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与农机配套的农艺技术,对于促进农机农艺的深度融合、提高马铃薯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为寻求适宜于机械操作的马铃薯栽培措施,该文于2013—2016年连续4 a在不同降雨年型下设置不同颜色地膜(白膜和黑膜)、马铃薯穴播块数(1块和2块)、种植密度(72 720、51 945、40 395株/hm~2)处理,进行裂区试验,研究膜色穴块数和密度对旱作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降水年型旱作马铃薯采用黑色地膜覆盖、整薯或穴播2块以及缩小株距增加单位面积株数均能显著增加马铃薯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平均对产量影响大小是覆膜播种块数株距。其中,在黑膜覆盖条件下平均产量较白膜覆盖增产8.1%,且黑膜在不同年份对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是:丰水年平水年歉水年。穴播2块较穴播1块增产12.9%;穴播块数在不同年份对产量的影响大小是歉水年丰水年平水年,歉水年份整薯播种增产效果大;种植密度对产量影响的年份顺序是平水年丰水年歉水年,株距减小,产量增加。同时,不同降水年型对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具有显著影响(歉水年平水年丰水年),农机农艺融合及集成栽培显著提高了旱地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2008—2013年巫溪县开展了农业部马铃薯高产创建项目,落实万亩高产示范片1个(3.28万hm2),千亩核心示范片57个(0.4万hm2),通过推广"以脱毒种薯推广和晚疫病防治为核心的‘四推三改’集成高产技术",实现了高产、优质、高效目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重庆万亩高产创建活动中,4年综合评比巫溪县获得重庆市第一名,曾连续3年创马铃薯最高单产纪录,最高单产达到3962.6kg,带动了大面积均衡增产和种薯产业的发展。在引进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指导晚疫病防治和推行"薯-玉-苕"和"薯-玉-苕-薯"套作模式方面做了有益探索,在西南山区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商州区是优质薯适生区.2010年被纳人部省马铃薯高产创建县区之一。通过精心组织、集成、组装推广关键增产技术.实现了万亩马铃薯套种玉米,鲜薯平均单产为3264.2kg/667m^2,百亩核心攻关田单产为4286.6kg/667m^2.促使2011年全区整乡镇推进马铃薯连片高产创建面积达2023.34hm^2。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天水市2012—2018年水资源总量及用水量的现状调查,利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天水市2012—2018年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亏状况,预测了天水市2030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水生态盈亏情况,得出了水资源将成为天水市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建议:提高水资源保护意识和利用效率,优化水资源配...  相似文献   

5.
气候波动对海伦市粮食产量影响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粮食生产具有不确定性特征,气候波动是影响粮食产量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采用风险分析方法,基于海伦市22个乡镇1978~2007年大豆和玉米产量的统计资料,以相对气象产量作为农作物受气候波动影响程度的指标,采用非参数信息扩散方法中正态扩散模型,对各乡镇大豆和玉米产量不同减产程度出现的概率进行了计算,进而获得各乡镇大豆、玉米单产受气候波动影响的风险度。在此基础上,基于海伦市气象站逐日降雨量和气温资料,按照气候干燥度将所有年份分为偏干旱年份、正常年份和偏湿润年份,分别计算不同水热耦合年份下各乡镇粮食产量受气候波动影响的风险程度。结果表明,大豆和玉米极端减产年出现的概率高于极端高产年;北部大豆减产风险小于南部,玉米在总体上呈现出和大豆减产概率空间分布相反的趋势;在不同水热耦合年份中,海伦市旱田农作物生产风险具有空间差异性,其中大豆生产风险空间分布与河网相关性较玉米高。  相似文献   

6.
宁夏马铃薯种植的气候分区和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78-2007年的马铃薯产量资料,直线滑动平均得出宁夏马铃薯的相对气象产量,并通过积分回归方法分析得出宁夏马铃薯种植气候分区指标,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支持下,利用小网格资源推算法,细化了基本气候资源分布。考虑有灌溉条件和无灌溉条件两种情况,分别对马铃薯种植进行气候分区。结果表明:不考虑灌溉条件时,宁夏马铃薯种植的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宁夏南部地区,次适宜区和可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宁夏中部,不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当考虑灌溉条件时,可种植区范围在宁夏北部明显增加。并采用歉年减产率、变异系数和减产率〈-10%的年份比重形成的综合风险指数,来评估宁夏马铃薯种植的风险。分析得出:马铃薯种植的低风险区主要包括宁夏南部,中风险区主要包括盐池、中卫、中宁等地区,高风险区包括宁夏北部的大部分地区和中部的海原和同心。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是宁南山区主要的优势特色作物之一,素有“救命蛋”之称。在同等条件下,马铃薯单产高于小麦和豌豆等其它作物(5kg薯块折1kg主粮相比较),每年播种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10%以上,研究马铃薯丰产栽培及补充灌溉指标,提高其单产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农业信息探索》2008,(10):48-48
在广西2008年建设的41个粮食高产示范区中,有6个县(市、区)各建立1个千亩连片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区,力争示范区马铃薯单产2000k/667m^2(鲜重)以上。  相似文献   

