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安徽省巢湖大水面的渔业增殖问题一直是水产界同仁普遍关注的问题,有关专家对巢湖设置人工鱼巢的可行性给予充分肯定。截止到现在,巢湖开发公司科研所已经连续8年在湖区的浅水湖湾设置人工鱼巢。试验初始,每束鱼巢的附卵量1000-2000粒,多者达5000粒,检查高峰期的卵子70%以上属鲤鲫鱼卵,取附卵鱼巢孵化出的仔鱼体质健壮。据此,在科研所科技人员的指导下,扩大实施这一方法,效果良好。每年人工鱼巢设置的时间是4月中旬至6月底。例如:1998年4月20日至6月30日形成5次产卵高峰,人工鱼巢的附卵率高的达100%,每束鱼巢最多附卵达到万…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繁殖时期对人工鱼巢的偏好性, 2018年6—7月开展了不同水温条件下黄颡鱼对不同鱼巢颜色和材质产卵偏好性的对比实验。实验用产卵鱼巢为半球形棕榈空鱼巢(直径25 cm,深12 cm);同规格内部放置4~6枚碎石块的棕榈鱼巢和塑料鱼巢;折叠6层尼龙渔网(30cm×40cm)和棕榈片(30cm×40cm)鱼巢,于水泥池(290 cm×120 cm×100 cm)内开展两种温度区间条件下产卵偏好性实验。实验用黄颡鱼亲本雌雄比例为1:1,雌鱼体长(167.8±19.0)mm,体重(99.9±21.7)g;雄鱼体长(235.1±18.8)mm,体重(188.5±38.1)g。结果表明,在24~26℃水环境下,半球形棕色棕榈(无石子)鱼巢内个体平均附卵量为628.49粒/m2,个体单位面积平均附卵率为2.77%;28~32℃水环境下,半球形棕榈(无石子)个体平均附卵量为225.48粒/m2,个体单位面积平均附卵率为1.40%。结果分析发现, 24~26℃是黄颡鱼产卵的最适水温区间;黄颡鱼对棕色鱼巢产卵偏好显著(P0.05),而对灰色、粉色、黄色和绿色无明显偏好;黄颡鱼对半球形棕榈(无石子)鱼巢产卵偏好显著(P0.05),而对其他材质鱼巢的偏好性依次为:半球形棕榈(有石子)平铺棕榈片悬挂棕榈片半球形塑料水泥池。可见,黄颡鱼产卵的最佳偏好为24~26℃水环境下棕色半球形棕榈鱼巢。本研究结果对黄颡鱼的人工繁殖、产沉黏性卵鱼类产卵场的修复和资源增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美国太阳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水泥池、人工鱼巢 ,经人工催产 ,对 18组蓝鳃太阳鱼亲鱼进行人工繁殖技术试验 ,在第二次注射催产剂 2 8h后开始产卵 ,持续 6d产卵结束 ,共产卵 15窝 ,计 10 5万粒 ,产卵率为 83 3% ,受精卵为 9 0万粒 ,受精率约为 86 % ,经 38~ 4 2h孵化 ,出苗 7 8万尾 ,孵化率为 86 8%。蓝鳃太阳鱼雌鱼具有一年多次产卵、繁殖能力强的习性 ;其卵为粘性卵 ,制作特殊的人工鱼巢是人工繁殖成功的关键 ;而优良的水质、充足的溶氧、保持卵膜良好的通透性 ,是提高蓝鳃太阳鱼孵化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找出最适合的人工鱼巢材料,形成产黏性卵鱼类产卵场修复技术,该研究于2019年3—5月在西江肇庆江段利用芦竹(Arundo donax)、芒草(Miscanthus sp.)、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仿真水草、尼龙网布共6种材料制作人工鱼巢,分析了材料及环境因素对鱼巢实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鲤(Cyprinus carpio)鱼卵对黏附介质具有较强的偏好性,芦竹制作的鱼巢有卵黏附的比例和单件鱼巢黏附鱼卵数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材料制作的鱼巢(P<0.05),可知芦竹是制作鱼巢的最佳材料。有卵黏附的比例和鱼卵数量均随着入水天数的延长而下降,主成分分析表明鱼巢入水天数是影响实施效果的最主要因素,径流量和水位的上涨可促使鲤到鱼巢产卵,而天气状况对鱼巢效果影响不大。此外,还讨论了鱼巢投放时间、地点对实施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泥鳅苗种的工厂化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泥鳅自然繁殖产卵率低,且产出的卵容易被亲鳅吃掉,受精卵的收集也不方便,操作难度大,产卵亲鱼损失较多;一些关键的技术环节如泥鳅的亲鱼促熟、产卵同步性、受精卵孵化、仔稚鱼全人工培育等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技术体系,造成目前泥鳅人工育苗出苗率低,不能及时批量提供养殖用泥鳅  相似文献   

