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2.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草酰乙酸(oxaloacetate,OxAc)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线拴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再灌注损伤模型,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Sham组(n=6),MCAO+0.9%NS组(n=12),MCAO+OxAc组(n=12),MCAO+OxAc+GOT组(n=12)和MCAO+OxAc+Maleate组(n=12).脑缺血2h于再灌注即刻给予不同药物静脉注射,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与脑脊液中谷氨酸(glutamate,Glu)体积质量分数、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元脱失情况.结果:脑缺血2h后大鼠脑脊液中的Glu体积质量分数显著上升(p<0.001),血浆中Glu体积质量分数无明显变化.静脉注射OxAc可以迅速而明显地降低脑缺血大鼠血浆和脑脊液中的Glu体积质量分数(p<0.05);与MCAO+0.9%NS组相比,OxAc的应用可以明显提高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p<0.05)、减小脑梗死体积(p<0.01)、明显改善术后大鼠相关脑区神经元脱失现象;同时静脉注射谷草转氨酶(Glutamate-oxaloacetate transaminase,GOT)可以促进OxAc的作用,而同时应用GOT特异性抑制剂马来酸盐(Maleate)可以减弱OxAc的上述作用效果.结论:静脉注射OxAc对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且此作用主要是通过其作为血液中的"谷氨酸清道夫"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为藤类药用植物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对贵州苗族应用的藤类药物资源进行了调查整理,结果显示:黔产藤类苗药共有81种,隶属53属31科,其中4种以上的优势科有葡萄科、豆科、茜草科、葫芦科、木兰科、毛茛科、防己科和薯蓣科等.以祛风除湿、行气止痛、活血通络为主要功效的药物占83%以上,主用于治疗风湿类疾病、跌打损伤、骨折筋伤...  相似文献   

4.
通过查阅文献、民间走访,收集整理出58味具有祛风除湿、通气止痛和活血散瘀等功效的藤类苗药,并对其资源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为藤类药物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寻找天然抗氧化剂,对翅茎白粉藤乙醇浸膏体内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以灌胃给药的方式喂养15 d,末次灌胃后采用乙醇氧化损伤的方法造模后分离血清,摘取肝脏和肾脏,比较各组小鼠血清中MDA(丙二醛)含量、GSH(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SOD(超...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老年心房颤动(A f)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372例老年慢性A f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发生与不发生缺血性脑卒患者的病因、心室率、年龄、性别、心衰、并发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扩大与心脏瓣膜钙化的差异。结果:A f患者中,发生与不发生缺血性脑卒患者的病因、心室率、并发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扩大、心脏瓣膜钙化的发生情况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均<0.01),但性别、年龄、心衰、A f类型的发生情况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心脏瓣膜病、心室率过缓、高血压病与糖尿病是A f并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因素,老年人A f并发上术疾病者容易出现缺血性脑卒中,应予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黑骨藤不同极性部位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及抗氧化研究,确定其临床用药安全性及活性部位。[方法]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采用SD(180~220 g)大鼠,连续灌胃给药7 d(9.75 g/kg)后,测定血清中的肝功能和肾功能等相关指标,观察其肝脏、肾脏毒性反应,采用ABTS(agreement of basic telecommunications services)法测定肝脏中的总抗氧化能力。[结果]黑骨藤不同极性部位给药7 d后,大鼠未出现死亡,石油醚部位、氯仿部位、醋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组对肝脏和肾脏生化指标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水部位组大鼠血清中的ALP和BUN显著升高(P<0.05)。[结论]黑骨藤的不同极性部位中的石油醚部位、氯仿部位、醋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未出现毒性反应,水部位中的ALP和BUN升高,可能表现出微低毒性。氯仿部位和正丁醇部位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采用实地样方调查和实地走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研究中药材血人参植物在贵州的的野生资源状况.结果表明,贵州使用的血人参基源植物仅有1个种为豆科木蓝属植物茸毛木蓝(Indigofera stachyoides Lindl.);在贵州,野生血人参主要分布在贵州的六枝特区、盘县、水域、紫云、关岭和贵阳等25县(市),位于25°47′ ~26°28′N,104°49′ ~ 105°23′E的区域内,垂直分布高度在海拔1000~1 700m;其群落结构由乔木灌木草本组成有50多种伴生植物;由于生态的破坏和不合理的采挖,目前贵州资源储量约为1000t,分布面积和储量在减少而市场需求持续强劲;建议应重视和加强血人参野生资源保护,进行人工种植,保证血人参资源的可持续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96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200 mg/d,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注射银杏内酯注射液10 mL/d,连续用药14d;比较两组的疗效、美国NIH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分以及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NIHSS评分和血浆PA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 银杏内酯注射液可改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用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与二级预防作用,为临床防治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0例。随机分两组,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单用药组单用阿司匹林治疗方案,联用药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方案。统计两组病人临床疗效和复发率、不良反应。结果:联用药组总有效率90.14%,明显高于单用药组(7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用药组复发率为4.23%,明显低于单用药组的12.66%(P0.05)。联用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27%,单用药组为11.39%,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用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上有效率高,且具备较好的二级预防作用,可降低此类疾病的复发率,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1.
