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探讨常绿阔叶林常见种幼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及其组分含量的种间差异及其在根、茎、叶不同器官中的分配格局,以流溪河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15种常见种幼苗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根、茎、叶的可溶性糖、淀粉、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和可溶性糖/淀粉的比值。结果表明,物种、植物器官及其交互作用对植株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及其组分含量具有显著影响;15种植株幼苗普遍表现为叶片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糖/淀粉比值最高,根部的淀粉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乔木树种幼苗和灌木树种幼苗的NSC及其组分含量在植物根部和叶片中无显著差异,乔木和灌木树种幼苗茎的可溶性糖与NSC含量也无显著差异,但常绿乔木的茎可溶性糖/淀粉显著高于灌木,淀粉含量显著低于灌木。常绿阔叶林常见种幼苗的NSC及其组分含量的种间差异及其在不同器官中的分布差异,体现了植株幼苗的叶和根分别是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储存结构,为植株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同时也反映了其应对环境的不同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南京仙林大学城校园绿化植物资源应用状况,对南京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及南京财经大学5所校园绿化植物种类组成、生活型、季相结构、应用频度及类群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南京仙林大学城校园绿化植物共有83科180属260种,其中,蕨类植物共有1科1属1种,裸子植物共有8科16属24种,被子植物共有74科163属235种;优势科共有10科119种,优势属共有18属69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共有12科12属13种。生活型上,南京仙林大学城校园绿化应用乔木共有107种,其中落叶类乔木应用较多;灌木共有83种,以常绿类灌木为主;草本共有70种,以多年生草本植物应用为主。观赏特性上,春季观花植物共有67种,夏季观花植物共有45种,秋季观花、观叶植物各有18种和21种,校园季相变化较为明显;应用频度上,行道树以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二球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以及银杏(Ginkgo biloba)为主;绿篱以红叶石楠(Photinia×fraseri)、大叶黄杨(Buxus megistophylla)、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 rubrum)等常绿灌木为主;草本植物以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沿阶草(Ophiopogon bodinieri)及金边阔叶麦冬(Liriope platyphylla‘variegata’)等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总体上,仙林大学城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季相变化明显,但5所高校植物种类大多一致、植物配植手法相似,建议加强乡土植物的应用、增加藤本植物及水生植物应用,使校园绿化体系发挥更好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3.
选取广西地区15种典型园林观赏植物作为试验材料,全面系统地测定不同植物叶片的形态特征及生理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比较不同植物的耐阴程度。结果表明,草本植物具有最高的比叶面积,其次分别为灌木和乔木,并且三者比叶面积差异均显著。叶绿素a和b含量基本表现为草本乔木灌木,并且三者之间差异均显著;叶绿素a/b基本表现为灌木乔木草本,乔木和草本差异并不显著。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和胞间CO_2浓度(C_i)均表现为乔木灌木草本,并且三者之间差异均显著。暗呼吸速率(R_d)基本表现为草本灌木乔木,乔木和灌木之间差异不显著。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基本表现为灌木乔木草本。表观量子效率(AQY)和羧化效率(CE)基本表现为草本乔木灌木。气孔限制值(L_s)基本表现为草本灌木乔木,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植物的P_n与PAR(光照强度)、CO_2浓度、温度变化呈一致的二次曲线关系。15种植物可分为4类,酢浆草、鸡冠花、一串红、三色堇、彩叶草等5种植物为第1类,耐阴性较强;桂花属第2类,耐阴性次之;扁桃、樟树、榕树、木棉花、栀子花等5种植物属第3类,耐阴性相对较弱;夹竹桃、九里香、丁香、紫薇等4种植物属第4类,耐阴性最弱。不同植物耐阴性总体表现为草本乔木灌木。  相似文献   

4.
