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色明 《内陆水产》2000,25(4):15-15
漳州地区养殖罗非鱼已有40年历史。近10年来 ,由于罗非鱼品种改良和推广单雄性养殖 ,罗非鱼在本地形成了鱼苗繁殖、单雄性制种(杂交、药物引导)、野外自然越冬培育鱼种的热潮。每年在漳州地区自然越冬后供应本省及广东、江西、浙江等省的罗非鱼种达4500t、成鱼上万吨 ,成为本地区淡水养殖的一个产业。虽然这里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 ,罗非鱼能在野外自然越冬 ,但也由于管理方法和技术水平的原因 ,即使在同一片生态条件基本相同的池塘 ,也存在着越冬鱼苗成活率不同的现象。笔者从事罗非鱼制种及野外培育越冬罗非鱼种多年 ,现就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在平原地区利用塑料薄膜覆盖深井水越冬试养罗非鱼,鱼苗及养殖配套技术的研究。利用塑料薄膜覆盖,借太阳能保温,深水井又是水源又是热源,越冬尼罗罗非鱼,可取代其它形式的消耗能源的温室,使水温冬季保持在15—19℃,能使尼罗罗非鱼亲鱼安全越冬。来年培育出大量鱼苗,在坑塘中饲养当年的鱼苗,经78天、138天亩产成鱼370—800斤。尾重2.5—5两。该方法解决了在平原地区没有自然热水源的地方越冬尼罗罗非鱼的难题,对解决尼罗罗非鱼越冬提供了一条新方法、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正>罗非鱼作为热带性鱼类,其最低临界温度为12℃,在北方地区自然水域不能越冬,罗非鱼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山东省兖州市从1982年引进罗非鱼养殖,并利用简易塑料大棚,进行罗非鱼越冬,通过20多年的摸索,逐步掌握了利用简易塑料大棚进行罗非鱼越冬保种技术,并获得了良好经济效益。目前,兖州市已发展罗非鱼越冬温室1万余平方米,年越冬罗非鱼20万kg。笔  相似文献   

4.
<正> 罗非鱼自1956年引进至今已成为我国许多地区主要养殖对象之一。罗非鱼苗种的培育技术及越冬技术也早已成熟,但采取的大都是土池或小型密孔网箱培育后再越冬法,即利用土池或网箱先将鱼苗培育到一定规格(一般在5.5cm以上)然后再转入越冬温室进行越冬。本试验直接利用水泥池对罗非鱼苗进行培育并在此池中实施越冬,目的是观察罗非鱼在水泥池中的生长速度、成活率及越冬效益等情况。  相似文献   

5.
罗非鱼生长速度快,群体产量高,加工罗非鱼片出口欧美市场前景广阔。由于它是热带鱼类,在北方地区无法自然越冬,影响了罗非鱼的养殖生产,所以必须进行罗非鱼的越冬管理。在越冬期间,由于水温、水质及投喂等因素的影响,易诱发各种疾病,造成越冬成活率低、经济损失大。笔者近几年一直从事罗非鱼的越冬  相似文献   

6.
王文彬 《水产养殖》2011,32(3):44-45
罗非鱼是热带鱼类,在我国大多地区不能自然越冬,必须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越冬保种。罗非鱼的越冬分为鱼种越冬和亲本越冬两种。鱼种越冬是将当年繁殖的罗非鱼苗,到10月份左右还未长成商品规格的,通过越冬,留作第2年4—5月份作为放养的鱼种。  相似文献   

7.
罗非鱼系热带性鱼类,对水温有较高的要求,一般生命活动的适温范围为20—35℃,水温降到20℃以下时,生长停止,活动减弱;降到14℃以下则受冻死亡。罗非鱼在我省自然水体中不能越冬,每年夏季须从广东等地调种,不仅成本高,而且成活率低,影响大面积推广。为了解决罗非鱼能在本地越冬繁殖,促进渔业生产的发展,汨罗市水产工作站和市沼气科研研合作进行了利用以酒厂废液为原料的大型沼气池余热越冬罗非鱼、革胡子鲶试验。1986年11月19日向越冬池投放尼罗罗非鱼331尾,重量25公斤;革胡子鲶5尾,重量2.2公斤。经  相似文献   

