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赤皮病。赤皮病又叫皮瘟、擦皮瘟。此病常发生于春末夏初,大多是因泥鳅的皮肤在捕捞或运输时受伤,细菌侵入皮肤所引起的。鳅体表部出血、发炎、鳞皮脱落,尤其腹部和两侧最明显,呈块状。 治疗方法:①每平方米面用0.2-0.4克漂白粉化水全池泼洒,也可用挂篓方法治  相似文献   

2.
<正> 1 赤皮病。赤皮病又叫皮瘟、擦皮瘟。此病常发生于春末夏初,大多是因泥鳅的皮肤在捕捞或运输时受伤,细菌侵入皮肤所引起的。鳅体表部出血、发炎、鳞皮脱落,尤其腹部和雨侧最明显,呈块状。 治疗方法:①每1m~2水面用0.2~0.4g漂白粉化水全池泼洒,也可用挂篓方  相似文献   

3.
<正>赤皮病又叫赤皮瘟,该病发病快,传染率及死亡率都很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该病大多是因黄鳝的皮肤在捕捞或运输时受伤,细菌侵入皮肤所引起的。症状:体表局部出血,发炎,鳞皮脱落,病鳝身体瘦弱。预防方法:①放养时用10克/米3的漂白粉浸洗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2001,(9)
1.赤皮病又叫皮瘟。该病多发于春末夏初,大多因在捕捞或运输时泥鳅皮肤受伤,细菌侵入所致。鳅体表部出血、发炎、鳞皮脱落,尤以腹部和两侧明显,呈块状。治疗方法:①每平方米水面用0.2~0.4克漂白粉化水全池泼洒,也可用挂篓方法治疗。②用磺胺噻唑拌  相似文献   

5.
牛蛙腐皮病的防治安徽农业大学(230036)杨天遐牛蛙腐皮病是危害牛蛙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此病有两种,即营养性腐皮病和创伤性腐皮病。由于主要症状相同,极易被混淆,造成错误诊断和施药。相同的主要症状:发病初期,牛蛙头部的背面皮肤失去光泽,出现花纹状白斑,...  相似文献   

6.
1赤皮病赤皮病又称赤皮瘟、擦皮瘟。此病大多是因鳝的皮肤在捕捞或运输时受伤,细菌侵入皮肤所引起的,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春末夏初为发病高峰期。病鳝体表发炎充血,尤以腹部和两侧最明显,食欲下降,活动减少,严重时毛细血管破裂,全身发红,粘液脱落,肛门红肿渐发紫,发病后短期内死亡。防治方法:(1)捕捞、运输、放养操作细致,尽量避免鱼体受伤。(2)放养前每立方米水化  相似文献   

7.
水稻稻瘟病的症状、病原、传播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因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苗瘟发生于三叶前,由种子带菌所致。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卷缩而死,湿度较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瘟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  相似文献   

8.
正一、赤皮病赤皮病又称赤皮瘟、擦皮瘟。该病大多是因黄鳝的皮肤在捕捞或运输时受伤,细菌侵入皮肤所引起的,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春末夏初为发病高峰期。病鳝体表发炎充血,尤以腹部和两侧最明显,食欲下降,活动减少,严重时毛细血管破裂,全身发红,黏液脱落,肛门红肿渐发紫,发病后短期内死亡。防治方法:(1)捕捞、运输、放养操作细致,尽量避免鱼体受伤。(2)放养前每立方米水加入10~20克  相似文献   

9.
水稻稻瘟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稻瘟病又称稻热病、火烧瘟、叩头瘟。分布在全国各稻区,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因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茎瘟、谷粒瘟。苗瘟发生于三叶前,由种子带茵所致。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卷缩而死,湿度较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瘟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稻瘟病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必须加强预防。  相似文献   

10.
螨病又叫疥癣,俗称癞皮病,是由螨侵袭皮肤引起的慢性消耗性高度接触性皮肤病。螨病以皮肤炎症、剧痒、烦燥以及破溃、结痂、脱毛、并向周围蔓延等为临床特征。螨病分布广泛,各种家畜均可发病,尤其对绵羊、牛、猪、兔危害最为严重。螨病的治疗方法很多,其中以外用药物...  相似文献   

11.
牛痒螨病是一种由痒螨属中的痒螨引起的慢性接触性皮肤外寄生虫病。易引起寄生宿主不安,剧烈瘙痒,皮肤创伤,形成痂皮。影响奶牛采食、休息,从而影响奶牛生长发育和产奶量。  相似文献   

