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低温对椰心叶甲啮小蜂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低温处理后椰心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us brontispae)成虫体内3种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椰心叶甲啮小蜂成蜂受到低温胁迫后体内CAT、POD和SOD分别在10℃和-2℃出现两个高峰,酶活性总体水平高于对照.-2℃时,3个处理时间的CAT、POD和SOD活性最高,其中,CAT、SOD活性差异性显著.由于各种酶的特性不同,它们对低温应激处理时间的反应亦不同,SOD在处理12h时酶活性最高,而CAT与POD在24h时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2.
测定长尾潜蝇茧蜂(Diachasmimorpha longicaudata)寄生的4日龄橘小实蝇(B. dorsalis)幼虫体内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酚氧化物酶(PO)活性。结果表明:幼虫在被寄生后,在其免疫系统的调节下产生大量的活性氧自由基(ROS),致使被寄生的幼虫较未被寄生的3种抗氧化物酶(CAT、POD、SOD)活性明显高,然而被寄生的幼虫PO活性明显低于未被寄生的幼虫。这4种酶协同作用,从而有效减少寄主体内过量的ROS,保证寄生蜂能有效地寄生,提 相似文献
3.
对分离自健康蝴蝶和蝗虫肠道的共生菌Aspergillus sp. HDf1,Aspergillus sp. HCf2和Amycolatopsis sp. HCa1发酵液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采用色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以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蝴蝶肠道共生真菌Aspergillus sp. HDf1,蝗虫肠道共生真菌Aspergillus sp. HCf2和放线菌Amycolatopsis sp. HCa1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各分离鉴定了1个化合物,分别为N-benzoylphenylalanyl-L-phenylalaninol acetate(1),bostrycin(2)和2-spirocyclohexyl-2,3-dihydroquinazolin-4(1H)-one(3);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昆虫来源的共生菌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是首次从Amycolatopsis属放线菌中发现。 相似文献
4.
为协调椰心叶甲的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在室内测定了丁硫克百威、氯氰菊酯、啶虫脒和椰甲清 4种杀虫剂对椰心叶甲卵、幼虫、蛹和成虫 4 个虫态及其寄生性天敌椰心叶甲啮小蜂卵、幼虫、蛹和成虫 4 个虫态的相对毒力。结果表明,椰甲清、氯氰菊酯、啶虫脒和丁硫克百威 4 种杀虫剂对椰心叶甲和椰心叶甲啮小蜂
成虫的益害毒性比分别为 3.864 6、2.388 4、0.548 5 和 0.083 1。在有效防治椰心叶甲的前提下,对天敌椰心叶甲啮小蜂的安全性依次为椰甲清 > 氯氰菊酯 > 啶虫脒 > 丁硫克百威。椰甲清和氯氰菊酯可在椰心叶甲综合治理中发挥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椰心叶甲啮小蜂对寄主的选择性、适宜性和功能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椰心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us brontispae Fer.)对寄主的选择性、适宜性和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在温度(25 1)℃,相对湿度(75 5)%,光周期12h(L):12h(D)条件下,椰心叶甲啮小蜂主要选择寄主的预蛹和1,2日龄蛹。选择系数、平均寄生率分别为0.2276,0.2116,0.1951和77.78%,77.22%,66.67%,高于其他日龄蛹。不选择6日龄蛹,末龄幼虫只有近预蛹时才被选择。寄主被寄生后,其虫态、日龄不影响小蜂生长发育历期的长短,而对其出蜂率、出蜂量以及性比影响较大。测定这3项指标,结果表明:寄主的预蛹和1,2日龄蛹最适合啮小蜂的生长发育。其功能反应方程为:Na=0.3388N/(1 0.0715N),其寄生量随寄主密度增加而增高,但寄主密度达一定范围时,寄生量保持一定水平。椰心叶甲啮小蜂自身密度的干扰反应为:a=1.62116P-0.7264,表明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寄生效果下降。因此,在大量培养繁殖或田间释放该蜂时,应选择适当的密度,才能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高温对椰心叶甲啮小蜂保护酶系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椰心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us brontispae)幼虫、 蛹和成蜂经 30、 33、 36、 39、 42 ℃处理后体内 3 种保护酶活性的变化。 结果表明: (1)经不同高温处理后, 椰心叶甲啮小蜂幼虫、 蛹和成蜂体内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随着温度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 其中幼虫、 蛹体内 CAT 活性高于对照。 39 ℃为CAT 清除 H2O2 的最适温度, 高于 39 ℃则 CAT 活性受抑制。 (2)经不同高温处理后, 椰心叶甲啮小蜂幼虫体内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活性高于对照, 蛹和成蜂体内 POD 活性低于对照。 幼虫在 33 ℃时体内 POD 活性达最大值, 之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下降; 蛹和成蜂体内 POD 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3)经不同高温处理后,椰心叶甲啮小蜂幼虫和蛹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其体内 SOD活性均高于对照。 成蜂体内 SOD 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 在 39 ℃时达到最大值, 但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7.
