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六、香石竹病毒病预防措施的探讨迄今为止,对植物病毒的防治,尚未获得理想办法,还没有找到从感病植物上能够杀死病毒的化学药物;对很多病毒病的发生规律还不很清楚,还难以做到有效地加予控制。这些就是近几年来病毒病越来越普遍、越来越重的原因所在。如果我们对病毒病的发生规律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在病毒的生态系统中,能够找到最容易被我们所控制的薄弱环节,那么,对减轻病毒病的发生,控制它的蔓延速度也是完全可以做到  相似文献   

2.
 香石竹潜隐病毒(Carnation Latent Virus简称CarLV)是为害香石竹的重要病毒之一,常与其它病毒混合侵染,不同程度地引起植株矮化、畸形、花叶、坏死、花朵变小、花苞开裂、花碎色、花色暗淡等症状。本文首次报道了我国香石竹潜隐病毒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3.
邓亚评  阳明祥 《植物检疫》1992,3(3):177-177
桂林所于1989年10月销毁了一批从日本进口的带有番茄环斑病毒等多种病毒病的种苗15000多株。这批种苗有番茄、辣椒、香石竹、月季等10多种蔬菜、花卉植物,是日本国熊本市赠送给桂林市供生产和展览用的。经我们严格地检疫处理和通过1990~1991年2年的跟踪调查,确认现已扑灭了疫情。  相似文献   

4.
张健如  熊野林 《植物检疫》1993,7(4):316-319
香石竹是世界三大名切花之一,是我国各大城市外事活动、宾馆饭店、婚丧喜庆、室内装饰等重要用花,上海是我国香石竹的主要产区,种植面积已超过267公顷,年产鲜切花5000万支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每年从荷兰,法国、日本及美国等引进20~30万株种苗,数量之大是其他花卉所没有的,香石竹病害检疫是我局种苗检疫的重要内容之一。过去,对花卉种苗  相似文献   

5.
香石竹斑驳病毒检疫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伟  张成良 《植物检疫》1991,5(1):64-65
自1955年发现香石竹斑驳病毒(Carnation mottle virus——CarMoV)以来,至今已有27个国家和地区报道这个病毒。由于它对香石竹的侵染率高,危害严重,引起各国高度重视,已有南非、意大利、马耳他、新西兰、东非等国家将这种病害列为禁止入境的检疫对象或列为限制进口对象。我国自1983年上海首次从荷兰引进香石竹幼苗中检出 CarMov(带毒率  相似文献   

6.
香石竹环斑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石竹环斑病毒的研究进展蔡祝南,方守国,刘仪(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毒研究室100094)香石竹病毒广泛分布于世界各香石竹种植区,国外对其上病毒研究较多,已有明确报道的有香石竹斑驳病毒(Hollings和Stone,1970a)、香石竹环斑病毒(Trem...  相似文献   

7.
刘峰 《湖北植保》2003,(4):25-25
香石竹又名康乃馨、麝香石竹 ,为石竹科、石竹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因其花形、瓣形 ,颜色繁多。有“十样锦”之称 ,是世界五大切花之一。随着生产的发展 ,种植面积扩大 ,香石竹病害的发生越来越严重 ,使其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大为降低 ,目前生产中发生较为普遍的病害有 :叶枯病、灰霉病、病毒病、煤污病等。1 香石竹叶枯病 (黑斑病、枝枯病 )发病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叶部 ,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 ,初在叶上出现前绿色水渍状小点 ,后期病斑半圆形或椭圆形 ,中央变为灰白色 ,湿度适宜时产生粉状黑色霉层。茎杆染病 ,多从分枝处及采摘产生的伤口…  相似文献   

8.
在香石竹病毒的鉴定与香石竹进出口时的口岸检疫中,石竹科植物高雪轮 Silencearmeria 常被用作香石竹蚀环病毒 Carnati-on Etched Ring Virus,CaERV 的灵敏的鉴别寄主。在高雪轮上产生系统症状认为是鉴定香石竹蚀环病毒的重要依据之一,上海园林科研所与上海生化研究所合作曾经以在高雪轮上产生局部褪绿斑,以后产生系统褪绿斑及叶片扭曲等症状,并结合电子显微镜下的粒体形态观察结果为依据成功地从荷兰进口的香石竹小苗中检测出了香石竹蚀环病  相似文献   

9.
烟草病毒病在我国各烟区普遍发生,局部地区为害较为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烟叶的产量和品质.在我国烟区,危害严重的主要是普通花叶病毒病、黄瓜花叶病毒病、马铃薯Y病毒病和蚀纹病毒病.识别这4类病毒病,配以合理的防治措施,对于烟叶生产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香石竹萎蔫病病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我国南方香石竹主要生产基地采集萎蔫的香石竹病株,分离获得病菌经培养观察,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我国香石竹种植地区主要致病菌是灰瓶霉菌[Phialophroa cinerescens(Wr.) van Beyma]和尖镰孢石竹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Schl.Snyd.&Hans.f.sp.dianthi(Pril&Del.) Snyd.&Hans.]。商品扦插苗在无病地种植发病率为3.4%~8.0%;病地种植后发病率高达66.7%。在浙江省病株枯死主要发生在5月底到8月中旬,其中霉季枯死株占2/3以上。  相似文献   

