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用机械化农业理念推进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武穴素有鄂东明珠之称,全市12个镇(处),总人口80万,耕地面积58万亩(1hm~2=15亩),全市农作物主要有水稻、油菜、棉花、小麦等,常年油菜种植面积45万亩左右,双低油菜在全省乃至全国闻名,是全国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在武穴市政府正确领导和精心组织下,农机部门围绕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按照省农机局确定示范点的项目实施内容和技术示范要求,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深入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是全国油菜生产第1省,常年油菜种植面积在120万hm2左右,总产量在2300万t以上,约占全国的1/6,油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持续17年居全国第1位。近几年,受劳力缺乏及油菜人工种植作业成本过高等因素影响,湖北省油菜种植面积持续下滑,油菜籽总产量逐年减少,"油老大"的地位受到了严重挑战……补贴政策拉动机械化发展增产、节支、省力、抢时、环保……,油菜生产机械化好处数不胜数,但由于机械价格较高,农民一次性投资较大,技术示范推广阶段机手的作业效益还不高。  相似文献   

3.
1.油菜收获机械化技术现状我国是世界油菜生产大国,常年种植面积在690万hm~2以上,占世界油菜种植面积的1/4还多。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油菜种植面积还在逐步增大。长期以来,我国的油菜生产基本上是传统的手工作业,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效率低。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迫切需要发展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而油菜收获机械化技术宜作为突破口。为此,各地做了不少尝  相似文献   

4.
正黄冈市是我省的农业大市,拥有耕地面积460万亩(1hm2=15亩),种植农作物主要有水稻、油菜、小麦,常年种植面积(含复种面积)971.9万亩左右。随着国家加大对农业投入力度,我市农机化综合水平也得到了发展。农机应用率不断提高,特别是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在近几年的水稻机插项目的拉动下,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我市从2004年起已开展试验、示范、推广水稻机械化育  相似文献   

5.
天长市地处皖东地区,是全国的水稻主产区之一,年水稻种植面积在6万hm~2以上,作为全国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50个示范县市之一,全市于2006年实施了全国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目前,全市插秧机保有量达300台,机插秧面积0.3万hm~2。为加快全市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示范、推广应用,为证明机械化插秧比人工手插秧节本增效和推广应用机械化插秧技术提供科学依  相似文献   

6.
玉米、小麦是我市的两大主要粮食作物 ,其中玉米种植面积 1.6万hm2 ,占全市粮食种植面积的4 2 %。与小麦相比玉米生产的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高强度的玉米生产劳动使农民急切盼望玉米生产机械化。因此 ,试验、示范、推广适宜我市使用的玉米生产机械 ,将是今后我市农机化工作的重点。一、我市玉米生产机械化现状我市玉米播种机械化近两年来有了很大发展。1999年全市播种机拥有 30 0余台 ,玉米机械播种面积达 0 .4 7万hm2 ,约占全市玉米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 ,其它仍是人工麦垅点播套种。我市玉米收获的基本形式是 ,人工摘穗———机械粉碎…  相似文献   

7.
小麦、玉米是我省的两大主要粮食作物,玉米种植面积253.3万hm~2~266.7万hm~2。目前,小麦生产各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而玉米从种到收机械化水平都比较低,特别是收获、秸秆还田基本靠人工和旧式工具进行,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机械化程度不高。因此,搞好玉米联合收获机的试验示范推广,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正滁州市位于安徽省东部,耕地面积1000万亩左右。水稻是滁州市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700万亩以上,产量占全市粮食总产的70%以上。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特别是提升栽植环节机械化水平,探索总结出可推广、可复制的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模式显得尤为迫切。一、水稻种植环节机械化水平现状在2002年以前,滁州市水稻种植基本以人工栽插为主和少部分撒播,水稻种植环节机械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常德市不仅是粮食生产基地,也是油菜籽主产区,常年油菜生产面积24万hm~2(360万亩),生产面积和产量均超过湖南省油菜生产总量的1/3。2012年全市油菜籽收获面积达29.2万hm~2(438.24万亩),比上年增加幅度大。为提高油菜生产机械化程度,常德市农机部门大力推广油菜地机耕及油菜籽机收两个环节的机械化作业技术。油菜  相似文献   

