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9 毫秒
1.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氟硅唑、戊唑醇、多菌灵对菌丝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氟硅唑在处理剂量为0.800 μg/mL时,抑制率为96.04%;戊唑醇在处理剂量3.200 μg/mL时,抑制率为96.21%;多菌灵在处理剂量0.320 μg/mL时,抑制率为92.20%。氟硅唑和多菌灵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毒力较强, EC50分别为0.038 52 μg/mL和0.067 54 μg/mL;其次为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EC50分别为0.154 8 μg/mL和1.504 23 μg/mL;苯醚甲环唑和异菌脲EC50分别为4.357 08 μg/mL和4.875 82 μg/mL。苯醚甲环唑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毒力最弱。  相似文献   

2.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放线菌ZZ-9菌株对不同温度及不同药剂的敏感度,旨在为后期生物制剂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放线菌ZZ-9对供试4种杀菌剂均表现出一定的敏感性。其中,对戊唑·丙森锌最敏感,EC50值为82.99 μg/mL;对辛菌胺醋酸盐和苯醚甲环唑次之,EC50值分别为139.51 μg/mL和108.22 μg/mL;而对甲基硫菌灵的敏感性最低,EC50值为267.55 μg/mL。质量浓度为50 μg/mL时,戊唑·丙森锌、苯醚甲环唑、辛菌胺醋酸盐和甲基硫菌灵对该菌株的抑制率分别为46.09%、43.48%、39.13%、27.83%。放线菌ZZ-9菌株在35 ℃下生长最好,15 ℃和45 ℃下生长受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3.
采用生长速率法,在离体条件下测定了蛇床子素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室内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蛇床子素对供试6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向日葵菌核病病菌的毒力最强,其EC50值为3.628 μg/mL,相关系数为0.942 9;对西瓜蔓枯病病菌的毒力次之,其EC50值是3.940 μg/mL,相关系数为0.992 5;对葡萄灰霉病病菌的的毒力居第3位,其EC50值为4.153 μg/mL,相关系数为0.988 8;对葡萄炭疽病、棉花枯萎病病菌的毒力也较强,其EC50值分别为5.569、4.996 μg/mL,相关系数分别为0.937 7、0.962 1;对玉米茎基腐病病菌的毒力最弱,EC50值为11.371 μg/mL。  相似文献   

4.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从兰州百合主要种植区县分离的9个叶枯病病原菌株对4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扑海因、速克灵对百合叶枯病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EC50值均小于1.00 μg/mL;其次为甲基硫菌灵,EC50值为1.61~2.63 μg/mL;嘧菌酯的抑菌效果较差,EC50值最高可达172.25 μg/mL。  相似文献   

5.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天水地区的8个苹果腐烂病菌株对杀菌剂戊唑醇、噻霉酮及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戊唑醇对供试8株苹果腐烂病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 EC50值均小于1.0 μg/mL,平均为0.03 917 μg/mL;其次为吡唑醚菌酯,EC50值为0.362 9~1.0262 6 μg/mL,平均为0.609 4 μg/mL;噻霉酮的抑制率较低, EC50值平均为20.226 39 μg/mL。  相似文献   

