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宁省各种作物对粮食总产量的不同影响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辽宁省近26年的粮食产量变化趋势以及粮食平均单产和播种面积的变化,并采用逐步回归对各种作物单产和播种面积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辽宁省近26年粮食总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粮食总产量和平均单产受气候条件影响呈波动式增加;粮食总播种面积和平均单产均显著影响着粮食总产量的变化,并且粮食平均单产的变化对总产的影响要大于粮食播种面积的影响;各种作物的产量和播种面积变化都影响粮食总产量的变化,但各种作物对粮食总产量影响的方式不同,其中玉米、水稻、高粱和小麦主要是通过单产的变化影响粮食总产量,谷子、玉米和小麦则是通过播种面积的改变来影响粮食总产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湿地气候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达到增产目的。以七星河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例,利用1961—2008年湿地年平均气温、降水和周边3乡1场粮食总产、单产资料。采用趋势分析,粮产分解,相关系数计算等方法分析粮产趋势变化和湿地气候对周边场、乡粮食生产影响。结果表明:五九七农场在粮食总产、单产和增速方面排在第一位,第二位是青原镇,第三位是尖山子乡,最后一位是七星河乡。说明距离湿地远近对粮产有一定影响,四地粮产特别是五九七粮食增减变化对湿地降水变化有着较好的响应,旱年、降水偏少年粮食增产,反之,大涝、降水偏多的年份减产。同时气温变化对当年粮食产量影响较大,对粮产的趋势Yw增加或减少影响弱一些,而降水变化对Yw产量增加或减少的影响是主要的。由此可见,湿地气候冷湿性对周边粮食生产影响是不利的。尤其是通过近10年气候及粮产实际监测表明,实验结果与上述结论是一致的。应采取治涝措施,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做到旱涝保收。  相似文献   

3.
基于STIRPAT模型的长沙市耕地面积变化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维护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对耕地面积减少的影响是当前土地利用变化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作者借鉴环境压力方程STIRPAT模型,以长沙市1978—2005年耕地面积数据及其相关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的时间序列数据为例,分析了人口、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对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及富裕度与耕地占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人口数量的变化是引起改革开放以来长沙市耕地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因素;产业结构变化(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和城市化率的变化对耕地面积的变化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STIRPAT模型计算发现富裕度与耕地面积变化之间并不存在Kuznets曲线规律。研究认为缓解长沙市耕地面积减少的压力可从控制人口、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城市化水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农牧交错区农户耕地变化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科利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7):107-111
笔者以宁夏盐池县、同心县404户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对农牧交错区农户耕地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Logistic模型计算,分析了农户耕地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家庭耕地面积差异较大,近30年,研究区农户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0.23 hm~2。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政府政策引导引起农户农作物种植结构发生变化。外出务工人数占家庭人口比例、政策因素和非农收入对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较为显著,是影响农户家庭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鹿泉市现状农村居民点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地理学的角度入手,将农村居民点变化的驱动因子归纳为经济、人口、技术、政策、社会五个方面,得到定量度量各驱动因子影响的多元线性模型,并用路径分析方法探讨驱动因子与农村居民点面积变化以及各驱动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因子、人口因子和政策因子对农村居民点变化均有较大影响,其中,技术因子和社会因子对农村居民点发展变化的影响是通过经济和人口因子来体现的。  相似文献   

6.
高健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223-228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是区域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短时期内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改造的显著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口的持续增长,涿鹿县土地利用结构发生的变化比较显著。以土地统计资料为依据,对涿鹿县2000-2008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从土地利用数量、土地质量、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明显;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慢;土地利用程度较低,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格局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DGT是评价重金属有效性的重要工具,但是DGT的提取受到土壤孔隙度的影响,而目前为止还缺乏相关研究。笔者采用不同磨细程度的土壤来改变土壤孔隙度,研究不同土壤孔隙度的变化对DGT提取重金属Cd有效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磨细改变了土壤的孔隙度,进而影响了土壤扩散边界层,从而对土壤Cd有效态的3种计算表达形式CDGT、CE、C′E均产生了影响,且对CDGT的影响最大。但当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逐步综合考虑后,结果表明,磨细造成的孔隙度变化对土壤有效态Cd含量影响有限,其变异性均小于10%,只是在计算时应综合考虑孔隙度及扩散边界层的变化,从而减小计算造成的误差。  相似文献   

