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玉米大斑病菌毒素对玉米叶肉细胞脂氧合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大斑病菌2号小种粗毒素(HT-C)和标准毒素(5-羟甲基-2-呋喃甲醛,HT-I)处理玉米叶片,都能诱导3种供试基因型玉米叶片中脂氧合酶活性增高,但是不同基因型玉米对HT-C和HT-I的反应不同,HT-I对含有Ht1基因的品系诱导时间早,水平高,HT-C对于不带Ht基因的品系LOX的影响略高于HT-I;不同浓度的HT-I在OH43和OH43Ht1玉米叶片中诱导的LOX酶活性不同,高浓度HT-I和HT-C对LOX酶活诱导时间早,水平高,浓度降低诱导水平降低;外源H2O2对HT-I和HT-C在OH43叶片中LOX酶活性诱导作用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2.
 无核白葡萄(Vitis vinifera cv.Thompson Seedless.)果实于成熟季节(7月、8月)采自新疆吐鲁番(折光仪含糖量18%~22%),对采后的健康果实按整穗、带梗果粒、去梗果粒、切伤果及穗轴和果梗在室温(24~28℃)和低温(0~4℃)下的呼吸强度与乙烯合成进行了测定,并对整穗果接种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和Alternaria sp.后呼吸与乙烯释放的变化,进行了对比测定分析。  相似文献   

3.
通过L-丝氨酸与不同的酰氯在室温下反应,合成了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乙烯合成抑制剂O-酰基化丝氨酸(2a~2h),其结构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及高分辨质谱确证。以氨乙氧乙烯基甘氨酸(aminoethoxyvinylglycine,AVG)为阳性对照,测定了目标化合物对樱桃番茄Lycopersivon esculentum Mill.乙烯合成量和果实硬度的影响,同时运用分子对接的方法分析了目标化合物与番茄1-氨基环丙烷羧酸(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 ACC)合成酶(ACS, 1IAY)可能的结合模式。结果显示:大部分目标化合物具有延缓樱桃番茄果实软化和抑制乙烯合成的作用,其中化合物2c和2h效果较为突出。用2c和2h处理番茄后第5天,与空白对照相比,果实硬度分别提高27.62%和40.04%,均与AVG处理无显著性差异;2c和2h对乙烯合成量的抑制率分别达71.89%和53.28%,其中2c处理的抑制效果显著优于AVG处理。分子对接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2c与番茄ACS酶活性空腔的氨基酸残基有较好的相互作用,2c的羧基可与Ala54和Arg412的氨基形成氢键,从而占据ACS酶的活性空腔。O-酰基化丝氨酸类化合物结构简单,容易获取,对乙烯合成抑制剂的开发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乙烯利催熟番茄应用现状及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分析了山东省8个地市番茄生产中利用乙烯利催熟现状,针对番茄生产中使用乙烯利存在的问题,设计乙烯利对番茄不同的处理方式和处理剂量,探讨乙烯利不同使用方式对番茄成熟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涂抹花梗处理方式对番茄成熟品相和品质的影响最小,正常使用剂量情况下Vc含量降低4.35~5.89%,番茄红素含量降低8.77~9.78%,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2.45~3.17%;随着使用剂量的提高,对番茄成熟品相和品质的影响加大。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外源褪黑素对番茄果实品质及挥发性物质的影响,以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航粉高糖’品种为试材,以果实表面喷施蒸馏水为对照(CK),设4个不同浓度褪黑素喷施果实处理,分别为T1(50 μmol·L-1)、T2(100 μmol·L-1)、T3(150 μmol·L-1)、T4(200 μmol·L-1)。结果表明:(1)100 μmol·L-1外源褪黑素处理能显著增加番茄果实中果糖、葡萄糖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降低有机酸含量,从而显著提高番茄果实糖酸比。(2)5个处理中共检测出86种挥发性物质,包括12种酮类、32种醛类、14种醇类、4种酯类、13种烃类、7种酚类和4种其他类物质。各处理挥发性物质总数量和总含量依次为:CK(55种,1 279.18 μg·kg-1)、T1(69种,1 960.95 μg·kg-1)、T2(66种,2 258.70 μg·kg-1)、T3(62种,1 818.84 μg·kg-1)、T4(59种,1 695.04 μg·kg-1),均为醛类含量最高,酚类含量最低,其中100 μmol·L-1处理可提高番茄果实中酮类、醛类、醇类和酯类挥发性物质总含量。检测出的挥发性物质共包含10种番茄特征香气成分,100 μmol·L-1处理的特征挥发性物质含量最高,为1 307.34 μg·kg-1。(3)与对照相比,喷施褪黑素提高了番茄果实单果质量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番茄红素含量,促进果实对N、K、Mg、Cu、Fe、Zn等矿质元素的吸收。(4)主成分分析表明,各处理的综合得分表现为T2>T1>T3>T4>CK。综上,外源喷施褪黑素可显著提高番茄果实的营养和风味品质,且100 μmol·L-1浓度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用温室小区试验的方法,通过对番茄株高和茎粗、果实品质和产量以及水分生产效率进行比较,探讨了温室栽培茄果类地下滴灌灌水控制下限的适宜取值范围。结果表明:在壤质土壤的试验地上,当地下滴灌管埋深为30 cm、计划湿润层深为15 cm~45 cm(厚度30 cm)、湿润比取0.7、灌水控制上限取田间持水量时,将土壤水吸力30 kPa作为控制灌水的下限,有利于番茄植株生长发育,可以达到高产、优质、节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土壤含水量对温室樱桃番茄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樱桃番茄红宝石为研究材料,以5个梯度的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40%~50%、50%~60%、60%~70%、70%~80%和80%~90%)进行处理后,测定并分析植株生长状况、果实品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时,同化物在樱桃番茄上积累的最多,产量最高,为6.25 kg/m2;在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时,樱桃番茄果实品质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最大值,其中Vc、可溶性糖和干物质的含量分别为652.2 mg/kg,72.8 g/kg,71.8 g/kg,可溶性固形物占总质量的9.8%,水分利用率也最大,为13.9 kg/m3。综合分析水分对植株生长发育、果实品质、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认为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可以作为樱桃番茄生长期间理想的土壤水分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8.
将高盐胁迫及水稻再生相结合进行化学药剂筛选的方法是一种快速而有效的筛选方法,通过该法筛选出稻瘟灵对诱导水稻抗性的适宜浓度为20 mg/L。同时以一种水稻脂氧合酶基因cDNA(RCI-1)作为指标,克隆出相应探针。通过Northern杂交检测,发现稻瘟灵在不同的逆境条件(低温,高盐,病害)下可使RCI-1表达增强或提前,进而推断稻瘟灵对水稻抗逆性具有诱导作用,是一种抗逆化学诱导剂。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拮抗菌株BC-39对番茄病害的控制作用,采用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测定了BC-39发酵液冻干物对番茄灰霉菌的抑制作用,并研究了菌悬液对盆栽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番茄的防腐保鲜作用。经鉴定拮抗菌株BC-39为皮尔瑞俄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peoriae,其发酵液冻干物抑制番茄灰霉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21.72 μg/mL和23.46 μg/mL;106 CFU/mL BC-39菌悬液对盆栽番茄灰霉病的保护和治疗效果分别为70.1%和65.8%,对采后番茄灰霉病的防腐率为88.4%,经106 CFU/mL菌悬液浸果处理后番茄的失重率为1.34%,低于清水对照。研究表明,皮尔瑞俄类芽胞杆菌BC-39可作为生防制剂应用于番茄灰霉病的防治及番茄的采后保鲜。  相似文献   

