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背景下,农户创业已成为政府及社会的共识,农户创业对促进农户持续增收、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金融知识和正规信贷约束视角,利用宁夏、陕西和山东3省1 123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和逐步回归法,分析金融知识对农户创业选择的影响,探讨正规信贷约束在金融知识与农户创业选择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59.9%的农户选择创业即农户虽具有一定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动机而选择创业,但因其金融知识水平低下,对贷款存在认知偏差,缺乏有效抵押物、担保人而受到金融排斥的问题凸显,严重阻碍了农户参与创业活动致使创业市场整体疲软。金融知识对农户创业选择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正规信贷约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正规信贷约束在金融知识影响农户创业选择行为关系中发挥了中介作用,表明金融知识通过正规信贷约束的中介效应间接影响农户创业选择。据此,提出加大对农户金融知识普及力度、优化金融机构网点布局、充分发挥正规信贷约束的中介作用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采用方差分析和随机效应模型对山东省不同发展区域的573户农户连续6年的贷款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不同类型农户贷款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靠农农户受年龄、田地面积和贷款额度是否够用的影响因素显著高于非靠农农户(P0.01);但在教育年限、劳动力、农户性质、社会资源、家庭总资产、总负债、家庭纯收入、授信额度、年贷款额和平均贷款额上显著低于非靠农农户(P0.01);2)不同类型农户授信金额的影响因素不同。家庭人口、农户性质、社会资源、家庭总资产、家庭纯收入和年贷款金额对非靠农农户的授信金额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P0.01);田地面积、性别、贷款额度是否够用、平均贷款金额和年龄对非靠农农户的授信金额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P0.01);教育年限、农户性质、社会资源、额度是否够用、年纯收入和年贷款金额对靠农农户的授信金额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P0.01),田地面积和性别对靠农农户的授信金额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P0.1)。不同类型农户贷款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差异较大,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农户制定不同的农户贷款政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2011年江西省35个县(区)的1080份创业农民调查数据,从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社会资本等方面选取15个变量,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创业正规金融约束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个体特征中的年龄、文化程度、风险意识对农户创业正规金融约束有显著影响,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高、风险意识越强的农户更容易获得创业资金;在家庭特征方面,家庭的人口数、人均年纯收入对农户创业正规金融约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耕地面积与其呈负向影响;在社会资本方面,具有丰富社会资本的农民工相对更容易获取创业资金。  相似文献   

4.
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繁荣的关键在于充足的资金支持,利用革命老区961户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研究农户借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资金借贷现象普遍,无息借款比重高;非正规金融是农户融资的主要渠道;农户金融需求存在"二八分化"现象;农户借贷资金需求呈多元化;小额借贷比较普遍;借贷方式不规范。值得注意的是,户主年龄对农户获得正规金融借贷有反向的显著影响,而对借贷频率、无息小额借贷均有正向的显著影响。户主文化程度对农户从正规金融机构借贷、大额借贷、借贷规范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借贷频率的影响为倒"U"形。农户人均收入与在正规金融机构办理业务的次数成同方向变动,人均收入越高的农户越倾向于向正规金融机构借贷,农户家庭收入来源与其借贷资金用途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此外,农户的劳动力人数对农户借贷需求影响不确定。最后,本研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贷款保证保险在我国推行已久,其对农户信贷获得与信贷渠道选择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究。本研究基于江苏省徐州市、扬州市、南京市的实地调查数据,对农户贷款保证保险参与情况以及信贷获得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通过研究分析发现,贷款保证保险对农户的正规金融偏好具有正向影响,投保贷款保证保险有助于农户获得更多的正规信贷配给。据此,本研究建议加大对贷款保证保险的宣传力度,结合地区特征实施差异化的贷款保证保险制度,完善农户征信系统,使贷款保证保险进一步发挥作用,提升农户正规信贷可获得性。  相似文献   

6.