8.
  军等 《科学养鱼》2014,(4):18-19
<正>2011年柳州综合试验站开展了吉富罗非鱼池塘养殖四种模式试验:当年夏花养成、单养鱼种、越冬种与当年夏花轮养、与斑点叉尾混养。四种吉富罗非鱼养殖模式各有特点,但在池塘养殖过程中的主要技术要点基本上是一致的,掌握了基本的技术要领,就能取得较好  相似文献   

9.
<正>罗非鱼在北方地区的越冬问题一直是制约我们在北方大面积推广的主要原因,经过多年的摸索,我们利用塑料大棚养殖,增加罗非鱼的生长时间,再辅以技术更新,使当年罗非鱼夏花当年养成商品鱼。在北方创造了  相似文献   

10.
长沙市郊区现有养鱼水面22824亩,由于地处城郊,发展渔业生产具有肥、饲料丰富、劳力充足、市场广阔的特点,尤其是养殖罗非鱼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1962年以来就从外地引进非洲鲫鱼试养,由于不能在长沙地区水域自然越冬,因此发展速度缓慢,始终未形成生产力。1974-1982年间,通过用电,烧煤加温等方法初步解决了罗非鱼的人工越冬问题,但是,由于耗能大、成本高,未能尽快普及推广。1982年郊区湘湖渔场首先试验利用地下水为热源,使大批罗非鱼人工安全越冬取得成功之后,全郊推广湘湖的经验,大抓越冬温室建设;基本上解决了苗种自给。此  相似文献   

11.
罗非鱼生长快,食性杂、抗病力强,深受养鱼户的欢迎,已成为我县淡水养鱼的主要养殖对象之一。养殖方式有单养,也有混养,产量占全县总产量的1/3强。由于罗非鱼耐寒力差,在我县不能野外越冬,所以,我县的罗非鱼养殖,一般在当年11月底或  相似文献   

12.
于2017—2019年采用在池塘上方搭建简易保温大棚的方式开展了美洲鲥当年鱼种越冬养殖试验,研究探讨了越冬养殖相关的技术参数。结果显示:搭建保温大棚后,冬季池塘水温可保持在10℃以上,在美洲鲥当年鱼种(0+龄鱼种,平均体长12.45~16.65 cm,平均体质量27.29~66.41 g)放养密度为1518~2970尾/亩(15亩=1 hm^2,下同)和81.04~100.78 kg/亩的条件下,在越冬前中期(12月至次年3月中旬),日投饲量在0.8~1.6 kg/亩,越冬后期(次年3月中旬至4月上中旬),日投饲量也由2.0 kg/亩左右迅速增加到4.0~5.0 kg/亩。经过125~130 d的越冬养殖,鱼种平均体长达17.48~21.19 cm,增长28.04%~40.40%,平均体质量77.57~137.96 g/尾,增加了106.53%~184.24%,鱼种的体长和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193~0.261)%/d和(0.585~0.804)%/d,日均增长量和日增重分别为0.036~0.039 cm/d和0.387~0.572 g/d;收获时美洲鲥鱼的肥满度为1.42~1.43 g/cm3,养殖成活率为89.29%~94.81%,饲料系数为1.50~1.65,亩产量为198.50~205.68 kg。试验结果表明,在江浙地区,养殖池塘上方搭建保温大棚后,冬季池塘水温(10~20℃)在美洲鲥当年鱼种的适宜水温范围,能获得较理想的越冬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13.
董勇 《内陆水产》2003,28(12):25-26
罗非鱼,属鲈形目丽鱼科,是热带淡水鱼类。通常在12℃以下死亡,冬季需保温越冬,食性杂,以植物性饵料为主。我国于1957年引进莫桑比克罗非鱼,199年以后,罗非鱼才真正出现养殖热潮。网箱养鱼已成为我国淡水养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网箱养鱼是近几年兴起的养殖新技术,以其产量高、管理方便、名优鱼类养殖为主、效益高等特点而得到迅速推广。其中罗非鱼、斑点叉尾鱼回、鲤鱼和其它杂食性鱼类是最适宜的养殖品种。近几年我省小网箱养殖发展很快,我县先后在龙河口水库和部分乡镇大水面推广使用,取得了显著效益。如1998年以棠树乡老虎冲水库开展小…  相似文献   