8.
人参光合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光合作用是人参产生干物质的基础,对人参的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简述了人参的光合特性,归纳了人参光合特性日变化及不同生育期变化的规律,分析了影响光合作用特性的因素,包括光强、光质、温度、CO2、水分、源-库关系、光斑对人参光合特性的影响。指出了在人参栽培实践中存在的对光合作用特性的不重视、只强调单一因素对光合特性的影响等问题及解决对策,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不同海拔梯度对云南木薯生长及块根品质的影响,研究了800、1000、1200、1400和1600m 5个海拔梯度下木薯生长和品质指标,并采用相关、逐步回归、通径和决定程度等方法分析了海拔梯度变化对其影响。随海拔梯度的变化,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是否有花果和氢氰酸含量;株高、主茎高、分枝数和落叶高度指标在低海拔与高海拔差异显著,且与海拔梯度变化呈显著负相关;不同海拔梯度的变化主要影响了木薯生长的落叶高度、分枝数和株高,影响值为71.1%,对块根的L(+)-抗坏血酸和氢氰酸含量也产生影响,影响值为95.6%。随着海拔梯度的升高,块根淀粉、蛋白质、L(+)-抗坏血酸和氢氰酸含量随之增加,且与海拔梯度变化呈显著正相关,粗纤维含量基本不变。不同海拔梯度影响云南木薯生长及块根品质,其中对块根氢氰酸含量变异的直接影响最大。1400m海拔的木薯块根品质基本能满足生产需求,木薯栽培可以扩大到高海拔区域。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城市化对西安气温日变化的影响,利用西安及其郊区站咸阳1961—2013年4次气温的观测资料,采用城郊对比法对西安和咸阳2个站气温的年、季节、6 h变温、昼夜温差的变化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城市化对西安气温日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西安市气温的变化无论哪个时次都高于咸阳且呈上升趋势,2时西安气温的上升幅度最显著,0.56℃/10 a,14时西安与咸阳气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西安城市气温上升变化幅度从1990s中期开始明显增大,且城市季节变化趋势最明显的是春季,其次是冬季,夏季变化最小,咸阳气温变暖趋势明显滞后于西安5~8年;6 h气温变化温幅度最大的是早晨到中午这个时段,最小的是夜间到早晨。  相似文献   