10.
以里格尔87-5为试验材料,研究在水分调控下剪叶和灌水量对加工番茄果实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加工番茄鲜果增重特征参数:最大增重速率时间、最大增重速率、平均增重速率、活跃生长期、增重持续天数,以及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的持续天数,表现为适水>轻度干旱>干旱,对照>剪叶,对照(30 mm)>小灌量(10 mm),单果鲜重与其特征参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推迟最大增重速率出现时间,延长单果增重过程持续天数、活跃生长期、快增期、缓增期和提高平均增重速率有利于单果鲜重增加.通径分析表明,单果增重持续天数和活跃生长期与单果鲜重相关性最强, 呈直接的正效应,对单果增重的贡献较大,是表征加工番茄鲜果增重特征的最重要参数.总之,干旱胁迫和剪叶抑制加工番茄单果生长,降低了单果重.  相似文献   

11.
番茄灰霉病在果实上的侵染部位及防治新技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发病规律及人工接种研究,明确了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初侵染番茄果实的主要部位为残留的花瓣处及柱头处,随后扩展到果蒂部、脐部,最后蔓延到果实的其它部位。据此,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一种防治番茄果实灰霉病的新方法,在番茄用2,4-D蘸花后7~15 d(幼果直径10~20 mm)摘除残留的花瓣及柱头,防效达80%以上,对番茄单果重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番木瓜(Carica papaya)叶子罹致环斑花叶病,引起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的降低。罹病叶片的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健叶的79.7%和58.3%。罹病叶片的RUBP羧化酶和PEP羧化酶活性分别为健叶的37.2%和53.2%。RUBP羧化酶与PEP羧化酶活性比从健叶的7.22降至5.01。环斑花叶病侵染对RUBP羧化酶活性的影响较PEP羧化酶大。罹病叶子的苹果酸酶和苹果酸脱氢酶活性亦较健叶的低,分别为健叶的68.5%和44.8%。环斑花叶病侵染可能引起叶子光吸收和二氧化碳羧化能力的降低,从而影响植株的生长和果实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
蕃茄根土区系中拮抗性细菌的分布与青枯病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番茄植株根土区系中桔抗菌数量的研究表明,重病田健株根土区系中拮抗菌数量占总分离菌数的比例最大,为8.2%,其中根围拮抗菌的分离频率高于根际与根表,但多数来源于根围的菌株其拮抗作用易丧失,而报表来源的菌株拮抗作用不易丧失。所分离的拮抗菌(93.2%)属于产芽孢的细菌。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北方番茄主要病毒种类普查及TMV、CMV株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0—1994年,对中国北方15省(市)番茄4种主要病毒种类进行了普查,在3761份样本中,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的检出率分别为34.5%—65.7%和11.6%—62.6%,马铃薯X病毒(PVX)和马铃薯Y病毒(PVY)的检出率一般为10%—20%。与此同时,也对番茄上的TMV和CMV进行了与抗病毒育种紧密相关的株系分化研究,在333个TMV分离物中鉴定出0、1、2和1.2株系,以0和1株系为主,在绝大多数省(市)中分别占分离物的50%和30%以上;在232个CMV分离物中鉴定出轻花叶、重花叶、坏死和黄化株系,以轻花叶和重花叶株系为主,在绝大多数省(市)中分别占分离物的30%和50%以上,这一研究结果为番茄病毒病的综合防治和抗病毒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抗病自交系黄野四-3、感病自交系8112和Mo17、耐病自交系478为材料,采用直接组织斑免疫测定法(IDDTB)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结合生物学症状研究了玉米矮花叶病毒对玉米的侵染及其运转规律,试验表明玉米抗玉米矮花叶病毒主要是抗系统传导,其次抗病毒增殖和细胞间扩展,但不抗侵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