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间伐措施对密植杨树生长量及效益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据对107/108杨的对比试验表明,资源紧缺地区,为提高木材产出,可以适当提高初始造林密度,以缩短杨木生产周期。初始造林密度在1000株/hm2左右,为培育大径杨木可采用间伐措施,间伐强度要适中,在第4年间伐50%,使保留密度在500株/hm2左右;以培育大径材为目标时,为能获得最大量的大径杨木,一般不宜采用密植后再间伐的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2.
肉桂人工林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结构及桂皮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优质板桂和企边桂,探讨肉桂(Cinnamamun cassia)中大径材培育技术,以广西防城港肉桂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砍小留大的原则,分别在造林后5年,10年和14年进行间伐,比较分析了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结构及桂皮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伐后保留密度Ⅰ(3 100株/hm2)、Ⅱ(2 400株/hm2)、Ⅲ(2 100株/hm2)的3个密度林分中,中大径阶的树木较对照明显增多,单株桂皮产量显著增加,其中,密度Ⅱ林分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皮厚及单株产量均高于其他密度林分,林分中的中大径阶林木分布较多,是培育肉桂中大径材,获得板桂、企边桂的最佳密度。  相似文献   

3.
以黑龙江省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获取的调查数据,综合林分生长模型、动态规划模型等,以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为经济评价方法确定出落叶松大、中径材优化经营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6地位级适合培育中径材,不同初植密度林分间伐3次就可以进行主伐;18地位级以培育大径材为主,密度4 400株/hm2的林分需要间伐5次,而密度3 300株/hm2的间伐4次就可以获得目的材种;20地位级也主要培育大径材,经过间伐45次后,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全部优化经营模式内部收益率均在15%以上。本研究为提高落叶松人工林经营水平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靖安县为研究对象,从作业级层次提出了杉木大径材的经营模式,在现有18地位指数以上的杉木林地选取目标树,然后通过合理的抚育间伐、林地施肥等后期集约经营管理措施,不断调整林分密度,使目标树保留密度为1 200株/hm2左右,最终培育成大径材。这对于指导南方集体林区县级开展森林经营,促进区域森林持续经营水平的提高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杨树单板用材林培育将更多地追求大径材比率 ,通过密度试验和大量典型样地调查 ,建立了出材率模型 ,揭示了林分密度、立地指数与大径材生产结构的效应规律。结果表明 :林木径阶 34cm时大径材出材率才能达到 5 0 %以上 ,林分密度越大、立地条件越差 ,培育单板材的周期就越长 ;2 0指数级、4m× 5m密度 9a生时林分平均胸径为 33 1cm ,大径材产量达 15 7 10m3 /hm2 。因此 ,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 ,确定计划采伐周期至关重要。营造大径杨木的基地应在地位指数 16以上的滩涂地上发展较好 ,地位指数 16以下时以培育中小径材为主的高密度杨树林为主要目标。大径杨木的适宜密度应在 5 0 0株 /hm2 以下 (株行距不宜低于 4m× 5m)。  相似文献   

