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藤茎的导管分子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蔡则谟  方文彬 《林业科学》1993,29(4):293-297
本文描述了棕榈科省藤属及黄藤属共24种藤茎的导管分子。毛鳞省藤(Calamus thysanolepis Hance)仅具单穿孔板,其余藤种均有单穿孔板和复穿孔板,但具复穿孔板导管分子的数量少,并且大部分存在于维管区外围。此外,观察到少数具复穿孔板的螺纹导管分子。自茎的外围向内,后生木质部导管分子的宽度增大;多数藤种的导管分子长度呈增大的趋势,部分藤种则相反,或无规律。  相似文献   

2.
广西产四种竹材的比较解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研究了广西产4种竹材马蹄竹、撑篙竹、车简竹、越南巨竹的解剖性质,其中包括表皮层、副表皮层、皮层、维管束、纤维、基本薄壁组织以及髓环等组织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4种竹秆的表皮细胞均为一层,副表皮细胞1-2层,竹秆横切面上维管束在单位面积内的数目以撑篙竹最多,平均为4.08个/mm2,车简竹最少为2.01个/mm2。导管直径由竹秆壁外侧向内逐渐增大,导管长度以竹秆壁中部最大,导管壁厚由竹秆壁外侧向内逐渐增大。纤维平均长度以越南巨竹最长,平均为 2. 72mm;纤维直径和壁厚最大,分别是撑篙竹(平均为15.68μm)和马蹄竹(平均为6.72μm)。竹秆壁中输导组织所占比例以中部最多,如撑篙竹高达12.1%;纤维组织在竹秆壁外侧最多,撑篙竹为64.39%。薄壁组织则以竹秆壁的中部和内侧较多,其中越南巨竹的薄壁组织以中部和内侧最多,分别占59.7%和74.7%,撑篙竹髓环细胞不特化为石细胞,马蹄竹髓环特化不明显,其余两种髓环细胞则高度特化。上述4种竹材的解剖特征与其物理机械特性及加工性质等均有密切关系,可为其开发利用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北京地区Ⅰ—214杨的纤维和导管分子长及宽度、纤维壁厚、组织比量、胞壁率与基本密度和生长轮宽度在株内不同高度上的变异模式及其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全面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纤维长、宽及壁厚,导管分子长、弦径和导管比量径向变异由髓心向外迅速递增,而后趋于平缓;而导管个数、纤维与射线比量、胞壁率的径向变异由髓心向外逐渐递减,再趋于稳定。不同高度间的解剖参数(胞壁率除外)差异不显著。基本密度的径向变化是髓心处较大,往外先略减而后快速递增,然后趋于平缓。木材幼龄期为10~12a,幼龄材比成熟材的基本密度低,纤维和导管分子均短与窄、壁薄,纤维和射线比量大、导管个数多、导管比量小,生长轮宽度窄,且两者间的基本密度、纤维和导管分子长度、导管弦径、导管和射线比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生长速度对解剖性质影响不显著,但与木材基本密度呈显著负相关,解剖参数与基本密度关系密切。基本密度和各项解剖参数均与生长轮年龄为极显著相关,可建立模型预测。  相似文献   

4.
对元江地区幼龄印度黄檀木材各生长轮间的解剖各参数和结晶度的径向变异趋势及它们的相关性做了全面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纤维长度和宽度、导管分子长度和弦径、纤维比量总体径向变化趋势是从髓心往外呈增加趋势;纤维壁厚和生长轮的径向变异趋势是先增加后减小;导管比量、胞壁率和微纤丝角的变化趋势是沿髓心向外呈递减趋势;结晶度的径向变异趋势是先增加后减小.方差分析表明:各生长轮间的解剖参数和结晶度差异均明显.相关分析表明:生长轮年龄与各解剖参数和结晶度相关性显著,据此建立了木材解剖性质和结晶度预测模型,相关系数大都达到0.88以上.  相似文献   

