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活力王对小麦花后源库流的调节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孕穗期喷施一次活力王 ,可对小麦花后源库流同时产生显著的调控促进作用。可使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增加 8 3% ,有机物合成速度加快 2 1 2 % ,但有机物并不在叶片中积累 ,而是加速向穗部运输。同时 ,库的容量显著增加 ,花粉萌发率提高 12 2 % ,受精作用受到促进 ,使穗粒数平均增加 11 9% ,千粒重增加 3 8% ,穗粒重增加16 %。这表明 ,活力王是一种有效的小麦增产调控剂 ,可对小麦花后的源库流产生平衡协调的调节控制作用 ,使源库流三者同时加强。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我国冬小麦育种过程中产量形状改良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从产量结构、株型结构和库源关系方面对此作了阐述。小麦要实现高产、超高产目标,应在稳定穗数的基础上,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3.
开花前花粉发育时期是决定作物穗粒数的关键时期。从水分胁迫后导致作物穗粒数降低、降低的可能原因、花粉发育与穗粒数的关系、花粉发育进程的AD值4个方面,阐述了生殖生长早期水分胁迫影响作物穗粒数的研究进展。并根据作物如小麦、谷子等花粉发育特点和生长环境,提出了水分胁迫影响作物穗粒数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的重点,主要包括降低作物穗粒数的水分阈值、光合产物在作物源库流中的转化与穗粒数的关系、激素在作物花粉发育中的作用等。为作物的分子设计育种以及水分胁迫降低作物穗粒数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高产春玉米群体库及源库流的综合调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不同密度和氮用量条件下研究了春玉米群体高产和超高产(12750-16000kg.hm^-2)群体库及源库流综合调控措施。试验在吉林省梨树县进行,设3,6,9,12万株.hm^-24个种密度和0,180,360,540kg.hm^-24个氮素处理。研究结果表明,群体粒数、穗粒重、百粒重可反映群体的库数量和质量,粒叶比可反映群体源与群体库的数量关系;对于以高密度和高肥为水为基础的高产和超高产群体,提高群体粒数可同时克服库物流对产量的限制,是进一步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而提高群体粒数的关键是减少籽粒败育;粒叶比随密度增加而下降,通过增加密度来扩库的同时,应适当降低源增加幅度。  相似文献   

5.
通过1994-1995年对扬麦158高产群体的培育及其调控技术的研究,明确了扬麦158高产的适宜穗数为28万左右,攻取大穗的关键首先是增加每穗可孕花数,其次是提高可孕花结实率。在适宜穗数范围内提高成穗率,有利于增加高效功能叶面积,降低后绿叶消亡速度,增加齐穗期单茎茎鞘重和花后干物质答累量,提高粒叶比,增加可孕花数,可孕花结实率,每穗粒数,千粒重,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6.
水稻应用腐秆剂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稻应用腐秆剂效果研究表明:施用腐秆剂能加速稻草腐烂,有效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从而达到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提高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有机肥料在小麦上的应用肥效试验表明,在江苏省赣榆区小麦生产中,合理施用有机肥料能显著增加小麦穗数和穗粒数,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8.
我国中籼稻区试产量构成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我国7个水稻主产省(包括江苏、浙江、安徽、四川、湖南、湖北、江西)的水稻中籼区试产量及其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产量构成3因素中,每穗实粒数对产量的直接贡献大于有效穗数和千粒重,表明每穗实粒数是提高产量的关键因子,应采取各种措施主攻大穗.生产上应提高栽插密度,通过增加基本苗来保证一定的有效穗数,在保证一定有效穗数的条件下通过增加每穗实粒数来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9.
钾肥对高产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施钾与未施钾对高产水稻品种辽粳294和超级稻沈农265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差别。施用钾肥后两个品种均表现出生长加快,干物质积累增加,叶面积指数增大,抗倒伏性提高,空粒率降低,穗部性状得到改善,单位面积上的穗数及千粒重增加,从而提高产量。穗部性状中一次枝梗个数和粒数均是未施钾肥的多。不同的是,施钾后对沈农265来说最大分蘖数增加更明显,干物质的转移使库变得相对大些,在产量构成因素上单位面积上穗数、千粒重和结实率都显著增加。二次枝梗个数减少而粒数增多。辽粳294施钾后在成穗率上表现出明显的提高,干物质的转移使源变得相对强些,产量构成因素中只是单位面积上穗数、千粒重显著增加。二次枝梗个数和粒数均减少。  相似文献   

10.
