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筛选出适宜陇东旱塬区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在黑膜垄作栽培条件下对5个马铃薯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各马铃薯品种折合产量以冀张薯12号最高,为4725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7号增产26.00%;陇薯9号次之,折合产量为3904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7号增产4.11%.陇薯9号、冀张薯1...  相似文献   

2.
对白银市早熟马铃薯产区引进的13个中早熟马铃薯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冀张薯12号折合产量48 927 kg/hm2,较对照品种克新1号增产10 782 kg/hm2,增产率28.27%;FY折合产量46 558 kg/hm2,较对照品种克新1号增产8 413 kg/hm2,增产率22.06%;陇薯4号折合产量46 554 kg/hm2,较对照品种克新1号增产8 409 kg/hm2,增产率22.05%。这3个品种均表现商品薯率较高、品质优良,适宜在当地种植。  相似文献   

3.
在定西市安定区旱地进行的马铃薯引种试验表明,陇薯7号、青薯9号、庄薯3号和L0524-4等4个品种(系)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具有生长势强、产量高、大薯率高等特点,产量分别为24 242、23 692、22 908和22 258 kg/hm2,较对照陇薯3号分别增产18.21%、15.52%、11.70%和8.53%。建议在生产中进一步试验种植。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适宜陇东旱塬复种的马铃薯优良品种,以当地主栽品种夏波蒂作为中早熟组对照品种、庄薯3号为晚熟组对照品种,对冬油菜茬复种的23个马铃薯新品种的生育期、产量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冀张薯12号、红美、14w-5折合产量分别为30 487.5、27 115.3、26 448.4 kg/hm2,较对照品种夏波蒂分别增产36.3%、21.3%、18.2%,生育期85~89 d,可作为当地油菜茬复种马铃薯的中早熟品种;青薯9号、青薯10号、陇薯7号折合产量分别为27 782.4、27 615.6、26 462.2 kg/hm2,较对照品种庄薯3号分别增产39.2%、38.4%,32.6%,生育期99~104 d,可作为复种马铃薯晚熟品种。  相似文献   

5.
在定西市半干旱区,进行了不同马铃薯品种对黑痣病的抗病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青薯9号、庄薯3号高抗黑痣病,发病率分别为0、6.00%,发病指数分别为0、1.78,但折合产量较低,分别为17 111、22 444 kg/hm2,较对照品种新大坪分别减产34.63%、50.16%。新大坪(CK)、陇薯8号较抗黑痣病,发病率分别为18.33%、21.00%,发病指数分别为6.28、6.06;折合产量高,分别为34 333、24 778 kg/hm2,且出苗率高,大中薯比例及重量均较高。综合分析认为,陇薯8号、新大坪适宜在定西市干旱半干旱区作为抗黑痣病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适宜天水市旱作区种植的优质马铃薯品种,解决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品种单一、抗病、优质专用品种相对缺乏及产量水平相对低下等问题。以当地主栽马铃薯品种陇薯6号为对照品种,对引进的11个马铃薯品种(系)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DSS-35折合产量最高,为35 704.0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6号增产15.23%;京张薯1号、陇薯20号折合产量较高,分别为34 784.40、34 340.8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6号分别增产12.26%、10.83%。这3个马铃薯品种(系)综合性状优良、商品薯率较高,较抗病毒病和环腐病,块茎晚疫病发病较轻,适宜在天水市旱作区及同类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在白银市平川区旱作区对引进的6个马铃薯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天薯11号、陇薯10号、冀张薯8号、青薯2号和陇薯12号等5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具有生长势强、产量高等特点。折合产量分别为24 872、20 875、20 236、20 071和18 605 kg/hm2,较对照青薯168分别增产44.36%、21.29%、17.59%、16.62%和8.11%。  相似文献   

