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种子是农业之母,种业主权事关国家粮食安全。近年来外资在我国种业市场的不断渗透,挤压了我种子企业的经营空间,一些企业生存艰难,甚至沦为外资操控的"棋子"。而据记者调查了解,很多外资种  相似文献   

2.
我国种业市场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明 《北京农业》2011,(11):12-15
<正>种子是农业之母,种业主权事关国家粮食安全。近年来外资在我国种业市场的不断渗透,挤压了我种子企业的经营空间,一些企业生存艰难,甚至沦为外资操控的"棋子"。而据记者调查了解,很多外资种业巨头拥有深厚的国外政治背景,业内人  相似文献   

3.
外资垄断中国种业一直是近期的热点话题,洋种子"统治"中国最大蔬菜基地的消息更让不少人担忧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其实,外资垄断中国种业的说法本身就是不恰当的,要改变本土种业"大而不强"的现状,正需要在国内市场与国外巨型种子企业的竞争.  相似文献   

4.
《北京农业》2013,(14):28
<正>部分种子外资占比过半"25家外商投资企业获得许可经营我国种业;每年我国大约进口种子量15000吨;甜菜95%是外国品种,食葵约50%~60%是国外品种。"这是近日农业部新闻发布会公布的一组数据。农业部表示,只有牢牢把握我国种业发展的控制权,才能牢牢把握我国农业发展的主动权。农业部将从加强政府部门协调、加大种业投入、支持企业发展、强化种子管理等四个方  相似文献   

5.
正种业是一个触及中国农业发展命脉的产业,企业则是种业发展的主体。在外资企业的强势进入和市场冲击下,我国本土种子企业该如何突围?我国自2000年颁布《种子法》以来,种业开始进入市场化发展阶段,随着国内种子市场的逐步开放,全球种业前十强的跨国集团开始大举进军中国市场,面对外资种业巨头的蚕食,本土种业堪忧。  相似文献   

6.
<正>"东北种子市场已被外资全部占领了,西北也被欧美瓜分了。"占世界14%的中国种业市场吸引着跨国种子巨头抢滩登陆,而中国上万家规模较小的种子企业在跨国巨头的挤压下,市场已丢失大半。提高行业集中度,整合重组壮大才是唯一出路。近段时间,种业主导权成为业内关键词。据媒体报道,目前国内已有76家外资种子公司。  相似文献   

7.
<正>农业部、商务部等多部委日前联合调查了跨国种业企业进入我国的情况以及外资对种业市场的影响。"调查报告还在起草中,大多数参与调研人士的建议并不是要限制外资种业企业的发展,而是要求加强对其监管,尤其是要对有垄断行为的国际种业企业实行产品最高限价等措施。"近日,一位接近调查组的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  相似文献   

8.
<正>民以食为天,食以种为本。我国涉及民生的种子产业正在迎来外资入侵。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报告称,目前已有70家外资种业公司进入中国,我国种业正遭遇灭顶之灾。从2000年《种子法》颁布之后,我国种业开始了市场化进程。但开放后,由于国内上万家种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难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子企业,结果跨国公司大量涌入,严重挤压了国内种子企业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9.
王超 《北京农业》2009,(9):14-14
<正>民以食为天,食以种为本。我国涉及民生的种子产业正在迎来外资入侵。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报告称,目前已有70家外资种业公司进入中国,我国种业正遭遇灭顶之灾。从2000年《种子法》颁布之后,我国种业开始了市场化进程。但开放后,由于国内上万家种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难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子企业,结果跨国公司大量涌入,严重挤压了国内种子企业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0.
《北京农业》2011,(17):54
<正>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谢正观曾在2010年的全国"两会"上提交了一份加强应对外资渗透我国种业市场的提案。他担心"洋种子的长驱直入会造成我国未来农作物受制于国外种业巨头的被动局面,阿根廷农业曾被一些国际跨国种业巨头全面控制,造成本国农业生态的大破坏"。  相似文献   

