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鲍艳珍 《中国猪业》2024,(1):95-101
我国是最大的猪肉生产国,生猪养殖业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支柱产业之一,猪肉在城乡居民肉类食品消费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基于Malmquist指数和超效率SBM模型,依据2011—2021年26省份的生猪生产数据,对大规模生猪养殖的生产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时空差异特征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从生产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综合来看,10年间我国大规模生猪养殖的生产效率呈现波动上升态势,生猪养殖技术效率年均值为0.812。从全要素生产率来看,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0.5%,呈现周期波动趋势,主要依赖效率变化的增长(1.3%),生猪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中西部地区适合发展规模化生猪养殖,而东部沿海不太适合大规模生猪养殖。未来中西部应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并加强技术引进与创新,在东部地区发展小规模生猪养殖,优化生产要素与资源的合理配置,调整养殖结构。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运用SBM-Tobit两阶段模型分别分析了我国生猪优势产区养殖环境效率情况、不同规模生猪养殖环境效率提升潜力及影响生猪养殖环境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生猪养殖环境效率在不同规模下呈现不同情况,且不同规模的生猪养殖场均有一定程度的污染物减排空间和生产投入要素减投空间;我国生猪规模养殖环境效率也存在区域及省际差异,当考虑非期望产出指标后,黑龙江省、吉林省和江苏省3省排名与纯技术效率排名相比下降幅度最大,而生猪养殖环境效率与技术效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养殖规模、养殖技术、养殖地区生产结构及养殖场(户)的非环保意识均对生猪养殖环境效率产生显著影响,而生猪个体机能和人力资本水平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生猪养殖环境效率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本研究利用2004—2017年生猪养殖的省级宏观数据,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度了我国不同规模生猪养殖的环境效率,并对生猪养殖环境效率进行了收敛性分析。结果表明: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生猪养殖的环境效率均值依次为0.932,0.959和0.936;在时间上,三个规模生猪养殖的环境效率均呈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在空间上,三个规模生猪养殖的环境效率在不同省份均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生猪养殖的环境效率同时存在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而且人力资本水平、地方财政环境保护支出等变量会显著影响环境效率的收敛性。最后,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生猪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环境高压政策下如何提高养殖户的生产效率成为当前的重要问题,提高环境生产效率是实现污染控制和生猪生产双赢发展的关键所在。笔者将生猪养殖户产污强度作为环境非期望产出纳入基础模型,即环境生产效率,运用实地调研的数据测算考虑环境非期望产出下生猪生产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并与传统生产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环境生产效率或传统生产效率,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都是促进生猪养殖生产效率提高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考虑环境因素后生猪的生产效率差异明显缩小,其中中等规模的养殖户环境生产效率最高,说明适度的规模养殖有助于环境生产效率的提升。基于以上结论笔者提出合理环境规制、循环项目支持与强化政策导向的建议以促进环境生产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利用2011~2016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大规模生猪养殖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依据《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中各个区域的划分,从全国、区域及省市三个层面对大规模生猪养殖的生产效率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大规模生猪养殖全要素生产率呈正向增长,年均增长2.3%,是技术进步为主、技术效率为辅共同作用的结果;各区域大规模生猪养殖全要素生产率均呈增长状况,按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大小排列以此为适度发展区、潜力发展区、重点发展区与约束发展区,其发展状况与国家政策具有一致性;各省份大规模生猪养殖水平有所改进,但仍有60%以上的省份大规模生猪养殖技术水平低于全国水平,省际之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6.
畜牧业清洁生产是21世纪畜牧业发展的新模式,是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手段和有效途径。猪场的清洁生产是将生猪养殖污染预防战略应用于生猪养殖生产全过程,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不断改善饲养管理和技术,改善家畜生长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污染物处理效率,以降低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通过清洁生产方案的实施,在源头减少或避免废物的产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7.