8.
不同藜麦品种(系)在寒旱山区的种植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明不同藜麦品种在寒旱山区的适应性与丰产性,筛选出适宜种植的优良藜麦品种。以陇藜1号、陇藜4号为对照,对引进的8个藜麦品种(系)在天祝县松山镇进行种植试验。结果表明,8个藜麦品种(系)均能成熟,折合产量为1 529.02~3 391.76 kg/hm2,其中LYLM-5折合产量最高,为3 391.76 kg/hm2,较对照品种陇黎1号、陇黎4号分别增产13.79%、20.98%;青藜4号、蒙藜4号折合产量较高,分别为3 313.53、3 255.1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黎1号分别增产11.16%、9.20%,较对照品种陇黎4号分别增产18.19%、16.11%;黑藜1号、GSQ-9的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最差。综合评价认为,LYLM-5、蒙藜4号适宜在天祝县松山镇范围内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对7个杂交油葵品种(系)在环县旱地梯田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ZH6331折合产量最高,为2 756.7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葵杂2号增产32.5%;其次是SB733,折合产量为2 683.3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葵杂2号增产29.0%;GK1108折合产量2 546.7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葵杂2号增产22.4%,居第3位;XF6606折合产量2 500.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葵杂2号增产20.2%,居第4位。4个杂交油葵品种(系)综合性状表现较好,ZH6331、SB733建议在环县适宜区域推广种植,GK1108、XF6606可以在环县适宜区域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0.
以大西洋为对照,对8个马铃薯品种在沿山冷凉区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折合产量以青薯9号最高,为54 208.3 kg/hm2,比对照品种大西洋增产66.75%;兴佳2号次之,为50 616.7 kg/hm2,比对照增产55.70%;冀张薯12号排第3,为37 991.7 kg/hm2,比对照增产16.87%。折合产值以红芋最高,为41 193.28元/hm2,比对照增收9.24%;兴佳2号次之,产值40 493.36元/hm2,比对照增收7.38%;黑美人排第3,为39 637.90元/hm2,比对照增收5.11%。兴佳2号适宜山丹县及周边地区推广种植,彩色马铃薯红芋和黑美人可根据市场需求适度种植。  相似文献   

11.
在安定区海拔2150 m的旱区对引进的7个玉米早熟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均可在9月中旬前成熟,其中武科早304折合产量最高,为8 737.4 kg/hm2,较对照品种金穗3号增产1 186.9 kg/hm2,增产率为15.7%;武科早303折合产量8 611.1 kg/hm2,较对照品种金穗3号增产1 060.6 kg/hm2,增产率14.0%;金穗607、金穗606分别较对照品种金穗3号增产13.7%、12.4%。建议这4个玉米品种在安定区海拔2 100~2 300 m区域扩大种植。  相似文献   

12.
在留膜免耕栽培条件下,在陇西县旱川地对引进的9个糜子新品种(系)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系)以N0807-3-1-3折合产量最高,为2 17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糜10号增产77.9%;0915-1-1N次之,为2 15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糜10号增产76.2%; 0515-2-2N、晋黍8号、N0807-1-2-2、9914-2-4-1折合产量分别为2 120、2 050、1 920、1 900、1 23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糜10号分别增产73.8%、68.0%、57.4%、55.7%。这上述6个糜子品种(系)与对照品种陇糜10号增产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且田间表现长势整齐,综合抗性较好,建议在陇西县及同类生态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适宜陇中旱作区种植的优质马铃薯品种,解决当地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品种老化、抗病性弱、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以当地主栽马铃薯品种陇薯6号为对照,对引进的7个马铃薯品种进行了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宁薯19号、 陇薯11号折合产量较高,分别为39 245、37 350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陇薯6号增产15.87%、10.27%。综合分析认为,宁薯19号、陇薯11号较对照品种陇薯6号增产幅度大,综合农艺性状好,可在陇中旱作区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在庄浪县旱地梯田全膜垄作栽培条件下,以青薯168为对照,对6个马铃薯新品种(系)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陇薯10号、天薯11号出苗整齐,田间长势强,经济性状好,抗晚疫病,折合产量分别为 38 434.3、36 565.7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青薯168增产9 343.4、7 474.8 kg/hm2,增产率分别为32.12%、25.69%,可作为主栽品种在庄浪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对引进的9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进行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的越冬率、农艺性状、产量均优于对照品种陇油8号。初步筛选出丰产性、生育期以及综合性状良好,适合庆阳市栽培的冬油菜优良品种(系)2个,其中09鉴8折合产量为2 566.7 kg/hm2,比对照增产52.17%;QXI-24折合产量为2 460.0 kg/hm2,比对照增产45.85%。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适宜定西旱作区推广的富锌马铃薯品种,以陇薯7号为对照品种,在垄上微沟栽培模式下对不同富锌马铃薯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陇薯14号折合产量最高,为28 838.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7号增产2.2%,陇薯12号、定薯3号、陇薯11号分别较对照品种陇薯7号减产1.5%、9.9%、10.0%。陇薯14号生育期田间长势强,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商品薯率等综合性状优良,适应性好,薯块含锌量高,是定西旱作区适宜推广种植的富锌马铃薯品种。  相似文献   