6.
对桔梗根腐病症状观察、病原菌分离、病原菌形态观察及接菌和再分离,桔梗根腐病病原鉴定为镰刀菌。同时采用室内生长速率法比较了15种杀菌剂对桔梗根腐病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在抑制菌丝生长程度上存在差异,其中10%氟吗啉·50%代森锰锌WP对桔梗根腐病菌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其 EC_(50)值为0.000 12 μg·mL~(-1);50%多菌灵WP对桔梗根腐病病菌菌丝的生长抑制效果较好,其EC_(50)值为0.205 01μg·mL~(-1),以上这两种药剂可作为桔梗根腐病田间药效试验的首选药剂。其他药剂如百菌清、凯润、嘧菌脂、代森锰锌和瑞对桔梗根腐病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差。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对苹果炭疽叶枯病菌具有较好抑菌效果的生物源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9种生物源杀菌剂对苹果炭疽叶枯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除0.5%大黄素甲醚AS和青枯立克AS对苹果炭疽叶枯病菌没有抑菌效果外,其余7种供试药剂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100万/g寡雄腐霉菌WP和1%维大利DP的室内毒力最强,其次为大蒜油EC和5%香芹酚AS,2亿/g木霉菌WP、1%蛇床子素EW、0.3%丁子香酚SL抑菌效果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8.
梅片树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天然右旋龙脑提取的新资源,目前生产上正遭受炭疽病的严重威胁,为了有效防治梅片树炭疽病,本研究选择8种杀菌剂对病原菌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与筛选。结果表明:8种杀菌剂对炭疽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15%咪鲜胺微乳剂抑制效果最好,EC50值分别为0.039 mg/L、0.170 mg/L和0.260mg/L;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8.8%噁酮锰锌水分散粒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抑制作用较弱。该研究结果为田间梅片树炭疽病防治杀菌剂选择提供了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党参根腐病最佳抑菌化学药剂,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生长速率法,选择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噁霉灵、十三吗啉、噻呋酰胺、福美双6种常见杀菌剂,每种药剂设置5个浓度梯度,开展室内毒力测定试验,研究其菌落生长及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十三吗啉、甲基硫菌灵对菌丝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苯醚甲环唑、噁霉灵、噻呋酰胺能有效减少病菌色素分泌。十三吗啉、甲基硫菌灵、苯醚甲环唑对党参根腐病菌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EC_(50)分别为0.46×10~(-3)、0.852×10~(-3)、1.31×10~(-3)g·L~(-1);福美双、噁霉灵对其抑制作用稍弱,EC_(50)分别为154.99×10~(-3)、435.31×10~(-3)g·L~(-1)。噻呋酰胺对该病菌基本没有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应用于平菇栽培的高效低残留杀菌剂,本试验研究了复配杀菌剂(使百功+多菌灵、使百功+克霉灵、多菌灵+克霉灵)对尖孢镰刀菌与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及其在平菇栽培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3种复配杀菌剂抑制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的EC50值分别为3.67、4.51和7.01 mg·L-1,均显著小于对应的单药杀菌剂;3种复配杀菌剂抑制平菇菌丝生长的EC50值分别为156.41、121.97和237.38 mg·L-1,是其抑制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EC50值的27~43倍。在平菇栽培发酵料中使用0.1%~0.3%的复配杀菌剂使百功+克霉灵,菌丝生长速度加快,生物学效率升高;与未添加杀菌剂处理相比,污染率降低6.1~8.8个百分点;与使百功处理相比,平菇子实体中的农药残留量降低71.8%~76.6%。综上,复配杀菌剂能有效降低平菇子实体中的农药残留,其中使百功+克霉灵复配杀菌剂效果最好,是一种高效低残留的平菇枯萎病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自然腐解与接种微生物人工腐解两种方式分别处理棉秆,研究了两种腐解物水浸提液对棉花枯、黄萎病菌的化感效应。结果显示,两种腐解液对枯、黄萎病菌的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强度整体上随着腐解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大。棉秆自然腐解液对枯、黄萎病菌菌丝生长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58.17%、48.16%,对孢子萌发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23.29%、16.22%,对枯、黄萎病菌毒力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33.20、45.20g·L-1;人工腐解液对枯、黄萎病菌菌丝生长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71.63%、79.04%,对孢子萌发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35.45%、42.74%,EC50分别为24.18、20.75g·L-1。表明棉秆腐解后具有作为植物源抑菌剂的开发潜力,并且采用人工方式腐解棉秆能有效提高腐解液对棉花枯、黄萎病菌的抑制强度。  相似文献   

12.
红树内生细菌AiL3菌株鉴定及其胞外抗菌活性物质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红树(Acanthus ilicifolius)内生细菌AiL3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培养滤液经有机溶剂萃取和硫酸铵沉淀分析发现,硫酸铵沉淀物具有抑菌活性,说明AiL3菌株产生的抗菌活性物质可能是蛋白类物质。该蛋白粗提液对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等8种植物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对芒果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9.32和5.81μg/mL,当提取物浓度为20.33μg/mL时,可导致芒果炭疽病菌分子孢子的消解。  相似文献   

13.
开口箭提取物对采后香蕉抗炭疽病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植物提取物对香蕉采后病害的防治,采用孢子萌发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测定百合科植物开口箭的甲醇提取物及其乙酸乙酯分部萃取物和正丁醇分部萃取物对香蕉炭疽病菌的离体抗菌活性,选用正丁醇分部萃取物进行耐高温(121℃处理20 min)、紫外光照射(30 W紫外灯距50 cm直射15 h)和酸处理(调节pH 3)的抗菌稳定性研究,并进行了提取物处理香蕉的贮藏防病试验。结果表明,开口箭甲醇提取物及其乙酸乙酯分部萃取物和正丁醇分部萃取物抑制香蕉炭疽病菌孢子萌发的半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1490.27,638.40,1112.65 μg/mL,抑制香蕉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分别为1262.16,451.02,955.58 μg/mL,正丁醇分部萃取物的抗菌活性不受热、紫外线和酸等因子的影响,用开口箭提取物处理采后香蕉果实,具有明显降低其潜伏性炭疽病发病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1.2%鱼藤酮微乳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1.2%鱼藤酮微乳剂(M E)的制备方法。以二甲苯与乙酸乙酯(2∶3,v/v)为溶剂,CRES-LOX 3433为乳化剂,自来水为介质配制出的鱼藤酮M E,经热贮稳定性测定,各项质量指标合格;对黄曲条跳甲P hy llotreta striola ta(F abric ius)的毒力,1.2%鱼藤酮M E的LC50为503.25 m g/kg,7.5%鱼藤酮乳油(EC)的LC50值为640.22 m g/kg,M E的毒力是EC的1.27倍。  相似文献   