12.
后备奶牛痒螨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痒螨病是一种由痒螨属中的痒螨引起民的慢性接触性皮肤外寄生虫病。易引志寄生宿主不安,剧烈瘙痒,皮肤创伤,形成痂皮。影响奶牛采食、休息,从而影响奶牛生长发育和产奶量。  相似文献   

13.
一、稻瘟病症状、特点东辽县稻瘟病以叶瘟、穗颈瘟发生为重,节瘟、粒瘟次之,苗瘟几乎没有发生。叶瘟:梭形病斑,病斑背面有灰色霉层。分蘖期至拔节期盛发。在叶片上产生形状、大小和色泽不同的病斑。穗颈瘟:  相似文献   

14.
正稻瘟病主要危害叶片、茎秆、穗部。因发生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劲瘟、谷粒瘟。苗瘟发生于三叶期前,由种子带苗所致。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色,卷缩而死,空气湿度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稻瘟病水稻重要病害之一。一、症状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根据被害部位不同,可形成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病害。1.苗瘟主要发生于幼苗期叶片上,形成褐色、梭形或不定形病斑,有时可在病斑上形成灰绿色霉层。  相似文献   

15.
正稻瘟病主要危害叶片、茎秆、穗部。因发生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劲瘟、谷粒瘟。苗瘟发生于三叶期前,由种子带苗所致。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色,卷缩而死,空气湿度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稻瘟病水稻重要病害之一。一、症状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根据被害部位不同,可形成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病害。1.苗瘟主要发生于幼苗期叶片上,形成褐色、梭形或不定形病斑,有时可在病斑上形成灰绿色霉层。  相似文献   

16.
注意防治狐狸螨性皮肤病螨类寄生于银狐和蓝狐的皮肤,能引起螨性皮肤病。本病主要发生于尾部、四肢、腹部和耳部,严重的会全身发病。症状以皮炎、脱毛、上皮增厚为特征。患部皮肤上覆盖很厚的痂皮,病狐用嘴咬、用爪抓患部。如果病程延长,病狐食欲减少或废绝、脱毛、皮...  相似文献   

17.
正稻瘟病俗称"鬼掐颈",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又称稻热病、火烧病、叩头瘟,该病广泛分布于水稻栽培的国家和地区,是严重危害水稻生产的三大病害之一,也是限制水稻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分布遍及世界各产稻区。一、发病症状稻瘟病因危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5种。苗瘟:病苗基部变黑褐色,上部呈黄褐色或淡红褐色而枯死。潮湿时病苗表面常有灰绿色霉层。叶瘟:叶瘟可分为慢性型和急性型病斑,慢性典型性病斑为棱型,病斑呈纺  相似文献   

18.
持久抗瘟性稻种鉴定与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稻种的抗瘟信息流强度,选择长年代种植和经过病区协同进化稳定性选择的稻种,作为筛选持久抗瘟性稻种的供试材料。这些材料经多年在稻瘟病菌毒性小种(生态毒性型毒株)类群复杂,选择压力强等一组有生态稻作区代表类型的纬度性病区病辅鉴定和主要抗性组分测定所优选,再进行纬度性分离菌抗谱测定,将经受时空动态综合效应有效检验的稻种作为中选目标稻种,抗瘟信息追踪考证和系统综合分析(含基因分析)等方法,是持久抗瘟性稻种鉴定与评价的有效方法。选用苗期病斑孢子层级指数、产孢量、成株期或苗期叶瘟严重度和穗颈瘟严重率4个组分,作为持久抗瘟性稻种病区病圃鉴定评价的有效组分和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为有效防治水稻穗颈瘟和保障水稻生产,在不同施药次数、是否进行前期叶瘟防治的条件下开展了不同药剂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效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水稻长势无差异,供试药剂对水稻较安全。总体上,破口期、齐穗期各施药1次的各处理对水稻穗颈瘟的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优于破口期施药1次,且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600 g/hm2防效较好。分蘖期进行叶瘟防治,不同处理对穗颈瘟的防效均明显好于未进行叶瘟防治,且破口期施药1次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效提高程度较破口期、齐穗期各施药1次略大。  相似文献   

20.
一、稻瘟病1.病状水稻的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此病可分别发生于苗、叶、节、穗颈、谷粒等部位。主要常见的有苗瘟、叶瘟和穗颈瘟。叶瘟发生在叶片上,主要有急性和慢性型病斑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