5.
珍稀濒危植物天台鹅耳枥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组织离析法和石蜡切片法对天台鹅耳枥(Carpinus tientaiensis)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天台鹅耳枥根的周皮厚,皮层具厚壁细胞,次生木质部导管发达,根的中央无髓;茎的木栓层壁栓质化,导管横径较大,茎的皮层和髓的薄壁组织细胞中含有晶体;叶属异面叶,表皮具角质层由单层细胞组成,气孔主要集中在下表皮,为不规则形,栅栏组织由一层细胞组成,叶片主脉木质部发达,由多列导管组成,叶片在林窗较高光强下加厚,在林缘和林下较低光强下变薄,天台鹅耳枥具有较强的耐荫能力。由解剖结构特点表明天台鹅耳枥与其所处山区林中和溪谷两旁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广东适生樱花及其园林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对樱花作系统调查、引种、筛选和试种的基础上,推介适合广东地区种植的‘中国红’、‘广州’樱、和‘富贵’樱等5种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樱花品种,重点介绍其品种特征、生态习性、观赏特性、繁殖栽培及园林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给湖南省的蓝莓引种栽培提供参考依据,以湖南省蓝莓研究发展中心引种的蓝莓为试验材料,采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和叶表皮离析法,对26个蓝莓品种叶片的解剖结构和气孔特征进行了观察,对其叶片、上下表皮、角质层和主脉的厚度和气孔的长度与密度等13个与其抗旱性相关的参数进行了观测,并对不同品种的耐旱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6个蓝莓品种其叶片的各个结构参数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气孔密度的变异系数最大,下表皮厚度的变异系数最小。应用聚类分析方法筛选出的角质层厚度、下表皮厚度、栅栏/海绵比值、气孔长度和气孔密度等5个参数均可作为评判叶片耐旱性的主要因子,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判得出,耐旱能力较强的蓝莓品种有‘蓝源’‘瑞卡’‘灿烂’‘爱国者’‘美登’和‘伯克利’。  相似文献   

8.
火炬松不同种源纸浆材材性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年火炬松31个种源引种栽培在浙江富阳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实验林场,研究表明该批种源间10年生树木生长量和纸浆材材性因子如晚材率、管胞形态特征值(管胞长度、宽度、腔径、壁厚、长宽比、腔径比、壁腔比)、管胞S2层微纤丝角和木材基本密度存在着显著差异,木材主要化学成分中纤维素和木素含量种源间存在着显著差异,而戊聚糖和苯醇浸提物含量种源间差异不显著.这些材性特征除了木材化学性状因子外,均受中等以上程度遗传控制.木材纤维素、木素、戊聚糖和苯醇浸提物含量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088、0.003、0.340和0.307,其余性状广义遗传力均大于0.50.引种地栽培环境对木材性状有显著影响.种源原产地纬度与树木生长量、管胞宽度、管胞直径和管胞微纤丝角呈负相关,与晚材率、木材密度呈正相关.31个种源树木胸高直径与管胞长宽比、管胞壁腔比、木材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管胞宽度、管胞直径、管胞腔径比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对白桦的树根、树干和树枝3个部位的次生木质部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白桦射线类型为同形射线,但是单管孔和复管孔并存,导管分子壁上具梯状穿孔板,说明白桦次生木质部的解剖结构进化不同步。白桦树干和树枝内多数为复管孔,星散分布;树枝内管孔的分布更加分散,管孔直径也比树干内的小得多;树根内的导管在生长轮内局部呈环状分布,多数为单管孔。解剖结构在白桦不同部位存在差异是对生长环境响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认识穿孔板多样性与系统发育的联系,对了解植物导管解剖结构与系统发育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植物系统分类提供有效的信息.通过对应分析杜鹃属轮叶组类群导管穿孔板多样性与ITS序列,得到如下结论:(1)应用分子标记与穿孔板多样性结合起来分析可以使穿孔板多样性变化与系统发育的联系更加明晰,分析表明穿孔板的多样性与系统发育有明显的联系.(2)穿孔板多样性与系统发育的联系主要表现为3个途径:即典型梯形穿孔板与系统发育有明显的联系;网状-梯形混合穿孔板对种以下等级的系统发育有明显的联系;穿孔板的面积.变化与系统发育有明显的联系.(3)导管穿孔板多样性与分子标记的对应分析结果可为系统分类提供明晰、可信的证据,本文通过对应分析认为,戴云山杜鹃可能是一个种下级分类单位.(4)穿孔板多样性变化与ITS序列的对应分析使穿孔板的演化方向更加明确:即穿孔板的演化与系统发育方向一致.  相似文献   

