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雪松是兰州地区景观绿化的重要树种之一,近年在园林造景中大量应用,移植是影响成活率的关键。从移植和日常管护两个方面对兰州地区大规格雪松的移植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兰州地区彩叶树种金叶榆的特征特性及应用,介绍了兰州地区彩叶树种金叶榆繁育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
在兰州地区引进了25个酿酒葡萄品种,通过生长、物候期观察和经济性状测定,初步确定了在兰州地区适宜发展的酿酒葡萄品种,并对酿酒葡萄品种和营养系问题、病毒问题和砧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2009 — 2012年对引进的5个蟠桃品种在兰州地区进行系统观察表明:5个蟠桃品种中农蟠桃10号、金霞蟠、玉霞蟠、黄金蜜蟠、银河均适应性强、综合性状优良,适合在兰州地区栽培,并总结出各品种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兰州地区栽植的观赏海棠植物的栽培管理和病害调查,初步明确了观赏海棠锈病在兰州地区的发生症状及发病规律,并提出了合理规划植物种类、选择抗病品种、栽培措施、药剂防治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兰州地区对引进的10个松花菜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英雄、高雄95花球商品性好,且花球细米粒状,综合性状优良;折合产量分别为42 075.0、40 672.5 kg/hm2,较对照品种台松100天分别增产15.38%、11.54%,可在兰州地区推广。丽妃青梗90天综合性状良好,产量和对照相当,可作为搭配品种。  相似文献   

7.
对阴山北麓典型样地表土K2O、CaO、Na2O、MgO、Al2O3、SiO2、Fe2O3、Mn、Cu、Pb、As、Ti等化学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对比分析了阴山北麓表土与哈尔滨沙尘暴降尘、兰州沙尘暴降尘及兰州黄土的化学风化程度。阴山北麓表土的SiO2、Al2O3、Fe2O3含量之和为74.90%,比哈尔滨沙尘暴沉积物低2.90百分点,比兰州沙尘暴沉积物和兰州黄土分别高5.82、4.16百分点,说明阴山北麓的水热综合环境与哈尔滨沙尘暴源区较为接近但优于兰州黄土地区及兰州沙尘暴源区,阴山北麓表土化学风化程度略弱于哈尔滨沙尘暴源区但强于兰州沙尘暴源区和兰州黄土地区。富集系数计算结果表明:阴山北麓表土Ti、Mn、Cu的富集系数均小于1,呈现流失状态;Pb、As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呈富集状态;人类活动对该区土壤元素迁移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兰州地区500余年来旱涝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玉  穆兴民    蒋冲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1):132-136,141
旱涝是影响兰州及其周边地区的频发性自然灾害。利用兰州地区1470—2008年间旱涝等级序列,借助累积距平法、滑动T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500余年来兰州地区旱涝变化分布特征与发展规律。结果表明:兰州地区旱涝演变存在1580—1721年、1757—1789年、1891—1930年的3个显著干旱阶段和1533—1580、1721—1757年、1789—1891、1953—1961年的4个显著洪涝阶段,且旱多于涝;兰州地区旱涝序列存在年代际尺度和百年尺度的突变;不同时间尺度上正负相位交替出现,波动明显,兰州地区旱涝变化的第一、二、三主周期分别为108 a、39 a和13 a;1951—2008年,由于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兰州地区旱涝气候变化表现为干旱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黄河兰州段的多环芳烃污染日渐严重。为研究黄河兰州段水体中多环芳烃类有机污染物对人体产生的潜在健康危害风险,根据黄河兰州段2004年11个采样点水质监测数据,应用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黄河兰州段多环芳烃类有机污染物通过饮水和皮肤接触途径进入人体的健康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黄河兰州段多环芳烃类有机污染物的非致癌风险指数值均小于1,其中萘的非致癌风险指数值在10^-3数量级,偏高于其他污染物。苯并(a)芘的致癌风险指数值在10^-4数量级以下。从位于西固八盘峡的1号采样点(S1)采集的水样中萘的非致癌风险指数值偏高。在所有采样点中,西固八盘峡的1号采样点(S1)污染较重,具有较高的健康风险。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黄河兰州段萘的非致癌风险亦较高。常规的自来水处理工艺不能有效地去除源水中微量PAHs等有机污染物,因此地面水特别是饮用源水PAHs污染具有较大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0.
引种栽培实践表明,金叶锦带在兰州地区表现叶色鲜亮,观赏价值高,适宜在兰州栽植。从种苗生产、移栽定植、水肥管理、病虫害管理等方面总结了金叶锦带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运用TaPL3(version3.00)模型计算了7种PCBs同系物在兰州地区通过大气和水体的特征迁移距离(CTD)及其总持久性(Po)v,讨论了其长距离传输潜力(LRTP)和Pov之间的关系,并以PCB28为例,应用灵敏度分析方法对模型的不确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兰州地区PCB28、PCB52、PCB77、PCB101、PCB138、PCB153和PCB180通过大气的CTDair在250~2500km之间,Pov在500~33000d之间,PCB138、PCB153和PCB180对源区影响较大;通过水体的CTDwater在6500~61000km之间,Pov在850~36000d之间,PCB28、PCB52、PCB77和PCB101对源区影响较大。7种PCBs的同系物LRTP和Pov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就排放到大气中的PCBs而言,对Pov和CTD影响最大的参数都是理化参数;就排放到水体中的PCBs而言,Pov比CTD更依赖于PCBs的理化性质,而CTD比Pov更依赖于环境条件。同国外的研究相比,兰州地区PCB28通过大气的CTDair偏低,通过水体的CTDwater偏高,PCB28通过大气和水体的Pov都偏高。  相似文献   

