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流行病学发病兔场采用开放式兔舍、金属笼具养兔。种兔群定期免疫接种了兔瘟单苗和巴氏杆菌单苗,仔幼兔断奶后一周免疫接种兔瘟-巴氏杆菌二联苗,日常消毒定期进行。因场内老鼠较多,故兔场放养了5只猫。2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病兔初期体温升高达41℃,  相似文献   

2.
1 预防球虫病、巴氏杆菌病 大蒜粗粉10g、黄莲5g、黄芩10g、黄柏5g、甘草10g混合研成粉末,拌料饲喂,仔兔每天每只 4g,青年兔、成年兔每天每只7g,连喂7天。2 消炎、抗菌、增重 大蒜茎粗制干粉10g、洋葱干叶粉10g、车前草2g、蒲公英2g、青蒿10g、甘草2g、艾叶草5g混合研成粉末,夜间拌料饲喂,仔兔每天每只5g,青年兔每天每只 10g,连喂 5天,停 3天。3 促生长 大蒜粉309、海带粉10g、黄芪粉sg、松针粉20g,按5%拌料饲喂。4 杀菌、治皮肤病4.1 取鲜蒜头3颗,捣烂,加入白…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济源市一养兔场发病,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细菌分离培养、纯化、生化鉴定诊断为兔巴氏杆菌病.对分离的巴氏杆菌(Pm)进行扩菌,经甲醛灭活,以蜂胶为佐剂,制成本场巴氏杆菌灭活苗(含菌量为100亿/mL),接种于产前母兔和仔兔,对兔巴氏杆菌病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 目前对青年兔(90—180龄)的巴氏杆菌病已有报道,但对仔兔(出生后至断奶前)的巴氏杆菌病尚未见到。1986年1月.我省邗江县某农户饲养的西德长毛仔兔突然死亡.经诊断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仔兔巴氏杆菌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引起畜禽(如兔、猪、牛、鸡等)巴氏杆菌病的病原菌,主要引起动物发生出血性败血症。兔巴氏杆菌病又称为兔出血性败血症,是严重危害养兔业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采集疑似病死兔病料进行了兔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1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2005年9月底,海安县孙庄镇某养兔场突然发生一种以流浆液性鼻涕、咳嗽、下痢和急性死亡为特征的传染病,在4天内发病35只,死亡19只。经诊断为兔巴氏杆菌病。采用青、链霉素肌注,氟本尼考拌料和电解多维饮水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临床症状该兔场自引进种兔后,一直坚持自繁自养  相似文献   

7.
研制兔出血症-巴氏杆菌病蜂胶二联灭活苗2批,分别在4-8℃和室温条件下保存6个月、12个月后进行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蜂胶二联苗在4~8℃和室温条件下保存6个月、12个月,对兔出血症的保护率均为100%;4~8℃保存6个月对巴氏杆菌病的保护率为100%,保存12个月对巴氏杆菌病的保护率为90%;室温保存6个月对巴氏杆菌病的保护率80%,保存12个月对巴氏杆菌病的保护率为70%。据此可以确定蜂胶二联苗的保存期为4~8℃一年或室温半年。  相似文献   

8.
甲砜霉素为广谱性抗生素,对鸡巴氏杆菌病的预防性治疗效果试验,证实按每千克体重20mg,拌料喂服,保护率可达100%,按每千克体重2000mg给药,未见中毒表现。  相似文献   

9.
兔巴氏杆菌病 ,是家兔生产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症状包括不同类型 :败血型、肺炎型、鼻炎型、结膜炎、生殖器感染和脓肿等。急性暴发可造成兔群大批死亡 ,慢性感染由于病情缠绵不断 ,且可出现混合感染 ,难以根治。笔者近几年来根据本病的发病类型和流行特点 ,采用中草药防治法 ,收到良好的效果。方一 :鱼腥草 1 0克、金银花 1 0克、桔梗 3克 ,栀子 3克、大青叶 5克 ,水煎拌料或内服 ,病兔每日 2次 (治疗肺炎型 )。方二 :板蓝根 6克、金银花藤 6克、鱼腥草 1 0克 ,红薯叶 3克、刺苋菜 3克 ,水煎拌料或内服 ,病兔每日 2次 (治…  相似文献   

10.
兔巴氏杆菌为一条件性致病菌。通常多因气候变化,环境条件恶劣,卫生条件较差,饲养管理不良,以及兔体制较弱、抗病力下降,病菌大量繁殖,从而引起巴氏杆菌病暴发流行。1999年3月24日,忻州市某养兔场所养的1200只新西兰肉兔相继发病,3d内发病兔达460只,发病率为30.83%;死亡189只,死亡率为15.75%,致死率为41.09%,经诊断为兔巴氏杆菌病,采用综合防制措施后,病情迅速得到控制,再无新的病例和死亡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家兔肺出血性巴氏杆菌病的诊治张明智(河北省承德农业学校,承德067411)1996年10月,承德县某个体兔场暴发一起以死前口鼻出血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前后共死亡家兔56只,其中公兔1只,母兔4只,仔兔和青年兔共51只。经实验室检查为巴氏杆菌病,选...  相似文献   