11.
我国种业市场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是农业之母,种业主权事关国家粮食安全。近年来外资在我国种业市场的不断渗透,挤压了我种子企业的经营空间,一些企业生存艰难.甚至沦为外资操控的“棋子”。而据记者调查了解,很多外资种业巨头拥有深厚的国外政治背景,业内人士称,一旦这些外资企业完成对我种业的垄断,可能以此为砝码,不仅要求巨额的垄断利润,甚至可能威胁我国粮食安全、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2.
<正>技术创新难是当前农业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种业尤其为甚。从种业产业的形成来看,我国农资市场放开以后,一部分有农业局种子管理站从业经验的人离开体制进入市场"倒卖"种子。在当时,种子的唯一来源就是农技推广站等国家育种单位,各县、乡种子公司仅负责推广。这种发展起源模式就使得我国种子公司天然地带有了"拿来主义"的商业心理。到今天,我国种子企业有专  相似文献   

13.
世界种业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大型种子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世界种业的集中度不断提高,高新技术成果和尖端人才成为各跨国种业集团竞争的焦点,兼并重组成为行业发展的方向,种子企业向多元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中国种业上市企业与跨国种子企业的规模、增长的稳定性、育繁销一体化、获利能力、研发投入等方面的差距显著。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议:从促进产业发展、改革科研管理体制和强化市场监管等方面实施种业振兴计划;重新定位国家公益性研究机构职能,与企业合理分工,改革公益性科研机构育种研发管理体制;创新和建立国内育种人才和科技资源流动机制,促进育种能力和水平提升;改革和完善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制度;改革种业管理体制,完善市场监督体系,加强政府部门对种子市场的监管能力建设和执法力度;规范种质资源、种子进出口管理和对外资进入国内种业的监管;在保护中国核心种质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推动种业"走出去"。  相似文献   

14.
<正>国内的种子公司多、小、散、乱是大多数从业者的感慨。依据2009年的统计数据,目前全国持证种子企业多达8700家,但注册资本在3000万元以上的仅有200多家。而美国全国的种业公司不过百余家,孟山都、杜邦先锋等国际种业"寡头更是其中的佼佼者。缺乏"明星"企业,持续研发投入少,管理水平低,无力抵挡外资种业巨头的强大攻势,业内领先公司纷纷与外资公司合资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博弈外资种业的国内种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天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462-14464
外资种业具有资本优势、人才优势、研发优势等多种优势,在推动国内种业发展的同时,也对我国农业发展构成了潜在威胁。我国种业竞争力低、种业市场混乱,缺乏与外资种业抗衡的能力。种业发展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只有壮大民族种业,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品牌,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我国种业安全。国家应从准入制度设置、知识产权保护、科研体制改革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扶持和保护国内种子企业,以促进国内种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孟山都、先正达、利马格兰、杜邦先锋等跨国种业巨头在中国种子市场的高速扩张,有学者和媒体担心外资垄断中国种业市场,威胁中国粮食安全。实际上,中国的种业市场并非完全对外资放开,跨国种业巨头在华成立的合资公司必须由中方控股,"威胁论"并不成立。事实证明,外资种业巨头进入中国带来的先进理念和充分的市场竞争反而有利于中国种业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国家发改委关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审议意见的报告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外资进入种业的监管。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修订外资投资农作物种子企业管理办法,将进一步规范外商投资种业行为。报告提出,要加强对外商投资监管,促进市场公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1月28日,农业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有关情况。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副局长马淑萍表示,当前的种子企业准入门槛"过硬",企业结构正在优化。未来将通过加大种业投入、支持企业发展等四方面手段推进规划落实。对于外资种业的冲击,马淑萍认为,国外品种进来"有利有弊",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服务理念等,应  相似文献   

19.
<正>位于北京东部的国际种业科技园区发展迅猛,目前已吸引了30余家中外知名种子企业进驻。北京正力图将它打造成中国的"种业硅谷"。国际种业科技园区位于北京市通州区,规划面积3万亩。世界排名第四的种子企业法国利马格兰种业和北京德农种业、垦丰种业等30余家企业,以及中国农业大学通州试验站、中国农科院通州院区等科研单位相继入驻园区。作为世界第二大种子市场,中国的市场规模已经由2000年的250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550亿元左右。孟山都、杜邦、先正达等跨国种业巨头悉数落户中国,它们看重的正是中国种子市  相似文献   

20.
郑风田博客之一:国内种业岂能“武大郎开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资垄断中国种业一直是近期的热点话题,洋种子“统治”中国最大蔬菜基地的消息更让不少人担忧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其实,外资垄断中国种业的说法本和,央就是不恰当的,要改变本土种业“大而不强”的现状,正需要在国内市场与国外巨型种子企业的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