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尾松毛虫在我国每年发生近2,000万亩,严重影响了马尾松和几种国外引种松的生长,是我国最重要的森林害虫之一。了解和掌握松毛虫蛹期及成虫期的生物学特性,对于开展性信息素工作的研究及遗传防治等,有一定的帮助。1977年第三代,1978年越冬代和第一代,我们对松毛虫蛹期及成虫期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连续的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蛹 期  相似文献   

2.
赤眼蜂大面积防治不同类型区马尾松毛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和分析了赤眼蜂大面积防治不同发生类型区(丘陵区、山区和越冬代、第三代)马尾松毛虫的试验情况,发现利用赤眼蜂对丘陵区越冬代马尾松毛虫进行规模防治效果最佳,其次是山区越冬代马尾松毛虫。对第三代松毛虫的防治,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3.
一、马尾松毛虫发生情况 马尾松作为先锋树种和生态林重要组成部分在信阳市广为分布,面积达360万亩,在消灭宜林荒山、治理小流域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马尾松毛虫是信阳市森林第一大害虫,一年发生2代,每年分别在5月下旬、8月上旬第一代、第二代幼虫出现,10月中下旬松毛虫第二代幼虫开始下树并在树皮内越冬,翌年3月中旬上树取食危害。根据全市地理特点和实际发生状况,松毛虫发生区域类型分为三种:1.控制区:林地海拔在500米以上,林相复杂,多系针阔叶混交林或以松树为主的乔、灌、  相似文献   

4.
不同饲料树种对马尾松毛虫生长发育及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取食马尾松的马尾松毛虫相比,取食湿地松、火炬松的马尾松毛虫死亡率高、发育期长、食量少、蛹重轻、雌性比低、产卵量少。多数情况下种群世代增长呈负值。湿地松林的马尾松毛虫一年二代,没有观察到第三代。湿地松林的第三代虫是由马尾松林的松毛虫飞迁来的。合理营造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混交林是综合防治马尾松毛虫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毛虫综合治理技术推广应用@李瑞龙¥广西玉林地区森防检疫站马屐松毛虫,综合防治马尾松毛虫综合治理技术推广应用李瑞龙(广西玉林地区森防检疫站玉林537000)关键词马屐松毛虫综合防治马尾松毛虫是玉林地区最主要的森林害虫,年发生3~4代,每隔2~3年为一个...  相似文献   

6.
1990年12月27~29日,林业部科技司主持了“松毛虫综合管理及赤眼蜂应用技术鉴定会”,鉴定项目有“2~3代类型区马尾松毛虫综合管理研究”、“3~4代类型区马尾松毛虫综合管理技术的研究”、“赤眼蜂防治马尾松毛虫的利用研究”。 “2~3代类型区马尾松毛虫综合管理研究”是由中国林科院林研所、安徽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共同主持的,共包括14个子专题。是以生态学为基础,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实施了松毛虫的综合管理。在历年来松毛虫发生资料的基础上,将安徽省安庆地区567万亩试验林进行了不同类型区划分。在此基础上,根据  相似文献   

7.
在湖南省株洲地区,用马尾松针叶饲养马尾松毛虫、文山松毛虫、赤松毛虫、油松毛虫和云南松毛虫,并进行41组213个配对的种间杂交试验,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文山松毛虫杂交,以及杂交种第一、二代自交和回交,一般都属正常,所产虫卵一与般能受精发育,幼虫一般能正常生长、结茧、化蛹和羽化。文山松毛虫与马尾松毛虫杂交所产的后代有一定的杂种优势,用其与马尾松毛虫回交所产的第二代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8.
基于预测克立格方法的马尾松毛虫空间发生量预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83年9月至1989年9月马尾松毛虫的虫情调查资料,用预测克立格方法研究全县各调查点的马尾松毛虫有虫面积、虫口密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建立马尾松毛虫有虫面积、虫口密度的空间预报模型。结果表明:用该方法预报全县马尾松毛虫空间发生量具有很好的预报效果,对未参与建模的1989年3代的虫口密度、有虫面积的预报准确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毛虫是我国南方马尾松林的主要害虫,研究马尾松毛虫的空间格局,对于深入了解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选择、确定合适的估计种群密度的抽样调查方法和该虫在不同生境条件下种群消长的规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确定合理的防治指标提供重要的依据。本文通过对衢州市开元寺、荆溪、横路、华墅的马尾松林和马尾松毛虫(1984)第一、第二代、越冬前、越冬代  相似文献   

10.
以武冈市2018年第一代马尾松毛虫直升机防治为例,详细阐述了利用ArcGIS软件对第一代马尾松毛虫发生区进行飞机防治规划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同时结合GPS的精确定位、飞行控制以及历史航迹等评估防治效果的方法,可进一步提高飞机防治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应用中的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1.
引种和选育抗虫的松树良种,是防治松毛虫的措施之一,为了解火炬松、湿地松两种国外松的抗虫性能,我们于1975年第一、二代松毛虫发生时,在马鞍山市林场进行了试验观察。一内容及方法试验内容: 选用火炬松、湿地松、马尾松三种松树的针叶,分别单独饲养马尾松毛虫,以马尾松为对照组,观察在无其它食料的情况下,松毛虫对各种松树的适应性,从而比较此两种松树的抗虫性能。分别选用马尾松针叶与火炬松针叶,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毛虫是我国马尾松分布地区的一种重要害虫,在丘陵半山区经常暴发成灾。大发生时,食尽松针,严重影响松林的正常生长,并影响人畜安全。寄蝇是马尾松毛虫的主要寄生性天敌之一,对马尾松毛虫的发  相似文献   