14.
新吉富罗非鱼是上海海洋大学李思发教授以1994年引进的"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为基础群体,经过14年9代系统选育后获得的新品种。新吉富罗非鱼是通过国家农业部审定的水产养殖优良品种,被列入农业部全国重点推广养殖品种。本试验是根据《罗非鱼优质品种培育、推广及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与创新》子项目"罗非鱼高效养殖模式开发"进行的,从2012年4月20日放养新吉富罗非鱼越冬苗至  相似文献   

15.
<正>罗非鱼因其适应性强、生长快、产量高等优点,成为世界性养殖品种。罗非鱼是热带鱼类,耐寒力差,当水温在20℃以下时生长缓慢,最低临界温度为10℃。因此,安全越冬成为罗非鱼产业的一个重大课题。但在传统的养殖观念制约下,年初投苗、年底捕捞模式仍占主导地位,成鱼销售季节过度集中,不能满足均衡上市的要  相似文献   

16.
施海涛  蔚明燕 《齐鲁渔业》2005,22(11):24-25
罗非鱼是热带性鱼类,抗寒能力较差,在我国多数地区不能进行自然越冬。为此,我站于2002年承担了“罗非鱼大棚越冬保种技术研究”项目,经过2年来的组织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践证明,罗非鱼大棚越冬保种具有投资少、效益高的优点,且易于推广,必将成为我国北方地区罗非鱼越冬保种主要模式。现将我们的做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赵德炳 《齐鲁渔业》2008,25(11):27-28
彩虹鲷又叫红罗非鱼,属热带鱼类,在我国大多地区不能自然越冬,必须进行越冬保种。彩虹鲷的越冬分为鱼种越冬和亲本越冬两种。鱼种越冬是将当年繁殖的彩虹鲷鱼苗,到10月份左右还未长成商品规格的,通过越冬,于第2年4~5月作为放养的鱼种。亲本越冬是指从彩虹鲷中选择出第2年繁殖用的亲本鱼种,让其安全越冬。因此,搞好彩虹鲷的越冬事关当年及来年的生产和效益,是养殖生产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8.
用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早杂交经处理后获得的子一代全雄性罗非鱼,在廉江老鸭塘养殖场进行越冬和生长试验,取得较好的效果。1992年11月17日放苗入塘自然越冬,规格1.5—3cm,越冬期间,最低气温5℃,最低水温6.5℃,无任何越冬设施,在周围池塘的越冬罗非鱼大批死亡的情况下,该鱼成活率为99.6%;在以鸭粪肥水进行成鱼试养过程中,经80天养殖,平均水温23.5℃,鱼体重由193.0克/尾增至705克/尾,平均尾日增重6.4克。  相似文献   

19.
<正> 饶阳县姚庄鱼种场今年在成鱼池进行尼罗罗非鱼养殖已获得好收成,初步显示了该品种的生长快、生产周期短、群体产量高、肉味鲜美的优良特点。为大面积推广该品种的养殖生产。我们把一年来的试养情况报告如下: 一、尼罗罗非鱼的选育: 80年8月4日姚庄鱼种场在省、地、县领导的支持下,从邯郸引进规格为10毫米的尼罗罗非鱼苗1500尾。通过当年的培育,经鉴定,尼罗罗非鱼纯种只占13%,其它为莫桑比克非洲鲫鱼。为使纯种在姚庄鱼种场进行繁殖生产,今年5月初对尼罗罗非鱼进行了选种,从1500尾鱼中选出3—4寸200尾,投放在鱼种场的成鱼池中进行试养。以后又  相似文献   

20.
一、胜利油田工业化养鱼的由来和发展现状 1.油田工业化养鱼的由来: 广盐性的尼罗罗非鱼引进油田养殖后,由于其具有生长快,耐粗饲、适应性较强及肉味鲜美等优点,受到人们的欢迎,很快发展成油田主养鱼类。但由于罗非鱼不耐低温,为了保种,各养殖单位相应建设越冬保种场已成为油田渔业生产的配套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