6.
我场于1992年对以往竹杆绑扎式鱼巢改成框架缝制式底巢,加大了产卵池底覆盖面积,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还提高了鱼巢接卵率15%以上,使接卵率达95%以上。本方法适用于水泥池催产孵化鲤鱼。现将改进方法及措施简述如下: 一、底巢的制作  相似文献   

7.
<正>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的精神,广东省肇庆市在西江高要乌榕江段设立人工鱼巢禁渔保护区,保护区内设置芦苇鱼巢两排,主要吸引鲤鱼、鲫鱼等附草性产卵鱼  相似文献   

8.
《淡水渔业》1973,(9):13-17
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国水产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一九五八年人工繁殖创新后,已对家鱼(非粘性卵)的孵化技术总结出一套丰富的经验。在粘性卵(如鲤、鲫等鱼)的孵化方面,虽也提出了各种孵化方法,但基本上都属于鱼巢孵化方法的革新。其孵化效果不稳定,而且操作管理繁琐。随着我国生产的发展,养殖品种的扩大,现有的粘性卵孵化技术不能适应生产和科学实验的需要,已面临着需要革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采用人工鱼巢及孵化暂养槽对产粘性卵鱼类的早期资源进行监测,为制定降低三峡水库消落过程对消落带产粘性卵鱼类繁殖的影响的保护措施提供支持。2016-2017年,在三峡水库重庆木洞江段桃花岛内河中段设置人工鱼巢(采用水生植物作为粘性卵附着物)和孵化暂养槽,对产粘性卵鱼类的早期资源及同步水温、水文状况进行103d监测。结果表明,鱼巢当天有新增卵(1~5级)的天数为52d(占监测天数的50.5%),其中产卵量较多(3~5级)的天数有19d(占监测天数的18.5%),主要集中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产卵时水温范围为13~30℃,产卵盛期水温范围为16~29℃。选取的29批卵孵化、成活率高达90%以上,苗体健壮。平均孵化水温在14.28~29.5℃时,孵化时间为1~8d。初步鉴定出在鱼巢上产卵的鱼有10余种。人工鱼巢和孵化暂养槽可直接作为产粘性卵鱼类资源恢复的技术手段,同时也可以作为鱼类产卵规律研究及资源调查的科研工具。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人工鱼巢及孵化暂养槽对产粘性卵鱼类的早期资源进行监测,为制定减少三峡水库在消落过程中对消落带产粘性卵鱼类繁殖的影响的保护措施提供支持。2016-2017年,在三峡水库重庆木洞江段桃花岛内河中段设置人工鱼巢(采用水生植物作为粘性卵附着物)和孵化暂养槽,对产粘性卵鱼类的早期资源及同步水温、水文状况进行103d监测。结果表明,鱼巢当天有新增卵(1~5级)的天数为52d(占监测天数的50.5%),其中产卵量较多(3~5级)的天数有19d(占监测天数的18.5%),主要集中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产卵时水温范围为13~30℃,产卵盛期水温范围为16~29℃。选取的29批卵孵化、存活率高达90%以上,苗体健壮。平均孵化水温在14.28-29.5℃时,孵化时间为1~8d。初步鉴定出在鱼巢上产卵的鱼有10余种。人工鱼巢和孵化暂养槽可直接作为产粘性卵鱼类资源恢复的技术手段,同时也可以作为鱼类产卵规律研究及资源调查的科研工具。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台湾泥鳅胚胎发育过程的观察结果.台湾泥鳅的受精卵近圆型,其卵径为0.9mm左右,胚胎发育全程可划分为7个阶段:受精卵胚盘形成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形成期、器官形成期和孵化出膜期.观察结果表明,在水温25℃左右,受精卵约经28小时孵化出膜.  相似文献   

