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农药--康地蕾得防治青枯病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4~2005年在南昌应用生物农药——康地蕾得(0.1亿cfu/g多粘类芽孢杆菌细粒剂)防治番茄、茄子、辣椒和烟草青枯病,结果表明:该药剂能够有效控制青枯病的发生为害,每667㎡用制剂2500g~3000g防治番茄、茄子、辣椒青枯病和3000g~3500g防治烟草青枯病,效果好、速效性和持效期都优于农用链霉素,且对作物安全,有促进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2.
番茄辣椒青枯病及其防治黄绍岗(广西植保总站)番茄辣椒青枯病在广西普遍发生,是一种毁灭性病害,群众叫番茄瘟、辣椒瘟。此病除为害番茄,辣椒外,还为害茄子、烟草、马铃薯等。1症状识别青枯病主要侵染番茄、辣椒的根及茎基部。病菌侵害根部一般是从根尖开始,根尖受...  相似文献   

3.
番茄青枯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番茄青枯病是番茄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化学防治效果不佳,且对环境不友好。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应用无致病力青枯菌菌株、拮抗细菌和生物技术等方法对番茄青枯病进行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并对生物防治存在的相关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从番茄、烟和木麻黄根围土壤中分离了606个Pseudomonas spp.菌株,94a和22a对番茄、烟和花生青枯病有一定效果。用番茄青枯菌和花生青枯菌通过Co60辐射和紫外光诱变的无致病力菌株,25c、55b对番茄青枯病;45b对花生青枯病;107b对花生青枯病;有一些效果。但不够理想。试验结果证明从植物根围土壤筛选有拮抗作用的P.spp.有可能用于防治青枯病。  相似文献   

5.
20%施宝灵胶悬剂防治番茄青枯病桂林地区植保站1993年8~9月在永福县番茄青枯病重病区作药剂防治番茄青枯病试验。番茄品种为益农101,6月8日播种,7月10日移栽,亩种1800株左右,起大垄栽培,施肥量中等。参试药剂及其浓度分别为20%施宝灵胶悬剂...  相似文献   

6.
简芳 《植物医生》2014,(1):18-19
玉屏县番茄常见病害有灰霉病、早疫病、晚疫病、细菌性斑点病、溃疡病和青枯病等,在防治过程中,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方法.改善番茄品质,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7.
多粘类芽孢杆菌HY96-2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室内测定了拮抗菌株HY96-2对番茄青枯病病原菌Nb-1的毒力。平板培养法和双层培养基法结果表明,HY96-2对Nb-1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其抑制率分别为20.1%和24.7%。通过温室盆栽,确定了HY96-2发酵液及其制成的生防制剂KDLD对番茄青枯病的最佳防治方法为浸根法。番茄苗浸1×105cfu/ml的HY96-2发酵液0.5h,栽入灭菌土后浇入该HY96-2发酵液100ml,处理后30d防效仍高达69.7%。温室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浸根法HY96-2发酵液施用后21d对番茄青枯病防效可达77.8%。生防制剂KDLD稀释100倍施用后20d防效可达81.5%。大田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生防制剂KDLD稀释100倍后使用,在番茄整个生育期对番茄青枯病都具有很好的防效,在收获末期的防效仍可达81.8%。  相似文献   

8.
我市从60年代开始零星种植番茄,80年代已成为夏菜主要品种之一,尤其6、7月份,市场需量很大,但随着种植年份的增加,番茄青枯病加重,从1986年开始,我们对番茄菏枯病的发生与防治进行研究,找到了防治该病的有效方法,使青枯病的发病率由常年20-30%,甚至绝收,降到1989年后的1%以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9.
番茄青枯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唐珊秀潘玖顺(广西资源县病虫测报站541400)番茄青枯病在资源县大合镇从1988年开始严重发生,发病轻的田块死苗30%~40%,发病重的田块死苗90%,菜农已不敢种植番茄。病菌还为害茄子、辣椒、烟草、马铃薯等作物,近2a辣...  相似文献   

10.
番茄青枯病是南宁市郊番茄主要病害之一,每年因此病危害使生产损失很大,尤其是连年连作的番茄地损失更是严重,甚至少数田块失收,虽然实行轮作对青枯病有预防作用,但因菜地面积有限,而不可能推广,至使病区的番茄种植面积和单产都有逐步下降趋势,为此,1986年我们在南宁市郊进行药剂防治试验,经上半年探索,从中选出5种农药,在下半年进一步做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11.
李炳贵 《植物医生》2006,19(5):39-40
随着番茄种植面积扩大.番茄重大病虫发生频率上升.严重影响番茄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指导番茄生产,控制重大病虫发生,降低农药用量.减少农药残留,生产安全、优质、高产的绿色蔬菜产品,对番茄主要病虫种类和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研究.调金结果表明,影响独山县番茄生产的重大病虫有青枯病,早、晚疫病,病毒病(花叶型、蕨叶型),棉铃虫等,尤其是青枯病、晚疫病危害更为突出。青枯病在多年种植村组一般受害率达30%,个别严重村组危害率达100%,甚至全田毁灭。晚疫病危害病叶率一般在25%,严重田块达78%.  相似文献   

12.
壳聚糖诱导番茄抗青枯病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防治番茄青枯病的有效途径,我们对接种青枯病菌后的番茄进行40mg/L浓度壳聚糖的不同方式处理.结果表明,喷施壳聚糖可诱导番茄对青枯病产生抗性,减轻青枯病病情,经二次喷施后再喷微量元素的处理相对防效达到48.76%.体内与抗病反应有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峰值分别比对照高46.24%、51.77%、121.22%、36.49%.同时壳聚糖处理的番茄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正常接菌植株.  相似文献   

