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凹纹胡蜂、平唇原胡蜂和金环胡蜂三种胡蜂工蜂的触角形态和感器类型。胡蜂的触角分为梗节、柄节和鞭节三个部分,三种胡蜂工蜂触角的鞭节均有10节鞭小节。三种胡蜂触角均存在板形感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芽形感器、钟形感器和坛形感器等。三种胡蜂触角上存在相同类型的感器,但是相同类型的感器在不同胡蜂触角上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略地叙述了蜜蜂触角上的各种感觉器官的名称、形态、数量和它们在各鞭节上的分布与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是嗅觉器官。此外,对鞭节上的刚毛也作了扼要地介绍。  相似文献   

3.
《中国蜂业》2017,(9):14-16
在高度社会性的蜜蜂中,蜂王通过释放信息素来表明自己的存在并影响蜂群的多种行为,如蜂王信息素可以作为性信息素吸引雄蜂、抑制新蜂王的培育及工蜂卵巢发育、吸引工蜂在蜂王周围形成侍从圈并饲喂蜂王等。东、西方蜜蜂是亲缘关系接近的姐妹种,两种蜜蜂的蜂王信息素类似,即蜂王信息素具有保守性,但两种蜜蜂的工蜂对蜂王信息素的感受性是否存在种间差异尚不清楚。触角电位技术是一项用来测量昆虫触角敏感性的常用技术,通过测试工蜂触角对相同的QMP混合物的电位反应,就能得出工蜂触角对QMP的敏感性大小。结果显示,西方蜜蜂工蜂对蜂王信息素的敏感性高于东方蜜蜂工蜂,说明东、西方蜜蜂对蜂王信息素的感受性确实存在种特异性,该研究有助于解释东方蜜蜂的工蜂卵巢发育水平较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利用扫描电镜对荔枝粗胫翠尺蛾雌雄虫触角上的感器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荔枝粗胫翠尺蛾雌虫触角丝状,雄虫触角羽状,分布有以下7种感器: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刺形感器、毛形感器、芽孢形感器、耳形感器、指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芽孢形感器雄虫特有。描述了各种感器的形态特征和着生规律。  相似文献   

5.
琥珀蚕(Antheraea assama)是一种珍贵的野蚕资源,研究成虫触角感器的形态结构对阐明其嗅觉行为和识别机制有重要意义。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琥珀蚕成虫触角表面的结果表明:成虫的触角有4种感器,分别是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和腔锥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腔锥形感器较少;雌性与雄性成虫的触角外形、感器数量和种类都有明显的差异,雄蛾触角呈羽状且较宽,毛形感器Ⅰ和腔锥形感器仅分布于雄蛾的触角,而雌蛾触角呈栉齿状且较窄,毛形感器Ⅱ、锥形感器和刺形感器为雌、雄成虫所共有。琥珀蚕成虫触角感器的类型总体较少(雄蛾有4种,雌蛾有3种),从雌、雄成虫触角毛形感器的分布差异初步推测,雄蛾特有的毛形感器Ⅰ具有探测性信息素化合物的功能,雌、雄成虫共有的毛形感器Ⅱ主要用于探测寄主植物化学信息。  相似文献   

6.
混腔室茧蜂(Aulacococentrum confusum)是桑树害虫桑螟(Diaphania pyloalis)的优势寄生蜂。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混腔室茧蜂触角感器的微观结构,以利于对该寄生蜂的寄主搜索、求偶和取食等行为生态学及保护生物学进行研究。观察结果表明,混腔室茧蜂雌、雄成虫触角上共有6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Bhm鬃毛、板形感器、栓锥形感器、锥形感器和刺形感器,其中栓锥形感器仅分布于雌蜂触角上,其余感器的数量、大小在雌蜂和雄蜂之间无显著差异。与多数茧蜂科寄生蜂相比,混腔室茧蜂成虫的触角明显偏长,雌、雄蜂触角长度分别达到19.3 mm±1.9 mm、16.4 mm±3.4 mm,推测与其搜寻在桑叶上隐蔽取食的寄主桑螟有关。  相似文献   

7.