在资源条件的约束下,提高不同生猪养殖成本效率对我国生猪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运用随机前沿成本函数对2006—2017年中国22个生猪主产省份不同规模的生猪养殖成本效率进行测算,并分析影响成本效率的因素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我国生猪养殖成本效率总体较高,且与规模呈正相关关系,但成本变动率逐年下降,其中小规模(31~100头)成本效率下降幅度最大,散养(30头以下)其次,中规模(101~1 000头)和大规模(1 000头以上)下降幅度较小;不同省份不同规模生猪养殖成本效率存在明显的差异,传统的养殖大省生猪养殖成本效率并不高,成本效率总体呈现东部沿海地区相对较高、西部地区相对较低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8.
笔者以2004—2013年度吉林省散户以及小、中、大规模生猪养殖为研究对象,运用DEA模型从静态和动态2个角度对吉林省生猪养殖生产效率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3年间吉林省不同规模生猪养殖效率值有不同程度的波动,但整体水平较高;生猪养殖的技术进步是影响吉林省生猪养殖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因素;全要素生产率最高的是小规模生猪养殖。据此提出,吉林省生猪养殖应逐步向规模化养殖转型,提高中规模、大规模生猪养殖的管理水平,加快生猪养殖的科技进步,提高农民合作社服务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当前湖南生猪生产面临的新形势,指出湖南生猪养殖正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升型转变,生猪价格持续高位运行,规模养殖逐步成为生猪产业发展的重要主体,但也受到环境、资源、市场三大因素制约。新形势下,湖南生猪产业发展要突出保障肉品供应、保证养猪效益、保护养殖环境三大目标,调整养殖结构,做大规模养殖,严格粪便处理,提高养殖效率。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基于2004—2014年生猪养殖的省级宏观数据,采用共同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了我国不同规模生猪养殖的共同前沿技术效率(MTE),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MTE的因素。结果表明:(1)在合并规模随机前沿、分规模随机前沿和共同随机前沿模型下,测算出的不同规模生猪养殖技术效率均在0.93以上,表明当前我国生猪养殖技术效率处于较高水平。(2)在共同随机前沿模型下,我国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生猪养殖的MTE分别为0.933、0.946和0.938,呈现出中规模、大规模和小规模MTE递减的趋势。(3)要素投入、雇工程度、技术投入等因素对生猪养殖的MTE具有显著影响。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措施建议以提升我国生猪养殖的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环境规制对生猪养殖产业集聚的影响,笔者首先从理论上梳理了环境规制影响生猪养殖产业集聚的可能路径,然后利用2004—2017年生猪养殖的省级宏观数据,通过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生猪养殖产业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强度与生猪养殖产业集聚之间存在"U形"关系,且这种影响关系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在生猪养殖的重点发展区、约束发展区和潜力增长区,环境规制强度和生猪养殖产业集聚之间均存在"U形"关系;而在生猪养殖的适度发展区,环境规制强度对生猪养殖产业集聚的影响不明显。基于上述研究结论,笔者建议政府因地制宜地实施环境规制政策,推动各地区生猪养殖产业尽快突破"U形"曲线的拐点,实现环境改善和产业集聚的双赢。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养殖技术培训、完善集聚区内交通设施、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措施来提升生猪养殖产业集聚度。  相似文献   

12.
笔者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2014年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大规模养殖方式下的生猪生产效率进行测算,并对我国四大生猪生产区域的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大规模生猪生产效率总体处于较高水平,但各地区的效率值存在差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度和政府农业支持对生猪生产效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剔除环境和随机干扰后,四大生产区的综合效率值都有所下降。我国的生猪产业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地实施发展策略,政府的农业支持要突出精准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13.
基于Malmquist指数和超效率SBM模型,本文测算并对比了2016—2020年华北重点发展区、东北潜力增长区和南方约束发展区的生猪规模养殖全要素生产率和环境效率,旨在从生产效率和环境效率2个角度给出答案。从生产效率和环境效率综合来看,未来生猪养殖区域布局应考虑在东北与华北地区发展大中规模生猪养殖,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并加强技术引进与创新;在南方地区发展小规模生猪养殖,优化生产要素与资源的合理配置,调整养殖结构。  相似文献   

14.