12.
澳洲线纹尖塘鳢人工繁殖技术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澳洲线纹尖塘鳢为多次产卵型鱼类,具筑巢产卵习性,人工繁殖需设置人工鱼巢。培育二冬龄鱼作亲鱼,进入繁殖期时平均性腺成熟系数4.02%,相对怀卵量451粒/g。2003年4~5月进行繁殖试验,共计获卵2365万粒;受精率95.4%,获受精卵225.6万粒;经3~5d孵化,孵出鱼化199.7万尾,平均孵化率88.5%。实现了澳洲线纹尖塘鳢鱼苗规模化繁殖。  相似文献   

13.
在进行鲤、鲫鱼的人工繁殖时,通常采用杨、柳树的须根或棕树皮扎制鱼巢。但这两种材料来源比较困难,并且含有单宁酸,需作去毒处理。同时,采集和扎制都十分麻烦,有时会因缺少足够的材料而影响生产。近几年来,我们因地制宜地改用蒲草扎制自巢,实践证明,它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鱼巢材料。其使用效果并不比常用材料差,而且还具有下列优点:1.材料来源容易(沟渠、坑塘中随处可见),制作方法简单.成本低廉。2.制好的鱼巢纤细、柔软,在水中易于散开,附卵率高。3不含有毒物质.在水中不易腐烂。4.整齐划一,大小均匀,便于管理和统计产…  相似文献   