6.
巨尾桉大径材间伐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培育巨尾桉大径材,对造林密度为1650株·hm-2的10年生巨尾桉,开展二次间伐试验,首次间伐在造林后3 a进行,第二次问伐在第1次间伐后3 a进行,分别设置间伐株数2/3、1/2、1/3及不间伐(对照)4种间伐强度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对巨尾桉林分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林分蓄积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第2次间伐保留密度为645株·hm-2的林分,其平均胸径23.6 cm、立木单株材积0.552 5 m3、林分蓄积356.379 m3·hm-2、经济效益为293 385元·hm-2,分别比对照增加21.2%、54.2%、5.2%、28.4%,均优于其他不同处理.表明间伐强度以株数1/3为宜,保留密度为645株·hm-2的巨尾桉大径材林分,其胸径、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和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7.
不同造林密度华山松人工林抚育间伐强度的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不同造林密度形成的人工华山松林的合理抚育间伐强度和具体间伐措施,对不同间伐强度下2种不同密度人工华山松林的林木平均胸径、树高和单位面积蓄积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一般密度华山松人工林间伐强度效果为:30%>35%>25%>45%>50%>20%>60%>10%>0%,保留株数以1 830株/hm2左右最好,在抚育间伐实施中采取3株中选伐1株与4株中选伐1株交替使用措施效果最好;密植华山松人工林间伐强度效果为40%>45%>35%>50%>30%>60%>25%>20%>10%>0%,保留株数以2 985株/hm2左右最好,在森林抚育实施中采取2株中选伐1株与3株中选伐1株交替使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根据不同培育目标,对辽东山区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次生林进行抚育间伐试验。结果表明:2013年蒙古栎林中度区林分平均胸径总生长量和平均生长率最大。抚育间伐对蒙古栎林蓄积生长作用明显,抚育间伐能提高蒙古栎林分蓄积总生长量、平均生长率和林分收获量,各指标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中度间伐效果最好。随着间伐强度的加大,蒙古栎林分小径木蓄积比例逐渐减少,中、大径材蓄积比例逐渐增大(弱度间伐除外);抚育间伐能有效的减少林木枯损量,改善林木的生长环境,促进林木的生长。中度间伐最有利于提高林分生产力,可培育小径材,既林分径阶为14cm,林木保留密度以972株/hm~2左右为宜。若想培育中、大径材,可加大间伐强度,极强度间伐效果最好,既林分径阶为18cm,林木保留密度以670株/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9.
为充分利用土地生产力,通过园林景观式栽培南方红豆杉,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对5年生不同造林密度(160 000株/hm2、80 000株/hm2、40 000株/hm2、26 667株/hm2、1 7778株/hm2、20 000株/hm2、13 333株/hm2、10 000株/hm2)南方红豆杉人工林的株高、地径与侧枝数量进行调查,分析了8种造林密度对南方红豆杉幼林生长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造林密度间南方红豆杉的株高、地径和侧枝数量的生长差异显著,其中20 000株/hm2(0.5 m×1.0 m)、17 778株/hm2(0.75 m×0.75 m)、13 333株/hm2(0.75 m×1.00 m)和10 000株/hm2(1.0 m×1.0 m)等4种造林密度的南方红豆杉株高与地径均显著高于其他造林密度,地径和侧枝数量随着造林密度的变小而呈增加的趋势;造林密度为20 000株/hm2(0.5 m×1.0m)的南方红豆杉生长性状的综合评价值为0.592 7,是所有造林密度中最大的,以该密度营造南方红豆杉园林景观式栽培可以得到最大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0.
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优良家系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和林分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树高生长无明显影响,林分平均胸径、单株材积、林分保存率随造林密度增大而减小,高径比、林分蓄积量随造林密度增大而增大;造林密度对林分径级结构影响明显;高密度林分保存率过低会对林分蓄积量产生不利影响。使用优良家系造林对提升林分生产力效果显著,培育中、大径材的造林密度以2 500株/hm2为宜,若培育短周期工业用材林则以4 444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1.
丹红杨定向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杨树不同径级材标准和单位面积蓄积生长量为依据,确定丹红杨适宜的初植密度;通过数量成熟与工艺成熟年限分析,确定丹红杨最适采伐年限。结果表明:培育丹红杨大径材,初植密度28~33株/666.7 m~2为宜,9年采伐;中径材初植密度42~56株/666.7 m~2为宜,7年采伐;小径材初植密度≥67株,5~6年采伐。  相似文献   

12.
花叶夹竹桃嫩枝扦插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影响花叶夹竹桃嫩枝扦插生根效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扦插基质、插穗粗度等因子进行了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在全光照自动间歇喷雾条件下,花叶夹竹桃插条生根率及根系生长因植物生长调节剂NAA的质量浓度、基质的种类及插穗粗度的不同有明显差异。在6—8月,选粗度0.4~0.5cm插条,使用800mg/LNAA浸泡处理1min后,扦插于沙:砻糠灰:珍珠岩=1:1:1(体积比)混合基质中,50d成活率可达92.5%。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黔西北杉木防护林的经营度,从2000年开始,对贵州省织金、纳雍县1991和1992年营造的杉木林进行不同强度的间伐试验。结果认为,初植密度对胸高直径、树高、蓄积量的影响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而中度间伐可以提高生长量为胸径128%、材积71%、蓄积29%。首次林分间伐后密度以保留3 000株.hm-2为宜。间伐初期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4.
思茅松人工林林分密度控制图的编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思茅松人工林集中分布的西双版纳、思茅地区的 10个县 (市 ) ,按照立地条件、年龄、郁闭度、生长状况等的不同 ,设置 16 6块标准地 ,用以编制林分密度控制图 ,包括等树高线、等直径线、最大密度 (饱和密度 )线、等疏密度线、等自然稀疏线等 5条曲线 ,根据密度控制图可以求算林分蓄积量、疏密度、优势高 ;可以求算林分间伐量、间隔期进行间伐设计 ;可以预测各生长阶段的平均胸径、生长量等。经检验等树高线精度为 96 1% ,等直径线精度为 97 8%。  相似文献   