《中国蜂业》2017,(2):16-19
为明确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L.)触角外部形态及其感器的种类与分布,取刚羽化的大蜡螟雌、雄成虫各3头,用镊子取其完整触角,样品脱水处理后,利用扫描电镜对大蜡螟雌、雄成虫触角形态及感器的形态和分布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大蜡螟成虫触角呈线状,触角感器共有7种,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耳形感器和叉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各有2种类型。大蜡螟雌、雄成虫之间触角感器的类型、分布规律相似。本研究为深入了解大蜡螟的化学感受系统,揭示其嗅觉识别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蜂业》2016,(7):17-22
蜜蜂嗅觉影响蜜蜂交尾、哺育和采集等行为,对蜂群的繁衍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蜜蜂触角上分布着大量的嗅觉感觉器,能感知挥发性分子、气味和激素等,因此是蜜蜂最重要的嗅觉器官,也是蜜蜂参与嗅觉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综述蜜蜂触角、嗅觉感受器、嗅觉相关蛋白及嗅觉传导机制等,能为蜜蜂后续的研究和蜜蜂触嗅觉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两种桑天牛卵寄生蜂触角感器超微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同属的桑天牛卵啮小蜂(Aprostocetus prolixus)和桑天牛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fukutai)的触角感器,对这两种寄生蜂触角感器的种类、形态、数量及分布进行了描述,并对雌雄两性触角之间的差异做了比较。结果发现,在两种寄生蜂的触角上着生着6种感器,分别为指形感器、板状感器、毛形感器、坛形感器、刺形感器、蒲姆氏鬃;两种桑天牛卵寄生蜂触角感器的种类、数量及分布模式在种间没有明显差异,但在种内雌雄个体间差异较为显著。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揭示桑天牛卵寄生蜂的寄生机制。  相似文献   

10.
从贵州省4个县12个采样点117群中华蜜蜂中,每群随机采集15只工蜂,对每只工蜂进行29项形态指标的测定。利用SPSS19.0对形态特征数据进行因素分析、聚类分析和变异分析。因素分析提取了3个特征值较高的因素,包括了76.44%的变异。利用提取的主因子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其分为4个类群:威宁雪山、黑石头镇为一类,纳雍姑开乡、新房乡、水东乡、羊场乡和赫章野马川镇、平山镇为一类,正安芙蓉江、和溪镇为一类,威宁石门、草海为一类,说明贵州省境内中蜂存在形态差异及种群分化;变异分析结果显示贵州省12个采样点中华蜜蜂29项形态指标样点间差异较大,其中,黑石头镇、雪山镇在前翅长和前翅宽两个指标及吻长、股节长、基跗节长等与个体大小相关指标平均值较大,均与其他地区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该研究为贵州省中蜂资源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数据,对开发和利用蜜蜂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氟致成骨细胞自噬和凋亡中GSTO1的作用机制,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抑制GSTO1基因在小鼠成骨细胞中表达,检测染氟小鼠成骨细胞中自噬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针对小鼠成骨细胞GSTO1mRNA序列设计、合成3对21核苷酸序列siRNA(siRNA1、siRNA2、siRNA3);从3对序列中筛选最佳有效片段,然后检测不同质量浓度氟化钠(10~4、10~3、10~2、10、1mg·L-1)下GSTO1的mRNA转录,确定最佳氟浓度。试验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阴性对照组(NC-siRNA)、氟化钠组(1mg·L-1)、沉默目的基因组(siRNA-GSTO1)和氟化钠加沉默目的基因组(NaF/siRNA-GSTO1),用RT-PCR技术检测成骨细胞自噬相关基因LC3、p62、Beclin1、Atg3、Atg5和凋亡相关基因BCL2、Caspase-3的转录,同时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LC3、p62、Beclin1、Atg3和Atg5蛋白表达。结果显示:用HE、吉姆萨、碱性磷酸酶、茜素红四种染色法鉴定试验所用细胞为成骨细胞。确定试验模型中50nmol·L-1为siRNA的最佳转染浓度,siRNA2为最佳沉默转染片段,NaF的最佳浓度为1mg·L-1。成骨细胞染氟与GSTO1基因抑制均可使LC3、Beclin1、Atg5和BCL2基因转录显著升高,p62和Caspase-3基因转录显著下降;但与NaF组相比较,NaF/siRNA-GSTO1组LC3、Beclin1、和Atg5基因mRNA转录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p62和Caspase-3基因转录显著升高(P<0.05)。Western blot检测成骨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Atg5和p62的表达与基因转录趋势完全一致。结果表明,低剂量氟与沉默GSTO1表达均可致成骨细胞自噬增强的同时凋亡减弱,GSTO1对低剂量氟致成骨细胞自噬增强与抑制凋亡有一定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2.
