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北京作为金鱼的发源地,在养殖模式上仍以坑塘养殖为主,整体品质较低。传统的池养金鱼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金鱼品质,但存在倒鱼、换水频繁、耗水耗能及人工成本高等缺点。普通养殖户逐渐以省时、省力的坑养为主,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本地区金鱼观赏品质不高、种质资源退化、入缸养殖成活率低等问题。北京市观赏鱼创新团队成立以来,一直致  相似文献   

2.
陈万光 《内陆水产》2002,27(8):39-40
适合于家庭养殖的观赏鱼品种繁多,但归纳起来主要分为三大系列,即中国金鱼系列、日本锦鲤系列和大、中、小型热带观赏鱼系列。想养好观赏鱼,不仅要投喂适口的优质饲料,而且要经常保持水质良好,更要有完善的防病治病措施。致使观赏鱼得病的因子很多,主要有,投喂不当、操作粗糙、换水不够或换水时温差过大、化学物质引起中毒及传染性和侵袭性病原体的感染等等。在从事观赏鱼的养殖中,我们总结出了一些观赏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1出血病此病为池养金鱼的常见病,水族箱养殖的金鱼偶尔也有病发。流行于每年的7~8月份。类似于池塘养…  相似文献   

3.
观赏鱼产业在我市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从宋代开始,扬州就开始有了金鱼养殖,是扬州悠久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杭州、苏州、北京等地齐名的中国传统金鱼产地之一。上世纪80年代扬州红园曾经是全国最大的观赏鱼出口基地,培育的水泡和蝶尾类金鱼是闻名遐迩的观赏鱼精品。90年代  相似文献   

4.
金鱼养殖产业化的江苏应加速接轨国际出口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三州一通,四大金鱼养殖产业化基地已被业内出口商所确认。江苏生产的金鱼资源被业内出口商所利用也不是什么商业秘密。上海作为观赏鱼出口的空港集散地,70%的金鱼资源来自江苏。早在1980年江苏无锡产的鹤顶红就在美国洛杉矶博览会上夺得金奖,1992年江苏红水泡又在纽约金鱼展览会上获得铜奖。江苏的金鱼品质已被国际观赏鱼进口商所认可。尤其是南通金鱼体质强壮、养殖粗放,常年出口需要缺口较大,近几年来徐州小规格金鱼质量上升,供需两旺。加速发展江苏全境的金鱼产业化养殖提高质量与产量;  相似文献   

5.
一、国内外观赏鱼产业状况 世界观赏鱼大致可分为五大类型:金鱼、锦鲤、热带观赏鱼、淡水其他观赏鱼、海水其他观赏鱼.其中淡水性观赏鱼的养殖占观赏鱼养殖总量的85%,海水性观赏鱼只占15%.  相似文献   

6.
苏州、扬州、南通、徐州,并列为江苏省四大金鱼产地。从上世纪80年代初,南通每年均向上海观赏鱼出口商提供大量优质金鱼,南通养殖的金鱼在品质上已被国际市场的进口商所接受。几十年来南通金鱼养殖户虽然有增也有减,但提供的商品质量还是稳定的,笔者每年都去南通收购金鱼,现将南通金鱼养殖的一些模式和成功的经验分析如下,以供养殖户参考。南通金鱼养殖最早在城南段家坝姚家园一带,那时仅几户人家养殖,没有进入市场经济。上世纪70年代末,金鱼养殖作为一种家庭副业逐步发展起来,形成一定的规模,当地居民利用屋前屋后的一些菜…  相似文献   

7.
一、观赏鱼养殖业发展前景我国唐朝开始将金黄色的野生鲫鱼进行“家池”养殖,宋朝时有金鱼进入家养;至清朝中后期,我国家养观赏金鱼达到历史上的鼎盛时期;现在金鱼已经是世界性观赏鱼品种,约有280个品种。作为世界上最早饲养观赏鱼的国家,目前我国出口的观赏鱼类已达120多种,产  相似文献   

8.
序言 金鱼是世界著名的观赏鱼类,有着悠久的养殖历史。随着国内观赏鱼养殖业的发展和对国内外市场的开拓,中国金鱼养殖已形成了一个新兴产业。但自古以来,金鱼名称甚多,各地名称不统一。其中有:闻其名不知何物,同物多名等现象,这种现象已影响到了这个产业的发展,给生产企业、经营单位造成了一定的麻烦。为此中国水产学会观赏鱼研究会组织各地及港台十九位专家学者、企业家,成立了中国金鱼名称审定委员会,委员们  相似文献   

9.
观赏鱼养殖有悠久的历史,观赏鱼以其艳丽的色彩、奇特的体形以及妩媚动人的游姿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令水族世界千姿百态,绚丽多彩。观赏鱼市场前景广阔,下面将介绍目前主要的金鱼、锦鲤、热带鱼三大观赏鱼的养殖,以供同行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通州区2009年将加大观赏鱼产业建设力度,进行产业化提升。主要内容包括:①建设观赏鱼良种繁育基地。以鑫淼水产总公司为龙头,繁育优良锦鲤、金鱼品种,开展良种繁育技术研究与试验,整体改良现有低质观赏鱼养殖品种。②建立养殖示范推广区。做到金鱼、锦鲤的三级养殖示范,推广良种养殖。③建立科技服务站。  相似文献   