11.
烟草大田期病害配方施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云南烟区大田期烟草病害混合发生日趋严重,单一农药品种防效较差的状况,作者选用云南烟区几个常用农药品种,根据田间病害组成相和农药理化性质,提出了烟草配方施药方案,并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和同田对比试验。小区试验结果表明:909—B1混配剂对烟草赤星病平均防效为71.1%,对烟草蛙眼病、炭疽病、角斑病等叶斑类病害的平均防效为81.3%,对烟草野火病平均防效为80.9%。同田对比试验与小区试验结果基本相同,表明配方施药对真菌、细菌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尤其是909—B1明显优于其他供试农药品种。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园林花卉植物真菌病害7种国内新记录,均有描述和附图,标本存于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研究室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13.
蚜虫迁飞动态与辣椒病毒病流行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江苏省泰县和南京城郊辣椒病毒病的优势病原为黄瓜花叶病毒(CMV),次为烟草花叶病毒(TMV),此外还鉴定了一种蚕豆萎蔫病毒(BBWV)。辣椒病毒病发病株率随迁入辣椒田内有翅蚜总量的增长而增高,两者呈显著正相关,蚜虫迁飞高峰后20天左右出现辣椒发病高峰。田间最有效的传毒介体为桃蚜、萝卜蚜、禾谷缢管蚜,它们的迁飞高峰都在5月中、下旬,此时正值辣椒感病阶段,对发病率和产量影响较大。5月中旬至6月中旬置放田间的辣椒苗发病率最高,说明此时迁入田间的有翅蚜传毒最为有效,此期间是阻断蚜虫传毒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4.
连续三年调查分析证明,潍坊地区棉苗根病的主要种类为红腐病(Fusa-rium spp.)和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ossypii)。通过对14种药剂(复合剂)室内毒力测定、接菌盆栽试验,找出多邻混剂(多菌灵 邻酰胺1:1)对红腐病菌和炭疽病菌毒力最高,防治效果最好,特别对红腐病防效尤为突出,显著优于五赛合剂。继而进行田间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证明防效良好,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15.
农作物病害流行程度划分标准是确定病害流行轻重的主要依据.在研究分析当前病害流行程度划分标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病害流行程度划分标准应该由多项指标改为一项指标,分别以相应行政区域的加权病情指数或虫口密度来表示,并给出了其测算方法.同时提出行政区域范围的大小不同,病害流行程度分级标准的指标不同.行政区域小,分级指标值大;行政区域大,分级指标值小.从而解决了目前实际工作中病害流行程度分级标准不规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瘿螨是植物病毒病的一类传播媒介。根据国内外大量最新资料,从瘿螨生物学,为害和病毒不的角度较为详尽地分析了小麦线条花叶病毒,小麦斑点花叶,黑麦草花叶病,冰草花叶病,葱属植物病毒,小麦糜疯病,黑醋栗退化病,无花果花叶病,桃花叶病,樱桃斑驳花叶,蔷薇丛簇病和木豆不孕花叶病这12种已被确认为瘿螨所传播的病毒病的特点,症状,病毒特性和防治方法,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螨传病毒。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山茶花病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5-1988年期间对浙江省6地(市)的山茶花进行了详细调查研究,并对病原作了鉴定。在初步确定的20种病害中,分布广泛、为害较重的病害有:炭疽病(Colletotrichum camelliae)、灰枯病(Monochaetia camelliac)、灰斑病(Pestalotia guepini)、赤叶斑病(Phyllosticta theicola)、根腐病(Fusarium ventricosum)。其中灰斑病、枝枯病(Dothiorella ribis)和根腐病为害山茶花以前在我国未见正式报道。文章对山茶花病害的症状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18.
1988~1995年对福建西番莲病毒病的发生为害进行调查,发现在西番莲栽培区病毒病普遍发生,发病率通常在30%~40%,严重的达90%以上。田间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环斑、皱缩、花叶、环斑花叶,死顶和果实木质化等。从田间病株采集40份样本,经电镜观察和采用A蛋白夹心ELISA(PAS-ELISA),用西番莲木质化病毒(PWV)、西番莲黄花叶病毒(PFYMV)、紫果西番莲花叶病毒(GMV)、烟草花叶病毒(TMV)及黄瓜花叶病毒(CMV)的抗血清进行测定,其中36个样本检测出CMV,表明福建西番莲病毒病的主要病原为CMV。与此同时,对西番莲上CMV进行亚组鉴定,采用鉴别寄主和单、多克隆抗体双夹心ELISA(DAS-ELISA)对36个CMV阳性样本进行测定,结果35个属CMV亚组Ⅰ,1个属CMV亚组Ⅱ,表明田间以CMV亚组Ⅰ分离物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19.
 基于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田间试验结果,分析了基肥、播期和密度3种栽培因素对秋白菜霜霉病,黑腐病和软腐病3种病害影响的性质,给出了3因素在每种病害流行中的重要性排序,并组建了相应的回归方程,为控病丰产白菜栽培中3种重要技术措施的优化管理提供了初步的数量依据。  相似文献   

20.
 葡萄黑痘病(Elsinoe ampelina(de Bary) Shear)为我国北部葡萄的主要病害,近年在各地造成严重减产,并不断随着苗木蔓延到无病的新区,因此它是当前葡萄病害防治和检疫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