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纹枯病又名"花脚杆",主要侵害玉米叶鞘,叶片,也可危害苞叶及果穗。严重时能侵入茎秆,造成黑斑,一般不会引起玉米倒伏。基于此,主要根据纹枯病的特点及玉米生长特性,提出针对玉米纹枯病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
<正>一、玉米纹枯病1、症状识别玉米纹枯病主要危害玉米叶鞘、叶片、茎秆和果穗,最初多由基部叶鞘发病,从下而上逐步扩展,典型症状为在叶片、叶鞘或苞叶上形成不规则的云纹状病斑,边缘呈深褐色,病斑逐渐扩大,包围叶片和叶鞘直至干枯。茎秆受害后期组织松软解体,植株极易倒伏,而果穗受害时常造成腐烂,使果穗秃顶,粒重下降,影响玉米品质和产量。环境湿度大时,病斑上可见白色菌丝体,病部组织内或叶鞘与茎秆间常产生  相似文献   

3.
<正>近几年随着优质水稻的推广种植及高肥水的管理模式,水稻纹枯病发生日趋严重,已在我省连续多年偏重发生,尤以高产稻区危害最为突出。1.病症玉米纹枯病主要危害玉米叶鞘、叶片、茎秆和果穗,最初多由基部叶鞘发病,从下而上逐渐扩展,典型病症为在叶片、叶鞘或苞叶上构成不规则的云纹状病斑,边缘呈深褐色,病斑逐步扩展,包围叶片和叶鞘直至枯槁。茎秆受害后期组织松软崩溃,植株极易倒伏,而果穗受害经常形成腐朽,使果  相似文献   

4.
玉米纹枯病是危害玉米的重要病害.主要侵害叶鞘,也可危害叶片、果穗及苞叶。发病严重时,能侵入坚实的茎秆.但一般不引起倒伏。该病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除危害玉米外.还可以侵害水稻、小麦、大麦、高粱等多种禾本科作物以及棉花、大豆等双子叶植物。近年来,有逐渐加重的趋势。一股发病率在70%~100%.减产10%~20%,重发区减产35%以上。  相似文献   

5.
<正>1发生特点玉米纹枯病主要危害玉米叶鞘、果穗和茎秆。发病初期多在基部1~2茎节叶鞘上产生暗绿色水浸状病斑,后扩展成不规则形或云纹状大病斑。病斑中部灰褐色,边缘深褐色,由下向上蔓延扩展。果穗苞叶染病也产生同样的云纹状斑。湿度大时发病部位可见到浓密的菌丝体,菌丝结成白色小绒球,后来变成褐色菌核,大小不一,发生严重的可使基部茎秆松软而折断。  相似文献   

6.
正一、玉米纹枯病近年来,玉米纹枯病在一些玉米产区发病日趋严重,而农民往往忽视对该病害的防治。纹枯病在春、夏、秋玉米上皆可发生,发病株率22%~71%,个别地块或品种甚至达100%,由该病导致的损失一般在15%左右,发病重时果穗腐烂,造成严重减产,成为制约玉米增产的重要病害因素之一。1、症状玉米纹枯病主要危害玉米叶鞘、叶片、茎秆和果穗,最初多由基部叶鞘发病,从下而上逐步扩展,典型症状为在叶  相似文献   

7.
1纹枯病 发病特点为,玉米全生育期均发病,发病盛期为拔节期至举灌浆期。主要危害叶鞘、叶片、苞叶和茎秆,果穗和籽粒,严重时引起茎腐、倒伏、穗腐。先由近地面叶鞘发病,出现水渍状灰绿色病斑,由下而上蔓延,逐渐变成中间灰白,边缘褐色椭圆或不规则形,病斑连接成云纹状,空气潮湿时产生白色菌丝体,  相似文献   

8.
<正>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稻株个体受害后瘪粒增加,千粒重下降,谷粒色泽变暗,不能正常成熟。一般减产10%~30%,严重者达50%,甚至失收。如不能及时有效施药防治将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损失无法估量。因此,做好水稻纹枯病预防和及时有效地施药防治十分重要。1.病害发生该病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主要为害叶鞘,也可为害茎秆,侵染叶片、苞叶和果穗。玉米拔节至成熟期均可发病,先是茎基部的叶鞘感病,后侵染叶片并向植株的上部蔓延。  相似文献   

9.
<正>玉米在整个生育期中遭遇多种病虫害的危害,防治上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采取长效治理、应急防治相结合治理措施,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辅以物理、生物、化学防治,将重大病虫的危害控制在经济水平以下,确保玉米高产、稳产、优质。一、玉米纹枯病1、症状识别玉米纹枯病主要危害玉米叶鞘、叶片、茎秆和果穗,最初多由基部叶鞘发病,从下而上逐步扩展,典型症状为在叶  相似文献   

10.
<正>由于玉米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和高产密植栽培技术的推广,玉米纹枯病发展蔓延较快,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发生,且危害日趋严重,减产损失在10%-20%,严重的地块可达35%。1.纹枯病的症状该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后期,即籽粒形成期至灌浆期,苗期很少发生。该病主要危害叶鞘和果穗,也可侵害茎秆。最初在近地面的1~2节叶鞘发病,逐渐向上扩展。病斑初呈水浸状;椭圆形至不规则形,中央灰褐色,边缘深褐色,  相似文献   