12.
鸭巴氏杆菌病是一种严重影响家禽养殖业的鸭细菌性疾病。笔者对江苏省句容市某养殖场的患病鸭进行临床诊断和病例剖检,发现该患病鸭疑似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遂无菌采样后进行实验室检测,通过细菌分离培养、瑞氏染色镜检确诊该患病鸭患鸭巴氏杆菌病;再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选用250g复方磺胺氯达嗪钠粉拌料[配合饮水中添加0.5‰复合维生素添加剂+0.2‰黄芪多糖+3‰食用碱(碳酸氢钠)]治疗7d后,该养殖场鸭群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3.
2005年9月底,海安县孙庄镇某养兔场突然发生一种以流浆液性鼻涕、咳嗽、下痢和急性死亡为特征的传染病。在4d内发病35只,死亡19只,经诊断为兔巴氏杆菌病。采用青、链霉素肌注,氟本尼考拌料和电解多维饮水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临床症状该兔场自引进种兔后,一直坚持自繁自养,幼兔都进行过兔瘟蜂胶灭活疫苗的免疫接种。2005年9月底,兔群突然发病,病兔精神沉郁,不愿活动,食欲废绝,体温升高达41~42.5℃,流鼻涕,有的下痢,死前体温下降,全身颤抖,四肢抽搐,病程1~2d。有的兔生前精神、食欲较正常,突然倒地,呼吸急促,1~3h即死亡。2剖检变化病…  相似文献   

14.
蚯蚓提取液对兔巴氏杆菌病的治疗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蚯蚓提取液对兔巴氏杆菌病的治疗效果,采用蚯蚓提取原液对兔巴氏杆菌进行了体内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体外抑菌试验,蚯蚓提取液对巴氏杆菌的抑菌效果明显,最小抑菌浓度为5倍稀释原液,而原液的抑菌率可达100%;体内试验研究显示,6 mL剂量组对兔巴氏杆菌病的治愈率为100%。  相似文献   

15.
<正>兔巴氏杆菌病又称传染性鼻炎,多为FO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是兔病中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对2~6月龄仔兔危害最大。多发生于早春及晚秋季节。病原由病兔的分泌物、排泄物如唾液、鼻液、粪、尿等通过呼吸道、消化道  相似文献   

16.
兔巴氏杆菌病又名兔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兔的急性烈性传染病。2009年3月初,我们收检1份兔急性死亡病例,经问诊、临床检查、对病死兔尸体剖检,结合化验室检验,确诊为兔巴氏杆菌病。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兔巴氏杆菌病是由各种血清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巴氏杆菌病的总称。该病菌分布很广,在养兔场以及在健康兔的鼻黏膜上均能寄生,但在正常情况下并不引起兔只发病。一旦兔体受到外界不良条件影响以及饲养管理不良,兔体抵抗力降低,该菌便会大量繁殖,毒力增强,病菌即可通过鼻黏膜进入血液分布到全身而引起发病。本病多发生于春秋两季,常呈散发或地方流行性,一般发病率为20%~30%。由于很多家兔鼻黏膜带有巴氏杆菌而又不表现临床症状,所以当引进兔时常把该菌带入,  相似文献   

18.
1986年元月份以来,杨州地区某些农户养饲的西德杂交哺乳仔兔发生突然死亡。经实验室诊断为哺乳仔兔巴氏杆菌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以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致病性大肠杆菌O8s、O119、O18等菌株制备的兔巴氏杆菌 大肠杆菌油乳与中药灭活菌苗。经实验室免疫试验和中间试验证明。该菌苗在免疫后第14天即可产生坚强的免疫力。经攻毒试验证明,该菌苗的保护率为93%。免疫期为9个月,免疫效果普通反应良好。该菌苗在4℃可保存18个月以上。室温阴暗处可保存10个月以上。临床证明该菌苗能有效地控制巴氏杆菌病与大肠杆菌病在兔群中的流行,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1990年6月,吉林省某兔场发生二月龄左右幼兔突然死亡,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确定为兔巴氏杆菌病,针对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将病情很快控制。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流行情况该场共养兔600只,其中,二月龄幼兔300只,种兔100只,仔兔200只。现已养兔两年,过去曾发生过兔巴氏杆菌病。未注射巴氏杆菌病菌苗。该场卫生条件较差,兔舍内潮湿,空气污浊。最近注射兔瘟疫苗。注苗时,注射部位未剪毛,仅用酒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