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蔡之飞  吴国松 《农村电工》2006,14(10):25-25
1 集控中心的应用背景 在县级电网调度中,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变电站实行无人值班势在必行。大量无人值班变电站建成投运。使得电网的操作大量转移至调度自动化系统,电网调度员的工作量增加。电网操作工作量的迅速增加,要求有与之匹配的管理机制和系统组织方案,以保证电网的有效运行。集控中心的建立,将通过对调度自动化信息分层面进行管理,将调度员的工作量分流,从而保证了对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可靠管理。  相似文献   

2.
1背景及其意义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劳动生产率、减人增效是电力企业目前面临的切实问题。无论是从技术发展,还是加强管理方面都迫切需要在变电站推行“无人值班”的运行机制和自动化技术。原电力部也曾颁布过关于建立集控站的文件,建议在电网调度层下建立集控站,以保证电网及无人值班变电站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3.
《农村电气化》2007,(6):38-38
集控中心是实现变电站无人值班的一种运行管理模式,负责各受控站的远方运行监视、倒闸操作、事故异常处理、设备的巡视与维护,以及文明生产等全面运行管理工作。集控站的设立,大大改善了对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运行管理和维护,并改善了系统的结构,实现了变电站管理的分层、分级管理,其产生的综合效益十分明显。集控中心是在电网调度中心的层次之下,功能应该差不多,只是范围的大小。  相似文献   

4.
<正>变电站实现无人值班后对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调度自动化系统为集电网测量、控制、保护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管理系统,因数据量大、程序复杂、设备老化、操作不当等因素,常会出现故障和异常,甚至失去对变电站的监控功能。而有些变电站路途遥远,现场值班既浪费时间、人力和物力,又可能使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运行长时间失去监视控制,不利于电网的安全运行[1]。如果能够实现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远程访问控制,将实现主站人员对厂站自动化设备的直接控制,可以预见,  相似文献   

5.
随着数字集控技术的推广,变电站由有人值班改为无人值班成为趋势。但实际运行中也发现其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安全防护(也就是常说的防火、防盗报警)就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变电站实行无人值班后,一旦发生异常情况,集控站值班人员无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模式由过去的有人值班转换到无人值班。在唐山农网系统,35 kV变电站基本全部实现了无人值班,但具体到每个县(区)的管理模式还存在一定差异。如何提高农网无人值班变电站管理水平,适应现代电网发展和管理模式要求,  相似文献   

7.
无人值班变电站是借助于调度自动化系统,将现有变电站的运行任务重新分配,以通道为基础,实现主站对无人站的“四遥”,从而达到节约变电站基建投资、少占用土地、提高安全运行水平、节约运行费用以及提  相似文献   

8.
无人值班变电站建设与管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雨 《农村电工》2004,12(5):26-27
贵州省湄潭县供电局无人值班变电站建设起步于2000年8月。到2002年12月,湄潭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通过了省电力公司验收,7座变电站自动化信息全部接入,除110kV湄潭变电站等待二期改造后方能实现无人值班外,其余6座35kV变电站均已实现“站所合一”的无人值班管理模式,目前运行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9.
无人值班变电站是变电站一种先进的运行管理模式。我们所讨论的“无人值班”是以提高变电站设备可靠性和基础自动化为前提,借助微机远动技术,由远方值班员取代变电站现场值班员实施对变电站设备运行的有效控制和管理。我所自1992年以来,已为省内外新建或经改造而实现的无人值班变电站共计21座。现将有关管理问题和技术方案作一阶段性总结。1对无人值班变电站的有关问题的看法(1)无人值班变电站有一些设备很少操作,如隔离开关、接地闸刀一般不宜遥控。(2)无人值班变电站也会发生设备故障,要正确看待。随着技术的进步,设备质量在逐…  相似文献   

10.
韦成 《农村电气化》2010,(11):20-2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综合自动化系统在电网中应用十分广泛,传统的变电站通过农村电网改造已完成从有人值班到无人值班的转变,变电生产运行管理正朝向网络化、  相似文献   