11.
苍山杜鹃(Rhododendron delavayi)、锦绣杜鹃(Rhododendron pulchrum)同为杜鹃花科(Rhododendraceae)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植物,为了掌握锦绣杜鹃的解剖构造特征及其与苍山杜鹃的差异,对两种木材的解剖构造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平枝栒子(Cotoneaster horizontalis)的解剖构造进行研究,对比栒子属与杜鹃花属的解剖构造差异。结果表明:锦绣杜鹃与苍山杜鹃仅在木射线、导管弦向直径及射线导管间纹孔式有差异,其余构造差异不明显。平枝栒子与杜鹃花属植物解剖构造差异明显,弦切面木射线类型、导管穿孔板类型、导管间纹孔式差异均明显。  相似文献   

12.
樟科10属14种木材解剖学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樟科10属14种木材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除檫木外,其它木材的管孔分布均为散孔材,具较高的单孔率;导管分子穿孔板兼有单穿孔和梯状穿孔2种或者仅具有单穿孔;导管间纹孔式为互列;导管-射线间纹孔式类型丰富,主要为刻痕状和大圆状.木射线有单列和多列射线2种类型,单列射线稀少、短,多列射线数量多;射线组织主要为异形Ⅲ和异形Ⅱ;轴向薄壁组织以傍管状为主,少数有带状或轮界状.油细胞和粘液细胞普遍存在于射线薄壁细胞或轴向薄肇细胞中.木纤维由韧性纤维和纤维管胞组成,部分树种具分隔纤维.从樟科木材结构特征与系统演化关系看出:樟科木材结构表现为过渡型,即不完全低级,也不完全进化.  相似文献   

13.
选取了12种樱花品种在湄潭县进行引种栽培,详细观测了各品种的形态特征、抗病害能力、物候特点及其对引种地温度、光照的生态适应性,筛选出9个适应性强,观赏性好的品种,可为本地区的樱花景观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樟科10属14种木材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除檫木外,其它木材的管孔分布均为散孔材,具较高的单孔率;导管分子穿孔板兼有单穿孔和梯状穿孔2种或者仅具有单穿孔;导管间纹孔式为互列;导管-射线间纹孔式类型丰富,主要为刻痕状和大圆状。木射线有单列和多列射线2种类型,单列射线稀少、短,多列射线数量多;射线组织主要为异形Ⅲ和异形Ⅱ;轴向薄壁组织以傍管状为主,少数有带状或轮界状。油细胞和粘液细胞普遍存在于射线薄壁细胞或轴向薄壁细胞中。木纤维由韧性纤维和纤维管胞组成,部分树种具分隔纤维。从樟科木材结构特征与系统演化关系看出:樟科木材结构表现为过渡型,即不完全低级,也不完全进化。  相似文献   

15.
对产自东亚的八角科八角属八角组的5种植物和八角茴香组的13种1亚种植物,共43个材料做木材解剖结构比较研究,报道它们的木材解剖特征。因八角科植物木材为散孔材,单管孔,导管分子长、直径小、管壁薄、管孔多角形,端壁高度倾斜,具细密的梯状穿孔,穿孔板上横隔数多,管间纹孔式梯状,单列射线中均有横卧细胞,异形射线Ⅱ型,木薄壁组织少,星散状排列等较原始的木材解剖特征,而从木材解剖方面说明八角科是现存具导管的木本双子叶植物中最为原始的类群之一。根据对八角组和八角茴香组木材性状指标比较,发现2个组之间的木材解剖特征在形态上相似,在数量上有差异。根据对八角科与五味子科木材解剖特征比较,发现二者木材解剖结构的大多数特征一致,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很近,从而支持建立含八角科和五味子科的八角目;同时,2个科木材解剖特征又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支持建立单属的八角科;比较这些差异,发现八角科较五味子科具有更多的原始性状,从而支持将八角科的系统位置排列在五味子科之前。另外,根据对导管分子易损度的比较,发现八角茴香组的易损度远高于八角组,而从理论上用数量值证实分布于较高海拔和较高纬度的八角组植物受干旱、霜冻胁迫的强度要较八角茴香组植物的大,亦能...  相似文献   