基于Label-free技术分析牛卵泡蛋白质组分及关键调控蛋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研究牛卵泡发育过程中蛋白质组表达变化并筛选卵泡发育关键调控蛋白,利用非标记(label-free)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牛卵泡颗粒细胞(granulesa cells, GCs)蛋白质组分进行比较分析。采集牛发情周期优势卵泡(dominant follicles, DF)和从属卵泡(subordinate follicles, SF),分别分离GCs,并提取总蛋白,胰蛋白酶酶解,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进行蛋白质组分分析,数据库检索分析DF和SF中蛋白质表达情况,并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牛卵泡发育关键调控蛋白。结果表明:本试验从30 321个肽段中共成功鉴定出3 409种蛋白质(FDR≤0.01),其中,DF中表达2 895种蛋白质,SF中表达3 102种蛋白质,获得差异表达蛋白质(差异倍数>2,P<0.05) 259种,17种差异表达蛋白质可能与牛卵泡优势化过程相关,SERPINB2可能调控牛卵泡闭锁。该研究筛选获得的牛卵泡差异表达蛋白质和特异表达蛋白质,丰富了牛卵泡发育调控理论,为进一步研究卵泡闭锁及优势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牛卵泡TEDDM1表达特点及其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旨在研究牛卵泡跨膜附睾蛋白1(transmembrane epididymal protein 1,TEDDM1)的分子特征和立体结构,并结合TEDDM1在不同生理状态牛卵泡的表达特性分析其功能。本研究采集牛发情期第一卵泡波优势卵泡(dominant follicle,DF)和从属卵泡(subordinate follicle,SF),分别分离颗粒细胞(granulosa cells,GCs),提取总RNA后反转录,设计牛 TEDDM 1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获得全CDS区后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序列结构进行分析;以牛 RPLP 0作为内参基因,在DF和SF中使用qRT-PCR对 TEDDM 1的表达量进行检测;兔抗TEDDM1一抗检测TEDDM1在牛卵泡中的表达和定位。结果表明, TEDDM 1基因CDS区全长903 bp,编码300个氨基酸,有7次跨膜的α螺旋结构,属于典型的G蛋白偶联受体,该基因氨基酸序列与非洲野牛( Bison bison bison )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9.4%;功能域分析表明,TEDDM1分子中存在未知功能结构域,蛋白家族716(domains of unknown function protein families 716,DUF716)结构域。qRT-PCR分析表明, TEDDM 1 mRNA在SF的表达量显著高于DF( P <0.05);免疫组化分析表明,TEDDM1在DF和SF的颗粒层和膜层细胞均有表达,特异性显色强度表明TEDDM1在SF颗粒层和膜层细胞表达量均高于DF。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TEDDM1在牛卵泡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及其在信号转导和激素调节中的功能提供了依据,为后期深入研究牛卵泡发育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了灌溉次数对青贮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溉次数的增加,青贮玉米产量极显著提高(P <0.01),灌溉3次产量可以增加6倍。灌溉处理青贮玉米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碳水化合物(WSC)和淀粉含量有显著差异(P <0.05),灌溉处理显著提高了青贮玉米的MILK 2006奶吨指数8%~11%(P <0.05),与对照相比奶亩指数差异极显著(P <0.01),奶亩指数提高了2.4~5.8倍。玉米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差异不显著。青贮玉米栽培管理中,适当予以灌溉,可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建立克伦特罗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对检测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并利用猪尿液进行添加回收试验。结果显示:ELISA反应CLE-OVA包被抗原和CLE单抗的最适浓度分别为1:40 000和1:20 000,间接竞争ELISA的线性范围为0.016 l^8.520 0 ng/mL。该方法对克伦特罗、溴氯特罗、马布特罗和溴布特罗均有交叉反应。对冷冻储存半年以上的猪尿进行ELISA测定时,发现检测限可达58.848 3 ng/mL,药物添加回收率为85.19%~5 173.25%,变异系数为4.78%~96.79%;而经过MCX固相萃取柱净化处理后,检测限为0.076 ng/mL,添加回收率在101.21%~119.10%之间,变异系数为6.05%~18.38%。结果表明,SPE净化处理后,可有效去除尿液中的色素、蛋白等基质,提高了该法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弓形虫GT1虫株GRA15(GRA15GT1)蛋白的反应原性,通过PCR扩增编码GRA15GT152~635氨基酸肽段的基因片段,构建pGEX-6P-1-GRA15GT1载体,转化BL21菌诱导表达;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方法进行表达验证及反应原性分析。结果显示:SDS-PAGE及以GST标签抗体为一抗进行Western blot,均有目的条带,比理论值稍大;以猪弓形虫阳性血清为一抗的Western blot条带与GST抗体孵育后的条带大小一致。