11.
玉米纹枯病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发生,且危害日趋严重。一般发病率在70%~100%,造成的减产损失在10%~20%,严重时高达35%。由于该病害危害玉米近地面几节的叶鞘和茎秆,引起茎基腐败,破坏输导组织,影响水分和营养的输送,因此造成的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12.
纹枯病在我国各稻区均有发生,黑龙江省1990年以前极少发生,以后由于水稻栽培面积不断增加,此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据报道,受害部位(高度)不同,对产量影响也不同,轻者减产7%左右,重者要减产40%~60%,如果引起倒伏,茎叶腐烂,损失更大。1症状该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后期,即籽粒形成期至灌浆期,苗期很少发生。该病主要危害叶鞘和果穗,也可侵害茎秆。最初在近地面的1~2节叶鞘发病,逐渐向上扩展。病斑初呈水浸状,椭圆形至不规则形,  相似文献   

13.
正1玉米纹枯病1.1症状识别与发生规律:纹枯病(俗称"花脚秆","烂秆瘟")是近年来发生危害日益严重的一种新病害。其寄主甚广,除危害玉米外,还可侵染水稻、小麦、大麦、高粱、棉花、大豆等多种作物。该病主要危害叶鞘,也可侵染叶片、苞叶和果穗,玉米拔节至成熟期均可发病。开始从茎基部的叶鞘感病,后侵染叶片并向植株上部蔓延。发病初期,光出现水渍状灰绿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后转为白色至淡黄色,发病后期,变为  相似文献   

14.
<正>玉米纹枯病,俗称"花脚杆"、"花脚病",是一种土传病害,近年来,在四川丘陵地区发生较为普遍。一般田块发病率为10%,重病田达50%以上,甚至100%。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纹枯病发展蔓延迅速,已经成为制约玉米持续高产的主要障碍因素。一、症状特点玉米纹枯病主要为害玉米的叶鞘、果穗和茎秆;在叶鞘的受病部位形成水渍状斑点,病斑为不规则形或圆形,以  相似文献   

15.
2007年我们和平镇18万亩玉米90%以上感染纹枯病,一般减产5—10%,严重的减产15%。玉米纹枯病症状:主要为害叶鞘,也为害茎杆,严最时玉米果穗受害。发病初期多在茎基部1—2节叶鞘上产生水浸状病斑,后病斑融合成不规则形或云纹状大斑。病斑中部灰褐色,边缘深褐色。病斑由茎基部向上扩展蔓延。果穗苞叶感病后也产生同样的纹状病斑。果穗感病后秃尖,籽粒不饱满或变褐腐烂。  相似文献   

16.
罗平县玉米主要病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主要病害及其发生危害情况 1.1主要病害及其发生规律 1.1.1 玉米大、小斑病 玉米大、小斑病侵染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小斑病菌还侵染果穗.在田间,该病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蔓延到上部叶片.  相似文献   

17.
1纹枯病发病特点为,玉米全生育期均发病,发病盛期为拔节期至举灌浆期。主要危害叶鞘、叶片、苞叶和茎秆,果穗和籽粒,严重时引起茎腐、倒伏、穗腐。先由近地面叶鞘发病,出现水渍状灰绿色病斑,由下而上蔓延,逐渐变成中间灰白,边缘褐色椭圆或不规则形,病斑连接成云纹状,空气潮湿时产生白色菌丝体,并形成白色小球状菌核,后变成褐色菌核,易落入土中。防治措施为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忌与水稻、大豆、高粱轮作,清除田间病残体及带菌杂草。加强田间肥水管理,施足底肥,适当追肥,配方磷钾肥,  相似文献   

18.
玉米褐斑病是玉米上常见的一种真菌病害,在我国和世界各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石家庄市常年玉米种植400万亩左右,近几年每年玉米褐斑病发生面积150万亩左右。一般发病田病株率20%~30%,严重田块病株率达到.50%060%,对玉米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1发病症状玉米褐斑病是玉米的中后期病害,一般从喇叭口末期开始发病,抽穗至乳熟期为发病高峰:该病主要危害果穗以下的叶鞘和叶片,也可危害茎节和苞叶,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玉米小斑病在一些玉米产区发病日趋严重,而农民往往忽视对该病的防治。常和大斑病同时出现或混合侵染,因主要发生在叶部,故统称叶斑病。发生地区,以玉米小斑病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丘陵区为主。此病除危害叶片、苞叶和叶鞘外,对雌穗和茎秆的致病力也比大斑病强,可造成果穗腐烂和茎秆断折。其发病时间,比大斑病稍早。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半透明水渍状褐色小斑点,后扩大为(5~16)cm×(2~4)mm大小的椭圆  相似文献   

20.
<正>一、玉米纹枯病1、症状识别与发生规律:纹枯病(俗称"花脚秆","烂秆瘟")是近年来发生危害日益严重的一种新病害。其寄主甚广,除危害玉米外,还可侵染水稻、小麦、大麦、高粱、棉花、大豆等多种作物。该病主要危害叶鞘,也可侵染叶片、苞叶和果穗,玉米拔节至成熟期均可发病。开始从茎基部的叶鞘感病,后侵染叶片并向植株上部蔓延。发病初期,光出现水渍状灰绿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后转为白色至淡?黄色,发病后期,变为红褐色云纹状斑?块。当湿度较大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