14.
以人工培育的淡水石首鱼(Aplodinotus grunniens)亲本为基础, 首次通过人工催产突破了人工繁育关键技术, 并系统观察了其胚胎发育时序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引进的淡水石首鱼野生苗种经过 3 年的人工培育, 雌、雄亲鱼达到性成熟; 结合产前加温与营养强化培育, 采用 LHRH-A2 一次人工催产和干法授精获得一批受精卵。在水温 23~24 ℃条件下, 淡水石首鱼的催产效应时间为 25~27 h。其成熟卵为淡黄色, 卵径为(1.07±0.04) mm; 卵受精的同时吸水膨胀呈圆球形, 浮性, 半透明, 无黏性, 有 1 个同心油球, 少数受精卵油球有 2~3 个, 大小不一, 膨胀后的卵径为(1.41±0.03) mm, 油球径为(0.66±0.02) mm。淡水石首鱼胚胎发育过程可划分为胚盘形成、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及孵化 7 个阶段 29 个时期; 受精卵经 25 h 30 min 孵化出膜, 初孵仔鱼平均全长(2.88±0.10) mm。 本研究首次报道了淡水石首鱼在人工养殖和催产条件下的胚胎发育特征, 将为进一步实现苗种规模化繁育提供基础资料和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人工饲养的2、3冬龄黄颡鱼为研究对象,进行4批次的人工催产和孵化试验。催产雌亲鱼5960尾,平均体重120.6~148.2g,雄亲鱼350尾,平均体重278.6~310.5g。催产药物为LHRH-A2、DOM和HCG合剂。亲鱼注射后放入水泥池暂养,到达效应时间时实施人工采卵、采精液和人工授精,受精卵脱黏后用孵化桶孵化。雌雄亲鱼为20∶1。共收获受精卵4389.6万粒,孵出水花鱼苗3774.2万尾。平均催产率和受精率达到94.6%和84.1%,每尾雌亲鱼平均产受精卵约0.74万粒,孵化出鱼苗约0.63万尾。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亲鱼产卵率、受精卵孵化率和出苗率均较高,同时,节省人力、物力和空间,可大大提高黄颡鱼人工繁殖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台湾泥鳅的早期发育情况,对其进行人工催产,使用解剖镜观察并记录其早期发育的形态特征和发育过程。观察结果:台湾泥鳅的受精卵为半黏性卵,膜径约0.9 mm;胚胎发育包括受精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出膜期等7个阶段;在21℃水温条件下,受精卵约26 h孵化出仔鱼,初孵仔鱼长约2.1 mm。3日龄仔鱼开口,10~15日龄时鳍条逐渐形成,17日龄时出现鳞片进入稚鱼期。结果表明,台湾泥鳅的早期发育与大鳞副泥鳅较为相似,与泥鳅的早期发育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7.
<正>2.取卵方法雌鱼含卵孵化一般会持续20天左右,鱼苗才能发育成熟,在此之间雌鱼一直处于不进食的状态,身体消耗巨大。雌鱼在孵化期间受惊后会出现吐卵或吞卵的情况,影响孵化率。在工厂化养殖中,为保证阿里鱼的出鱼率,同时做到苗种规格一致,一般会采取取卵后统一孵化的方法。可在投喂时观察雌鱼的状态,当发现雌鱼含卵时,在1周内实施人工取卵。取卵时应佩戴实验专用手套,将含卵雌鱼用捞网捞出并轻轻放置于预先准备好的毛巾上,并用毛巾包裹雌鱼身体。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泥鳅无土静水养殖技术中人工鱼巢的选材与设置问题。试验结果表明:以废旧自行车外胎作鱼巢,成活率为87%,单位产量3.85kg/m2,效益59.9元/m2,投入与产出比为1.0∶1.10。以PVC塑料管作鱼巢,成活率78.1%,单位产量3.45kg/m2,单位效益49.0元/m2,投入与产出比为1.0∶1.12。两种人工鱼巢的选材与设置均比较合理,能为泥鳅提供良好的栖息隐蔽场所。综合比较,以废旧自行车外胎作为泥鳅无土静水养殖的人工鱼巢,生产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为保护、开发利用云南土著鱼类资源,开展了嵩明白鱼的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分别采用不同的催产药物和剂量对嵩明白鱼进行人工催产试验,结果发现,采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加马来酸地欧酮(DOM)催产效果好,效应时间为21 h,人工采卵流畅,催产率为100 %;而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催产效果较差,只有6尾雌鱼产卵,人工采卵不流畅,催产率为50 %。在水温16 ℃条件下,受精卵的孵化时间为96 h,孵化积温为1 536 ℃·h。试验共孵化出嵩明白鱼水花鱼苗4万尾。  相似文献   

20.
台湾泥鳅人工繁育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台湾泥鳅(Paramisgumus dabryanus ssp.)的人工繁育技术,为该品种在上海的规模化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分别对1龄和2龄的台湾泥鳅亲本进行人工催产,并在圆形流水孵化系统中进行了受精卵孵化和仔鱼培育试验。催产素为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_2)和马来酸地欧酮(DOM),剂量为DOM 0.5 mg+LHRH-A_22μg/尾,共催产台湾泥鳅384尾。结果表明:2龄台湾泥鳅在水温22.3℃的效应时间为17 h,催产率为92.7%,受精率为80.8%,获受精卵36.9万粒,孵化率为67%,繁育水花苗约20万尾;1龄台湾泥鳅在水温22.3℃的效应时间为17~21 h,催产率为67.1%,受精率为70.8%,获受精卵34.7万粒,孵化率为57.7%,繁育水花苗约20万尾。仔鱼在容量300 L的循环水孵化桶中培育30 d后,体长约为3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