13.
保护地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青枯病是1种细菌性病害。土壤温度高、湿度大、气温急剧上升,最易诱发青枯病。此外,番茄连作、缺钾肥以及根部损伤均有利于发病。番茄青枯病,尤其在保护地中,应采取以加强栽培管理、选用抗病品种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防治技术。1)加强栽培管理。①实行与十字花科或禾本科作物4a(年)以上轮作,避免与茄科作物轮作。②调节土壤酸度。青枯病病菌适宜在微酸性土壤中生长,可结合整地撒施适量的石灰,使土壤呈微碱性,以抑制病菌生长,减少发病。一般每667m2(亩)施石灰50~100kg(千克,下同)。③改进栽培技术。高畦种…  相似文献   

14.
对于细菌性土传病害番茄青枯病的防治,使用化学药剂效果不佳,且对环境不友好。依靠生物菌剂防治该病害是一新的有效途径。在保护地施用50亿活菌/g解淀粉芽孢杆菌菌剂进行番茄青枯病防治试验,在药后40d即该病盛发期,防病效果达74.51%,比对照药剂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的防效高出19.68百分点,比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的防效高出22.90百分点。另外,解淀粉芽孢杆菌对番茄生长有促进作用,增产率达35.27%。  相似文献   

15.
青枯病是一种由青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引起的毁灭性土传病害,是世界上危害最大、分布最广,造成损失最严重的植物病害之一,至今尚未有有效的化学农药和其他防治方法。因此青枯病被称为植物的“癌症”[1]。青枯病对茄科植物的危害更为严重,番茄生产过程中常受到青枯病危害,特别是在番茄结果期,适逢高温高湿雨季,可引起毁灭性的危害[2]。生物防治植物病虫害具有无农药残留,不污染环境等优点,是病虫害防治的发展方向。ZBTS、ZAg是由南京农业大学植保学院病理研究室分离提纯的针对青枯病的生防菌株,为探讨ZBTS、ZAg对番…  相似文献   

16.
 利用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无致病力菌株防治番茄青枯病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作者通过分离筛选自然弱毒株、60Co辐射诱变和EZ-Tn5插入诱变,分别获得3、12和40株青枯雷尔氏菌无致病力突变菌株。经盆栽番茄苗致病性检测,15 d后均未发病,证实均为无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进一步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试验表明,从番茄青枯病发病田块分离的无致病力突变菌株FJAT1458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100%。该菌株能定殖番茄植株根系土壤、根部和茎部,定殖数量均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并且接种浓度越大、苗龄越小,定殖数量越大。从构建的防效模型可以看出,不同接种浓度条件下,植株发病率随时间变化符合的回归方程不同,相关系数R值也不同,接种浓度越大,R值越小。本研究获得的青枯雷尔氏菌无致病力突变菌株FJAT1458对番茄青枯病具有很好的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17.
芽孢杆菌B47菌株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不同接种方法测定番茄内生芽孢杆菌B47菌株对番茄青枯病的室内防效,结果表明,接种B47菌17d后再接种茄青枯雷尔氏菌的植株能较好地防治番茄青枯病,防治效果为81.25%;B47菌和茄青枯雷尔氏菌同时接种的植株对该病的防效较低,仅为16.67%。B47菌株与根围链霉菌St103菌株混合施用室内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效为62.52%,田间防效为81.82%。  相似文献   

18.
番茄青枯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应用无致病力青枯菌菌株、拮抗细菌和生物技术等方法对番茄青枯病进行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并对生物防治存在的相关问题及应用前景进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为克服单一拮抗菌抑菌活性不够稳定、防治效果差等不足,本文研究了2株优良放线菌菌株之间亲和性及其复合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表明,2株菌之间无明显拮抗作用,将亲和性菌株FX81和FX28等比例同时复合发酵,复合发酵液对番茄青枯病菌的抑菌圈直径达36.0 mm,抑菌效果明显高于单一菌株FX81(27.0 mm)和FX28(28.8 mm)。将2株拮抗菌制成复合菌剂BOF8128对番茄青枯病的盆栽防效为82.03%,比单一菌剂分别提高了8.13%(BOF81)和18.63%(BOF28),同时复合菌剂显著促进了番茄地上部分的生长,干重增加76.58%。由此表明,2株放线菌在防治番茄青枯病方面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有望用于进一步菌肥的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内生菌B47的定殖能力及其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从番茄茎分离的内生枯草芽孢杆菌菌株B47对番茄青枯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利用该菌株的抗链霉素突变菌株,研究其在土壤和番茄植株根、茎中的定殖能力及其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菌株B47可在土壤和番茄植株中定殖。B47施到土壤中后的15~45天,其数量逐步增加,45天后,其数量逐步下降。B47在土壤中的定殖能力随土壤的种类和土壤的处理情况而异。施入菜地土后的第45天,B47在非灭菌土中的数量是9.91×105cfu/g土壤干重,而在灭菌土中的数量是9.84×107cfu/g土壤干重。接种后,番茄植株根和茎中的B47数量,从苗期到结果期逐渐增加,但到了成熟期呈下降趋势。B47和番茄青枯病菌混合施入土壤后,随B47的数量增加番茄青枯病菌的数量显著降低。当番茄植株根和茎中B47的含量分别为1.17×104cfu/g鲜重和3.33×104cfu/g鲜重时,接种番茄青枯病菌后的第20天,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达79.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