15.
爵床提取物的抑菌杀虫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爵床(Justicia procumbens var.procumbens L.)是一种传统中药。为探明爵床提取物的抑菌杀虫活性,采用冷浸和超声波提取相结合的方法,分别获得了爵床甲醇、氯仿、丙酮、乙酸乙酯和正己烷等溶剂提取物;并应用抑菌圈法研究了5种提取物对柑橘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rioides)、芦笋茎枯病菌(Phomopsisasparagi)、稻瘟病菌(Pyricularia grisea)、棉花红腐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等5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测定了甲醇提取物对柑橘炭疽病、芦笋茎枯病、草莓灰霉病和柑橘溃疡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等4种植物病菌及白蚊伊蚊(Aedes albopictus)、家蝇(Musca domestica)和菜青虫(Pieris rapae)等3种害虫的毒力。结果表明,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8 mg.mL 1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甲醇提取物对柑橘炭疽病菌、芦笋茎枯病菌、草莓灰霉病菌的抑制率均达50%以上。爵床甲醇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抑菌杀虫活性,对柑橘炭疽病菌、芦笋茎枯病菌和草莓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5.94 mg.mL 1、4.61 mg.mL 1和5.27 mg.mL 1,EC90分别为63.69 mg.mL 1、58.01 mg.mL 1和54.57 mg.mL 1;0.25~1.00 mg.mL 1爵床甲醇提取物对柑橘溃疡病病菌显示强抑菌作用,0.125 mg.mL 1显示中度抑菌作用,最小抑制浓度(MIC)为0.062 5 mg.mL 1;爵床甲醇提取物对白蚊伊蚊、家蝇和菜青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0.195 8 mg.mL 1、0.351 4 mg.mL 1和0.287 7 mg.mL 1,LC95分别为0.988 4 mg.mL 1、3.053 2mg.mL 1和2.584 4 mg.mL 1。因此,爵床提取物作为生物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通过A n tim yc in A17对纯培养条件下及回接茄子褐纹病菌[P hom op sis vex ans(Sacc.et Syd)H arter]的影响,发现A n tim yc in A17对茄褐纹病菌菌丝及其甲型孢子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0.1000μg/mL和0.0166μg/mL;经A n tim yc in A17处理过的菌丝体所形成的甲型孢子,其萌发力和形态都较正常孢子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17.
利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纳米硅、30% DT杀菌剂可湿性粉剂、20%病毒A可湿性粉剂和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4种化学药剂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发现4种化学药剂对黄瓜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均无直接抑制作用。利用4种化学药剂诱导黄瓜幼苗抗枯萎病效果的测定结果表明,30% DT杀菌剂可湿性粉剂的诱导抗性效果最好,最高为10.93%;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处理不仅没有诱导抗性效果,反而促进了病害的发生;纳米硅与20%病毒A可湿性粉剂的诱导抗性效果处于二者之间,最高分别为4.08%和6.24%。  相似文献   

18.
梨树腐烂病是危害梨树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为探寻梨树腐烂病(Pear valsa canker)的绿色防治药剂,室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离体枝条打孔接种法,测定了不同浓度的黄连水浸提液对梨树腐烂病菌菌落生长的影响及其在离体梨树枝条上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黄连水浸提液对梨树腐烂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浓度为5.000 0%时抑菌率高达100%;当黄连水浸提液浓度为5.000 0%和10.000 0%时,病疤面积间无显著差异,室内防效分别高达75.8%和78.2%。表明不同浓度的中药材黄连水浸提液对梨树腐烂病均有一定防效,浓度为5.000 0%时对菌丝的抑制作用和离体枝条保护作用最为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引起潮州市橄榄黑斑病的病原菌种类,筛选有效防治药剂,对发病果实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并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引起橄榄黑斑病的病原菌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4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14种杀菌剂对链格孢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克菌丹水分散粒剂、8%氟硅唑微乳剂和40%苯甲·嘧菌酯悬浮剂的抑菌效果较好,EC50分别为1.267、1.207、1.100、0.944 mg·L-1。田间防效测定结果表明,40%苯甲·嘧菌酯悬浮剂、8%氟硅唑微乳剂的防治效果显著,防效为68.58%、65.44%;而30%王铜、2%春雷霉素的防效较差,仅为10%左右。综上,推荐将8%氟硅唑微乳剂和40%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种药剂作为防控橄榄黑斑病的首选药剂。本研究可为橄榄黑斑病高效杀菌剂的筛选提供数据参考,并为其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辣椒枯萎病及草莓枯萎病是为害辣椒和草莓的主要病害之一。为明确淮安地区辣椒、草莓枯萎病的病原菌种类及防治方法,采集辣椒、草莓根际土壤样品,对其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和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辣椒专化型及尖孢镰刀菌草莓专化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3种杀菌剂进行筛选,其中氟硅唑抑制作用较好,对尖孢镰刀菌辣椒专化型的EC_(50)为0.181 7~0.251 7 μg·mL~(-1),对尖孢镰刀菌草莓专化型的EC_(50)为0.076 0~0.212 8 μg·mL~(-1),且活体药效实验表明该药剂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