辣木精油对黑腹果蝇寿命及SOD和MD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辣木精油对果蝇寿命及各代果蝇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浓度组果蝇的半数死亡时间、平均寿命及平均最高寿命均较对照组长(P<0.05或P<0.01);随着喂饲时间增长和浓度的增加,果蝇体内的SOD活力明显增强,MDA含量明显下降.辣木精油具有高度抗氧化能力,可清除体内自由基,使果蝇寿命延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壬基酚(Nonylphenol,NP)对幼龄泥鳅的急性毒性效应、雌激素效应及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方法】将NP设为1.50,1.78,2.12,2.52,3.00mg/L 5个质量浓度梯度,观察泥鳅在NP中暴露24,48,72,96h的死亡率,计算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和安全质量浓度(SC);根据安全质量浓度设0.125,0.150,0.188,0.250,0.375mg/L 5个NP组,将泥鳅于其中暴露15d后,取样测定泥鳅血清卵黄蛋白原(VTG)含量及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结果】NP对幼龄泥鳅暴露24,48,72,96h的LC50分别为3.892,2.942,2.366,2.033mg/L,SC为0.504mg/L;雄性幼龄泥鳅在不同质量浓度NP中暴露15d时,血清VTG含量均极显著增加,且随着NP质量浓度增大而升高;在0.125,0.150,0.188mg/L NP中暴露15d时,幼龄泥鳅SOD和CAT活力随着NP质量浓度增大而升高,在0.188mg/L时达到最大,之后随NP质量浓度的继续增大而呈下降趋势。【结论】NP对幼龄泥鳅具有高毒性,毒性效应随NP质量浓度增大及胁迫时间延长而增大;NP对雄性幼龄泥鳅血清VTG具有显著诱导效应,且诱导效应随NP质量浓度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环境中抗生素对4-氯硝基苯(4-chloro-1-nitrobenzene,4-CNB)生物降解的影响,本文选用9种高效降解4-CNB的菌株开展试验,并通过药敏试验研究了18种常用抗生素对菌株CT1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采用4-CNB-环丙沙星联合培养,研究了不同浓度环丙沙星作用下菌体浓度、细胞活性、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降解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T1降解4-CNB效率最高,27℃9 h降解效率为98.4%±0.2%。仅6种抗生素存在MIC值,其中环丙沙星的MIC值最低,为4μg·mL~(-1);链霉素MIC最高,为64μg·mL~(-1)。加入低浓度环丙沙星(1/4 MIC),菌体浓度和细胞活性显著降低,4-CNB降解率下降至87.0%±3.3%,环丙沙星浓度高于最小抑菌浓度(4 MIC)时,菌株生长受到极大抑制,4-CNB降解率仅为35.7%±3.9%。SOD酶活结果显示,加入环丙沙星能显著降低菌体细胞的SOD酶活力,引起活性氧对菌体的损伤,因此环丙沙星导致的菌体细胞内SOD酶活力降低可能是4-CNB生物降解受到抑制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以及反相C18硅胶等手段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以及电喷雾电离质谱对大花五味子藤茎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采取卤虫生物检测法测试所得化合物对卤虫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从大花五味子的藤茎中分离鉴定出12个化合物,分别为乌苏酸、2α,3α 二羟基 12 烯 28 乌苏酸、科罗索酸、积雪草酸、2α,3α,23 三羟基 12 烯 28 乌苏酸、救必应酸、β 香树素、蒲公英赛醇、山楂酸、羽扇豆醇、白桦酯酸及( ) 表儿茶素。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生物活性测定表明,化合物2α,3α 二羟基 12 烯 28 乌苏酸、科罗索酸及羽扇豆醇对卤虫幼虫表现出明显毒性,其半数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25.8、25.2和28.0 μg/mL。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血府逐瘀汤不同剂量组对三氯化铁(FeCL3)所致大鼠颈总动脉血栓形成后抗凝血酶-Ⅲ(AT-Ⅲ)和蛋白C(PC)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血府逐瘀汤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14 d,第14天除空白组外,均采用FeCL3外敷颈总动脉的方法复制动脉血栓模型,分别称量其血栓质量和测定血浆AT-Ⅲ和PC含量。结果 模型组有明显的血栓形成,说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血府逐瘀汤高、中、低剂量组,阿司匹林组血栓质量减轻,其中中剂量组血栓质量最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府逐瘀汤不同剂量组血浆中AT-Ⅲ含量降低、PC含量升高(P<0.01)。结论 血府逐淤汤不同剂量组抗凝机制可能通过与AT-Ⅲ结合而灭活凝血因子,促进了PC对凝血因子的灭活,从而发挥抗凝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经五味子根际土中分离获得1株高效拮抗五味子叶枯病菌的放线菌A-25-8,对其进行鉴定并研究其最佳发酵条件。根据菌株的形态与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16S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应用牛津杯法研究A-25-8菌株抑菌活性及最优发酵条件。