谢丹乐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0):150-154
对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校园绿化植物种类及应用特点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校园绿化植物有39科64属79种,乔木39种,占49.4%;灌木20种,占25.3%;草本植物13种,占16.5%;藤本2种,占2.5%;禾本植物5种,占6.3%。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校园绿化植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延边大学绿化状况,合理建设生态校园,对实地物种分布进行调研和分析。结果表明,延边大学校园植物有44科82属91种6变种1变型5栽培型,共103种植物,其中有37种野生植物,人工栽培的绿化植物为66种。绿化植物中有乔木31种,灌木17种,草本植物18种。按利用价值分析,观赏植物81种,药用植物57种,食用植物19种,木材植物11种,饲料植物3种,榨油植物1种,染料植物3种。结果显示校区内以植物多样性为基础的校园生态系统良好,但是植物景观层次单一,应建立校园植物资源图片数据管理库,展示延边大学校园植物资源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为了给生态型校园道路绿地建设提供参考,利用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及频度作为道路绿地植物群落测度指标,结合群落生态学方法,对广西柳州市3所高校校园道路绿地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道路绿化树种有44种,隶属32科41属,其中,常绿乔木占86.2%,落叶乔木占13.8%,丰富度指数顺序为乔木层>灌木层>地被层,多样性指数顺序为乔木层>地被层>灌木层;广西工学院道路绿化树种有28种,隶属23科26属,其中,常绿乔木占73.7%,落叶乔木占26.3%,丰富度、多样性指数顺序均为乔木层>地被层>灌木层;柳州师专道路绿化树种有22种,隶属18科2属,其中,常绿乔木占9.7%,落叶乔木占8.3%,丰富度指数顺序为乔木层>灌木层>地被层,多样性指数顺序为灌木层>乔木层>地被层.结论:适当增加落叶乔木树种的应用,优化乔灌合理比例,丰富灌木、地被层植物多样性,是提高校园道路绿地植物群落季相变化、层次感、稳定性和生态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从科属种组成、生活型、来源以及观赏特性4个方面进行统计与分析,对南宁树木园观赏植物资源展开调查,评价南宁树木园观赏植物资源的组成特点。结果表明:南宁树木园有观赏植物843种,隶属于126科377属;在生活型组成方面,有乔木植物406种、灌木植物301种、草本植物92种、藤本植物44种;在观赏植物来源统计上,有乡土植物456种、栽培植物213种、外来植物174种;根据植物的观赏特性划分,有观花类植物328种、观叶类植物245种、观形类植物130种、观果类植物121种、观干类植物20种、观根类植物11种。由此提出南宁树木园今后需加强植物引进(如藤本植物、水生花卉、附生植物、乡土植物与彩叶植物等),提升观赏植物的管护水平,加强优良观赏植物的驯化与利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依据商洛学院绿化植物的实地调查,统计分析了校园植物科属种数目,分析了其乔木、灌木、藤本以及草本植物的科属种及其百分比。通过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使用比例,分析了商洛学院绿化植物的丰富度,并概述了学院绿化特色,指出了在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依据商洛学院绿化植物的实地调查,统计分析了校园植物科属种数目,分析了其乔木、灌木、藤本以及草本植物的科属种及其百分比。通过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使用比例,分析了商洛学院绿化植物的丰富度,并概述了学院绿化特色,指出了在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白马山森林公园观赏植物资源的调查,发现该山地有观赏植物514种178属86科。根据植物生活型和观赏特性分为观赏乔木、观赏灌木、藤本类、观赏竹类、草木类和观赏蕨类植物等。并对其开发利用和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对旗山国家森林公园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筛选出67科193属268种(含变种)观赏价值较高的野生观赏植物。按照生活型分类,旗山国家森林公园有观赏乔木56种,观赏灌木99种,观赏草本108种,观赏藤本5种。根据园林应用形式将筛选出的野生观赏植物分为盆花植物、花境花坛植物、地被植物、垂直绿化植物、园景树植物5类,采用心理物理学法对筛选出的野生观赏植物进行观赏特性评价,并针对旗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现状提出合理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八达岭林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丰富北京地区园林绿化资源,在实地调查、采集、整理、鉴定的基础上,统计了北京市八达岭林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该区共有野生观赏植物65科183种,按照植物的生活型将其分为观赏乔木、观赏灌木、观赏藤本、一二年生观赏草本、多年生观赏草本和地被植物六大类,并对林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典型黑土区主要水土保持树种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在器官水平的分配规律及其种间差异,以期为水土保持植物的科学选择与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典型黑土区5种水土保持树种(小叶锦鸡儿、榆叶梅、白桦、糖槭和红皮云杉)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植物叶片、枝条、干材、树皮及树根,测定并比较各器官可溶性糖、淀粉及总NSC的含量。  结果  (1)NSC含量在树种和器官之间均差异显著(P < 0.05)。5种树种中叶和根的NSC含量较高,树干中可溶性糖含量最低,根中淀粉含量最高,叶片中含量最低。红皮云杉叶和枝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树种,糖槭干和根淀粉含量和NSC显著高于其他树种。(2)不同生活型树种的NSC及其组分的含量和分配也有明显差异,乔木叶片的可溶性糖和NSC含量高于灌木,乔木淀粉含量均表现为落叶树种大于常绿树种。(3)红皮云杉将更多的NSC分配到地上部分,榆叶梅将更多的NSC分配到地下部分。(4)落叶灌木将大多数的NSC分配到细根和中根上,乔木(红皮云杉)选择将细根作为根系储存NSC的主要组织。  结论  可溶性糖和淀粉在各器官中分配不同,叶和根分别是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储存结构,乔木树的NSC分配利于叶片碳同化和光合作用。在5种树种中,红皮云杉、榆叶梅和糖槭均具有抗旱性,此外,红皮云杉还具有良好的耐寒性,可以更好地适应低温干旱的生长环境,因此红皮云杉、榆叶梅和糖槭是研究区域适应能力相对较强的水土保持树种。   相似文献   

14.