10.
<正>绵竹市地处四川盆地川西平原西北边缘,属县级市,自然条件优越,其耕作制度以一年两熟制为主,大春主产水稻、玉米,小春主产小麦和油菜。小麦是小春生产主要粮食作物,在绵竹市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市常年种植面积在1.47万hm~2左右,平均单产5.25 t/hm~2,总产7.72万t。随着粮油高产创建的推进,绵竹市小麦最高产量已达到9 t/hm~2以上。但近10年来,绵竹市小麦遭受了几次不同程度的低温冻害(图1),对绵竹  相似文献   

11.
<正>1丘陵山区农机推广现状及制约因素近几年来,黄冈市农机推广站坚持以服务农民为宗旨,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加大农机技术的推广力度,致力发展农村生产力,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在黄冈市农机局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机械化耕播收面积达到2010.2万亩(1hm~2=15亩)。全市水稻机插(播)面积115.2万亩,油菜机播面积99.63万亩,油菜机收面积90.8万亩,小麦机收面  相似文献   

12.
油菜是我国的主要食用油料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约在653万hm~2。目前,国内油菜籽的品质与国外先进国家接近,人们日常生活和食品加工大多以植物油为主,是黄河以南、长江中下游地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有逐步扩大种植面积的趋势。但由于传统的油菜种植,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产量低下等因素,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迫切需求油菜种植机械化技术,特别是育苗移栽机械化技术。现就国内油菜生产的主要环节机械化技术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是油菜生产大国,常年种植面积约667万hm~2左右,占我国油料作物种植总面积的50%,总产量可达1 200万t。发展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既能节省种植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又有利于扩大种植规模,提高油菜总体产量。油菜播种是发展全程机械化技术的主要作业项目,是保证油菜产量、质量的基础性环节。由于油菜籽粒体积小、流动性强,小窝眼又容易堵塞,油菜播种机都会采用独特的排种装置。目前市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浙江慈溪全市耕地面积4.567万hm~2,其中水稻种植面积0.667万hm~2、小麦0.233万hm2、油菜0.467万hm2,农机经营总收入4.68亿元。截至2017年底全市拥有各类农机具78 293台(套),各类设施大棚面积0.48万余hm~2,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9.8%,批次粮食烘干能力达到1 654t,成功创建省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市。作为农业机  相似文献   

15.
一、研制意义滁州市地处皖东江淮之间,地形复杂,属丘陵地区,全市41.3万公顷耕地,407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319万,辖两市、四县、两区,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为水稻和小麦、油菜两熟区域。油菜是主导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为13.3万公顷左右。油...  相似文献   

16.
油菜生产机械化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油菜生产机械化的现状 1.1生产机械化水平低 至“九五”以来,我省油菜播种面积一直稳定在113.3万hm^2以上,产量已超过200万t,播种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首位。油菜也是我市农民种植的最主要经济作物之一,6.7万hm^2耕地,常年种植油菜面积在4万hm^2左右,而且呈逐年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7.
<正>丹阳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全市拥有耕地面积5.167万hm2左右,常年油菜种植面积在0.4万hm2左右,其中适宜机械化种植面积约0.133万hm2。我市种植栽培主要采取稻麦两熟或稻油两熟种植,油菜种植面积小,除小部分种植在水稻大田外,其余大多种植于冬闲旱地、缓坡岗坡地块,一般采用油菜育苗移栽的种植方式。目前丹阳市油菜生产一直沿袭传统的生产作业方式,机械化作业水平远远低于  相似文献   

18.
肥东县地处江淮分水岭,地形属丘陵,农作物种植模式主要为"稻油轮作",油菜常年种植面积在6万hm<'2>左右,是安徽省粮油生产大县,商品粮生产基地县.油菜种植与收获每年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机械化种收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已经迫在眉睫,农民急需适用的油菜种植、收获机械及新颖技术,适时推广先进适用的新型油菜种植、收获机械化技术是农机部门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海门市地处黄海之滨,是国内油菜生产最佳地区之一.近年来全市油菜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30万亩左右,亩产量在200kg以上,是江苏省面积单产最高的县级市之一,也是国家级双低优质油菜基地、双低油菜标准化示范区.近年来,海门市把推进油菜生产机械化作为提升农机化水平的重点,按照“因地制宜、搞好示范、强化服务”的思路,充分发挥项目、政策、资源等优势,着力推动油菜生产机械化循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种植面积过亿亩的有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油菜5种作物。其中水稻和油菜生产用工量最大,机械化水平较低,广大农民对发展机械化的需求一直十分迫切。到2003年底,水稻机械化栽植面积达到了134.76万hm^2,比1995年翻了一番,机械化种植水平达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