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肥料通过不同的作用机理使其养分释放特性与作物养分需求相吻合,是实现我国化肥减施增效的重要技术之一。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保水型(BSX)和稳定型(WDX)两种新型肥料对贵州黄壤区小白菜氮、磷、钾素积累特征、土壤酶活性及肥料回收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白菜N、P和K养分积累特征均符合Logistic方程,其中BSX和WDX处理的N素和P素积累以及WDX处理的K素积累方程决定系数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与普通复合肥(FHF)处理相比,两种新型肥料使小白菜N素和K素积累发生后移,且养分快速积累持续期△t明显缩短,最大积累速率Vmax明显提高,可满足小白菜“前促后稳”的养分需求规律,并实现养分短时间内的高效利用。两种新型肥料显著降低了土壤磷酸酶活性,BSX处理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则显著高于WDX处理。稳定型(WDX)缓释肥的氮肥回收利用率为78.22%,显著高于FHF和BSX处理,但磷肥回收利用率和钾肥回收利用率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土壤脲酶对N、P和K素养分积累影响显著,土壤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则分别对P、K素和N、K素积累影响明显。因此,保水型和稳定型缓释肥均适用于贵州小白菜的栽培,综合来看以稳定型缓释肥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沼液中营养物质的吸附回收与利用,通过溶剂热法制备得到磁性微纳米生物炭-沸石复合材料,再通过养分浸提试验和盆栽试验考察沼液吸附回收后的复合材料的养分缓释特性及对生菜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所得磁性微纳米生物炭-沸石复合材料比表面积为187.6 m2/g,在水中平均粒径为1.48μm,其中负载的铁氧化物为晶粒尺寸约9.5 nm的纳米级Fe3O4.复合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为13.4 emu/g,可通过外加磁场从水中分离回收.制备所得固体沼肥经过30 d的浸提,养分累积溶出率为71.97%,与普通化肥相比,具有更好的养分缓释性.盆栽试验表明,与不施肥对照相比,固体沼肥以不同比例替代氮肥处理均能显著增加生菜的生物量,提高叶绿素含量,并使土壤pH提高0.13~0.44个单位,有机质含量提高3.0%~20.0%,全氮和全磷含量分别提高17.8%~27.1%和26.5%~45.5%,有效态氮磷含量提高22.0%~49.8%.其中固体沼肥替代40%化肥氮处理的效果优于施用化肥和沼液处理.本研究制备所得的磁性微纳米生物...  相似文献   

3.
不同氮磷钾肥施用量对甘薯产量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农业科学》2016,(6):790-793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甘薯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衡施肥(N2P2K2)增产效果明显;甘薯氮磷钾素的偏因子生产力随养分施用量的提高而降低,且从高到低依次为磷素、氮素和钾素。甘薯氮磷钾素的农学效率随着养分施用量的提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氮、磷素的养分回收利用率随着氮、磷肥施用量的提高呈先增后降的趋势,钾素养分回收利用率随着养分施用量的提高而降低。平衡施肥(N2P2K2)的氮磷钾素农学利用率与氮磷素的养分回收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和统计数据,时农田养分平衡计算中每一个输入和输出项需要的参数种类、参数的选择以及建议采用的数值进行了讨论,初步确定了廊坊市农田养分平衡计算参数。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农田生态系统氮养分平衡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借助物质流分析中"输入=输出+盈余"的物质守恒原理和农田生态系统氮养分平衡模型,利用1980~2005年河北省农业统计资料和文献查询获取的参数,估算了河北省不同年度和不同地区的氮养分输入、输出以及养分的盈余量.结果表明河北省氮养分盈余总量是逐年增加的,不同地区的投入量也远远大于作物带走的养分量,氮养分盈余带来的环境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高度地重视;化肥和有机肥是河北省农田生态系统氮养分收入的主要输入项,但生物固氮、灌溉和湿沉降等其它途径带入的氮养分也不可小视,如果忽视这部分养分对农田生态系统的作用必然会造成氮肥的过量施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美国土壤学家斯坦福(Stanford)提出的养分平衡目标产量法公式存在的理论错误,指出了采用土壤养分绝对含量计算施肥量存在的问题,构建了相对量法施肥模型。从理论上揭示了土壤测试值与推荐施肥量的内在关系。本模型避开了土壤养分利用系数和肥料利用率这两个参数,提出并使用了区域平均测土值对应适宜施肥量参数(Fp)、区域平均测土值参数(Tp)和单位测土值肥差通用系数(D)3个稳定的参数。  相似文献   

7.
根据养分在土壤-根系统中运移和吸收机制,同时考虑植物的根系生长、根系水分吸收以及土壤养分浓度的变化等特点,通过时段的控制,实现根际环境中稳态的养分剖面,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根系吸收养分的稳态模型.根据实测的土壤、植物养分运移和吸收参数,用逐步迭代的方法计算植物根系的吸收养分总量,该模型具有计算简单,模拟条件灵活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根据养分在土壤-根系统中运移和吸收机制,同时考虑植物的根系生长、根系水分吸收以及土壤养分浓度的变化等特点,通过时段的控制,实现根际环境中稳态的养分剖面,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根系吸收养分的稳态模型。根据实测的土壤、植物养分运移和吸收参数,用逐步迭代的方法计算植物根系的吸收养分总量,该模型具有计算简单,模拟条件灵活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不同区域农田养分输入、输出与平衡   总被引:66,自引:5,他引:61  
李书田  金继运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20):4207-4229
 弄清中国不同区域农田养分投入、产出和平衡状况,对养分资源管理和肥料的科学分配与施用,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参考现有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和论述了中国的养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估算了各种有机肥资源及其可提供的氮磷钾养分数量,分析和评价了中国不同区域养分输入、输出特点及平衡状况。针对目前养分输入、输出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养分资源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2009~2010年在春小麦上进行多点分散的"3414"试验,通过一系列相关性分析出春小麦养分丰缺指标及不同养分丰缺指标等级下的推荐最佳施肥量范围,计算出春小麦单位经济产量吸收养分量、肥料利用率、土壤养分校正系数等参数,为施肥指导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