从农户信贷行为研究的角度,以农户信贷需求和供给作为因变量,农户特征变量、社会资本等作为自变量,以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1 665户农户作为调研样本,采用需求可识别双变量Probit模型对农户信贷行为进行识别。结果表明,当前农户获取信贷资金更倾向于非金融机构,同时银行在信贷支持中更具有"嫌贫爱富"的特征;年龄、上学人口对正规信贷和非正规信贷的需求具有正向影响;正规信贷更倾向于贷款给有工资性收入的群体,非正规信贷具有"中性",更倾向于贷款给劳动力多的家庭;与村、镇干部以及邻里的关系程度对正规信贷和非正规信贷供给呈现为正向影响。研究认为解决金融精准扶贫的关键还是在于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建设,创新开发土地流转金融产品,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作用,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完善农业保险等,这些举措也是降低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农机购置补贴"差价购机"模式向"全价购机"模式的转变,使政府补贴由"即时补贴"转为"延时补贴"。"即时补贴"下的农机贷款行为多为贷款方与借款农户之间的"二元博弈",而后者还会受到第三方——政府的影响。笔者试图通过对杭嘉湖地区391户农户的实证研究,探究政府"延时补贴"下农户农机贷款可获性影响因素是否发生了改变。研究结果表明:在"延时补贴"作用下,随着延时补贴金额占借款金额比重的增大,影响农户非正规金融渠道农机贷款可获性的因素较"即时补贴"时发生了显著变化。而影响农户正规金融渠道农机贷款可获性的因素较"即时补贴"未发生显著改变,抵押情况与担保情况由始至终对农户农机贷款可获性起到关键作用。由此可见,"延时补贴"不能缓解农户在正规金融渠道下由于缺乏抵押物、担保方导致的贷款困境,而能缓解农户在非正规金融渠道下的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综合评价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后,认为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更适于我国现阶段农户信用风险的测度,同时在山东省满庄和宁阳96位农户数据的基础上,运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对农户正规融资信用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判别函数总体上区分样本的准确率高达82.3%,正规金融机构可应用该方法对农户融资的信用风险进行度量;负债情况、借款用途、贷款年利率3个因素与农户贷款违约成正向影响关系;家庭规模、户主教育程度、资产价值3个因素与农户贷款违约成负向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9.
以山东省莱芜市农户为调查研究对象,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研究农业产业链背景下影响农户融资渠道选择的因素。结果显示:农户加入龙头企业带动型农业产业链、农户受教育程度以及农户能够承受的最高利率对农户融资渠道的选择有显著影响,且影响方向为正向,说明农户更倾向于向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借款。因此,我国应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完善正规金融机构借贷机制,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互助资金有效缓解了广大农户发展生产所面临的"贷款难"问题,但有限的财政资金无法覆盖所有贫困村。为了合理选择互助资金试点使其发挥最大效用,对我国辽宁、山东、江西、安徽、云南和贵州6个省的24个村展开调研;通过Logit模型和Heckman模型分别对农户选择互助资金贷款的意愿和实际利用程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正规金融会通过影响农户贷款可得性进而对农户利用互助资金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具体而言,正规金融机构距离远、信贷价格高会抑制正规金融贷款可得性,但会促进农户对互助资金的利用。政府在选择互助资金试点时应重点关注与正规金融机构距离远,以及正规金融信贷价格高的地区。  相似文献   

11.
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的数据,从微观视角分析了社会网络通过正规与非正规信贷可得性影响农户创业的作用机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社会网络对农户获取正规与非正规信贷、创业概率和创业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正规与非正规信贷可得性对农户创业决策及创业绩效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农户正规与非正规信贷可得性在社会网络影响创业决策的路径中均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但在农户创业绩效传导路径中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引导农户构建良好社会网络、深化和完善农村信用体制、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和非正规信贷法律监管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吴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717-12718,12724
根据2007~2010年江苏省县域的经济金融数据和中国银行业农村金融服务分布图集数据,分析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后新型金融机构进入对原有农村金融机构贷款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金融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促进了原有的金融机构增加对小企业的贷款比例,但是对农户贷款增加的效应并不显著.可见新型金融机构与农村商业银行的竞争主要在小企业领域,对农户的金融支持相对不足.应通过构建新型金融机构农户贷款的风险补偿与分散机制、创新适合农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建立并完善金融制度基础设施来加大其对农户的金融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3.