12.
1986 — 2016年,对先后引进的20个甜樱桃品种在兰州市城区川滩地和沿黄坪台区进行试种。通过30 a的试种观察,结果表明:大紫、早大果、红灯、艳阳、早美、红光、友谊等品种表现为对兰州地区的生态适应性强、生长健壮、果早丰产、品质优良,可在兰州地区栽培。其中大紫适宜在川滩地栽培,早大果、红光、早美、艳阳、友谊适宜在坪台栽培,红灯、那翁适宜在川滩地和坪台地栽培。  相似文献   

13.
在兰州地区梨桃、梨苹果混植果园,利用性信息素系统监测了梨小食心虫的种群发生动态,并调查了梨小食心虫桃寄主的折梢率变化动态及其在不同寄主果树的产卵位置、数量、蛀果率。结果显示,梨小食心虫在兰州地区1 a发生5代,发生期为4月上旬至10月下旬。混植园内梨小食心虫周年发生时序依次为梨、桃、苹果。桃折梢率自5月开始逐渐上升,7月中旬达到极值后开始下降。梨小食心虫不同寄主果实的产卵位置,桃果实以胴部最佳,柄洼次之,萼洼最差;在苹果、梨果实以上胴部最佳,萼洼次之,柄洼最差。建议在兰州地区对梨小食心虫周年进行3次防治,即早春重点防治梨园、5月初重点防治桃园、8月中旬全园喷药。  相似文献   

14.
北方农村典型住宅的能耗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进行中国北方农村节能型住宅设计,对中国北方寒冷农村地区的建筑能耗进行分析。选取兰州农村地区的典型住宅,分析不同门窗形式、墙体材料对建筑能耗的影响;选取中国北方不同的24个典型寒冷地区,分别进行了典型住宅的采暖季设计热负荷、平均热负荷及采暖期累计热负荷的计算,得出影响能耗主要的因素,并进一步确定了北方寒冷地区农村的最大能耗和累计能耗,为进行农村住宅节能型结构及材料的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丰富兰州及周边地区栽培桃品种,引进多个桃品种在兰州地区连续3年试验,从物候期、生长结果习性、果实性状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立夏红、中油金红、美婷、中油20号、脆保、玉妃及金霞早油蟠等7个品种综合性状优良,适应性强,未发现特殊病虫害及抽条、冻害等现象,适合在该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16.
考虑不同地区黄土的结构性差异,选取洛川、兰州和杨凌3地的典型黄土,分别进行三轴剪切试验,测定了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基于Duncan-chang双曲线模型,提出了一种简便求取结构性参数的方法,得出了这3个地区的黄土结构性参数的变化规律,较好地揭示了它们的结构性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非饱和黄土的结构性参数随应变的增大先降低,而后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含水率与围压对黄土的结构性影响显著.在相同的围压条件下,含水率越低,黄土的结构性参数越大;在相同的含水率条件下,围压越小,黄土的结构性参数越大.对不同地区而言,在相同条件下杨凌黄土的结构性最强,洛川黄土次之,兰州黄土结构性最弱.  相似文献   

17.
在兰州地区发现种外来入侵植物牛膝菊,该物种原产南美洲。介绍了该物种的形态特征,及其对城市绿化、农业生产和生物多样性的危害和防除措施。  相似文献   

18.
卷丹、龙牙百合、兰州百合分别引自江苏宜兴、湖南邵阳、甘肃兰州,于2015年9月底至2016年7月上旬在达州市农科所柳家坝试验基地进行栽培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在达州地区的低海拔区域,卷丹抗病性较强,产量适中,较适宜于规模化栽培;兰州百合环境适应性较好,但生长缓慢,年收益不高,选择需谨慎;龙牙百合因易感病,不宜发展。高海拔地区有待试验。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黄河兰州段的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日渐严重,为研究黄河兰州段水体中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机污染物对人体产生的潜在健康危害风险,根据黄河兰州段2005年5个采样点水质监测数据,应用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机污染物通过饮水和皮肤接触2种途径进入人体的健康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黄河兰州段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机污染物的非致癌风险指数值均小于1,其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的非致癌风险指数值相对较高,在10-2数量级,偏高于邻苯二甲酸正丁酯。从位于兰州市饮用水水源地范围内的3号采样点(S3)采集的水样中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机污染物的非致癌风险指数值偏高,具有较高的健康风险。不同暴露途径健康风险的对比表明,饮水是水体中有毒有机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的最主要途径,其对人体健康总风险的贡献远大于洗浴皮肤暴露。常规的自来水处理工艺不能有效地去除源水中微量PAEs等有机污染物,因此地面水特别是饮用源水PAEs污染具有较大的健康风险。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黄河兰州段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机污染物的非致癌风险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根据兰州百合适宜生长的环境和原产地、适生地分布,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在兰州市区范围内对兰州百合种植分布及分布区气候、土壤资源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兰州百合在兰州市区范围内主要分布在七里河区的西果园镇、魏岭乡、黄峪镇、阿干镇以及西固区的金沟乡、河口乡。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质量分数处于甘肃省土壤养分分级标准中的四级水平,为较低等级水平,土壤微量元素质量分数为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