扬麦158高产群体的培育及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994~1995年对扬麦158高产群体的培育及其调控技术的研究,明确了扬麦158高产的适宜穗数为28万左右,攻取大穗的关键首先是增加每穗可孕花数,其次是提高可孕花结实率。在适宜穗数范围内提高成穗率,有利于增加高效功能叶面积,降低花后绿叶消亡速度,增加齐穗期单茎茎鞘重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提高粒叶比,增加可孕花数、可孕花结实率、每穗粒数、千粒重,从而提高产量。把成穗率提高到60%以上,是培育扬麦158高产群体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对生产实践中如何提高小麦成穗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源库改变条件下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特对供试材料青农2号进行减源、缩库处理。结果表明,开花期减源籽粒体积缩小,穗粒数减少,千粒重、穗粒质量降低,单茎缩库籽粒体积增大,千粒质量提高,穗粒数、穗粒质量降低,但降低比例明显低于缩库的比例;单株疏穗籽粒体积增大,千粒重、穗粒质量提高,单茎穗粒数增加,同株异茎间有物质转移。由试验结果可知,实现小麦高产,必须强源、扩库、畅流。  相似文献   

12.
小麦穗粒数的调节:Ⅲ.脱落酸对离体培养穗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离体穗培养方法研究了脱落酸(ABA)对小麦穗粒数的调节作用。在开花前15天和开花前8天进行离体穗培养,不同浓度(10-6,10-5,10-4mol·L-1)ABA处理均显著降低穗粒数,ABA的作用一方面是降低了离体器官的蔗糖吸收量(源调节),另一方面是降低了穗器官的蔗糖代谢活性(库调节)。开花期穗培养,ABA处理对穗粒数的影响力较小,而且主要是通过降低蔗糖吸收量而起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穗发育过程中,蔗糖与ABA的相互作用可能是穗粒数的重要生理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为了深入研究水稻幼穗分化发育及颖花形成过程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作用机理,本文综合分析了水稻颖花形成的特点,总结了幼穗分化发育与同化物代谢的关系和幼穗发育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关系,并探讨糖信号与激素信号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幼穗发育的调节作用及机理。认为大穗型水稻二次颖花易退化、穗粒数不稳定与NSC关系密切,可溶性糖与植物激素调节及其相互作用对幼穗的分化发育有重要调控作用,提出通过深入研究NSC代谢特征及穗分化发育阶段各可溶性糖组分的积累与分解规律,以及幼穗分化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水平、蛋白表达及代谢关键酶活性,探寻NSC糖信号-激素及激素间的平衡-相关蛋白表达和代谢酶活性-颖花数形成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期通过调节NSC代谢,构建促进颖花分化、减少退化为目标的栽培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品种资源中33个品种或品系为试验材料,分析穗型与穗部性状以及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可以通过降低水稻的一次枝梗瘪粒数以及二次枝梗瘪粒数,提高结实率,从而增加穗重来达到增产的目的。实践当中也可以把穗角、穗型和穗重结合起来应用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近年来植物激素系统对玉米子粒库建成调控方面的进展情况,认为将化学调控技术与农艺措施相结合,是提高玉米子粒库建成,增加穗粒数,充分发挥良种潜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初步探讨孕穗前喷施生物微肥对小麦穗粒数和粒质量的调控效应,以期为增加小麦穗粒数、粒质量,提高产量调控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试验以半冬性品种郑麦379为供试材料,利用赛土丰和赛苗旺复合营养剂于小麦孕穗前分别进行根部和叶面喷施处理,对不同喷施条件下的小花数、小花败育速率、成熟后小麦穗部性状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叶面喷施赛苗旺、土壤喷施赛土丰+叶面喷施赛苗旺处理可降低小麦败育阶段基部和中部穗位的小花败育速率,并显著提高其部位的小花数,与喷施清水相比,2个处理基部小穗位的小花败育速率分别降低18.9%,20.5%,中部小穗位小花的败育速率分别降低14.7%,23.6%。综合产量各因素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基部穗位,土壤喷施赛土丰、叶面喷施赛苗旺和土壤喷施赛土丰+叶面喷施赛苗旺处理的粒质量分别较清水对照高7.7%,0.2%,12.2%,穗粒数分别较清水对照多0.1,1.7,1.9个;在中部穗位,土壤喷施赛土丰、叶面喷施赛苗旺和土壤喷施赛土丰+叶面喷施赛苗旺处理的粒质量分别较清水对照高13.5%,-3.6%,14.6%,穗粒数分别较清水对照多0.5,3.55,4.85个。