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日本黄姑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Temminck et schlegle),俗称白鮸,为石首鱼科黄姑鱼属的近海中下层鱼类,分布于我国的东海、南海及日本南部沿海[朱元鼎等,1968]。其肉味鲜美,含脂量高,营养丰富,在日本市场上被视为高级鱼类,价格高于鰤鱼。近年来,我国的海水鱼网箱养殖业方兴未艾,而日本黄姑鱼由于生长迅速,病害少,易于养殖,当年即可达商品鱼规格,经济效益显著,成为海水鱼网箱养殖诸多品种之佼佼者,备受养殖业者欢迎。但其海区野生苗种来源有限,且规格不一,品种不纯,阻碍了大规模生产的发展。因此,开展日本黄姑鱼人工育苗,已成为水产科研部门与养殖业者共同关注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黄姑鱼(Nibea albiflora)属石首鱼科、黄姑鱼属,为近海暖温性中下层经济鱼类,分布于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南部沿海,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浙南的市场价格在120~200元/千克,受到广大海水养殖从业者的青睐。目前,黄姑鱼的人工繁育技术已经突破,在浙江省沿海黄姑鱼主要为海上网箱养殖和海水围塘混养模式,养殖技术也取得了进展并逐步完善。课题组开发了低成本  相似文献   

3.
采用PHA体内直接注射法制备了黄姑鱼Nibea albiflora和日本黄姑鱼N.japonica肾组织的染色体制片,并对两种鱼的核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黄姑鱼的核型公式为:2n=48t,NF=48;日本黄姑鱼的核型公式为:2n=48t,NF=48.黄姑鱼染色体相对长度最长为5.94±0.33,最短为3.06±0.20;日本黄姑鱼染色体相对长度最长为5.68±0.22,最短为2.66±0.14.收集文献报道的石首鱼科鱼类的核型研究资料,包括双棘黄姑鱼N.diacanthus、(鱼免)状黄姑鱼N.miichthioides、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的核型,应用核型进化距离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这5种石首鱼科鱼类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黄姑鱼和双棘黄姑鱼以及(鱼免)状黄姑鱼和日本黄姑鱼的亲缘关系较近,大黄鱼与(鱼免)状黄姑鱼的亲缘关系最远,核型进化距离聚类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5种鱼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  相似文献   

4.
《海洋与渔业》2009,(9):3-4
金钱鱼是名贵食用鱼类,在广州黄沙水产批发市场的售价为80-100元/公斤。其养殖一直因种苗少而难以得到大面积的推广。浅色黄姑鱼也是高档的食用鱼类,其鱼鳔(鱼胶)是名贵的中药补品,但受养殖技术的制约,我国浅色黄姑鱼的养殖仅限于网箱养殖,未能在池塘推广。  相似文献   

5.
福建沿海网箱养殖鮸状黄姑鱼的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鮸状黄姑鱼(Nibea miichthioides)隶属于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姑鱼属,系近海底层肉食性鱼类,分布于台湾海峡和南海,成鱼的外形和体色略似鮸鱼属的鮸鱼(Miichthysmiiuy),所以福建沿海渔民称之为白鮸或鮸鲈。该鱼肉味鲜美,含脂量高,营养丰富,主要销往台湾、港澳和日本等地。鮸状黄姑鱼是一种个体大、生长很快的海水网箱养殖对象,通常5月放苗到春节前(共8个月)平均体重500g以上,大的可达850g,16个月平均体重  相似文献   

6.
李增盛 《海洋渔业》1988,10(6):268-270
<正> 一、试验目的黄姑鱼 Nibea alliflora (Richardson)产于我国各海区以及朝鲜、日本沿海。在东海北部海域越冬,春季作产卵洄游,是我国沿海捕捞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由于其生殖周期较短,生态环境广,尽管其他经济鱼遭严重破坏,黄姑鱼的资源量仍多于其他鱼,被认为是一个较快恢复的好鱼种。  相似文献   

7.
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网箱养殖花鲈()肠道细菌组成,同时分析了配合饲料和网箱中海水的细菌组成,以确定鱼类肠道细菌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花鲈投喂冰鲜鱼,日本黄姑鱼投喂配合饲料。从花鲈和日本黄姑鱼前肠、中肠、后肠、配合饲料和网箱内海水中共鉴定出886个细菌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分别隶属8个门、40个属,其中从花鲈和日本黄姑鱼肠道中鉴定出的550个细菌OTUs分别隶属5个门、15个属。在门的水平上,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两种鱼类肠道中均占优势;在属的水平上,梭菌属()在日本黄姑鱼肠道中占优势。花鲈与日本黄姑鱼之间肠道细菌的相似性高于日本黄姑鱼肠道细菌与配合饲料中细菌的相似性,也高于花鲈或日本黄姑鱼肠道细菌与其养殖网箱内海水中细菌的相似性。日本黄姑鱼肠道与配合饲料中共有的细菌OTU数多于日本黄姑鱼肠道与网箱内海水中共有的细菌OTU数。综上所述得出结论:(1)花鲈和日本黄姑鱼肠道细菌群落分别独立于其养殖网箱内海水细菌群落,日本黄姑鱼肠道细菌群落独立于其配合饲料中的细菌群落;(2)日本黄姑鱼肠道细菌受配合饲料中细菌的影响大于受网箱内海水中细菌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日本黄姑鱼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黄姑鱼(Argrrosomus japonicus)俗名巨鸣鱼,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姑鱼属,分布于我国的东海、南海及日本南部沿海.由于其生长快,产量高(不加增氧设施池塘可达4500 kg/hm2)病害少,耐粗饲,饵料系数低、易捕捞等优良品性,成为海水池塘易于养殖的又一新品种(当年可达商品鱼规格400~600g),因其肉丰味美,故在日本、韩国市场比较畅销,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鮸状黄姑鱼属鲈形目,石首科,黄姑鱼属。因为它体带银灰色,与鮸鱼较相似,故群众称为“白鮸”。并进行人工网箱养殖获得成功。 鮸状黄姑鱼鱼苗捕获后,这几年都是采用网箱进行养殖。该鱼为肉食性鱼类,喜欢摄食小鱼,小虾及底栖小动物等。人工养殖,鱼苗阶段一般每天要投喂  相似文献   

