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8 毫秒
1.
利用BLASTp程序在马铃薯全基因组中共鉴定出54个潜在的马铃薯糖转运子,分别属于7个糖类转运蛋白家族,分析这54个马铃薯糖转运子基因在不同组织器官、发育阶段、生物及非生物胁迫以及激素刺激下的表达水平与特性。该结果有助于加深对马铃薯糖转运子的了解,可为发现能提高马铃薯经济性的新基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3.
蔗糖是植物体内进行长距离运输的主要营养物质和信号分子。蔗糖转运蛋白和己糖转运蛋白是蔗糖从源到库的运输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质子不仅通过形成质子动子势为蔗糖和己糖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提供动力,还调节它们的活性,从而影响蔗糖的运输和分配。该文总结了质子对蔗糖转运蛋白的调节和质子对己糖转运蛋白活性及功能的调节,并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4.
对恩施州5个县(市)60个马铃薯样品中的还原糖和淀粉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5个县(市)的马铃薯还原糖平均含量为0.16%~0.35%,淀粉平均含量为13.22%~15.48%,部分县(市)马铃薯还原糖和淀粉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由于马铃薯还原糖和淀粉含量不同而有不同的加工适宜性,薯片及全粉加工品种较丰富,优质淀粉加工品种少,建议加强淀粉加工型马铃薯优质品种的选育与推广。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贮藏期间几个主要加工品质指标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南部山区近几年几个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了不同贮藏时期几个主要加工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其加工所要求的主要的品质指标干物质、淀粉含量在收获时最高,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同品种马铃薯块茎干物质、淀粉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贮藏中期下降最多,贮藏末期各品种干物质、淀粉含量有所回升.还原糖等含量的变化与淀粉磷酸化酶、蔗糖转化酶的活性息息相关.随着低温贮藏天数的延长,不同品种马铃薯还原糖含量呈上升趋势.因此,在马铃薯加工利用时,对于低温长时间存贮的马铃薯根据加工利用目的如淀粉加工、食品加工必须进行升温贮藏,以降低淀粉磷酸化酶的活性,增加淀粉合成酶的活性,使糖转化为淀粉,提高块茎的淀粉含量,降低还原糖含量.  相似文献   

6.
不同生态条件下马铃薯品质性状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陈蓉  方子森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0937-10939
[目的]探讨不同马铃薯品种在中国北方不同试点间淀粉、蛋白质及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以在西北综合性状表现良好的12个马铃薯新品(系)种为试验材料,种植在3个不同类型的生态区域,对参试品种产量、淀粉、蛋白质、还原糖含量进行测定和稳定性分析,探讨生态条件与马铃薯品质性状的关系。[结果]马铃薯淀粉和还原糖含量与综合纬度呈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综合纬度呈显著负相关。在定西、张掖、景泰3个试点间,参试品种品质性状相对稳定的有大西洋、夏波帝、克新17、内薯3号、新大坪。[结论]为马铃薯品种合理布局及加工利用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植物磷转运蛋白是植物磷营养中必需的一种膜蛋白。植物磷转运子在植物根系中负责磷的吸收、转运,其表达受磷调控,磷元素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大量无机营养元素之一,在诸多代谢过程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植株中,磷素通过磷酸盐转运蛋白吸收和转运,该蛋白在调控植株对磷素吸收、利用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植物基因组中含有大量推测的以基因家族的形式存在的编码磷转运蛋白基因。目前已知的磷转运子分为五大家族Pht1、Pht2、Pht3、Pho1和Pho2。文中主要综述了水稻、大豆、玉米、小麦、拟南芥、番茄、苜蓿、马铃薯中Pht1家族的结构、功能及表达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综合分析我国不同产区马铃薯品种的主要品质性状,为今后马铃薯育种目标的制定及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从我国华北、西北、西南马铃薯主产区收集48个国内种植广泛且性状优良的马铃薯栽培品种,测定鲜薯的干物质、淀粉、总糖、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等方法对不同产区马铃薯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48个马铃薯品种的干物质含量在13.71%~20.01%,平均值为16.85%;淀粉含量在7.94%~15.72%,平均值为11.24%;其中,中薯17号、中薯5号、陇薯7号和康尼贝克的干物质和淀粉含量较高,具有作为全粉或淀粉加工品种的潜力。48个马铃薯品种鲜薯总糖含量在55.25~287.70 mg/g,平均值为140.10 mg/g;可溶性糖含量在2.60~26.78 mg/g,平均值为7.81 mg/g;还原糖含量在0.16~6.08 mg/g,平均值为3.12 mg/g;其中,云薯304、中薯16号、中薯26号、大西洋(石家庄)和中薯18号的还原糖含量较低。不同产区马铃薯品种品质性状存在差异,河北张家口和甘肃兰州的马铃薯品种干...  相似文献   

9.
