而严重,防治十分困难;日灼病病穗率一般为10%~15%,高发园片达60%~100%。果实着色差,含糖量低。因此,不适于大面积发展;小面积经营应加强病害防治和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7.
柴全喜  何新朝 《河北果树》1998,(1):29-29,31
梨黑星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柴全喜何新朝宋素智张彦武(河北省藁城市职教中心052160)梨树黑星病是梨树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是梨树生产中需要重点监测和防治的病害,在各地梨产区发生比较普遍,发生严重的年份常造成重大损失。近年来,由于杀菌剂的无节制使用和单一药...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鸭梨黑星病发生现状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黑星病菌是为害梨树的一大病菌害,近几年在河北省鸭梨产区;除少数果园对该病控制较好外,大多数果园为害相当严重,一般病果率为20%左右,少数果园在50%以上,尤其是1994和1995年,果实生长后期降雨多而频繁,造成该病严重发生,许多果园病果率在50%一60%,个别果园有产无收,致使广大果农损失惨重。通过大量调查及试验发现,造成严重发病的原因除气候因素外,还与该病发生特点的变化及防治技术有密切关系。1发生特点及现状梨黑星病可以为害梨树的所有绿色幼嫩组织,发病后的主要症状特点是在受害部位表面产生墨绿色至黑色霉状物。叶…  相似文献   

19.
梨黑星病是我国梨树的主要病害,分布广泛且危害严重。梨黑星病病菌能以不同的形式越冬,病芽梢一直被认为是主要初侵染来源[1-3],但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梨黑星病病菌有性生殖不需要特殊的条件,假囊壳和子囊孢子在我国北方地区梨园内的越冬病叶上都能形成,子囊孢子是梨黑星病的另一重要初侵染来源,对于某些梨园来说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初侵染菌源[4]。因此,有效控制子囊孢子形成,降低初侵染菌源量,对于控制梨黑星病的发生与流行有重要作用。福星是目前防治梨黑星病的有效药剂,尿素能有效地抑制苹果黑星病菌(Venturia inae-qualis)和柑桔球…  相似文献   

20.
梨黑星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一般由无性的分生孢子随风雨进行传播。高温高湿的年份发病偏重,干旱年份较轻。根据梨黑星病的侵染循环规律和多年的防治实践,笔者认为对该病的综合防治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梨黑星病主要以病芽梢作为初侵染源。病芽梢在新梢基部出现小块微黄色斑,很快长出黑霉。病芽梢以新梢及叶丛枝最多,果台枝也有发生。一般从花后开始出现,所以花后剪除病芽梢及花后喷药很关键,此时期控制得好,就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