17.
在榆中县川水地高垄黑色地膜覆盖灌溉栽培条件下,对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自育的14个马铃薯新品系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新品系L1011-15折合产量最高,达48 728.1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10号增产8.8%;L08104-13折合产量次之,为48 005.40 kg/hm2,较对照陇薯10号增产7.2%。综合评价,L1011-15、L08104-12这2个新品系综合性状优良,生长健壮,抗逆性强,折合产量高,抗病性强,且薯块大、丰产性好,可作为榆中县川水地高垄黑色地膜覆盖灌溉栽培的优良马铃薯晚熟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18.
陇中旱作区马铃薯种植历史悠久,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为筛选出陇中旱作区优质抗旱的淀粉加工型和全粉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以陇薯3号为对照品种,在陇中旱作区对引进适宜不同生态区域种植的8个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进行筛选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陇薯16号、陇薯17号、甘农薯9号这3个品种生育期长(120~125 d),为晚熟或中晚熟品种;出苗率高,植株生长旺盛,主茎数多,大中薯率均高于80%;薯形为圆形或长卵圆形、薯皮光滑、芽眼浅、食味优(蒸煮食味综合评分分别为7.00、7.50、6.63分);干物质含量高,分别为253.0、243.2、249.0 g/kg,分别较对照品种陇薯3号增加6.0、-3.8、2.0 g/kg;还原糖含量分别为2.70、1.40、1.10 g/kg;折合产量分别为29 670、30 855、31 055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陇薯3号增产5.62%、9.84%、10.56%,可作为陇中旱作区全粉加工型品种推广种植。由于陇薯16号淀粉含量高达232.0 g/kg,也可作为陇中旱作区优质的高淀粉加工型品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9.
通过组培快繁重点杂交组合(陇薯8号×早大白)建立LZ脱毒群体,组培扩繁基因型144份,平均每份基因型生产原原种196粒,共生产28 178粒。经鉴定试验筛选出LZ群体表现优异的基因型19份,田间表现薯形美观、芽眼浅,小区产量平均比对照品种陇薯6号高67.9%,淀粉含量平均比对照品种陇薯6号低5.5%。品系LZ111在16份入选品系中表现优异,薯形椭圆,薯皮白色、薯肉白色,表皮光滑、芽眼浅;小区产量居参试品种(系)的第2位,比对照品种陇薯6号高65.65%;薯块淀粉含量居参试品种(系)的第8位,比对照品种陇薯6号高11.6%;薯块炸片评分居参试品种(系)的第6位,比对照品种陇薯6号低16.7%。  相似文献   

20.
陇亚杂4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采用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技术选育而成的胡麻杂交种。在2013 — 2014年甘肃省区域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1 773.0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亚10号(折合产量1 506.75 kg/hm2)增产8.99%,居11个参试品种(系)的第4位。陇亚杂4号为油用型品种,株高59.4 cm,单株果数25.5个,果粒数7.5粒,千粒重8.0 g,单株产量0.95 g。生育期106 d。适宜在甘肃兰州、定西、白银、张掖等同类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