研究表明,在生物体中,糖的跨膜转运是由糖转运系统介导的,该系统由糖转运蛋白家族蛋白或非糖转运蛋白家族蛋白构成.细胞膜的糖转运不仅受构成转运系统的蛋白基因表达的调节,还受蛋白质互作调节.糖转运蛋白家族成员能够形成同源寡聚体、异源寡聚体,还能与一些非糖转运蛋白发生互作.  相似文献   

10.
水稻硅转运子基因的克隆与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取水稻根中总RNA,根据NCBI中水稻硅转运子基因Lsil(AB222272)、Lsi2(AB222273)的mR-NA序列设计2对引物,采用RT-PCR技术扩增硅转运子基因Lsil、Lsi2.并利用DNA重组技术分别构建了两个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2300-35S-Lsil-OCS和pCAMBIA2300-35S-Lsi2-OCS.克隆的水稻硅转运子基因Lsil、Lsi2与NCBI中已发表的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9.33%、99.65%,氨基酸同源性都为100%.为后续培育其他硅转基因树木或农作物,增加其硅元素转运能力、提高其抗逆性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是全球最大的非谷类粮食作物,在全球经济和粮食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块茎是马铃薯的经济器官和繁殖器官,存储了大量淀粉,其发育过程受糖信号调控。糖信号调控马铃薯块茎形态建成及库源关系。本文概述了植物糖信号途径,糖信号调控马铃薯块茎形态建成、淀粉积累及其与光周期、植物激素等信号途径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糖信号调控马铃薯块茎发育的模式,旨在为进一步阐明糖信号调控马铃薯块茎发育的机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抗低温糖化渐渗系培育和炸片品系筛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选择具有2n配子的马铃薯原始栽培种和野生种品系,与当地主栽品种杂交、回交多年获得马铃薯渐渗系,从中筛选适宜的马铃薯炸片品系和最佳抗低温糖化渐渗系亲本,开辟马铃薯原始栽培种和野生种利用的新途径和方法。【方法】通过马铃薯渐渗系后代群体田间农艺性状选择,不同储藏条件对炸片品质影响分析以及块茎中还原糖、酸性转化酶、游离氨基酸、薯片色泽和丙烯酰胺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原始栽培种S.phureja和野生种S.chacoense来源的渐渗系产量、干物质含量、商品率显著高于S.vernei和S. raphanifolium来源的渐渗系。低温储藏(4℃)180 d中,不同渐渗系还原糖积累能力显著不同。渐渗系0712-33、0722-90、0732-43和0742-66的还原糖含量较低,油炸后产生的丙烯酰胺含量较低,色泽鲜亮均匀,具有优良的炸片加工特性。【结论】利用马铃薯原始栽培种和野生种与栽培种杂交、回交创造马铃薯抗低温糖化渐渗系是一种有效可行的马铃薯育种方法,原始栽培种S.phureja和野生种S.chacoense是适合炸片品质改良的渐渗系亲本。  相似文献   

13.
白淼  王舰  王芳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3):549-552
本试验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和DR-2组培苗为试验材料,利用低温培养箱对马铃薯组培苗进行低温胁迫处理,分别测定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蛋白质浓度。结果显示,受到低温胁迫后,2个马铃薯品种的SOD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体上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蛋白质浓度呈下降趋势,含量低于对照。相关性分析表明,可溶性糖含量与脯氨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可溶性蛋白含量与蛋白质浓度呈显著负相关;运用隶属函数法对马铃薯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发现,马铃薯品种DR-2的抗寒性高于费乌瑞它。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新品系还原糖含量与油炸片片色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油炸马铃薯片颜色与原料薯块中还原糖的关系,对24个马铃薯品种(系)的还原糖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并制作油炸薯片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薯片色泽与还原糖含量存在较为明显的相关性,测试所得的相关系数为-0.82656,即还原糖含量愈高,油炸薯片色泽愈深。油炸片较好的品种还原糖含量大都在0.05%~0.09%之间,为评价和筛选出适合油炸薯片加工的优良新品种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5.