10.
网箱养殖鮸状黄姑鱼试验状黄姑鱼隶属于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姑鱼属。因为体带银灰色与鱼相似,故群众称为"白"。状黄姑鱼为近海暖水性底层鱼类,喜欢栖息于底质岸礁、沙砾的海域,喜群居,特别是礁岛流急有漩涡的水域。笔者于1988年9月发现了该品种,并进行试验性...  相似文献   

11.
美国红鱼(Sciaenops ocellatus)亦称眼斑拟石首鱼,属鲈形目,石首鱼科,拟石首鱼属,广温广盐溯河性鱼类,外形与大黄鱼、黄姑鱼、白姑鱼较为近似,不同之处是其体色微红,尾柄基部上方有一黑色斑点。该鱼肉质鲜美,成为迄今世界上养殖产量最高的鱼种之一,也是国际上高档的热销水产品,在美国已成为重要的养殖种类。  相似文献   

12.
正美国红鱼又称眼斑拟石首鱼、红拟石首鱼、红鼓鱼、斑点尾鲈等,属鲈形目,石首鱼科,拟石首鱼属。外型与大黄鱼、黄姑鱼、白姑鱼较为近似,肉性杂食鱼类,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也摄食人工配合饵料,红鱼生长速度比较快。上世纪九十年代,引进大陆养殖,目前为沿海常见的养殖鱼类。美国红鱼在南方网箱养殖比较普遍,尤其在广东、福建、海南等,但池塘养殖并不是主流。在养殖过程  相似文献   

13.
黄姑鱼隶属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姑鱼属,为近海暖温性中下层鱼类,主要分布于我国沿海。该鱼肉质细嫩、口感独特、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供不应求,是优良的养殖品种。我们承担了"黄姑鱼网箱养殖技术转化"项目,在苍南沿浦界牌海区进行试验,基本取得了成功。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网箱条件实验选择在沿浦镇界牌村海区,网箱2个,网箱  相似文献   

14.
苗种状黄姑鱼(Nibeamiichthioides)属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姑鱼属,主要分布于南海和台湾海峡,福建广东沿海渔民俗称为鲈、白,是一种生长速度较快的肉食性鱼类。目前在我国福建、广东沿海地区已大面积推广网箱养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该种鱼类的鱼苗耗氧率高,不适合长途运输,因此在北方地区养殖该种鱼类必须从育苗着手。天津市塘沽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从厦门引进状黄姑鱼受精卵进行人工育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状黄姑鱼受精卵的处理、运输和育苗情况总结如下。一、试验材料与方法1.受精卵的来源与处理:受精卵来源于厦门集…  相似文献   

15.
日本黄姑鱼育苗中的饵料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属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姑鱼属。其生长速度快,肉味鲜美,是为促进我省深水网箱养殖业的发展而从韩国引进的优良养殖鱼种。进行日本黄姑鱼大规模的工厂化人工育苗生产,如何保证充足适宜的饵料和在生产中的正确使用,已成为影响育苗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双棘黄姑鱼(Nibea diacanthus)为大型的海洋名贵鱼类,属鲈形目,石首鱼科,俗称金丝鮸 ,背部弧形,体背呈黑色,酷似鮸鱼,该鱼养殖一年可达2千克。我们于2003年5月份从广东购进双棘黄姑鱼双受精卵1.2千克,培育出3厘米以上的苗种18.2万尾,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东西南北     
■状黄姑鱼人工育苗试验在南澳首获成功D粤东南澳县综状黄姑鱼人工育苗生产试验,历经半年时间,已于今年5月获得成功。6月13日,由汕头市科委组织的专家组进行鉴定验收。根据广东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查询结果证实。该项目的试验成功填补了广东省在统状黄姑鱼人工育苗上的空白。国内亦属第二例。的状黄姑鱼隶属于鲜形目,石首鱼科,黄姑鱼属,俗称育综、鲸综,是新兴的海水网箱名代养殖鱼类。它具有生长快、适应环境能力和抗病力强、养殖周期短等优点。其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较高,深受养殖者的欢迎,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过渡捕捞等原因,…  相似文献   

18.
<正>黄姑鱼(Nibea albiflora)为暖水性近海中、下层经济鱼类,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原因,黄姑鱼的自然资源量已明显减少,捕捞量急剧下降。自然资源减少,价格上升,促进了黄姑鱼养殖业的发展。但黄姑鱼养殖生产上存在育苗与养殖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养殖周期长等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日本黄姑鱼养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俗称黑毛鲿、巨鸣鱼、白鱼免,根据1985、1987年研究进展,学名更改为日本银身鱼(Argyrosomus japonicus),属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姑鱼属,是我国沿海黄姑鱼7个种之一。日本学者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工试养,1985年人工育苗成功。1991年,由日本引入韩国,  相似文献   

20.
日本黄姑鱼耐温耐盐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 (Temminuk et schlegel) 肉味鲜美,含脂量高,营养丰富,在日本市场上被视为高级鱼类,是一种生长速度快、病害少,适合海上网箱和池塘养殖的优良品种,在我国南方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养殖很多,为了在北方沿海进行养殖推广,我们对其盐度和温度的耐受力进行了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