16.
以日本无刺楤木(Aralia elatavar.inerm is)休眠枝条离体茎段促生芽为试验材料,对芽体内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试验分为5个处理组:不同茎段长度的产芽试验、不同茎段直径的产芽试验、不同茎段年龄的产芽试验,相同茎段不同营养条件下的产芽试验和同一茎段不同芽位的产芽试验。结果表明:(1)离体茎段长度为20 cm时,促生芽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最高,与其他长度处理差异极显著,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显著。(2)不同培养条件下,芽体内的3种营养成分差异均不显著。(3)不同直径处理组中,芽体内3种营养成分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直径为5.8 mm时可溶性蛋白和维生纱C含量最高,直径为8.8 mm时可溶性糖含量最高。(4)2年生茎段促生芽的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1年生茎段。(5)同一茎段不同芽位的促生芽,以下位芽3种营养成分含量为最高。  相似文献   

17.
红树植物白骨壤木材解剖特性及其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广西北海禾沟红树林培育基地的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木材进行解剖特性和变异研究.结果表明:白骨壤木纤维长度属"甚短级",宽度属于"一级",纤维分子长度、宽度、长宽比、双壁厚、壁腔比、腔径比平均值分别为674.20 μm、15.30 μm、44.16、6.87 μm、0.85、0.55;导管分子长度和宽度分别属于"很短"和 "甚小"级别,导管分子长度、宽度、长宽比、双壁厚、壁腔比平均值分别为174.02 μm、39.89 μm、4.63、4.05 μm、0.12;白骨壤木材的木纤维比量、木射线比量、导管比量、薄壁组织比量平均值分别为71%、7%、22%、1%.不同年轮间纤维和导管的分子长度、宽度、长宽比、双壁厚、壁腔比具有不同程度的变异.  相似文献   

18.
美国红梣雄株和雌株茎导管分子的形态解剖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离析法和显微照相技术,比较美国红梣雄株和雌株茎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的特征.结果表明:美国红梣茎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样式.雄株茎导管分子具有长导管性、宽导管性、梯纹-网纹导管和单穿孔等特征,这些特征为雄株在生长季节旺盛的水分需求提供强有力的结构保证.雌雄株导管分子差异的发现为该树种的性别鉴定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9.
旱柳瘤材解剖特征及物理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自然生长的带有树瘤的旱柳为研究对象,对瘤材和正常材的解剖特征和物理性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瘤材的纤维宽度、纤维壁厚、纤维的壁腔比等指标均有增加,纤维的长度、纤维长宽比、导管长度、导管宽度、导管长宽比等有所减小;密度、顺纹干缩率增加,径向干缩率和弦向干缩率减小;差异干缩量减小,接近于1;水容量也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0.
为给金银花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使用解剖镜、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对‘济草堂1号’和‘九丰1号’2个金银花品种的花粉、花瓣、雌蕊、雄蕊等进行了观察和比较;通过花粉离体萌发试验测定2个不同金银花品种花粉活力,通过纤维素酶法测定2个金银花品种的花粉量。结果表明:2个金银花品种解剖结构均具明显的忍冬科植物花部特性;气孔、腺毛长度、花粉大小差异明显;‘济草堂1号’花粉量大于‘九丰1号’;花粉均在蔗糖质量分数20%、硼酸质量浓度0.03 g/L时萌发率达到最高,‘九丰1号’萌发率59.34%,‘济草堂1号’萌发率49.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