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994—1995年调查了毕节市、金沙县部分乡(镇)的苎麻地方品种材料43份,取样测试单纤维支数,鉴定出高支苎麻品种5份,以分布在毕节市高海拔乡(镇)为主,海拔1300m的阿市乡雄跨村也有少量分布。进行了毕节市水箐镇、朱昌镇(海拔1650—1810m)的30份地方品种材料的形态特征、生育特性、经济性状及原麻产量的鉴定,30份地方品种依据形态特征可归并为14个品种,高支苎麻品种的原麻产量偏低,亩产仅17—55kg。探讨了高支苎麻的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江西苎麻地方品种资源的地理分布、植物学特性、生育特性、原麻产量及构成性状、纤维品质、原麻化学成分分析、抗逆性和优良苎麻地方品种以及地方品种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3.
江西苎麻地方品种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江西苎麻地方品种资源的地理分布、植物学特性、生育特性、原麻产量及构成性状、纤雏品质、原麻化学成分分析、抗逆性和优良苎麻地方品种以及地方品种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4.
毕节高支数苎麻资源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布于贵州毕节的高原山区苎麻资源进行考察和主要性状鉴定,筛选出各林纤维支数均在2200支上的苎麻资源5份,并对其进行生态条件分析,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变异分析,提高产量的栽培技术等研究,结果表明,高支数苎麻资源是适应高海拔山区的低温高湿度变化而形成的高海拔低温多雾高支数苎麻品种生态型,具有植株较高,茎杆偏细,鲜皮较薄,鲜皮出麻率高,单蔸有效株率低,低产量的基因型特点,在原产地要提高产量应采用;(1)  相似文献   

5.
对分布于贵州毕节的高原山区苎麻资源进行考察和主要性状鉴定,筛选出各季麻纤维支数均在2200支上的苎麻资源5份,并对其进行生态条件分析、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变异分析、提高产量的栽培技术等研究,结果表明,高支数苎麻资源是适应高海拔山区的低温高湿度变化而形成的高海拔低温多雾高支数苎麻品种生态型,具有植株较高、茎杆偏细、鲜皮较薄、鲜皮出麻率高、单蔸有效株率低、低产量的基因型特点,在原产地要提高产量应采用:①选择品种水箐青杆麻-1;②选择土层厚度≥45cm的土壤种植;③每hm2种植27000-31500蔸;④每hm2施用土杂肥15000kg作基肥,全年配施N225kg、P2O575kg、K2O225kg;⑤黑杆2/3时收获,并适时冬管等配套栽培措施,可大面积提高产量30%以上,纤维支数稳定2250支以上。提出开发毕节高支数苎麻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优质高产多抗苎麻新品种"川苎10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川苎10号(原代号川9505)是以地方品种为基础材料,与多个推广优良品种杂交,采用轮回选择而成的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在四川省苎麻区域试验中平均原麻产量2283.75kg/hm^2,较对照川苎4号增产23.68%,平均单纤维细度2015.67m/g。品比试验中平均原麻产量2505.0kg/hm^2,较对照川苎4号增产31.02%,平均单纤维细度2038m/g。生产试验中平均原麻产量2583.0kg/hm^2,较对照川苎4号增产22.06%。经农业部麻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纤维细度2056m/g,纤维强力45.82cN。该品种为深根散生型中偏晚熟品种,抗风力强,雌花极少,高抗苎麻花叶病和苎麻炭疽病。  相似文献   

7.
对50份苎麻品种原麻的总含胶量进行系统分析表明,不同品种间的原麻总含胶量差异甚大。头、二、三季麻以头麻最高,平均为30.33%,二麻次之,三麻又比二麻略低或持平。苎麻根型、原麻不同部位等因素对总含胶量有一定影响;单纤维支数、强力与总含胶量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22.7602+2.8691x,y=34.5486-0.1404x。筛选出的低含胶量品种芦竹青、白里子青等兼具其它优良性状,可供苎麻遗传育种或生产部门利用。  相似文献   