研究旨在进一步改善大规模生猪养殖环境监测智能化薄弱、自动化不足等问题。文章基于物联网技术设计一套生猪养殖环境监测系统,对生猪养殖场所内部温度、湿度及硫化氢(H2S)、一氧化碳(CO)、氨气(NH3)水平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调控。结果显示,大规模生猪养殖环境物联网监测系统能够精准采集生猪养殖场温度、湿度、光亮强度及CO、NH3水平等环境参数,并依据环境参数智能控制养殖场内物联网设备,实现对生猪养殖环境实时监测与优化。研究表明,试验设计系统能够在大规模生猪养殖生产实践中应用,可以提高养殖管理能力,提升养殖质量与效率,增加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正养猪业是资源消耗型和环境污染型产业。因而,当前养殖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是通过开创新型养殖模式和提高整体养殖技术水平,改善养殖环境,减少生猪养殖给周围环境带来的环境危害。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猪生产和猪肉消费大国。在  相似文献   

16.
畜禽粪位于畜禽生产全产业链的最下游,随着工业化进程推进,畜禽粪便由农业"一枝花"变成了污染环境的公害。近年的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数据显示,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量在全国污染物总排放量中的占比有所上升,畜禽养殖污染物减排已不容小觑。凉州区通过合理的利用畜禽粪便资源处理模式,不但降低了养殖成本,改善养殖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扩大有机果蔬和粮食种植面积,增加了养殖增效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我国25个省市2006~2015年的大规模生猪养殖的省际面板数据,建立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经过极大似然比估计与t检验,研究了中国大规模生猪养殖技术效率。结果表明,我国大规模生猪养殖技术效率还未达到最优,技术创新与进步对于增加大规模生猪总产值更为显著。提高当地经济水平、农业发展水平以及道路运输条件对大规模生猪养殖技术效率的提升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养猪业的健康、安全、优质高效生产,必须深刻认识到养猪环境控制在猪病防控中的中心地位,以期改善当前的生猪养殖环境,提高猪只的非特异性抵抗力,消除疾病诱发因素,切断疫病传播途径,减少疾病的发生,降低药物的使用,确保食品安全。论文对生猪养殖中,环境对猪健康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等予以综述,提出了环境优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是稳定生猪生产、平缓生猪价格波动和保障猪肉市场供应,从而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本文基于2011—2020年分省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对我国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探讨中国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及区域特征,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重点分析了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1—2020年我国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缓慢波动上升趋势,并随着猪周期的出现而形成周期性波动发展;从各维度上看,我国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主要得益于产品安全和调控有效水平的改善;从区域层面上看,4大生猪生产区域中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的是潜力增长区,其次是约束发展区,再次是重点发展区和适度发展区,各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因素不同;从影响因素上看,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养殖技术水平及交通通达度对我国生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城镇化水平和环境规制对其呈抑制作用,资源禀赋状况对我国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不显著。基于此,本文最后探讨了促进我国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以期为加快构建我国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给我国家禽养殖企业制订生产布局决策和环境管理部门制订政策和管理办法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笔者选取2004—2015年我国30个省、市及自治区的家禽养殖业数据,在对家禽养殖业生产变动与空间布局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的方法考察了环境规制对我国家禽养殖业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我国家禽养殖业环境规制具有空间上的关联性,在布局上存在层次分明的聚集现象;环境规制与家禽养殖业之间呈倒N型的非线性关系,养殖业密度随着环境规制的增长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东部沿海地区受到环境规制的严格制约,养殖密度逐渐下降,而中西部省份环境规制的加强倒逼养殖规模化和技术革新,家禽养殖总体呈上升趋势;环境规制的差异使得家禽养殖业从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家禽养殖业空间格局存在着北移西进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