9.
《农业信息探索》2008,(5):26-26
时下,正是广西免耕马铃薯收获的季节。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组织有关专家组来到武鸣县双桥镇八桥村现场验收免耕马铃薯。经测产,免耕马铃薯平均单产达到2564kg/667m^2,超过全国马铃薯平均单产1.5倍以上。国内外著名马铃薯专家孙慧生称:“广西稻草覆盖免耕栽培马铃薯,创新了我国马铃薯栽培新模式,也是世界新模式,对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把这一新的栽培模式补充到《中国马铃薯栽培学》书中。”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情景下宁夏马铃薯单产变化模拟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将DSSAT—SUBSTOR马铃薯模拟模型与PRECIS区域气候模式相嵌套,在25km×25km网格尺度上,模拟未来气候情景下宁夏马铃薯产量变化,分析影响未来马铃薯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在目前的品种、种植方式、田间管理不变的情况下,两种温室气体排放方案下,从2020s到2080s宁夏马铃薯单产均降低8.7%~41.3%,A2情景下马铃薯减产幅度大于B2情景,中部干旱带减产幅度大于南部山区。造成马铃薯减产的主要原因是,(1)未来宁夏马铃薯主产区马铃薯生育期内降水量减少,而马铃薯需水量显著增加,马铃薯缺水量加大;(2)马铃薯块茎膨大期气温显著升高,不利于块茎养分积累。  相似文献   

11.
为高效利用水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参考作物蒸散计算方法和相关作物系数法,利用河北省马铃薯主要种植区域(冀北地区)23个地面气象站的资料,计算了冀北地区近50a(1969—2018年)马铃薯生育期内的需水量和缺水量,并分析了马铃薯生育期内降水量、有效降水量、需水量、缺水量变化趋势,以及不同区域不同生育期马铃薯需水量、缺水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50 a冀北地区马铃薯生育期内降水量、有效降水量年际变化可分为2个阶段:1969—2003年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15.68 mm·(10a)~(–1)、–6.61 mm·(10a)~(–1);而2004—2018年呈显著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60.07 mm·(10a)~(–1)、9.68 mm·(10a)~(–1)。近50 a平均降水量、有效降水量分别为356.5 mm和148.6 mm;空间上均呈自西向东逐渐递减的带状特征。2)近50a马铃薯生育期需水量和缺水量年际变化也表现出1969—2003年减少、2004—2018年增多的趋势,且需水量多的年份缺水量也多,近50 a平均需水量和缺水量分别为497.8 mm、349.1 mm;空间分布上均呈自坝上高原向坝下山地增多特点,且需水量大的地区缺水量也多。3)马铃薯块茎膨大期需水量最多,期间也是缺水量最多的时期。研究结果显示1969—2018年冀北地区马铃薯生育期内水资源一直处于严重亏缺状态,在生产中需充分考虑马铃薯需水量对气象要素变化的响应,加强水分管理,确保水资源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内蒙古10个盟(市)农区58个气象站1961-2010年降水和气温日资料,38个旗(县)1961-2008年小麦、1979-2008年玉米和马铃薯单产资料,用自然对数曲线模拟作物趋势产量,并从单产序列中剥离气象单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大部盟(市)3种主要粮食作物的气象单产与生长季降水量和气温变化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利用PRECIS区域气候模式在SRES(A1B、A2和B2)和国家气候中心CMIP5数值气候模式对未来30a(2011-2040)10个盟(市)3种作物生长季平均气温、积温和降水量的模拟结果,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各盟(市)作物的气象单产。结果显示,大部盟(市)气象单产总体呈增长趋势,预计未来30a全区平均小麦气象单产将增加179.0kg/hm2,玉米和马铃薯的增幅分别为51.6和50.7kg/hm2。叠加趋势产量后,小麦预计约增产1221.4kg/hm2,玉米和马铃薯预计约增产2121.1和1008.0kg/hm2。研究结果可为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确定粮食生产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不同时间尺度孤山川流域水沙关系变化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黄土高原孤山川流域为研究区,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Pettitt突变检验分析年际尺度水沙变化趋势和突变年份。结果表明:孤山川径流量和输沙量于1965—2014年呈现极显著减少趋势(p<0.01),突变年份为1979年和1996年,据此将研究时段划分为基准期(1965—1979年)、过渡期(1980—1996年)和效益期(1997—2014年)。同基准期相比,过渡期年均径流深和输沙模数分别减少34.11 mm和401.48t/km^2,效益期减少65.05mm和213.09t/km^2。径流深低于10mm时,水沙关系较为离散;高于该值时,水沙关系变化相对稳定。过渡期人类活动的减水减沙贡献率分别为79.12%和86.45%,效益期人类活动减水减沙贡献率分别为86.45%和87.45%。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适宜天水市旱作区种植的优质马铃薯品种,解决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品种单一、抗病、优质专用品种相对缺乏及产量水平相对低下等问题。以当地主栽马铃薯品种陇薯6号为对照品种,对引进的11个马铃薯品种(系)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DSS-35折合产量最高,为35 704.0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6号增产15.23%;京张薯1号、陇薯20号折合产量较高,分别为34 784.40、34 340.8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6号分别增产12.26%、10.83%。这3个马铃薯品种(系)综合性状优良、商品薯率较高,较抗病毒病和环腐病,块茎晚疫病发病较轻,适宜在天水市旱作区及同类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以乔戈里峰北坡冰川为研究对象,选取1978年、1991年、2001年、2014年4个时期的Landsat MSS/TM/ETM+/OLI影像,通过遥感图像计算机辅助分类和目视解译等方法提取了不同时期乔戈里峰北坡的冰川边界,并分析了乔戈里峰北坡冰川1978—2014年的进退变化。结果表明:1978—2014年乔戈里峰北坡冰川面积减小了53.37 km2,占1978年冰川总面积的6.81%,冰川近40 a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反而呈现退缩速率由快变慢的趋势,且近10 a冰川退缩尤为缓慢,年均退缩率仅为0.12%。研究区东向冰川退缩率明显高于西向冰川,冰川退缩率随冰川规模的增大而减小,同时也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减小。冰川变化的原因分析显示:气温升高导致研究区冰川退缩,而降水量的持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冰川的退缩;研究区内12条典型前进冰川对冰川积累区面积贡献较大,使得研究区整体冰川退缩率由快变慢的趋势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重庆市在巫溪县进一步推进实施马铃薯增产模式攻关,针对当前马铃薯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和技术瓶颈,集聚力量,集中资源,开展重点科技攻关,并在大面积上示范推广成熟技术,取得显著的成效。(1)增产能力突出,增效明显。虽然今年巫溪县4—6月遭受了长时间阴雨寡照灾害,导致马铃薯晚疫病大发生为害,但巫溪县结合马铃薯高产创建,"薯/玉"套作大面积推广成熟技术面积达到  相似文献   