上述结果表明,GRA15GT1蛋白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这为下一步分段表达GRA15GT1蛋白,研究其在弓形虫血清学分型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苹果渣对獭兔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小肠黏膜形态及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浓度的影响。试验共选用96只、45日龄的健康獭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公母各占1/2)。4组獭兔分别饲喂含0(对照,CK组)、9.6%(A组)、19.2%(B组)和28.8%(C组)发酵苹果渣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5 d,正试期50 d。结果显示:与CK组相比,C组獭兔平均日增重提高了14.69%(P <0.05),料重比降低了6. 63%(P <0. 05),腹泻率降低了19.64%(P<0.05); C组獭兔饲粮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和粗纤维消化率分别提高了6.11%(P<0.05)、5.19%(P<0.05)、7.26%(P<0.05)和13.10%(P<0.05); C组獭兔空肠的绒毛长度和肠壁厚度分别增加了59.82%(P<0.05)和41.83%(P<0.05),同时十二指肠的隐窝深度降低了30.52%(P<0.05)。添加不同水平的发酵苹果渣对獭兔小肠中SIgA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在饲粮中添加28.8%的发酵苹果渣可以通过提高养分消化率,改善小肠黏膜形态来提高獭兔的生长性能,并可降低腹泻率,且对小肠中SIgA浓度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甘氨酰-谷氨酰胺(Gly-Gln)和牛磺酸(Tau)对断奶仔猪血液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以28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法将72头健康、体重相近仔猪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6头,公母各半,进行为期28 d的饲养试验。4个处理组分别为:基础日粮(对照组)、基础日粮+0. 25%甘氨酰谷氨酰胺(Gly-Gln组)、基础日粮+0. 1%牛磺酸(Tau组)、基础日粮+0. 25%甘氨酰谷氨酰胺+0. 1%牛磺酸(复配组)。结果:Tau组中的血浆中超氧化歧化酶活性(SOD)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对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除Gly-Gln组在第7天显著高于对照组,第14、21及28天差异均不显著(P>0. 05)。对于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GSH),在第14和21天Gly-Gln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1);对于血浆碱性磷酸酶活性(AKP),Gly-Gln组在第7和14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第21和28天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1)。研究表明:饲粮中分别或同时添加甘氨酰谷氨酰胺和牛磺酸有提高断奶仔猪血浆中的SOD、GSH-PX活性和GSH含量的趋势(P>0. 05),降低了血浆AKP活性(P<0. 05),从而提高了仔猪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9.
沙棘果渣是沙棘果榨取果汁后的副产物,约占沙棘果鲜重的20%,其营养丰富,富含纤维、蛋白质、脂肪、维生素、黄酮类化合物等,在动物营养、抗氧化和免疫方面有极大的利用价值。将沙棘果渣作为动物饲料应用,不仅可以改善动物机体的抗氧化和免疫机能、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改善畜产品品质,还可以节省常规饲料资源、降低饲养成本,缓解我国饲料资源紧缺的压力。因此,本文就沙棘果渣的营养特点及其在动物饲粮中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为合理科学地利用沙棘果渣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李春艳  董洁  钟华  董宽虎 《草地学报》2019,27(3):539-546
为了探索干旱胁迫下白羊草miRNAs的组织特异性,本研究在干旱胁迫下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转录组数据的基础上,采用Illumina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干旱胁迫和正常生长条件下白羊草苗期叶片和根系miRNAs(microRNAs)进行鉴定和表达分析研究。结果从4个库中鉴定出白羊草中有属于20个家族的79个已知miRNAs和92个新miRNAs。干旱胁迫后叶片和根系中差异表达的miRNAs分别有65个(上调28和下调37)和27个(上调15和下调12)。响应干旱胁迫的主要miRNAs为miR156,miR164,miR166,miR169,miR172,miR396,miR398,miR408,miR528。对这些miRNAs预测的靶基因进行GO生物功能和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表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是叶片和根系响应干旱胁迫共同富集的主要代谢通路,而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则是干旱胁迫下叶片富集的最主要代谢通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