8.
川苎12号(原代号CZ0601)是利用优质地方品种天然杂交、高产良种自交后代株系,杂交选育而成的高纤维细度、高产、多抗苎麻新品种。在国家苎麻区域试验中平均单纤维细度2308m/g,比对照圆叶青高458m/g,达特优质标准,平均原麻产量2584.65k9/hm2,与对照相当;在国家苎麻生产试验中平均单纤维细度2298m/g,平均原麻产量2581.65k9/hm^2,较对照增产1.98%。高抗苎麻花叶病、炭疽病、根腐线虫病。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形态学特征、分子标记、聚类分析方面研究了27个苎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1)对27个苎麻品种纤维支数进行了分析,得到了5份纤维支数为甲类的材料。2)通将PCR聚类分析的结果与形态特征的聚类分析结果比较,本试验未能显示出苎麻外部形态特征跟内部的遗传关系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苎麻品种原麻总含胶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长清  张波 《中国麻作》1995,17(4):16-19
对50份蒙麻品种原麻的总含胶量进行系统分析表明:不同品种间的原麻总含胶量差异甚大。头、二、三季麻以头麻量高,平均为30.33%,二麻次之,三麻又比二麻略低或持平。蒙麻根型、原麻不同部位等因素对总含胶量有一定影响:单纤维支数、强力与总含胶量的一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22.7602+2.8691x,y=34\5486-0\1404x。筛选出的低含胶量品种芦竹青、白里子青等兼具其它优良性状,可供苎麻遗传育  相似文献   

11.
苎麻种蔸繁殖与种子繁殖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苎麻种植业只有在提高原麻质量上狠下功夫,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为此,研究分析不同的繁殖方法对苎麻形态、产量、质量的影响,不但在理论上有一定的意义,在生产实践上更有必要。 1.形态特征比较 利用种蔸繁殖苎麻的后代形态特征基本一致,这是众所周知的。有些作者指出,种子繁殖后代形态特征的变异,不同品种不同,黄壳早,黑皮蔸,湘苎1号和芦竹青  相似文献   

12.
对20个苎麻(BoehmerianiveaL.Gaud)基因型材料自然授粉群体进行了研究,其形态特征,单株节数,节间长度、株高、茎粗(上、中、下),根及嫩枝长均存在着显著差异。无一形态特征与种子大小又嫩枝长呈现正相关。根长与节数和株高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而节数和株高与纤维产量之间有显著相关。节数、株高和茎粗(上、中、下)等性状三者之间以及与产量之间呈正相关。三个基因型材料,R_(1414)、R_(1440)、R_(067-34)形态特征变异较高,可以用于配制苎麻杂交组合。选择刚发芽具较长根的幼苗有助于提高纤维产量和改善纤维产量构成成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苎麻(Boehmeria nivea L.)品种中苎1号(Zhongzhu No.1)、多倍体1号(Tri-1)和湘苎3号(Xiangzhu NO.3)株高、茎粗、分株数、有效株率、鲜皮厚度、鲜皮出麻率6个产量构成因素和鲜皮产量、原麻产量在2017-2019年变化特征和趋势,并对苎麻产量构成因素与苎麻产量之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年田间试验中3个苎麻品种的鲜皮产量和原麻产量变化趋势不同。随着年份增加,湘苎3号的原麻产量和鲜皮产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中苎1号的鲜皮产量有明显上升趋势,但原麻产量上升趋势不明显;多倍体1号则是鲜皮产量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与中苎1号相近,而原麻产量则变化趋于稳定。3个苎麻品种鲜皮产量的变异系数按照大小排列为:湘苎3号>多倍体1号>中苎1号,分别为12.43%、6.00%和4.83%;原麻产量的变异系数为湘苎3号>中苎1号>多倍体1号,分别是10.01%、9.63%和6.62%,3个苎麻品种的株高、分株数、有效株率与原麻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按大小顺序依次为分株数(r=0.71)>株高(r=0.62)=有效株率(r=0.62);苎麻的株高、茎粗、分株数和有效株率与鲜皮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r分别为0.72、0.48、0.72和0.64。  相似文献   