17.
丰都县是重庆市14个马铃薯主产区之一,自2018年开始引种和试种山东省滕州的脱毒马铃薯。经过3年的测产比较,滕州脱毒马铃薯的每667 m2产量是重庆市马铃薯平均单产水平的4倍左右。仅2020年,丰都县种植滕州脱毒马铃薯惠及5.7万余户农户,带动建卡贫困户3 800余户。丰都县滕州脱毒马铃薯的成功引进,成为了丰都县东西协作产业合作的一大工作亮点和带贫减贫的骨干产业。总结了丰都县创建的滕州脱毒马铃薯新品种"一推三改"高效种植技术,以期为重庆市发展马铃薯扶贫产业提供技术示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基于耕地压力指数的山东省粮食生产动态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山东省1994—2014年的粮食生产进行动态分析,并对2015—2025年的粮食安全状况进行预测,为该省制定合理的粮食生产规划和农业经济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耕地压力角度出发,采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通过对文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与统计,并运用Logistic人口预测模型和灰色GM(1,1)模型开展研究。[结果](1)山东省1994—2014年中的大多数年份耕地压力指数大于1,处于粮食不安全状态;(2)1994—2014年耕地压力指数呈现出缓慢上升趋势,且其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每个波动周期大约为4~5a;(3)未来10a粮食产量、年末人口总数呈增加的态势,而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均呈现出降低趋势,且大多数年份的耕地压力指数值小于1。[结论]通过大力发展粮食经济,未来10a山东省粮食生产与供给都将处于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9.
2013—2014年,对酱香型白酒专用糯高粱品种‘黔高7号’进行良种繁育试验观察,针对产量和品质分析的结果表明:平均单产390 kg/667 m~2,单产幅度在320~472 kg/667 m~2,其增产潜力大;在良种繁育过程中只要严格隔离、防杂保纯,其品质含量均能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20.
稻田水稻、秋马铃薯、油菜套种轮作是在稻油两熟基础上,采用深沟高厢免耕稻草覆盖秋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通过套种模式提高马铃薯单产和稻田复种指数,达到稻田年三熟、实现作物的优化配置,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促进农业产业化、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了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