早春中棚双覆盖马铃薯轻简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简化早春中棚双覆盖马铃薯种植作业程序,本试验进行了轻简栽培技术与常规种植比较的研究,结果表明,中棚马铃薯轻简栽培技术与常规种植相比,不需利用打孔器打孔,可节省劳工2个,大大减轻了中棚设施马铃薯种植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6.
较为简要地叙述了目前马铃薯品质性状分子育种研究进展状况,对马铃薯炸片颜色基因、高蛋白质基因两品质性状的分子标记研究进展以及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马铃薯淀粉含量、降低还原糖含量、提高蛋白质含量、选育优质品种等方面的进展情况进行了描述,并对利用分子育种技术改良马铃薯品质研究中分子标记、基因工程技术上存在的问题作以探讨,为今后开展马铃薯分子育种研究奠定基础,同时对利用分子育种技术改良马铃薯品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无糖组织培养技术在马铃薯种苗快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马铃薯试管苗质量,优化种苗生产,改良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体系,采用无糖组织培养技术,以马铃薯早熟品种"华薯1号"的脱毒试管苗为材料,以MS培养基附加4%蔗糖培养基为对照(CK),比较无糖培养技术对试管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并探究无糖组培下不同培养基、支撑物及接种方式对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组织培养相比,无糖组织培养下试管苗生长速度快,试管苗更健壮,在马铃薯脱毒种苗生产上更具优势。无糖组织培养条件下,去除MS培养基中的有机成分,仅包含无机成分,对脱毒种苗的生长无显著影响,但更能有效降低污染。以蛭石为支撑物代替琼脂的试验结果显示,以蛭石为支撑的脱毒种苗生长速度快,节间较长,有"徒长"迹象。在以蛭石为支撑物培养条件下,比较单双节段的扦插试验结果显示,双节段扦插的种苗生长状况显著优于单节段扦插,且双节段扦插成活率更高,节段较大便于机械手操作。进一步将无糖组织培养试管苗扦插至网室生产微型薯,与传统的有糖培养试管苗相比,两者微型薯的结薯数量和大小均无显著差异。本研究建立的新型无糖组织培养技术,可缩短马铃薯种苗的培养周期,降低生产成本,简化微型薯生产扦插繁育程序,为实现马铃薯种苗机械化扦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植物中糖转运途径、糖转运蛋白及其生理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源叶进行光合作用而固定大气中的CO2,为汇组织或器官提供了能源和碳源。碳从源到汇的转运以糖的形式尤其是蔗糖进行的。糖在韧皮部中的运输是由糖转运蛋白完成的,糖转运蛋白具有双重功能,即糖载体和糖传感。糖在植物体内的转运直接影响到植物的生理活动,如光合作用和碳分配。如何使光合作用所固定的碳朝人们所希望的方向转运是研究糖在植物体内转运及糖转运蛋白的生理功能的根本目的,因此,这些研究对于提高农作物和林木的生产力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ABC(ATP-binding cassette)转运蛋白家族庞大,种类繁多,包括全转运子和半转运子等2种类型。全转运子的核心单元包括2个核苷酸结构域(NBD)和2个跨膜结构域(TMD),而半转运子只含有1个膜结构域(MSD)和1个NBD。植物ABC转运蛋白不仅参与植物体内激素、脂质、金属离子、次生代谢物和外源物质的运输,并且有利于植物与病原体间的相互作用和植物体内离子通道调控等重要的生理过程的进行,是一类重要的跨膜运输蛋白家族。HUGO系统中ABC家族分为A~H 8个亚族,模式植物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极大促进了ABC转运蛋白的研究与发现,近几年已从多种植物中克隆了不同亚族的基因并研究其表达与功能,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ABCB,ABCC,ABCG等三大亚族。植物ABC转运蛋白各亚族的结构与功能截然不同,在不同植物中的表达部位也千差万别。综述了植物ABC转运蛋白家族的研究进展,根据ABC家族中已知的重要成员,系统阐述植物中各亚族ABC转运蛋白的结构特征、在植物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并为今后可能的研究提出展望。表1参49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油炸马铃薯片颜色与原料薯块中还原糖的关系,对24个马铃薯品种(系)的还原糖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并制作油炸薯片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薯片色泽与还原糖含量存在较为明显的相关性,测试所得的相关系数为-0.826 56,即还原糖含量愈高,油炸薯片色泽愈深.油炸片较好的品种还原糖含量大都在0.05%~0.09%之间,为评价和筛选出适合油炸薯片加工的优良新品种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