从多维度社会资本嵌入的视角,基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宿州市埇桥区8个乡(镇)804户农户的调研数据分析农户实际借贷需求的满足程度,并采用Tobit模型探讨农户借贷需求满足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社会资本类型不断发生变化,传统的血缘和地缘关系型社会资本的重要性减弱,新型组织关系型社会资本作用日益凸显;其中,人际关系型社会资本对农户的非正规借贷需求的满足度影响显著,政治关系型社会资本、正规金融机构关系型社会资本和组织关系型社会资本显著影响农户正规借贷需求满足度,而传统类型的社会资本对农户贷款需求满足度的作用在弱化。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10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数据,将收入冲击和社会资本变量纳入统一框架下研究农户的消费信贷行为。结果发现,当前农户主要依靠非正规金融途径获得消费信贷,信贷资金主要用于家庭的住房改善、医疗、日常开支及教育方面。农户在收入遭受冲击时消费信贷需求更为强烈,社会资本提高了农户消费信贷的可获性及信贷额,不同类型社会资本对农户获得正规金融机构或非正规金融渠道的消费信贷的影响并不一致,家庭的人情支出和户主的政治关系等影响了农户获得正规金融机构的消费信贷,而人缘关系在农户向亲戚朋友借贷中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2017年和2019年的样本,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创业选择的影响,并进一步从农户社会网络视角出发,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在农户创业过程中带来的正规金融对非正规金融的替代和补充作用。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农户的创业行为,且数字普惠金融只对自雇型创业有显著影响,对雇主型创业没有显著影响。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对具有弱社会网络的农户创业行为影响更显著,说明数字普惠金融真正发挥了“普惠”的作用。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发展正规金融渠道,弥补了过去农户主要依靠社会网络从非正规金融渠道融资的不足,提高了农户的金融可得性从而促进其创业。  相似文献   

16.
降低农户的信贷约束是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基于农户信贷需求的角度,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年农村家庭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Ivprobit模型,分析我国农户正规信贷获得与金融素养之间的关系,探讨农户正规信贷约束在需求层面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样本中有53.1%的农户受到需求层面的信贷约束,且在农业生产、工商业经营、房屋购建和汽车购置用途上潜在正规信贷需求向有效正规信贷需求的转化较低,分别为47.3%、56.0%、36.1%和52.6%,而有效正规信贷需求向正规信贷获得的转化较高,分别为70.0%、78.6%、74.2%和90.0%。农户金融素养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提高其获得正规信贷的可能性,并且可以降低农户因不知道如何申请贷款或对贷款存在认知偏差而产生潜在正规信贷需求的概率,同时可以促进农户将潜在正规信贷需求转化为有效正规信贷需求,进而降低农户受到的正规信贷约束。据此,提出提高农户的金融素养水平,发挥农户社会资本对信息不对称的缓解作用,切实完善和实施土地流转政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有效拓宽建档立卡农户融资渠道可以进一步增强其脱贫后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基于宁夏南部山区建档立卡农户调研数据,运用多元Logistic模型分析社会资本对农户融资行为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人情支出越多、农户间信任程度越高,农户越倾向于正规金融机构融资;农户家庭成员中有村干部和亲戚中有政府工作人员对农户选择正规和非正规融资渠道均有显著影响。促进农户社会资本信息传递作用可以有效降低农户融资成本,应积极引导非正规金融规范发展,充分发挥非正规金融对正规金融的补充作用;加大建档立卡户非农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增加农户非农经营收入以提升其融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农户融资困境的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迪航  罗荷花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6192-6194,6197
分别从农户向正规金融融资困境和向民间金融融资困境两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农户融资困境的表现。农户向正规金融融资的困境表现在: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不足,农户获贷率较低,贷款手续多,贷款期限不合理,贷款成本偏高和农户单笔融资数额小、零散。农户向民间金融融资的困境表现在:民间融资规模有限和民间融资的隐形成本高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新疆疏附县为研究对象,运用实证模型对金融扶贫效益进行分析,发现扶贫效益及其增长率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农户对扶贫效益的满意度整体较好。研究表明,信用状况、贷款条件、家庭社会关系、民间金融覆盖程度、金融网点覆盖程度、创新贷款方式、金融服务态度、困难群体扶贫、技术扶贫、经济扶贫对金融扶贫效益有显著正向影响,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变化、金融知识普及程度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金融部门在资本形成中起重要作用。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城乡二元特征,内生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正规金 融制度,与城乡经济的交互存在显著差异。本文考察了1978~2017 年间我国正规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其作 用机制,发现正规金融增加值和银行存款规模提升对农民收入有正向影响,银行贷款和股票市值规模提升对农民收入 增长有负向影响。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特色金融制度、组织和业态,让正规金融和农村特色金融协同促进农村多产业融 合发展,助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