围栏封育对伊犁绢蒿非结构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围栏封育对伊犁绢蒿储藏营养物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有没有影响,同时确定合理的封育时间后实施放牧,为今后荒漠草地生态系统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基础资料和科学理论依据.[方法]对不同围栏年限的伊犁绢蒿根系、茎部和叶的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淀粉)的含量变化进行测定分析.[结果](1)伊犁绢蒿主要储藏性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为淀粉,主要贮藏部位为茎部;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含量表现为8月最高(16.67;),5月最低(6.29;),说明伊犁绢蒿非结构碳水化合物积累易受季节因素影响,并且随时间变化淀粉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呈倒"V"字型变化.(2)围栏封育显著促进了伊犁绢蒿根系和茎部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含量的积累,而对叶部无显著影响;围栏封育4和2 a年后伊犁绢蒿可溶性糖含量高于放牧区,而淀粉含量表现出来的规律不明显.封育4 a与封育2 a之间非结构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变现出来的差异不显著.[结论]随着封育时间的增长,储藏物质增加到一定限度后保持稳定,此时牧草再生能力较强,适当利用反而有利于植被恢复.与放牧区相比,对于围栏封育4 a试验区内的伊犁绢蒿,应该在春秋两季利用可能更有利于其恢复;但围栏2 a试验区封育的效果不是很显著,有必要继续封育.  相似文献   

15.
以5种观赏灌木为试验材料,进行透光率100%、50%、25%和10%的遮光处理,测定了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含量、净光合速率、过氧化物酶(POD)和可溶性糖等生理指标,并对其耐阴性的强弱进行了综合排序。结果表明,遮光对5种观赏灌木的光合生理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利用隶属函数评价5种观赏灌木的耐阴性强弱顺序依次为洒金桃叶珊瑚红茴香珍珠梅天目琼花太平花。  相似文献   

16.
华北地区冬季景观树种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树种冬季景观质量评价模型,筛选以提升冬季景观质量为主的优良绿化树种,为华北地区冬季景观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依据树木观赏器官(姿态、茎杆、果、叶、芽)的生物学特性,以《华北树木志》为主,结合《园林树木1600种》及相关文献,初选华北地区312种乔木、455种灌木树种,并进行分类整理;收集影响树种冬季景观质量的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树种冬季景观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并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筛选出的优良乔木树种,位于第Ⅰ等级的常绿乔木3科7属12种,落叶乔木20科26属43种,其中新疆杨的观赏价值最高,相对综合指数为0.450 3%;第Ⅱ等级的常绿乔木4科10属15种,落叶乔木26科36属94种。优良灌木树种,第Ⅰ等级的常绿灌木8科10属23种,落叶灌木15科23属58种,其中红瑞木的观赏价值最高,相对综合指数为0.362 5%;第Ⅱ等级的常绿灌木5科6属8种,落叶灌木24科49属110种。  结论  筛选出的第Ⅰ等级、第Ⅱ等级的乔木、灌木树种可分别作为冬季景观质量提升的优、良绿化树种,华北各城市可根据立地条件选择适宜树种,提升冬季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高山林线植物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的变化,以更好地揭示高山林线的形成机制。【方法】以藏东南色季拉山林线过渡带的5种木本植物(阳坡:乔木方枝柏,灌木林芝杜鹃和雪层杜鹃;阴坡:乔木急尖长苞冷杉,灌木雪山杜鹃)为研究对象,在生长季(8月初)与非生长季(11月底)分别取其树叶、树枝、树干(方枝柏和急尖长苞冷杉)、树根等组织,测定并分析其NSC含量。【结果】林线过渡带植物在整个生长周期都有充足的NSC,生长季植物NSC含量在2.74%~3.56%,非生长季NCS含量是生长季的2.85~3.84倍。生长季5种林线过渡带植物的NSC源/汇值为1.12~1.79;非生长季2种乔木NSC含量的NSC源/汇值均大于1,表明植物碳供应充足;3种灌木植物的NSC源/汇值均小于1,表现为碳供应不足。低温等不良环境是导致非生长季植物可溶性糖与淀粉比值较生长季明显升高的主要因素;非生长季林线过渡带植物可溶性糖含量是生长季的2.64~7.66倍,而高水平的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糖与淀粉间持续的动态转化都是植物顺利过冬的保障。【结论】构成色季拉山林线的方枝柏和急尖长苞冷杉在生长季与非生长季均未表现出碳供应不足的现象,“生长抑制”和“更新繁殖障碍限制”两种假说能很好地解释藏东南色季拉山林线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8.