13.
从美国引进的榆角尺蠖卵跳小蜂(Ooencyrtus ennomophagus Yoshimoto)在杭州一年发生7—8代,以老熟幼虫在寄主卵内越冬。能成功地寄生于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和其它18种森林昆虫的卵。它的成虫发生期和马尾松毛虫各代卵发生期相配合。能顺利越冬和越夏。有许多中间转换寄主。在浙江定居和建立群落颇有希望,并可能成为马尾松毛虫的有效天敌。室内可利用茶黑毒蛾(Dasychira baibarana Matsumura)、松茸毒蛾[D. axutha (Collette)]和白点足毒蛾(Redoa cygnopsis Collenette)人工繁殖。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1983—2010年马尾松毛虫发生数据特点的分析,应用相空间重构技术,将混沌理论和神经网络理论相结合,提出了1种基于混沌神经网络理论的马尾松毛虫有虫面积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当输入层神经元个数(即嵌入维数)为7、隐含层神经元个数为15时,预测未参与建模的2009年越冬代、2010年第1代马尾松毛虫有虫面积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2.50%。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毛虫是湘乡市的主要林业有害生物。2017年度,本试验通过频振式诱虫灯诱集越冬代马尾松毛虫成虫进行种群动态监测,结果表明:5月30日是越冬代马尾松毛虫成虫上灯的高峰期,用期距法预测第一代3龄幼虫高峰期为6月19日,为最佳防治时期。有效基数法和危害程度预测数据均表明湘乡市月山镇群乐村2017年第一代马尾松毛虫虫口基数过大,建议提前做好防治准备工作,避免翌年越冬代幼虫暴发成灾。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毛虫是玉林市最三要的森林害虫,每年发生4代,每隔3~4年为个大发生周期.世代多,分布厂,为害严重。该害虫20世纪80~90年代发生较严重.但近年来发生逐年减轻,新造成损失也逐年减少。笔列玉林市近6年来马尾托毛虫的发生情况进行总结,经对影响马尾松毛虫发生因素的认真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为减少马尾松毛虫害所造成的损失,必须掌握松毛虫害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并通过对其进行监测、预报、检疫和除治,控制其发展与蔓延。"马尾松是零陵区主要的营造林树种,在零陵分布极为广泛,随处可见。马尾松毛虫是马尾松的毁灭性和灾害性害虫,马尾松树木一旦发生松毛虫,没有及时防治,就会连片毁灭。因此,马尾松毛虫的防治对零陵林业经济和森林生态体系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马尾松毛虫特征马尾松毛虫又叫松毛虫、毛辣虫,分布于我国秦岭至淮河以南各  相似文献   

18.
<正> 马尾松毛虫 Dendrolimus punctatusWalker 是豫南马尾松林的主要害虫。为了弄清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在林内空间分布的特点,正确地指导虫情调查和防治工作,我们于1985年3月在信阳县谭家河乡席家岭林区,对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毛虫是丽水地区主要森林害虫,过去涉及丽水地区马尾松毛虫生活史的文献资料很少有关于第三代的记载,但根据丽水地区气温较高、降水多、相对湿度大的特点,属于南京林产工业学院薛贤清划分的川、湘、赣、浙温暖湿润山地丘陵区类,有可能出现第三代马尾松毛虫。为了确认丽水地区马尾松毛虫第三代是否存在,我们在丽水白云山脚马尾松纯林内建立0.5亩标准地,从第一代卵期开始,每隔三天调查一次,在站内进行灯诱成虫观察,并配合缙云县飞防工作进行  相似文献   

20.
松毛虫种间杂交及其遗传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报道了我国最严重的森林害虫———松毛虫种间杂交试验的研究结果。研究表明,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Walker)、油松毛虫(DendrolimustabulaeformisTsaietLiu)、赤松毛虫(DendrolimusspectabilisButler)、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superansButler)相互间都可以进行杂交,亲缘关系较近。其中,油松毛虫和赤松毛虫分别与马尾松毛虫进行杂交,无论正交或反交都可以产生有生育力的F1代,F1代自交产生F2代,证明在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另外,油松毛虫、赤松毛虫和马尾松毛虫分别与落叶松毛虫的种间杂交也能进行,并产生F1代杂种松毛虫,但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幼虫死亡率高,经过多年反复试验,均未能完成F2代。另外,还对其形态学特征和染色体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赤松毛虫、油松毛虫和马尾松毛虫确系同一物种,但由于长期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相互间的形态及生物学特性已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根据动物学命名法的有关规定,我们认为油松毛虫和赤松毛虫应分别定名为马尾松毛虫地理亚种,即油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