15.
发展速生树种定向培育工业用材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省30a以下人工更新的大青杨、香杨、红松人工林的生长量进行实际调查,结果表明,27a生时胸径为7.5cm。对落叶松进行定向培育,在皆伐迹地二次人工造林,实行短轮伐作业,生长效果显著。最佳造林密度为3300株/hm^2。  相似文献   

16.
不同密度南方型杨树人工林的主伐年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湖北省10个县、市31块标准地的11种主要密度类型林分的调查资料,从技术经济学的角度,以林分数量成熟与经济成熟为依据,对各密度类型林分的主伐年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南方型杨树各种密度类型人工林的年均收益最大值出现在材积连年生长量最大值与数量成熟龄之间,一般早于数量成熟龄1~2a。②林分的主伐年龄与数量成熟龄表现出随着林分密度的减少而逐渐变大的总趋势,而主伐年龄时的最大年均净收益则随林分密度增大而增加,与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③培育造纸、刨花板等小径材林分的轮伐期为5~6a,木芯板、火柴、家具等中径材的轮伐期为6~9a,培育胶合板等大径材的年限则需要10~12a。  相似文献   

17.
秃杉大径级用材林抚育采伐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佩云 《林业科技》2011,36(2):38-40
结合国家林业行业标准《秃杉速生丰产林》编制的要点,对秃杉大径级用材林抚育采伐进行了专项调查和研究;结合具体实际培育过程,有的放矢地提出了培育目标、分区生长指标以及抚育采伐的原则、对象和范围,为秃杉大径级用材林的培育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problem of irregular diameter structure in a silver fir–beech selection (plenter) forest with a “surplus” of large diameter trees and a lack of natural regeneration and small diameter trees. We sampled 274 plots (900 m2 each) in the Belevine research site (266.24 ha) in the mountain region Gorski Kotar (Croatia), where diameter (dbh) distribution, diameter increment, and natural regeneration were analyzed in detail. A low density of natural regeneration, weak annual recruitment of small (10 cm dbh) diameter trees (only five trees per hectare), delayed diameter growth of trees, and a low annual rate of trees reaching the next dbh class were attributed to the current irregular dbh structure. The stand development prediction for the next 50 years is based on a simulation model, which considers the current diameter structure, increment, recruitment, and future cutting regime. Intensive cutting in the first of five 10-year cutting cycles (intensity higher of 25%) is needed to initiate natural regeneration and to accelerate growth of young silver fir trees. In the next 50 years, the irregular diameter structure will be gradually improved.  相似文献   

19.
陈来德 《福建林业科技》2002,29(4):37-39,62
通过不同插穗的直径、扦插时间和ABT生根粉处理等,对大叶榕的大枝扦插成活率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插穗直径在10cm以下的成活率较高,达80%以上,在10cm以上的插穗,扦插成活率仅为67 37%;插穗采集及扦插时间以2月份到3月初为宜。使用ABT6号生根粉能使大叶榕大枝扦插成活率提高约15%。  相似文献   

20.
红松水曲柳木材密度与切削阻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管宁  陈森 《林业科学》1990,26(2):149-155
本文继前一报告之后,对红松、水曲柳木材密度与切削阻力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的研究。主要的结果是:(1)木材密度与切削阻力的关系因树种、切削方向、切削厚度、刀具前角和木材含水率之不同而有差异;(2)切削厚度、刀具前角和木材含水率对密度与切削阻力关系的影响有统一的趋势,而且此趋势可用简单的线性关系表述;(3)木材中密度以外的影响切削阻力因素的分布状况,从株内较大范围看,半径和树高方向不同部位间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