椰心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us brontispae Ferrière)是一种重要的椰心叶甲蛹寄生蜂。为了探讨繁育椰心叶甲啮小蜂的最佳寄主密度,研究1对椰心叶甲啮小蜂与椰心叶甲1日蛹的不同配比对椰心叶甲啮小蜂寄生与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雌蜂与椰心叶甲1日龄蛹的不同配比对椰心叶甲啮小蜂寄生率、每寄主出蜂量和后代性比有显著影响,当雌蜂与椰心叶甲1日龄蛹配比为1∶1时,椰心叶甲啮小蜂的寄生率和出蜂量最高,其寄生率为100%,每蛹平均出蜂量为27.67头,显著高于其它配比,但雌蜂与椰心叶甲1日龄蛹配比为1∶6时,椰心叶甲啮小蜂后代性比(雌蜂的百分比)最高为88.04%,显著高于其它配比。平均每雌怀卵量、出蜂率、羽化率在椰心叶甲啮小蜂与椰心叶甲蛹的不同配比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9.
椰心叶甲啮小蜂对椰叶及寄主挥发物的行为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椰心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us brontispae Ferriere)主动搜索和识别寄主的机理,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椰心叶甲啮小蜂[Brontispa longissima(Gestro)]对椰子健康心叶、健康老叶、虫害叶和机械损伤心叶、以及椰心叶甲幼虫、蛹、成虫和四龄幼虫虫粪的行为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椰心叶甲啮小蜂对椰子的健康心叶、老叶、机械损伤心叶、椰心叶甲各龄幼虫、蛹和成虫、1龄幼虫和成虫为害心叶的气味没有趋向反应,而对椰心叶甲4龄幼虫虫粪和2~5龄幼虫为害24 h后的心叶具有明显的趋向反应,选择气味源的虫数显著高于对照,而且对幼虫为害心叶的趋向反应随着为害叶的幼虫数的增多和为害时间的延长而增强. 相似文献
10.
11.
温度对椰心叶甲啮小蜂发育历期及寄生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在养虫室内研究温度对从台湾省引进的椰心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usbrontispaeFer.)发育历期和寄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25 1)℃,相对湿度为(:75 5)%条件下,个体发育完成1代需要17 ̄21d;卵期1.5 ̄2d,幼虫期5 ̄6d;蛹期(含预蛹期)10 ̄12d;成蜂寿命在没有营养补充条件下,雌蜂活2d,雄蜂活1.5d。有10%(v:v)蜜糖水营养补充时雌蜂最长可活21d,最短7d,平均16d,雄蜂能活最长17d,最短5d,平均14d。完成1代的有效积温(285.36 19.32)℃,发育起点温度为(10.32 0.8)℃。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其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寄生能力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12.
椰心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us brontispae)是外来有害生物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的蛹期寄生蜂,分析其转录组序列中的SSR、SNP和InDel位点信息,可以为开发新的分子标记,深入研究其遗传多样性、种群遗传结构和历史动态等提供数据支撑。本研究基于转录组数据,利用MISA软件和Varscan软件对Unigene进行SSR、SNP和InDel位点进行搜索。在11 802条Unigene中共获得29 754个SSR位点,平均每1.72 kb含有1个SSR位点,发生率为39.96%。SSR片段为10~382 bp,长度具有显著差异,平均长度为23.91 bp。SSR片段中,单碱基重复最多(60.82%),其次是二碱基重复(27.69%),再次为三碱基重复(10.79%)。其中优势重复基元类型为A/T(59.32%),其次为AT/AT(15.28%)。在6895个Unigene中发掘出51 334个SNP位点,转换位点37 445个(72.94%),颠换位点13 975个(27.22%),平均每条Unigene上含有7.45个SNP位点。还在6040个Unigene中筛选出15 644个InDel位点,平均每条Unigene上有2.59个InDel位点。椰心叶甲啮小蜂转录组中SSR、SNP和InDel位点数量多,出现频率高,类型丰富,具有较高的多态性潜能。 相似文献
13.
14.
大豆各生育期叶片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测定了不同生育期大豆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氢酶,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同工酶谱总活性随生育进程而呈增强趋势,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高峰出现在盛花期。品种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的差异主要表现在C区的C_3、C_4酶带。 相似文献
15.
椰甲截脉姬小蜂和椰扁甲啮小蜂是入侵性害虫椰心叶甲的重要天敌。为了了解这两种寄生蜂的耐寒能力,测定了椰甲截脉姬小蜂和椰扁甲啮小蜂不同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和冰点。从过冷却点和冰点来看,椰甲截脉姬小蜂和椰扁甲啮小蜂具有一定的耐寒能力,可在椰心叶甲发生区越冬存活。两种寄生蜂的过冷却点和冰点不同发育阶段有所不同。寄生蜂蛹的过冷却点和冰点最高。雌、雄蜂之间的过冷却点和冰点皆没有显著差异。笔者认为,椰甲截脉姬小蜂和椰扁甲啮小蜂可在中国椰心叶甲所有发生区释放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