11.
目前,热带观赏鱼和金鱼的养殖在新加坡颇为盛行,已成为该国养殖业的一大特色。50年代,观赏鱼养殖在新加坡还只是一种副业,但经过近40年的逐步发展,已经变成一个较为重要的产业。新加坡培育的热带观赏鱼畅销世界各地。而且她还收购并出口世界各地生产的观赏鱼,成了世界各国观赏鱼的集散地,每年可以赚取非常可观的外汇。该国观赏鱼养殖业及观赏鱼进出口贸易的成功,可归诸于如下几个因素:观赏鱼养殖方面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国际海运、航空网络四通八达;更兼饲养的观赏鱼种类繁多,品质优异;养殖者和出口商经验丰富。  相似文献   

12.
<正>草金鱼体形与普通鲫鱼相同,尾鳍较长,易于饲养,价格适中,是普通家庭观赏鱼养殖的优选品种。北京通州、朝阳等地非常适宜草金鱼生长,有悠久的养殖历史。目前,部分养殖户仍采用坑塘散养,产量不高,效益低下,也不符合北京市渔业"三节两高"发展总体规划。观赏鱼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  相似文献   

13.
1观赏鱼市场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逐步深入,小城镇建设的进一步深化,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品位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休闲需求,观赏鱼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观赏鱼的国内市场前景广阔,需求量巨大,只是普通居民在品种、质量上要求不高。我国加入WTO后,为观赏鱼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开辟了国外市场。2观赏鱼养殖历史发展和问题据文献记载,晋代,距今1700多年,金鱼就已出现。到唐朝有人开始将鲫鱼的变种———红鲫鱼,进行“家化”养殖,宋朝出现了宫庭金鱼,到明朝达到兴盛。长久以来,观赏鱼养殖作为一种祖业,一种传统工艺,只是庭院式小规模养殖,同行间很少交流,沿用的是传统的养殖方法,发展不快,产量不稳定,同国外相比缺乏的是品牌和品质。3养殖效益目前,全球观赏鱼贸易额每年可达50亿美元,且每年以高于10%的速度增长。如果我国能占全球贸易额的10%~30%,每年可以解决10万~20万人就业,并带动相关饵料、渔药、技术服务等20万~30万人就业,帮助30万~50万养殖户发家致富。经过多年培育和从国外引进,当前国内观赏鱼品种繁多,价格悬殊。观赏鱼养殖无论是有产量、无精品;还是有精品,无产量都不能够在市场上占稳,这也正是...  相似文献   

14.
吴昊  张素琴  张茜 《水产养殖》2008,29(2):23-25
徐州地区由于气候、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金鱼生长周期短,养殖高品质金鱼的最大规格仅11~13 cm,为此进行了金鱼的反季节养殖技术试验,将日光温室原理和设施应用到金鱼人工繁殖上来,将繁殖时间提早3个月,年生长天数由180 d提高到280 d,延长了商品鱼的生长时间,提高了商品鱼的规格、亲本越冬的成活率和人工繁殖的受精率、孵化率和正品率,从而提升观赏鱼的品质、档次和观赏价值,获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正>福建省福州地区金鱼养殖历史有200多年,现有金鱼养殖场60多家,年产金鱼800多万尾,为国内包括京津、苏杭、福州和广州在内的四大金鱼主要养殖区之一。福州地区养殖的金鱼具有品系多、体形壮硕、色彩丰富且艳丽等特点,近20年相继培育出兰寿金鱼(国寿)、皇冠珍珠和熊猫金鱼等多个广受欢迎的金鱼新品系。近年来福州金鱼在国内外多项金鱼(观赏鱼)比赛中独占鳌头,福州金鱼已成为精品金鱼的代表。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和水质条  相似文献   

16.
<正>徐州市水泥池养殖金鱼面积达212.46万米2,年产观赏鱼2.7亿尾,产值1.49亿元,观赏金鱼养殖户为3668户,从业人员近万人。徐州市水产科学研究所的科技人员通过近几年的项目实施,总结出一套适宜在本地区进行水泥池养殖金鱼的高效模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有丰富的鱼类资源,分布于中国领土和领海的鱼类共有2000多种,其中淡水鱼类有800余种。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养殖观赏鱼的国家,最早的人工培育的观赏鱼品种——金鱼,就诞生在中国。早在200多年前,中国的金鱼就开始走向世界各地,现在金鱼仍然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观赏鱼类之一。  相似文献   

18.
楼丹 《河北渔业》2006,(2):61-62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地已兴起一股观赏鱼饲养热.观赏鱼品种丰富,有金鱼、锦鲤、龙鱼、热带鱼及其他观赏鱼.发展观赏渔业,是提高渔业附加值的一个途径.观赏渔业已成为渔业发展的一个新领域,下面从三方面讨论观赏鱼的健康养殖.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是金鱼的故乡,是金鱼的原产地,远在唐朝就开始将金黄色的野生鲫进行"家化"养殖,这是金鱼人工养殖的起源[1]。金鱼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文化与养殖历史,也是我国观赏鱼的主要养殖品种,深受人们喜爱。金鱼的活动、摄食、生殖、生长和发育等一切生命活动都是随季节的变化而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对金鱼的养殖管理进行适时的调整显得非常重要。同时,近年来  相似文献   

20.
稻田养殖观赏鱼金鱼、锦鲤、彩鲫,既可改善稻田生态环境。增添观赏鱼的色彩(稻田水浅光照足),又可增产增收,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养殖方式。一般每亩稻田在不减少稻谷产量或有所增加的前提下,可收获养殖观赏鱼5 000-8 000尾,获利 4 000-6 000元,是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