11.
芒果采后及贮藏生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芒果是跃变型水果。采收后果实品质和代谢生理等发生重大变化,笔者从芒果果实的采后品质变化、呼吸强度、乙烯代谢、活性氧代谢、Ca2+对果实后熟的影响、逆境生理及不同采后处理对芒果采后生理的影响等方面,阐述了芒果采后和贮藏过程中的主要生理变化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今后芒果采后保鲜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农村居民收入地区差距演变及其结构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收入是当前国内研究“三农”问题的热点之一。以湖南省为例,利用Gini系数方法,测度了1993-2008年湖南农村居民收入的地区差距变化,并通过对收入变化对区域差距变化的贡献进行分解,从收入因子的结构效应和集中效应来解释收入变化对区域差距变化的原因:工资性收入是影响农村收入差距格局的最重要因素,表现为1997-2002年间工资性收入的结构变化较快致使收入差距拉大,2002年后区域差距变大则主要是工资性收入的集中性不断增大所致;家庭经营收入在农村居民总收入中的比重下降,但仍是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其对收入区域差距影响较小;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收入差距格局的贡献虽然不大,但对扩大收入差异的贡献在不断增加,是未来影响农村区域差距变化的重要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弹尾虫是土壤中的优势类群,对环境变化反应灵敏。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环境对弹尾虫影响方面的研究,分析了弹尾虫作为指示生物的特点以及农药污染、重金属污染、全球变化等因素对弹尾虫的影响。指出弹尾虫作为指示生物缺乏长效性多因素研究,应采用新方法进行生态风险评价是今后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提高杂交中稻结实率的措施,2012-2013对杂交中稻品种抽穗期前后的主要气象因子进行观察,研究其对水稻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产量受气象因子的制约,特别是水稻抽穗期前后20d的气象因素对水稻结实率影响较大,Y两优585受抽穗期前10d天气变化影响较大,奇优894、金优785受抽穗期后10d天气变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复种指数变化与国家粮食安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粮食安全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但焦点多集中在耕地面积减少对粮食安全的威胁方面,而忽视了复种指数的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多熟制种植制度是该区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定性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复种指数的变化对国家粮食产量波动的影响,并在理论上取得了较大的创新和突破。研究表明:1979-200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复种指数下降、粮食和农作物播种面积减少、粮食与农作物播种面积比、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下降7.0、7.2个百分点,通过对耕地复种指数变化与国家粮食产量变异系数的计算与分析,发现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复种指数下降对国家粮食安全影响较为明显。研究认为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进行土地制度创新、强化粮食增产的科技支撑体系、建立和完善粮食信息预警系统等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掌握江西省土壤温度的影响因素、深度变化、季节变化及区域差异,可以为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生物的分布及生长发育提供研究基础,并对农业种植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参考。本研究根据2005—2020年地面气象资料中月均各层土壤温度、气温、降水、日照、相对湿度等数据,分析江西省各层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化、土壤温度随深度的变化关系及其区域差异特征,并总结各气象要素对各层土壤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江西各层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化非常明显,且土壤温度变化的滞后性随土壤深度增加而更加明显。春、夏两季的土壤温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温度变化减小;秋冬两季土壤温度随土壤深度加深呈增加的趋势,温度变化较大。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化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土壤温度与土壤深度呈二次线性关系。不同地区中土壤温度与各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存在差异,单个气象要素对土壤温度影响较小,多个气象要素相互作用对土壤温度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复水、烘烤条件对加工工艺过程对干红枣色泽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加工温度和加工时间促进枣中非酶褐变及色素物质的变化,因此加工温度、时间对色泽变化的影响很大。即加工中降低温度、缩短加工时间可提高蜜枣的感官质量。  相似文献   

18.
贮藏条件是影响双孢蘑菇贮藏效果的重要因素,介绍了气体成分、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对双孢蘑菇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张崇霞  王伟  李荣涛 《粮食储藏》2012,(1):20-22,51
研究了在26℃的恒温条件下,不同水分含量大豆充氮气调与常规储藏大豆品质指标的变化情况。试验表明:在26℃的储藏条件下,水分含量仍然是影响大豆品质变化的首要因素。当大豆水分含量低于安全水分时,是否充氮对大豆的发芽率、油脂酸值、霉菌带菌量、霉菌菌相影响很小,大豆的品质可以得到较好的保持。当大豆水分含量略高于安全水分时,充氮可以很好地延缓大豆发芽率的下降、油脂酸值的升高,但对霉菌变化的影响较小。当大豆水分远高于安全水分时,充氮对延缓大豆发芽率下降有一定作用,对油脂酸值和霉菌带菌量、霉菌菌相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粮食产量波动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揭示河南省粮食生产变化特征,探析河南省粮食产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利用小波诊断技术对1978—2012年河南粮食产量变化的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的粮食产量波动存在5、10、20年左右的特征时间尺度,并以10年和20年左右的特征时间尺度为主。综合3种尺度下的时间特征,河南粮食生产周期逐渐增大,粮食产量变化渐趋稳定。河南粮食生产目前正处于相对丰产期,但随后就会进入新的粮食减产期。所选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均是正向的,他们的增加均会促进粮食产量的提高,但不同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大小不同,按影响程度次序为,粮食播种面积>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乡村农业人员数量>化肥施用折纯量>农用机械总动力>农村用电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