14.
川苎10号(原代号川9505)是以地方品种为基础材料,与多个推广优良品种杂交,采用轮回选择而成的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在四川省苎麻区域试验中平均原麻产量2283.75kg/hm 2,较对照川苎4号增产23.68%,平均单纤维细度2015.67m/g。品比试验中平均原麻产量2505.0kg/hm 2,较对照川苎4号增产31.02%,平均单纤维细度2038m/g。生产试验中平均原麻产量2583.0kg/hm 2,较对照川苎4号增产22.06%。经农业部麻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纤维细度2056m/g,纤维强力45.82cN。该品种为深根散生型中偏晚熟品种,抗风力强,雌花极少,高抗苎麻花叶病和苎麻炭疽病。  相似文献   

15.
中国苎麻属植物野生种考察报告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1984-1994年对苎麻属植物主要分布了广西、云南等10省(区)的部分山区进行苎麻属植物野生种考察,共收集到苎麻属17种7变种157份材料,其中活体保存于本所搜集圃有16种7变种123份。考察发现广西新记录种5种,云南新记录种1种,湖南新记录种2种;首次发现茎花苎麻与滇黔苎订、茎共麻和水苎麻的中间类型材料,收集到一批种内新变型材料,从而充实了苎麻属植物的特征特性。对咱群的生长习性、繁衍生死特点及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于2012年、2013年以主栽苎麻品种"湘苎2号"为对照,比较分析了4个苎麻新品种在重庆三峡库区的原麻产量及纤维品质。结果表明:中苎2号原麻产量最高,年原麻产量达3187.20kg/hm2,比对照湘苎2号增产17.0%,且纤维品质优良,抗逆性较强,适宜在重庆三峡库区种植,可作为主栽品种进行推广;中苎1号原麻产量居第二位,比对照增产1.7%,纤维品质良好,抗逆性强,可作为配套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17.
1991年在防虫大棚内采用人工接种方法共鉴定10份花生品种(系),未发现对PSV-Mi表现抗性的花生品种(系),但中花1号和中花3号感染病害后症状较轻,产量损失较小;1992—1993年在防虫网室内共鉴定37份花生品种(系),发现4份材料对PSV—Mi表现有一定抗性,未发现免疫和高抗材料。  相似文献   

18.
通过1998-1999年对高产优质苎麻品种桐梓空杆麻的刈割试验,结果表明;刈割头麻;刈割头、二麻;全年刈割对当年与次年原麻产量的影响较大,减少幅度在62-282kg/hm^2,但纤维支数有所提高,增加幅度为39-119支,其产值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9.
对20个苎麻基因型材料自然授粉群体进行了研究,其形态特征,单株节数,节间长度,株高,茎粗(上,中,下),根及嫩枝长均存在着显著差异。无一形态特征与种子大小及嫩枝长呈现正相关。根长与节数和株高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而节数和株高与纤维产量之间有显著相关。节数,株高和茎粗(上,中,下)等性状三者之间以及与产量之间呈正相关。三个基因型材料,R1414,R1420,R67-34形态特征变异较高,可以用于配制苎  相似文献   

20.
旨在为生物脱胶技术提供菌种资源。从不同生境中采集微生物样品,以苎麻原麻和果胶为主要基质,通过富集和选择性培养进行分离、筛选,获得78份具有降解苎麻韧皮胶质功能的细菌资源,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测序,对菌种进行分类鉴定、种群多样性和聚类分析,初步鉴定为17属,至少27种,再通过脱胶实效法进一步复筛,选出10株代表性菌株,并进行了产脱胶关键酶的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