A-25-8菌株与Streptomyces anulatus(环圈链霉菌)的亲缘关系接近;最佳发酵条件:发酵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KNO_3,发酵培养基初始pH为7.5,发酵温度为28℃,发酵时间为3 d,接种量为10%,摇床转速为160 r·min~(-1)。拮抗放线菌A-25-8鉴定为环圈链霉菌(Streptomyces anulatus),优化后A-25-8无菌发酵滤液对五味子叶枯病菌显示出更强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五味子木脂素6种单体成分对大鼠离体气管平滑肌张力的影响及其舒张气管平滑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离体气管灌流法,观测终浓度为10-7~10-3 mol/L的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五味子酯甲和体积分数1‰二甲基亚砜(DMSO,对照)对静息状态及乙酰胆碱(ACh)预收缩状态下大鼠离体气管环张力的影响。用L型Ca2+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10-5 mol/L)、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10-5 mol/L)和体积分数1‰ DMSO(对照)预孵育大鼠离体气管环15 min,然后依次加入浓度为10-5~10-3 mol/L 的五味子醇甲,观测维拉帕米和普萘洛尔对五味子醇甲舒张气管作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比较,不同浓度的6种五味子木脂素单体对静息状态下的气管环张力均无显著影响(P>0.05)。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对ACh预收缩的气管环张力相较对照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P<0.001),最大抑制率分别为(92.12±3.28)%,(78.23±10.20)%,(62.95±12.93)%及(46.58±4.92)%;而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丙素对ACh 预收缩气管环张力无明显影响(P>0.05)。与DMSO对照组相比,五味子醇甲对大鼠离体气管环的舒张作用可被维拉帕米明显减弱(P<0.001),最大抑制率降低了(26.24±8.42)%,但普萘洛尔对其作用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可呈剂量依赖性地舒张大鼠离体气管平滑肌,其中五味子醇甲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断L型Ca2+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五味子根际土壤中筛选具有多种促生功能的根际促生菌,并探究其对五味子幼苗的促生效果,为五味子微生物菌肥的开发提供优良菌种资源。【方法】采用平板划线分离法从五味子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可培养的细菌,并通过测定其固氮、解有机磷、溶无机磷、产吲哚乙酸、产铁载体和产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能力,筛选具有多种促生功能的菌株。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鉴定菌株的种类。通过盆栽试验探究菌株对五味子幼苗的促生效果。【结果】从五味子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85株细菌,通过测定其固氮、解有机磷、溶无机磷、产吲哚乙酸、产铁载体和产ACC脱氨酶能力,筛选出综合促生能力较强的菌株142,其固氮能力值为1.56,解有机磷能力值为2.06,溶无机磷能力值为1.47,产吲哚乙酸质量浓度为52.34 mg/L,铁载体表达量为49.65%,产ACC脱氨酶能力(A600)为0.22,经鉴定菌株142为沙雷氏菌属居泉沙雷氏菌(Serratia fonticola)。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能够促进五味子幼苗的生长,施加该菌株后五味子幼苗的株高增加了198.20%,茎粗增加了53.05%,地上和地下鲜质量分别增加了92.95%和73.95%,地上和地下干质量分别增加了111.76%和98.33%,叶绿素a和b含量分别提高了42.00%和8.11%。【结论】筛选到的居泉沙雷氏菌142对五味子幼苗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液固比及其交互作用对五味子种子木脂素提取率的影响,并优化其提取工艺。【方法】以木脂素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选取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波提取时间和液固比为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然后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确定因素和水平进行中心组合设计试验,应用SAS 9.1软件和响应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模拟木脂素提取率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验证优化得到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五味子种子木脂素的优化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73%,超声时间32min,液固比299mL/g。在此条件下,经过多次验证试验,发现木脂素提取率为2.47%,与理论值(2.59%)十分接近。【结论】利用中心组合设计试验优化获得了五味子种子木脂素的超声提取工艺,为其工业化提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