11.
随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的普及,变电站的管理也由运行值班逐步向无人值班模式发展。对于无人值班变电站管理,普遍采取的管理方法是成立监控中心和操作队模式,监控中心利用微机远动技术和监控系统对远方的变电站实施巡视、检查、数据采集等工作,当有倒闸操作的需要时,由操作队人员到变电站现场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12.
随着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变电站已经实现了少人值班或无人值班。该文叙述了操作员使用指纹识别方式遥控、遥调操作登录的无人值班变电站管理方法,使得操作员及监护员在操作过程中按照操作及安全监护方式要求准确操作,提高了8CADA系统应用程序的严密性和完整性,加快了操作员、监护人的响应速度.增强了80ADA系统处理能力,提高了电网安全运行水平。  相似文献   

13.
县级调控一体化的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网不断的发展,自动化设备不断改进,无人值守变电站不断增多,县级公司要成立集控中心,管理操作这些无人值守变电站。集控中心内容包括:集控站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智能告警,智能光子牌,面向间隔的集控站监控,集控站信息分流处理,智能操作票,集控站管理等。独立成立集控中心,系统设备投资大,还要投入大量技术人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以福安县级调度为例,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在农电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信息技术与电网建设同步发展国家对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的步伐逐步加快,投资不断增加,农村电网的信息网建设也同步快速发展。泗洪县供电公司是江苏省供电系统首批农村信息网建设试点县,2002年顺利实现了调度自动化系统实用化验收,完成了所有110千伏及以上变电所的无人值班技术改造。目前,35千伏变电站的无人值班改造也基本完成,2003年底20个变电站将全部实现无人值班。从县公司到乡(镇)供电所,到各个变电站,全部采用了ADSS全介质自承式特种光缆,并采用与电力线路同杆架设的办法,充分利用了电力杆塔资源,既节约了资金,又比单杆架设更加…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调度自动化已为值班调度员实时掌握电网潮流以及准确处理电网突发事故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远动系统成为了调度室的耳朵及眼睛,它能否可靠运行直接影响值班调度员事故分析判断处理的正确性。特别是电网综自化改造的完成和无人值守变电站的投运,它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作者结合工作实际及工作经验,对工作中出现过的主要问题从故障现象原因分析、故障分析方法、故障处理步骤三个方面进行初步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阶段人们可以通过微机远动等技术来构建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模式,远方值班人员能够通过此种运行模式获得相关数据,以此控制和管理变电站。通过分析直流电源实际情况,对无人值班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的高级功能进行研讨,在直流电源中合理应用自动诊断、在线仿真、远程浏览等系统,从而保证完全满足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7.
5 加大投入,科技创新,提高创一流工作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电网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山东省烟台市牟平电业局一是实施变电站无人值班工程。全局 110 kV和 35 kV变电站无人值班比例达到了100%。为提高操作大队及修试人员业务素质和反事故能力,在 110kV大窑变电站建立了仿真培训基地,用高科技手段为变电站安全运行和管理提供了保障。二是靠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建设现代化的电力信息网。在管理信息系统有多项成果通过省级鉴定,已具备实用化条件的基础上,建立起以SUN、朗迅等先进计算…  相似文献   

18.
武立平 《农村电工》2005,13(6):29-29
近年来,农村大力推广了无人值班变电站,实行监控中心运行。监控中心运行值班人员如何根据调度自动化系统提供的信息,及时掌握变电站的运行状况,正确进行设备操作或异常情况处理,这是保证无人值班变电站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由于以前的断路器,由当地操作被监控中心远方遥控操作所代替,因此遥控拒动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笔者根据几年来现场工作情况,列举了几种遥控拒动可能存在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供读者参考。1传输通道的问题正常情况下,上行通道(即遥信与遥测数据传输通道)在实时监视下传输畅通,而遥控通道(即下行通道)往往没有监视措施,当急需…  相似文献   

19.
随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变电运行模式经历了有人值守变电站、集控所、运维操作班的发展过程。然而,无人值守变电站在进行日常的倒闸操作时,仍然需要派人到现场实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使得无人值班变电站"减员增效"的优势难以提升;同时人工操作存在着误操作的可能。因此在变电站内实施顺序控制操作是顺应技术发展的趋势,也使得  相似文献   

20.
无人值班变电所管理模式探讨随着我局调度自动化实用化工作的开展,变电站无人值班运行的客观条件已基本具备,在我局实行变电站无人值班运行已成必然趋势。而变电所老的管理体制和制度将不能满足变电所无人值班运行的需要,必须及时调整管理体制和相应的管理制度,以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