以贵州凯里市道路园林绿化植物为试材,分析其对Mn、Zn、Cu、Ni、Cd、Pb等6种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富集特征。结果发现:(1)不同园林植物土壤6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ZnMnPbCuNiCd,土壤重金属含量均表现为乔木灌木草本。(2)不同园林植物相同器官同种重金属的含量不尽一致,相同器官重金属含量均表现为乔木灌木草本;相同器官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基本表现为ZnMnPbCuNiCd;同种植物重金属含量在不同器官基本表现为叶茎根。(3)3种类型园林植物各器官对6种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由大到小依次基本表现出叶茎根,相同器官中重金属含量均表现为乔木灌木草本,局部有所波动。(4)草本植物对6种重金属的转移能力最大,其次是灌木和乔木;同种植物对不同重金属的转移能力具有较大差异,其中3种园林植物对Cd、Ni和Pb的吸收能力高于Zn、Mn和Cu;草本植物对Cd、Pb、Mn和Cu的吸收能力高于灌木和乔木。(5)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重金属Cu、Ni、Cd、Pb元素的来源可能相同,3种类型园林植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主要依赖于土壤重金属含量,同时对于土壤重金属的吸收也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9.
调查了沈阳师范大学校园绿化植物的种类,发现乔木共计62种,其中以蔷薇科种数最多,达18种。从数量上看,在教学区占优势的乔木包括银杏、国槐及其变种金叶槐、刺槐、黄檗、臭椿、山皂角、欧洲赤松、新疆杨、花楸、元宝槭;东生活区为苹果梨、金叶槐、新疆杨;南生活区优势树种为梓树、新疆杨;北生活区则为银中杨、新疆杨。灌木共计32种,其中蔷薇科灌木达9种。葡萄科藤本植物3种。绿化应用的草本植物有23种,以禾本科植物种类较多,达6种,它们主要是作为草坪地被来应用,其中早熟禾面积最大。总结了沈阳师范大学校园绿化的优点,主要是植物配置种类丰富,观花、观果、观叶植物搭配合理;珍稀植物有一定的应用,一些植物的规模应用效应明显,地处一隅的小土山上较为自然生长的植被提供了别样的绿化与休闲空间。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如速生树种杨树比例过大,某些植物栽植在不适合其生态要求的生境之中,以及梨树与柏之间的搭配导致梨锈病严重的问题。认为校园绿化植物的选择、配置应考虑植物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理学、景观学、美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综合因素,从而最大化地发挥校园绿化的生态效益和文化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遵义师范学院校园植物的种类构成,进一步研究校园植物的生态习性及分布特点,以校园内的植物为研究对象,经调查研究和数据统计分析认为,遵义师范学院校区内植物共有62科、109属、121种,占比由多到少分别为菊科、禾本科、蔷薇科、豆科和木犀科。按园林绿化植物种类划分,主要包括木本和草本植物两大类。其中,草本植物共有24科、50属、51种;乔木植物共有29科、33属、38种;灌木植物共有16科、22属、27种;藤本植物共有5科、5属、5种。由此可见,遵义师范学院校园内植被较为单一,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校园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建设与发展,最后提出优化校园绿化植物总体布局、丰富植物物种资源、提升植物文化底蕴与价值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