综上说明,在小花发育后期,土壤喷施赛土丰处理主要是通过提高小麦基部、中部穗位的粒质量来提高产量,叶面喷施赛苗旺处理主要是通过提高小麦基部、中部穗位的穗粒数来提高产量,土壤喷施赛土丰+叶面喷施赛苗旺处理则可通过同时提高小麦籽粒质量和穗粒数来提高产量,且效果显著。生物微肥营养剂赛土丰和赛苗旺结合施用,在增加小麦穗粒数、提高最终粒质量方面有较大的调控潜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源库评价指标,划分试验材料的源库类型,探究源库关系对小麦农艺、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为小麦源库代谢研究和遗传育种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国内外190份小麦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测定其源代谢、库代谢相关性状,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小麦的源库代谢能力进行评价,根据综合得分对优异小麦材料进行筛选。以源活性综合得分、源大小(叶面积)、库活性综合得分、库数目(穗粒数)为指标进行层次聚类,根据聚类结果总结小麦材料的源库类型,分析不同区域小麦源库特征差异,比较不同源库类群间小麦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的差异。【结果】通过主成分分析将6个与小麦源活性密切相关的指标转化为3个独立指标(光化学淬灭系数、最大光合潜力和叶绿素含量),将5个与库活性密切相关的指标转化为2个独立指标(最大灌浆速率和灌浆持续期),累计贡献率分别为82.80%和92.90%,筛选出源活性、源大小(叶面积)、库活性、库数目(穗粒数)排名前十的小麦品种。根据源库关系,将供试的190份小麦材料划分为三大类八小类:源足库乏型(源中库弱型、源强库中型)、源乏库足型(源中库强型、源弱库中型)和源库平衡型(受限于库活性的源弱库弱型、受限...  相似文献   

18.
为了挖掘玉米雄穗分枝数分化发育过程关键基因优异等位变异、开展玉米雄穗设计育种。本文综述了玉米雄穗分枝数QTL定位研究进展,阐释了控制玉米雄穗分枝数分化发育关键基因功能及其调控网络。指出了已定位的能稳定遗传的玉米雄穗分枝数主效QTL较少,而且通过突变体克隆的玉米雄穗分枝数分化发育基因表现出极端表型,不能直接应用于玉米育种实践的问题。提出了通过构建玉米雄穗分枝数QTL近等基因系和根据雄穗分枝数分化发育关键基因特征在自然群体寻找优异等位变异的建议,有助于图位克隆玉米雄穗分枝数主效基因、挖掘玉米雄穗分枝数优异基因资源,从而进行玉米产量和株型相关性状的分子育种。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大穗型和多穗型冬小麦分蘖成穗调控因子及其调节机理,实现产量提升,本文归纳了遗传因素、群体环境因素、内源激素等方面对不同类型品种分蘖成穗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认为,以后研究应侧重于多种分蘖调控因子的影响机制及因子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分蘖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激素间平衡及基因表达、调控与小麦分蘖发生关系的研究,以期为小麦高产栽培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休闲期深翻覆盖配施氮磷肥对旱地小麦群体动态、叶面积的变化及其与产量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比为1∶0.5和1∶0.75时,增加施氮量可提高各生育期群体茎数、单株叶面积及成穗率,可显著提高可育小穗数、干物质量,降低不可育小穗数,从而提高穗数、穗粒数及产量;施氮量为150 kg/hm2时,增加施磷量可提高各生育期群体茎数、单株叶面积及成穗率,可显著提高可育小穗数、干物质量,可提高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其中,氮磷比为1∶1较1∶0.5提高成穗率13.10%,从而提高穗数22.7%,提高穗粒数3.79%,提高产量18.92%;施氮量为180 kg/hm2时,各生育期群体茎数、单株叶面积、成穗率、穗长、可育小穗数、不可育小穗数、干物质量以氮磷比为1∶0.75最高,1∶1居中,1∶0.5最低,其中,氮磷比为1∶0.75较1∶0.5提高成穗率11.43%,提高穗数19.35%,提高穗粒数4.95%,提高产量17.31%;施氮量为180 kg/hm2时,氮磷比为1∶0.75对各生育期群体茎数、叶面积、成熟期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较施氮量为150 kg/hm2、氮磷比为1∶1时效果更好。相关分析表明,各生育期群体茎数与穗数、穗粒数密切相关,且与穗数关系更密切;生育中后期单株叶面积与穗数、穗粒数相关较密切,且与穗数关系更密切。总之,休闲期深翻覆盖配施氮肥180 kg/hm2、氮磷比为1∶0.75时更有利于促进群体有效分蘖,提高成穗率;有利于提高叶面积,从而提高干物质量;有利于提高穗数、穗粒数,最终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